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低碳经济时代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小编:方国才

一、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的发展属于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以及低污染的发展模式,要想发展低碳经济,那么也要做好对清洁能源的开发,能够利用新能源来降低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方式有效的实现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低碳经济本质上的要求来说,是为了实现以高度依赖能源消耗转向能源消耗方向,主要是利用清洁能源来代替化石燃料,从而来实现低碳消费形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概述

1.传统经济模式

首先,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人类不断的去掠夺自然界中的资源,并且在生产的过程中会随意的进行污染物的排放,这属于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开放型经济。另外,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开发能力有限,并且环境自净能力也比较强,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也不够明显。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对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也更大,导致自然环境受到破坏更加严重,同时环境的自净能力也逐渐降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资源也十分短缺。对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来说,主要是以人类自身为中心,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以及低效率,农业生产的代价就是大量的破坏环境,因此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

在进入到工业化生产阶段之后,由于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导致我国工业化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一次次大型的污染事件之后,导致了人们直接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因此,人们开始进行污染的治理,并且采取相关措施进行环境保护。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对其的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能源以及资源的利用率很低,无法做好高效的利用与发展,一些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也没有做到回收再利用。所以,对于末端治理模式依然是延续传统的治理模式,从人们的根本利益的角度出发,没有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进行正确的认识。

3.循环经济模式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上逐渐上升,因此循环经济模式被提出,循环经济主要是指能够在物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结合,做好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从而实现协调发展。循环经济模式能够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三、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低碳环保意识薄弱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其发展越来越趋现代化和城市化。然而,农民的环保意识十分薄弱,使得农村环境逐渐恶化,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现阶段,农民燃烧树枝等传统的生活燃料资源而满足生活基本要求,致使农村空气受到严重污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烟气影响农村空气质量。其次,农民从事农业活动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既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又污染水资源。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虽然有着明显的提高,但是环保意识仍然较弱。

2.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使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既对农民生活有着不良的影响,又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通常情况下,我国农村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但是在近年来农业生产手段过度使用的影响下,农村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逐渐暴露。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对污染的治理力度不够,尤其是乡镇企业,其技术水平受限,也恶化了农村的环境。由此可见,农村地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对农村地区产生重大影响。为此,我国农村地区应该加强合理规划和加强管理,以治理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

3.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相对不够合理,不利于农村的更好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农村地区产业的竞争力不够。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既缺乏技术人才,又缺乏先进的教育,导致农村企业发展中,技术能力不足,员工的素质相对较低。其次,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失调。在农村地区,过于注重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并不理想,新兴产业严重缺乏。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景来看,有着不良影响。最后,产业之间的关联度相对较小,产业链短,难以为农村区域创造更多的价值。为此,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村区域进行合理规划。

4.高能耗严重

现阶段,我国城乡差距明显增大,主要源于我国一直奉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发展战略。随着农村、农业的不断让步,使得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着严重的高耗能情况。首先,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土地污染和水污染;其次,农民的环保意识较弱,乱扔垃圾杂物等,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最后,农户将秸秆、稻草等物质作为生活燃料,使得空气受到污染,而清洁能源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利用。由此可见,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高能耗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5.农村经济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地大物博,农村区域的分布范围相对较为广泛,而各个区域的农村,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主要以农林牧渔业支撑,其产业形式虽然多样,但是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次,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农民收入水平较高,并且有政策的扶持,使得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由此可见,我国农村经济存在地区差异,因而在低碳经济时代下,各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应该有不同程度的转变。

6.农村经济发展存在人力资源障碍

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虽然具有较多的劳动力,但是缺乏素质。所以,农村存在着人力资源障碍。首先,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年轻劳动力走向城市中,使得农村老弱妇孺增多,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农村人们的素质较低,而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教育培训机构并不健全。由此可见,农民素质能力水平低,且得不到后天的完善,农民缺乏有效渠道去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对新技术和知识的接受能力不足。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人力资源障碍,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四、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路径

1.农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在低碳经济时代,要想使农村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首先实现的农业低碳化。为此,有关部门应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一方面,对农业土地进行合理规划,进行有效的内部结构调整,为农民的农业活动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充分协调农林牧渔业的发展,建立复合型的生产模式,如:畜牧业———沼气———果蔬———渔业等,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其次,将废弃物变为合理的、可利用的资源。其一,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资源,如秸秆制造沼气;其二,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饲料,用来饲养蚕等;其三,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农业所用肥料,如家禽的粪便进行发酵,其功能堪比化肥农药;其四,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材料。

2.工业低碳化生产路径

目前,分布于我国农村的工业主要是乡镇企业,虽然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是却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为此,农村地区应该采取措施促使工业走低碳化发展之路。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如:资金限制、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生产设备落后等。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乡镇工业企业每年的污染排放量极大,占据全国总量的50%以上。为此,促使农村工业走低碳化发展道路刻不容缓。一方面,有关部门加大农村地区的监管力度,有效治理乡镇工业企业的排污问题,加大惩治力度,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工业企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增强农村工业的节能技术。

3.能源低碳化使用路径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倘若对其加以利用,有利于农村的能源低碳化。太阳能、风能等自然资源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然而,我国多数农村地区的人员素质有限、技术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等,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存在严重不足。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可以在农村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可以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首先,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给予充足的资金,以解决农村地区经济受限的问题;其次,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等,对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创想给予支持。农村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对农村地区的污染,从而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五、低碳经济下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1.树立循环经济理念

首先,转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观念,使之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而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循环利用意识。由于农村地区人口素质水平相对较低,因而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和讲解,使农民尽可能的明确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积极影响。其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走循环经济的发展之路,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问题。最后,选择条件优越的农村地区作为循环经济的试点,从而为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提供有利条件,使试点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完善低碳经济政策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农村地区走低碳发展之路刻不容缓。所以,我国应该完善低碳经济政策,虽然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但是能够为农村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利保障。首先,有关部门可以对低碳经济的项目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使更多企业认识到低碳经济为其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农村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其次,加强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立法工作,为实现生态生产的企业给予经济补偿。政策可以较大程度引导企业快速走向低碳发展之路,因而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完善低碳经济政策。

3.政府加大投入

目前,低碳经济在我国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是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使其充分发挥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由此可见,我国要想引导农村地区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必须要加大投入力度。首先,给予农村地区企业以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项目,并对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另外,促进企业设备的更新和更换,避免落后设备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其次,给予农村地区企业以技术支持。农村地区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因而政府加强发展企业的节能技术,既促进节能技术的推广,又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4.树立低碳消费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消费水平有着明显的提高,而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程度有所加剧。例如:家电和采暖设备等,直接导致碳排放量的增加。为此,在农村地区及时贯彻低碳消费理念尤为重要。首先,加大对低碳消费理念的宣传力度,使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农民在生活细节中,时刻有着节能意识,便能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其次,组织低碳消费的一系列活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其中,既能增强农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又有利于促使农民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只有全民参与低碳消费,才能促使农村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5.加速农业低碳化发展

农业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因而发展农业低碳化是有必要的。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可以推广以下三方面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首先,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投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既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水资源,又能减少农民的农业经济开支。其次,加强植树造林活动,鼓励农民退耕还林,以实现固碳的目的。最后,以任意一乡村进行低碳试点,从而进行树立模范作用,以实现推广。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根据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而确定低碳发展模式,进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促使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

6.调整能源战略

伴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其能源使用越来越紧张,所以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高度重视能源供需平衡问题。为此,我国农村地区可以将自然资源转化为再生资源,既能为实现低碳经济奠定有利条件,又有利于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自然能源。例如:沼气工程的开发和利用,在农村地区可以得到推广,这对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7.推广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可以有效节约农村地区的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材料资源、能源资源等,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为此,我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以推广绿色建筑。首先,加大绿色建筑的宣传力度,使绿色观念深入人心,增强建筑的节能效果。其次,有关部门应该对农村地区的绿色建筑进行合理的规划,统一布局,为农民创造良好的低碳生活条件,从而发展低碳经济。但是,在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节能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不可随意对建筑进行更改,避免影响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对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来看,主要实行的是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矛盾逐渐加剧,因此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能够坚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稳定,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做好对新型能源的开发,能够利用新能源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带动农业发展的进步。

热点推荐

上一篇:县域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嵩山导游解说词 嵩山导游词介绍(汇总6篇) 如何做一个合格教师心得体会(模板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