查字典论文网 >>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空位”现象与有效教学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空位”现象与有效教学

小编:

摘要:“空位”指的是不同语种之间“此有彼无”的语言现象。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空位现象。本文以袁焱的论文为基础与出发点,拟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切入,以汉语为主体,以英语为主要对比语言,主要分析汉语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与他语言不同层面的空位,对此做一个较为系统地归纳整理,并探讨一些相应的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更好的适应教学要求。

关键词:空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语言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交际工具。不同地域、民族的人基于相似的生活内容,虽然语言的表达方式,即语言形式千差万别,但其所指代的语言内容却有着极大地相通性。然而即便如此,各语种之间的有些成分并不是像连线题一样能对应的上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中的“空位”现象。从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讲,语音和语法更多的是属于语言形式层面的“空位”,这种空位大量存在且差别及其明显。语音自不必说,每种语言都有它自己的特定语音。就语法方面来说,每种语言都有它的语法系统,又如汉语中的一些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等对其他语种来说,就是明显的“空位”。然而直接参与表达具体生活内容的词汇方面的空位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这些方面无论对于翻译还是对外汉语教学来说,都是一个难点。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外教学方面却并不是特别深入,所以本文拟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切入,以汉语为主体,以英语为主要对比语言,具体分析汉语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与其他语种之间的词汇“空位”现象,以便更好的适应教学要求。

一、“空位”理论概述

在翻译学中,空位(slot)是指在认知过程中,被激活的信息无语言形态标识。引入语言学范畴,“空位”即指的是各语种之间“此有彼无”的现象。在云南师范大学袁焱教授2003年的一篇论文中,大概就取的这一含义,并首次提到对双语教学中的词汇“空位”的三个层次――表层空位、浅层空位、深层空位,她援引英语以及中国各少数民族语中的大量语料,并对不同层次的空位作了精彩的论述。但其在概念表述方面并不是特别具体,只是简单的对比了词汇间不同层次的空位现象,对此未能进行更深入分析,更没有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所以本文在以往的研究以及袁论文内容的原有基础上进行相应补充,并将侧重点更偏向于有效教学方面,对当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空位”现象做一个更深入的分析。

二、汉语基本词汇对他语言来说的“空位”现象以及教学策略

袁焱将词汇空位分为三个层面――表层空位、浅层空位以及深层空位,虽然三个层次之间有些许内容是重合的,但由于侧重点明显不同,且其较为全面的概括了我们所能认知的各空位类型。故本文也沿袭其分类标准,并以此为基本框架对基本词汇空位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并探索相应解决策略。

1.表层空位。表层空位是指在一种语言中普遍存在,但在其他语言中则几乎完全没有对应的此有彼无的语言现象。这类词汇一般都承载着十分强烈的民族文化信息,汉语正是这种含蕴丰富的语言。比如下面两类:

A.具有很强的民族性的词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种类和样式,所以这个层面的空位是在所难免的。对汉语来说,如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在给外国学生介绍时,就不能完全找到对应的别国语词汇。欧美国家在过去用的书写工具是用鹅毛制作,蘸黑水写的,所以对于用竹子制作的毛笔,以及墨和专门用来磨墨的砚台等都不是很能直观的了解。另外,像中国的餐具筷子,中国的传统服装旗袍和唐装等。这些词汇都包含着独特的中国文化信息,要真正了解、习得,除了解其代表的含义外,更需要对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类型的词汇,为有效教学,教师首先应该尽量直观地对它们进行展示介绍,然后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近一步讲解这些词汇背后所蕴含的特定文化背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演练,比如教学生做一些中国美食。总之,既要使学生易于接受又能增加学生的乐趣。但总的来说,这类词对于外国学生来说未必陌生,因为这些有代表性的中国事物,他们多少都接触过一些,如春节等。也正因如此,这类词反而不易被混淆。

B.汉语中的量词。在汉语系统中,量词在所有词汇中所占比例很大,且其使用的频率是相当高的。不同于英语等其他语言,现代汉语在表示数量时(古汉语另当别论),一般是“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如“一朵鲜花”、“三顶帽子”等等。而英语等则绝大多数是“数词+名词”的结构,如“two flowers”、“three hats”,只有很少一部分物体,如片状事物要用到量词,如我们说“一片面包/一张纸”时就有相对应的“a piece of bread/paper……”,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多,尤其是在翻译学中更是做了大量研究,所以此处不再赘述。针对这方面的空位,在对外汉教学中,是要进行重点训练的,尤其是印欧语国家的学生。因为几乎每一类名词都有其专属的量词,甚至一种量词亦可以用于修饰不同种类的名词。所以,为克服学生母语对其学习汉语产生的负迁移情况,一定要对此进行大量、长期的训练。

2.浅层空位。这是指在两种语言中“一对多”或“多对一”的词汇空位现象。具体来说是指由于古今词义的不同演变、民族文化不同以及语言使用习惯上的差异等而形成的两种语言中基本意义对等却不是完全对等的词。这一类空位现象不像表层空位那样可以稍作分类,而是比较零散地存在于语言之间。

比如汉语中的“汤”字,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意思一般是指烹调后汁较多的副食。但除此以外,这个词从古到今演变至此,还有其他较为常用的意思如①“热水”,“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②用作姓氏等。而在日语中“汤”则沿袭了古代汉语的用法并加以变革,“汤”在日语中多用于指热水,如在表意澡堂时,“男汤、女汤”分别指“男澡堂、女澡堂”。在英语中写作“soup”,大致与汉语意思差不多,而并没有其他意思。另外如汉语中的称谓词与他语言之间也有很大差别。一个中国家族中的每个人物都有其特定的称谓,让外国学生眼花缭乱。但是在英语中却亲属称谓词确是比较笼统概括的,无论是否亲属,如女性父母辈统称“aunt”,男性则统称“uncle”。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各种语言中总有一些词,相对于其他语言来说,其义项是非常丰富的,而他语言中看似能与其相对应的词实际上也只是部分对应,窥一斑而不能见全豹。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特别留意。面对这种浅层的空位,最好以列表的形式梳理清楚,这样脉络清晰,有助于理解。除此而外,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如亲属词的角色扮演,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发掘其语言中的类似词,调动学生积极性,也可以进行一些有助于理解的趣味性游戏等。不过这部分空位词看似复杂,实际由于其具有很大程度的趣味性质,在对外教学中可能并不如想象的那样困难。 3.深层空位。汉语词汇与他语言这一层面上的空位是最难理解的,它是指词汇之间的一种隐性空位,就是说对于相同内容,各种语言之间能找到对应的词,且它们的理性意义也是相同或相似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在语用上的色彩意义,背后所隐含的说话人的态度或价值取向,以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却是差别巨大,甚至完全相悖的。这一层面的空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多适用于中高级汉语水平的学生,且有点接近文化教学的层面。

例如在汉语中“龙”是个绝对意义上的具有正面色彩的词,是吉祥尊贵,至高无上的象征,中国也向来作为图腾崇拜。但龙并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所特有的。在中世纪欧洲史诗《贝奥武甫》、《尼伯龙根之歌》等中,都记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这里面龙就是作为邪恶的反面力量存在的。除此以外我们所更熟知的“狗”这一词汇在中国人的深层意识里也是以被贬低的方式存在的,如成语中的“狼心狗肺、狗急跳墙“等,但在英语中这一词汇所代表的则是明显的褒义,如”lucky dog”、“love me,love my dog”就分别是“幸运儿”和

“爱屋及乌”的意思。鉴于此,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给学生教授词汇的意义,更应注意加强语用方面的教学,以减少学生因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而造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句子。总之,负载文化信息的词汇比比皆是,此处不再多举。老师在教学中可酌情增加文化方面的教授,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掌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一般词汇的三个层面的空位――表层空位、浅层空位、深层空位进行概括分析,并做了归类总结,提出了一些有效教学的策略。但我们也据此可知词汇“空位”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毕竟是难点,在具体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更多更复杂。所以作为汉语教师,不仅要对汉语有较深入的了解,还要对对方语言的特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否则教课就很可能会步履维艰。尤其是,词汇空位中的表层空位可能会令学生易于接受,而像浅层空位、深层空位以及新兴词汇空位等方面,对于外国学生是很难习得的,它需要学生在大量了解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理解接受。据此,我们教汉语时是能把语言教学的各方面(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化教学截然分开的。至于应该把握怎样一个度,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当然,本篇所讲的空位主要是汉语对于英语来说的,对于汉语与其他语种,或其他语种之间的相互空位,其情况是极为复杂的,我们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实践、探索,才能不断发掘出新的问题并去解决。

热点推荐

上一篇:媒体时代独立学院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鸡年贺岁祝福语(实用5篇) 司磅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