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构建

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保证与监督体系构建

小编:

一、建立审计质量评估体系

(一)审计质量评估主体 审计质量评估是对注册 会计 师提供审计信息真实性和有用性进行的价值评判,评估主体可以是政府、注册会计师协会、证监会、审计委托人、被审计单位和 社会 公众。政府作为评估主体,主要评估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具备办所条件(合格评估),评估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是否满足社会及 企业 的需要(质量评估);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评估主体,主要评估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情况、审计准则执行情况,以及注册会计师后续 教育 开展情况;证监会作为评估主体,主要评估审计质量的市场反馈结果,即社会各界对注册会计师的投诉情况;审计委托人作为评估主体,主要评估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全面履行审计合同,注册会计师是否尽职尽责,审计质量是否真实可靠;被审计单位作为评估主体,主要评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客观公正并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利益,在信息披露与单位利益之间进行权衡;社会公众作为评估主体,主要评估注册会计师能否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审计意见中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评价是否真实、可靠、有用,为其投资决策提供可靠保证。

(二)审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的依据, 科学 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有助于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在设立评估指标时应遵守以下原则:一是目标导向性原则。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审计目标的具体化,是进行审计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直接制约着审计质量评价的进行和审计目标在审计计划与审计实施方面的实现,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社会公众是审计信息的使用主体,审计质量的好坏必须通过社会公众的反映体现出来,因此在制定评估体系时必须站在社会公众的立场,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二是科学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反映审计活动的客观 规律 ,既要体现审计的本质要求,又要考虑当前情况下审计本身的局限性。三是客观性原则。在制定评估指标体系时,应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质量的真实情况,使得评估结果具有更大的可信度。四是全面性原则。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应满足指标的完备性,即要求制定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能遗漏关于审计的任何重要方面的情况,应全面、系统、本质地反映、再现和涵盖审计活动各方面情况。如果指标体系不具备完整性,就会遗漏某些重要情况,评价者就不能多角度地观察 分析 审计质量,评价结果就会有偏颇,从而造成评价工作失误。五是可操作性原则。评估体系的客观性、科学性应通过指标的可操作性体现出来,即多一些定量指标,少一些定性指标,做到可测可比。建立指标体系时要对 影响 审计质量的因素进行认真分析 研究 ,找出评价的主要因素,并给以清楚、明确的表述。定量指标应可测量,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有权重,权重的比例要科学合理。六是体现过程性原则。审计质量的提高是一个动态的 发展 过程,是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审计质量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反映出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方案的实施、审计意见的形成等过程的控制。七是可接受性原则。制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为被评价者所接受,成为被评对象的激励因素。指标体系的确立要切合实际,评价人员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要广泛吸收被评对象的合理意见,从而减少评价过程中不应有的阻力,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切合实际。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要难易适度,评价对象完成指标时应感到有一定难度,但通过主观努力又能达到。另外,评价指标要能公平地评价被评对象。

(三)审计质量评估指标 内容 笔者认为审计质量评估指标应包括表1所示内容。

二、建立审计质量监控体系

(一)审计质量监控目的 审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通过对审计过程的检测和调控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提高。审计质量的监控目的包括审计目标是否符合审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考察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计划和审计实施过程及所定目标的符合程度;审计报告的质量是否达到目标要求。

(二)审计质量监控应注意的 问题 制定审计质量监控体系要体现“ 社会 公众利益”至上的思想,社会公众是审计的真正委托人;要多沟通,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对审计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加强注册 会计 师的后续 教育 ;体现监控的持续性、公平性、整体性。

(三)审计质量监控体系构成 审计质量的监控体系一般由监控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及信息 分析 和处理系统组成,应成立政府、注册会计师协会、证监会、社会公众、会计师事务所组成的五个层次监控 网络 。政府作为监控系统执行者,负责审计的立法与执法、对审计违法事件的查处、协调和处理监控中所出现的问题。注册会计师协会和证监会负责审计准则的制定、审计准则执行情况、审计违规事件的查处,并加强对各会计师事务所后续教育情况的指导与督察;会计师事务所应加强对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实施以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培养,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社会公众作为监控系统的组成部分,可以及时地反馈审计质量方面的信息。

三、建立审计质量保障机制

建立 科学 与规范的审计质量保障机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审计质量的提高是参与审计质量保障活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多方位、多层次的运行系统。一般情况下由位于上层的目标机制,位于中间层的主体机制、评判机制、激励与惩罚机制、轮换机制和同业互查制度以及位于下层的信息与反馈机制等构成。

(一)目标机制 审计质量保障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与保证审计报告使用人的需求。

(二)主体机制 审计质量的保障主体是政府、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其中,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内部保障主体,对自身的审计质量进行监控和自我评价,不断完善内部的自我 发展 、自我约束机制。

(三)评判机制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判标准体系对审计质量的提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审计质量的评判体系中应涵盖提高审计质量的各种因素,突出考虑审计信息的真实性与有用性。

(四)激励与惩罚机制 审计质量的保障活动,需要利益的驱动,只有将审计质量与其切身利益联系起来,做到责、权、利的统一,才有可能形成一定的动力效应。评估结果为优的,予以嘉奖;评估结果不好的,予以 经济 处罚或暂停执业资格;严重违法的,予以 法律 制裁。评估结果在媒体上公开,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从而在最大程度上调动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积极性。

(五)轮换机制与同业互查制度 如何保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一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的核心 内容 。从总体上看,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保持,有赖于两方面的力量:行业自律与外部监管。相对而言,行业自律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提高更加直接化、具体化。而行业自律的动力一方面来源于外部监管的压力,如有关法律对违法注册会计师的惩处;另一方面则来源于审计市场的压力,具体体现在市场对审计服务主体的选择上。 目前 ,注册会计师轮换制度与同业互查制度是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的重要制度,对于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发挥着重大作用。

(六)信息与反馈机制 切实加强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反馈,对审计质量保障目标、主体、内容及结论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从而增强整个审计质量保障系统的自我纠偏、自我优化、自我完善。注册会计师协会与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质量保障的基础,应尽快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与项目质量控制体系。

热点推荐

上一篇:民营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浅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中国旅游地理心得体会 最新银行晨会主持稿 银行晨会主持稿开场白(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