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宋代诗歌中的草意象文化探究

宋代诗歌中的草意象文化探究

小编:

一、草意象的起源与分类

意象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诗论中,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在中国传统美学里,始终占有突出的中心地位。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提出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唐宋以降,审美意象理论成为中国美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几乎遍及诗、书、画论之中。如晚唐的司空图就把物象与心象联系起来考察,从诗学角度标举意象说: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明清时期,论家普遍以意象论诗,理论上作了拓深和系统化。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把意象作为评判诗歌艺术价值的标准。

由于前人的诗歌中有关于花草等事物有诸多阐述,如《诗经》《楚辞》中对自然事物的描写,把每一种事物都赋予了人的感情,其中草的意象最为突出,草无论是在古代的诗词中,还是在现代的诗歌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能忽视的。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精神财富,为后世的古诗词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草意象的探索,对于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写作状态和古代诗歌的发展形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草意象的起源

文学是各种信息反复积淀的产物。而这种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潜在信息。陈原在《社会语言学》中给潜信息作了这样的注释:字面上寻不到的,但又为受信者一方所默默认可或理解的信息。社会心理学中有所谓类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此有类似点。 潜信息生成和积淀有关。天狼星和战争、清明节和亡故的亲友、月亮和远方的情人都没有什么联系,我们的经验也不能使它们彼此发生联系。但是,受中国文化熏陶的人,说到天狼星,总是要想到战争,感到恐惧;说到清明节,总是要想到故去的亲人,感到悲伤;说到月亮,总是要想到远在天边的情人或者故乡和亲友,产生思念之情。这些事物之间,这些事物和人的情感之间,本来没有联系,他们之所以能在人的记忆中建立联系,靠的就是文化沉淀。因此要鉴赏一种文学,必须深入到该文学所属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中,否则,就不能理解那种文学,鉴赏中国古典诗歌更应如此。古代的诗人们,他们在写作时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常常在读者的审美意识中借助积淀作用形成信息联系,引发潜在信息,以加大作品的信息量。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就是在这样的积淀过程中不断丰富并逐渐固定下来的。一个意象产生并逐渐稳定之后,后人就把它继承下来,而且文人都注重向前人学习,古人创造的优秀的东西是不会轻易丢掉的。譬如猿声很早就被用来喻愁,后来诗歌中也用猿声来喻愁,像卧闻塞鸿断,坐听峡猿愁,猿吟一何苦,愁朝复悲夕,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还有柳树、落花等一系列物象,后人几乎是照原义化用,鲜有突破者。诚如黑格尔所说: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 当诗人的双眼注视着天地间平凡的青草,再经心灵的沉淀,青草便叠映着诗人的各种情感和体验构成奇妙的心灵幻象随着视点和角度的转换和调整,诗人之情思、感悟和启迪也不断衍生。

⑴《诗经》中的草意象

草意象的起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但是,在那个年代的《诗经》中,草意象并没有完整的形成体系。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很难看到作者将所写之景和所抒之情相结合。因此,诗经中的景物描写多是作为一种起兴来引起下文,其中并没有很多的深刻内涵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还有一种方式,则是作者即兴所抒,即一种直接的描写或是对环境的真实写照,也就是在写作手法中的赋。与诗文的深刻意义也没有太大的瓜葛。更不用提能起到托物言志的效果。虽然上文提到的只是一种引起下文或者是起兴或赋的手段,除此之外并没有深刻含义,但是对于后世草意象的起源还是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如《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诗经》中主要的是景物描写,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副迷人的景象,这也就是上文中所提到的赋的手法的运用,而以此来形成了以草来构置景色环境的手法。而这种方式在后世中被发扬光大,虽然与接下来的诗作并没有明显的继承关系,这一个意象的运用,直到唐朝时期发展壮大了起来。但是《诗经》这一部书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⑵《楚辞》中的草意象

《楚辞》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使草意象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原因在于, 《楚辞》中草意象所起到的源头作用表现的更加明显。而这一方面是草意象在《诗经》没有体现出来的。如果将这两个作品作以比较的话,那么, 《诗经》就像是化学元素中组成事物的分子,但是明没有组成方法,所以不能把各种事物组合成物,而《楚辞》则是不论是在组合方面的方法,还是在熟练程度上都有远远的胜于《诗经》。其中关于作者对于作品的深入创作上的自觉性,更是《诗经》所不能相提并论的。在《楚辞》中,草作为一种可以代表某种特定含义的事物,或者是多种内涵的事物出现了。草意象在其后的诗赋作品中被继承下来,并得到广泛的运用。

2. 草意象的分类

⑴草的容易枯萎与惜时主题相连

万物皆有情,人的情感同样是不可抑制的,再加上古代的文人本就感情细腻而丰富。他们多愁善感,有的人为生活所迫,内心自然就常常充满愁怨。总是想要找到一种方法来排解愁苦之情,而诗歌就成为了他们表达悲情的方式,在这些人中有的人会直接抒情。

如李清照会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借出游来调节情绪,或者东篱把酒黄昏后,酌酒赏菊消愁。但更多的文人是借物抒怀,以期得到暂时的解脱。而在这些物中,柔弱的小草似乎更能触动文人们的心底,成为他们感情的寄托。草在春天发芽,秋天枯萎,不论他曾经多么的青翠,总会有枯萎的时候。诗人看到草的易枯萎的特性,会引发他们和自身的生命相比较,引发他们世事无常、时光易逝之感。因此他们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没有情感的草,并且将它人化,赋之以人类特殊的情感。

草不能常绿,容易枯萎的特性在诗人笔下成为引发对世事无常、时光易逝的感叹的诱因,于是草便和惜时主题紧密地挂起勾来。如: 《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所引发的惜时主题在接下来的时代中得到了发展。例如:江淹的《恨赋》: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

⑵草的绵延不绝与亡国之痛

草除以喻离愁外,也经常被用来比喻国恨,这在唐诗中较为明显。这一用法同样滥觞于《诗经》。《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每节皆以彼黍离离起兴引发亡国之叹。看到昔日的王宫长满繁茂的青草,作为周臣,能不痛心疾首吗?所以才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因此,后人就以黍离之悲来比喻亡国之痛。唐经安史之乱,国都陷落,君臣西遁几遭亡国,许多诗人,对此感慨万千。李华《春行寄兴》:咸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四句说尽荒凉,却不露离乱之事,只用一自、空,便觉感喟不尽。刘长卿的《春草宫怀古》: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犹带罗裙色,青青和楚人。同样是写宫廷离乱。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篇》说:隋宫台榭,久会消沉,废殿遗墟,胜有年年芳草,犹学当日宫妃罗裙颜色,似依恋旧人。世异代移,谁复踏青荒圃,凭吊故宫耶以此刺安史之乱。还有耕夫招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千家寂寂对流水,唯有汀洲春草生,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生等借草来喻国恨。国都陷落,城荒草长,目历此景,诗人怎不痛心。姜夔的《扬州慢》则直接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把黍改成了荞麦,同样具有黍离之悲。叶梦得登上八公山遥望故国,却是故都迷岸草。诗人故意写出草之繁盛,道出草之无情以衬托出自己的多情。草所表达的这一意象也正是历史积淀的产物。

二、宋词中草意象的内涵

1. 从草的繁茂谈草意象的内涵

⑴以草的繁茂写离愁别恨如柳永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他的这首词,采取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念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这一句尽诉了主人公的凄凉之感。草色烟光一句,把春天的景色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春草铺地如茵,登高向下望这是一个用欣欣向荣的草来衬托诗人的愁,用草的荣来衬托诗人的忧愁,文章反反复复,曲曲折折,扑朔迷离,让我们从草的繁多看到了诗人的忧愁之情。

秦观的《八六子》其中依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划尽还生这一句突出表现了草的自身特点,及它顽强的生命力,草被铲除了它还会长出了这里用草欣欣向荣的生命力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愁。词人用草的繁多,除了表现离愁别恨以外,还用来表现词人对远方之人的怀念。

⑵以草的繁多写怀人

周邦彦的《应长天》:

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台遍暖春色。正是夜堂无月,沈沈暗寒食。梁间燕,社前客,似笑我、闭门愁寂。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籍。长记那回时,邂逅相逢,郊外驻油壁。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青青草,迷路陌,强载酒、细寻前迹。市桥远,柳下人家,犹自相识。词人以回环起伏、跌宕起伏的方式抒发了词人沉郁、空虚凄凉的心情,其中以用草的繁多来表达出作者找不到归途对远方之人的怀念之情。

卢祖皋的《宴清都》:

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此词上片写了词人见到春景而思人而心中生出愁绪,而下片望着庭院,思飞燕,忧愁浅淡的明月悬想伊人也想自己登高盼归。柔肠寸断,作者在结尾写了,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用草的欣欣向荣来表达了作者对伊人的思念之情。

2. 从草的衰败谈草意象的内涵

⑴以草的衰败写离愁

除了以草的衰败当作一种历史见证外,还有可表示离愁之情的词。如: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作者用这一个意象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暮冬时节哀草连天的惨淡之景。这首词被称作是秦观的最杰出的一首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这首词的第一句山抹微云, 天连哀草只此一个对句就可以流芳词史,山抹微云与天连哀草同时极目天涯的意思,一个山被云遮住了便勾勒出了暮霭苍茫的景色,而另一个更是妙,天连哀草哀草表明了季节性,草在冬季枯萎,哀草一词则表明了这是一个暮冬时节, 草天相接,弥人眼目,一派萧瑟苍茫。一个粘字何其真切,仅仅八个字不但传神地勾画了深秋之景,而且将自己的离愁别恨抒发得淋漓尽致,直追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难怪苏东坡曾戏呼之以山抹微云秦学士。

⑵以草的衰败写怀人

有些词人以草的衰败与怀人之情相联。时彦的《青门饮》:

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古木连空,乱山无数,行尽暮沙衰草。星斗横幽馆,夜无眠、灯花空老。雾浓香鸭,冰凝泪烛,霜天难晓。

长记晓妆才了,一杯未尽,离怀多少。醉里秋波,梦中朝雨,都是醒时烦恼。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甚时跃马归来,认得迎门轻笑。词人在开篇就给我们塑造了一幅边塞风光之境,本词讲述了作者在旅途之中的边塞风光,用衰草给我们展示了一片辽阔荒寒之景。在其中作者写了草的衰,与作者的心情相辅相成。草的衰表明了作者的离愁别绪,向我们展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黯淡,用衰草意象表明了离愁别绪与作者的的怀人之情紧密相连。

热点推荐

上一篇:探究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忠义观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法制副校长法制教育大会讲话(9篇)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的报告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