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有些书不是不好,是你还没到读这本书的时候

有些书不是不好,是你还没到读这本书的时候

小编:韩向东

早年学语文,课本上有许多鲁迅的作品,几乎每篇后面都要求背诵全文,所以一度讨厌极了鲁迅,且觉得看他写的东西没什么意思,是浪费时间。长大后无意翻看了一些鲁迅写的东西,忽然觉得他的许多思想都是颇有意味的,许多描写都很精彩,许多人物更是映射了当下社会的某些现实,很有意思。

中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世界名著。我是个很听老师话的好学生,所以忙不迭地把那些名著都读了一遍。但那时候我都是抱着“赶紧读完”的心态去看那些书的,许多书看过一遍,也不记得讲了些什么东西,只觉得:“一般般吧,这也能叫名著?”比如举世闻名的童话《小王子》。后来我经历了恋爱与分手,无意中再看《小王子》,看到狐狸与小王子的对话,看到小王子跟玫瑰说的那些话,难过得眼泪都要掉下来。

从前我是不看烂俗的言情小说的,但许多人,包括许多名作家都推荐亦舒的言情小说,且指明了推荐亦舒的《喜宝》,我便去看了。果真,大家说得没错,亦舒写的是不俗的言情小说,《喜宝》很值得一看。里面有几句话,我一直都记在心里,包括那句:“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钱。如果没有钱,有健康也是好的。”总觉得这些话要是给没恋爱过的人看,给没有经历过生活之水深火热的人看,他们是不能深刻体味其中深意的。

《白鹿原》这种书,从前我是不会看的,觉得没意思。今年我看了,看了很久很久,看到朱先生去世的那段,在地铁上一边叹气一边抹眼泪。从前的我,容易被单纯的情情爱爱感动,现在的我,更容易被一个人热烈的一生感动。

很久之前,我看过一本童话书《爷爷变成了幽灵》,觉得是写给小孩子看的,没意思。今年我爷爷因脑梗过世,临死前躺在病床上十来天,深度昏迷,完全没有意识。直到我爷爷死的时候,我忽然想起《爷爷变成了幽灵》里,死去的爷爷总跟小孙子说自己忘了一件事,最后终于想起来,是忘了说“再见”。他跟小孙子说了“再见”,然后消失了。我爷爷去世后的那几天,我一直哭,猛然想起那本书时,忽然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难过。因为我爷爷是突发脑梗失去意识的,我从上海回去的时候,他已经不能说话了,他不像那些正常死去的老人,临死前安安稳稳地看着子孙们都在身边,弥留之际还能一一道别。我爷爷没跟我说“再见”就走了,我也不记得爷爷跟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如果回忆起来,只怕要倒退到上次春节回家的时候,所以我心里特别难受。人要走,总是应该道别的啊,一声不吭就忽然不见了,那种找不到、等不到的感觉是很难受的。这时我才知道,那本书里说的是真的,临走前,道不道别,真的不一样,亲人之间,哪怕死,也应该道别一下。

我相信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别人都说某本书很不错,自己看了却觉得一般。其实原因很简单,你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许多优秀的书,唯有等到你有所经历,或者阅历达到一定程度了,再去看,才有惺惺相惜、感同身受的感觉。就好像从前我看三毛的文集,只觉得有趣;可现在再看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时,会感动地哭出来。

所以对于那些优秀的书籍,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就慢慢看吧,没有必要抱着“别人都说这是一本好书,我一定要用心看”的心态去看,若这样,反而会有负担。你若真觉得不好,也没关系,先放在一边,也许过上几年你有机会再读它们,感觉就不同了。

那些口碑好的书,顺其自然地看吧,不必太快,也不必太慢,不喜欢也不要紧,先搁着,也许将来你重读的时候,便会发现自己的看法变了。喜欢的,那更好,不必等别人让你“多读几遍”,你自己也会爱不释手,隔三岔五拿出来细细品味。

总之,千万不要抱着“赶紧看完”的心态去读一本书,实在“看不下去”就暂时不要看了,也许你只是还不到读这本书的时候。

热点推荐

上一篇:因为恐惧,所以不去追求?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商品装修房买卖合同(汇总21篇) 公共卫生妇幼工作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最新两三件事作文4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