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稻田生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
一、田块选择
选择生态条件好、环境安静、没有污染、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不受旱涝灾害影响的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大小不限。
二、基本设施
沿稻田四周距田埂3米左右的内缘开挖环形沟,沟宽3~5米、深1~1.5米。面积较大的田块,还要在田中间开挖“十”字形或“井”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深0.8米,坡比1∶1.5。环形沟和田间沟占稻田面积15%左右。利用挖沟挖出的泥土加宽、加高、加固田埂,确保田埂不渗漏、不被雨水冲垮。田埂应高于田面0.8米,埂顶宽2米以上,埂内坡比1∶2.5。进水渠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进水口用20目长型网袋过滤进水;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用密眼铁丝网扎紧封好。沿田埂四周用塑料网布建防逃墙,下部埋入土下20厘米,上部高出田埂5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网布上部内侧缝上宽30厘米钙塑板形成倒挂,以防小龙虾逃逸。
三、消毒肥水
放养前15天清沟消毒,消除环形沟和田间沟中的浮土,修整垮塌的沟壁,在田沟中泼洒生石灰消毒,每667平方米(1亩)用量为75~100千克。消毒后向沟中注水0.6~0.8米深,施入腐熟农家肥(牛粪、鸡粪、猪粪)培育饵料生物,每667平方米施用量300千克。
四、种草投螺
消毒药物毒性消失后,在环形沟和田间沟内移栽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栽种面积占田沟面积的30%左右。清明前后向沟内投入田螺,每平方米投放8~10个,让其自然繁殖,为小龙虾提供动物性饵料。
五、虾苗放养
7月底至8月,在中稻收割前往稻田的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投放规格30~50克的亲虾,雌雄比3∶1,每667平方米放养30~35千克,让其自然繁殖,提供苗种。第2年采取免耕法种植水稻,或在9~10月中稻收割后,稻田立即灌水,投放规格1厘米以上的虾苗,每667平方米放养1.5万~2.5万尾。
六、饲料投喂
7~9月以投喂菜粕、麦麸、水陆草、瓜皮、蔬菜等植物性饲料为主,10~12月多投喂一些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虾体重的6%~8%,每天早、晚各投喂1次,晚上投喂日饵量的70%。冬季每3~5天投喂1次,于日落前后进行,投喂量为虾体重的1%~2%。从翌年3月中旬开始,逐步增加投饲量,坚持“四定”投喂,确保小龙虾吃饱、吃好。
七、田间管理
1.稻苗选择。选择茎秆坚韧、不易倒伏、耐肥力强、抗病虫害、产量较高的一季稻品种。2.秧苗移栽。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采用浅水、宽行、株密的方法栽插。3.施肥。插秧前施足基肥。追肥应少量多次,最好是半边田先施、半边田后施。一般每667平方米每次追施尿素5千克、复合肥10千克或腐熟农家肥30~50千克,切勿追施氨水和碳酸氢铵等对小龙虾有害的化肥。4.用药。稻田用药要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避免使用含菊酯类杀虫剂。施药时要严格把握安全使用浓度,将药喷洒在水稻茎叶上,尽量不喷入水中。施药前田间加水20厘米,喷药后及时换水,以免农药对虾体造成危害。5.晒田。稻田宜轻晒,水位降低至田面露出即可,而且时间要短。6.水位调控。3月,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4月中旬以后,水位逐渐提高到50~60厘米;6月插秧后至水稻收割前,根据水稻生长要求调节稻田水位;10~11月,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使稻蔸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40~50厘米。7.稻田巡查。坚持每日早晚巡查,巡察沟内水色水质变化和虾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成虾捕捞
1.捕捞时间。第1茬捕捞从4月中旬开始,到6月上旬结束;第2茬捕捞从8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结束。捕捞工具采用地笼网。2.幼虾补放。第1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667平方米补放规格3~4厘米的幼虾1000~3000尾。第2茬捕捞,前期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667平方米不少于15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