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如何拍摄电视时政新闻

如何拍摄电视时政新闻

小编:

在当今社会,虽然自媒体蓬勃发展且影响力日渐扩大,但作为官方舆论方向的时政新闻依然是各级电视媒体的重要节目,也是现代自媒体无法解读或不愿涉足的领域。时政新闻主要是向社会披露、介绍党和国家政府以及地方政府近期或中长期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方针政策。准确和新颖的新闻报道可以使群众及时了解并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发展计划,从而促使社会相关单位和个体自觉调整工作计划,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也可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群众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

时政新闻一般分为政府会议新闻、领导接见新闻、领导考察调研新闻三种类型,除领导考察新闻属于室外活动拍摄外,其他两类新闻都是室内拍摄的新闻。这就容易让观众形成时政新闻画面单调呆板无趣的印象。那么,如何拍摄好时政新闻,使后期编辑有料、画面鲜活呢?

拍前准备

在拍摄时政新闻前首先要了解信息。任何一条时政新闻线索都有相对明确的信息,例如会议时间、地点、人物、流程等,摄像记者应当在接到任务时主动与采编记者联系,询问新闻的相关信息,并就现场情况和拍摄想法与采编记者充分沟通,为拍摄更多鲜活、生动的新闻画面做好准备。

接下来就是设备的准备和检查。对摄像记者来说,设备就是其战斗的武器。1998年湖南发生重大洪灾时,某电视台的年轻记者和年轻摄像临时接到任务,他们没有抗洪报道的经验,有经验的记者也早就奔赴其他抗洪现场,没人告诉他们应该注意什么,结果他们穿着皮鞋和运动鞋就冲到了望城区湘江段抗洪现场。当时武警官兵正在用沙袋垒堤坝拦水,江堤上到处都是20厘米左右的泥坑,他们在抗洪报道现场寸步难行,后期又因电池耗尽四处找人借电池,但因为各台设备不统一,而该电视台的设备又比省内其他频道先进,最后只得叫司机返回台里取电池,自己则跑到县城买雨鞋,这一个来回就错过了两个小时的抗洪精彩现场。所以设备的准备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前期工作。

在进行前期准备时,首先摄像记者要根据与采编记者的沟通情况,列出所需要的设备情况,如摄像机、话筒、电池、备用话筒、脚架等现场设备的型号和数量,并通知采编记者携带录像带的具体种类、型号和数量。

非突发新闻情况下,摄像记者应当提前几天向台里技术部申报设备,以保障拍摄当天所需型号设备完整无缺,因为一个频道会有很多记者外出拍摄,非特殊情况,设备的领用是按申报批准顺序领用的,一旦所需设备被领用完,将无法满足自己的拍摄构想。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摄像记者则需迅速判断需要的设备型号和数量,询问采编记者所配备设备数量是否充足,并提醒采编记者携带足够数量的录像带。

一般摄像记者的设备领用会提前1-2个小时,为在技术部现场的设备检查和替换留出充足的时间。在设备领用时,摄像记者应当现场对每一件设备进行试用,确保设备正常、符合技术需求。

再有就是对拍摄现场的布置和安排。对于室外拍摄的时政新闻,如抗洪现场报道、领导考察等室外新闻,拍摄现场的布置难度非常大,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布置,新闻画面的拍摄基本上需要依赖摄像记者的室外拍摄技巧。对于会议新闻、领导会见等室内新闻拍摄就需要摄像记者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排和布置,这需要采访小组提前30分钟到一个小时抵达现场,为拍摄现场的布置和安排预留出足够时间。

首先抢机位。这是摄像记者常见的情况,一般时政新闻现场只有抢到好的机位才能拍摄出满意的镜头,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拍摄,摄像记者的机位意识要深植脑海。所以,提前到达时政新闻拍摄现场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最好的机位,用摄像机脚架占据它,并用摄像机观察拍摄镜头,反复运用推拉摇移测试现场的摆设、光线等拍摄情况。同时摄像记者还要在室内走动多个点位,用两手食指和拇指交叉组成摄像机镜头框,在各个点位目测拍摄范围和情况,并记下最好的几个点位,为际时迅速拍摄做好预备工作。

其次是光线调整。很多室内新闻发布会、领导接见等活动的组织和安排者,可能会因为经验不足或疏于考虑而导致室内光线不符合拍摄要求,太暗或者光源散乱都会对拍摄的新闻画面产生不良效果,这需要摄像记者有一定的手段和技巧进行处理,而且这种处理必须借助设备,所以需要摄像记者提前准备。例如,我参加在长沙召开的全国糖酒会的新闻拍摄,因为有省部级领导视察,也有人物采访镜头,所以采访组提前一小时进入现场。在现场我发现数百个展位为了突出自己,采用了不同色系的色燈和特效灯光,整个现场的色系和色温都非常混乱。如果不做任何调整和布置,估计拍摄出来的领导镜头,脸上肯定是明暗不同、红绿分布,使得领导跟拍和采访画面在后期编辑时根本无法使用。我根据现场拍摄模拟情况,找到几个比较容易调整的特殊展位,请求他们配合关掉了几盏杂色灯,作为领导拍摄和采访的场地,另外还安装上机头灯,现场调试色温值,分别在本上记录几个展位和拍摄点的机头灯色温值,后期拍摄顺畅,采编记者非常满意。

最后是调整现场摆设。室内拍摄的会议新闻、领导接见新闻、领导视察新闻都可能会碰到现场障碍物太多而找不到好机位的情况,所以采访组提前进场十分必要,提前进场就可以根据预拍摄的情况对现场摆设进行微调或局部调整。例如,会议新闻现场的座椅、领导发言话筒、水杯、矿泉水瓶、花篮等物品的摆设不能影响拍摄画面的整体美观,更不能在画面中喧宾夺主,如果这些会议物品的摆放过高,在拍摄对象坐下时,还可能会遮挡拍摄对象的面部、颈部、胸部等部位,造成拍摄画面零碎、中心不突出的情况,也会严重地破坏主体画面的表现力;一般摄像记者会先调整机位高度,然后去调整现场的物品摆设。 现场拍摄技巧

虽然时政新闻的拍摄有很多共性,但不同类型时政新闻的拍摄也有不同的现场技巧。

在拍摄会议新闻时,首先要进行中心点的拍摄,因为会议新闻对画面的稳定性非常重视,所以携带脚架进行拍摄是必须遵守的原则,而且脚架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占位。在会议画面拍摄过程中,充分利用脚架的稳定优势先拍主席台全景、中景、远景以及左右两侧小全景的镜头,然后拍摄讲话领导镜头,每个讲话镜头的拍摄都不得少于10秒。

中心点的拍摄是重要领导讲话必须拍摄的镜头,而且需要保证每个讲话人两组或以上的镜头画面,作为摄像记者即使在移动拍摄中,也要在一边拍画面一边录同期声的同时注意保持与采编记者的视觉交流。实际拍摄中,采编记者在拿到新闻通稿后,会画出领导讲话中的重要信息,并需要摄像记者拍摄领导讲话的同期声,在领导讲话快要到达画线部分时,采编记者会提醒正在移动拍摄的摄像记者回到中心点的位置,拍摄领导讲话的重要同期和同步画面。所以,摄像记者在移动拍摄时要每间隔1-2分钟与采编记者视觉沟通一次。

其次要注意画面多样性,多拍鲜活生动的特写画面。单纯从画面上看会议现场确实比较枯燥,就是一排领导在主席台,一群听众在下面。所以,会议新闻需要镜头的鲜活和生动。如何做到会议新闻的画面鲜活呢?摄像记者一方面要做到拍摄画面的多样性,多拍具有代表性的固定镜头、推拉摇移镜头、领导特写镜头等;另一方面,摄像记者还要注意抓拍会议现场细节,特别是现场听众对会议精神的理解和学习状态。例如,在一次省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的新闻拍摄中,采访组中的摄像记者是一位心思十分细腻的人,在完成上述常规新闻画面拍摄时,还抓拍到一名地市参会代表在现场认真听讲、做笔记和思考的画面,他脸部表情的变化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灵性。

领导会见类的新闻是按照谁来了、谁接见了、谈话内容、谁坐陪的标准流程来报道的。因为这类新闻具有室内和室外组合镜头,所以会出现光线不同等多种问题。

首先,摄像记者需要提前了解是否有接机等室外镜头拍摄,如果有,需要对摄像机进行调白,然后根据接见室内现场光线、当天室外光线情况利用遮光板等不同道具,確保室内和室外的新闻画面光线不会有明显的视觉差距。然后确定采编记者的报道思路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还是按照事件重要节点进行,为遵循新闻无剪接拍摄原则,摄像记者要根据本条新闻的时长进行单个镜头拍摄时间分割,然后要随时知道累计拍摄时间长短,一般只要比新闻报道时长多拍摄20-60秒的镜头即可。

其次,要提前进场抢占中间机位。接见类新闻允许拍摄的时间都是有限制的,一般是2-3分钟,这就对摄像记者的拍摄技巧和灵活性要求更高。这类新闻会有几个标志性的镜头,如机场接机、双方握手、坐下洽谈、我方讲对方听等镜头,这几种新闻画面的拍摄对机位要求很高,按照接见类新闻画面的拍摄要求,我方领导的镜头是需要相对正面,因为双方握手时习惯性地会对中间机位进行表情释放和动作,如果无法抢占到中间机位,则意味着拍摄出来的画面会有所欠缺,无法表现出双方的底蕴气质。如果慢人一步没有抢到主机位,就只能盯着主机位的新闻单位记者和摄像,请求他们帮助传送几个核心画面。

如果时间非常紧迫,可采用摇拍方式,从一个固定点(可以是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排人物)开始拍摄2-3秒,然后保持匀速摇拍到一个正面的大景,这样拍摄画面中特写、中景、远景都有了。

领导考察类新闻的拍摄无非两个场景,一个是室内一个是室外。在拍摄领导考察的新闻前,拍摄记者一定要弄清楚领导考察线路,并携带相应拍摄设备,一般只要不出现领导坐下来谈话的画面,可以不用携带脚架,全靠摄像记者的拍摄功底。如果不用脚架,摄像在拍摄时要保持呼吸平稳、心跳匀速平静,以防止出现画面抖动的情况。

拍摄过程中首先要拍摄足够多的领导镜头,如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画面,领导与基层领导、基层群众调研的画面,拍摄过程中,摄像记者要坚持机子不下肩,随时开机拍的状态,重点抓拍领导鲜活或个性的动作体现,例如拍摄习近平总书记春节下基层调研时,习总书记坐炕上与牧民交谈、喝奶茶等生活细节画面。通过摄像记者的画面拍摄,向广大电视观众展现习总书记亲民、认真等人物特点,不能只按规定拍摄生硬和公式化的画面。

央视对此类新闻的拍摄,一般会采用2-3台甚至更多的摄像机,多台机器分工合作,这样就可以充分捕捉到领导的鲜活镜头。

其次,要注意现场同期声的录制和空镜头的拍摄。一般摄像记者在跟拍时会全程录音,但是因为室外新闻现场情况复杂,声音杂乱,采访组会准备专业的吊麦进行现场特定方位的同期声收录,这样就能将现场其他非主要同期音和主要同期音分开录制,确保现场同期声真实、清晰。

空镜头的拍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领导考察现场的情况,所以在领导的非重要讲话部分,摄像可以对周围环境、人物进行拍摄,也可以安排专门摄像机进行大景、中景拍摄,这样既能通过画面介绍当地情况,又能为后期的新闻编辑提供丰富的转场镜头,这也是领导考察新闻中不可或缺的画面。

总之,时政新闻的拍摄需要摄像记者在充分了解现场信息的基础上做好充分准备,从现场调查到后期拍摄都要胆大心细,使整体拍摄过程处于有利状态,也为拍摄出鲜活生动的画面打下坚实基础。

热点推荐

上一篇:澎湃新闻与今日头条签署视频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统计员岗位职责 成本统计员岗位职责汇总 网络创业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