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鱼类现代养殖新技术

鱼类现代养殖新技术

小编:

鱼类现代养殖新技术

1 池塘高产稳产养殖条件

1.1 环境条件 1.2 品种选择

以草食性、滤食性和底栖动物为好,耗氧率低,耐低氧、广温性、起捕率高,如青、草、鲢、鳙、鲤、鲫、鲂等;引进、选育杂交品种,如斑点叉尾鮰、罗非鱼、彩虹鯛、淡水白鲳等。

2 成鱼高产饲养技术

2.1 多种鱼混养

主养鱼其数量或重量一般占40%~50%以上,是饲养管理的主要对象。主体鱼根据饵料供应、池塘条件和鱼种来源等确定,池塘淤泥多,底栖生物丰富,主养鲤、鲫、罗非鱼等[1];山区池塘,水质清瘦,水草较多,以草 、鳊、鲂等为主;平原地区池塘,水质肥,水草较少,粪多,以鲢、鳙鱼为主。

配养鱼比例较少,饲养管理上,少投饵或不投饵,依靠投喂给主体鱼的残饵或池中的有机碎屑和天然饵料而生长。一般搭配鱼的品种为5~6种以上,甚至可达10多种。

2.2 轮捕轮放

2.2.1 主要特点。合理调剂空间有利于鱼的生长;有利于提高饲料和肥料利用率;有利于培养量多质优的大规格鱼种;有利于均衡上市,满足市场需求;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池塘中的物质循环等。

2.2.2 轮捕轮放通常方法。①一次放足,分期捕捞。②轮捕成鱼,套养夏花鱼种。一次放足不同规格的鱼种,分成3~4个档次,大规格的鱼种在6—9月达到商品规格时即提前起捕,同时补放夏花鱼种,为翌年培育大规格鱼种和一般规格的冬片鱼种[2]。③双季塘轮养,春节前后放养大规格鱼种,强化培育到7月上市,再投放鱼种,培育到年底养成商品鱼。

一般情况下,一年捕3~4次。入秋后,密度稀疏,温度下降,生长速度减慢,轮捕不能增产,9月底捕,10月不捕。

2.3 高产鱼池管理技术 2.3.2 补水与水质调节。放养初期,水深保持在1.0~1.5 m,以后逐步补水,高温季节水深保持在2.5 m以上。春季3—4月每10 d补水1次;5—6月每周补水1次;6—9月每2 d补水1次,每次补水量使水深增加10 cm左右[3]。一般补水在3:00左右进行,此时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最低。同时,进行水质交换,一般6—9月排水,每周排水3次,每次排水量为水体的1/20,每15 d大排1次,约占水体的1/5。 2.3.4 饵料投喂。做到“四定”投饵,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注意精料或配合饲料投饵率为3%~5%;青饲料的投饵率为30%~40%;搭小鱼饵料台,防止抑制小鱼的生长;先投青料后投精料,防止抢食能力强的鱼抑制抢食能力弱的鱼[4]。

3 池塘综合养殖新技术

3.1 渔—牧—农综合经营的生态农业模式

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2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渔—牧—农综合经营是将渔、农、牧业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以求获得高经济效益和高水平的生产力。如:牛—草—鱼的模式,牛粪全部或大部分用于生产牧草,用草来主养草食性鱼类,以草食性鱼类的粪便和排泄物肥水,带养滤、杂食性鱼类,鱼池的塘泥再作种草的肥料,形成开放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不仅保护环境,又能使有机物质产生良性循环,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图1)。

3.2 利用冬闲克氏螯虾池种草养鹅的生态养殖

热点推荐

上一篇:鱼塘养殖中鱼类病害的防治方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勇于担当演讲稿(五篇) 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心得坚持党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