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论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考

论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转型思考

小编:穆长江

一、文献回顾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市场竞争环境加剧,很多企业在业绩上很难再有更高的突破,为了降低公司风险,一些企业逐渐将视角转移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上来,以期达到稳固企业生存、实现价值增值的目的。Gramling(2004)研究得出内部审计对报告质量和公司业绩有显著促进作用,进而完善公司治理。王光远(2006)将内部审计看作为内部治理机制。刘汀(2012)论述内部审计可以促进公司治理,公司治理也可以推动内部审计发展。郑伟、徐萌萌、戚广武(2014)认为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既相互交叉、交互作用,又相对独立,是一种耦合关系。内部控制控制风险,内部审计控制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公司治理达到价值增值,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内部审计既是一种治理机制,又是一种控制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所以,内部控制不佳的企业,往往说明内部审计的职能未履行到位,内部审计的形式也不容乐观。第一,从增加公司价值角度而言,程新生,张宜(2005)从上市公司中选取最具代表性行业制造业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内部审计的设立更有利于公司生存,从侧面说明内部审计增加公司价值;李涛,赵志威,江远彬(2014)认为内部审计在从传统查错纠弊型内部审计向增值导向型内部审计延伸的过程中,价值增值作用逐渐凸显;陈莹、林斌等(2016)从内部审计与其他治理机制良好互动的视角检验了内部审计对公司具有重要的价值增值作用,同时也证明领导重视内部审计时,内部审计的地位较高,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从抑制公司盈余管理,提升公司盈余质量角度而言,陈继初(2010)认为公司规模愈大,内部审计难度愈大,发生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就愈大,提高内部审计经费、优化内部审计人员组成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与抑制盈余管理;雷英,吴建友,孙红(2013)研究得出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相对于未披露的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更高,内部控制审计能够提高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王兵,陈运佳,孙小杰(2014)从内部审计负责人的角度出发,实证研究内部审计负责人的年龄与学历在操控性应计利润大于0时,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盈余质量。第三,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角度而言,Holt和DeZoort(2008)通过实验数据说明内部审计报告的披露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王守海,郑伟,张彦国(2010)认为内部审计师在财务报告加工和编制的过程中参与大量工作,高水平的内部审计有助于提升财务报告质量;刘怡芳,黄政(2015)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规模大小、制度建设等方面构建内部审计特征指标,实证研究得出开展内部审计活动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

二、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现状

从上市公司章程分析,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均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大多数内部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独立性较好。本文选取国泰安数据库中2007-2015年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为研究数据。

(一)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情况分析

(1)从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分析内部审计现。2007-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上市公司呈快速上升趋势(2015年稍有下降的原因可能是未统计完全)。2007年,审计署首次要求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年度内控自评报告,这也是此年披露报告的上市公司仅占全体上市公司10.88%的原因。2010年,证券监管部门要求上市公司在披露内控自评报告的同时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此年,内控自评报告由自愿性披露改为强制性披露,这促使2010年披露报告的上市公司大幅度增加。2011-2015年披露情况逐年上升,说明上市公司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度较好,积极响应政策,同时对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

(2)从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分析内部审计现状。在2007-2015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2014年内控存在缺陷比例小幅度下降原因可能是新常态下,国家反腐力度与审计力度加强,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企业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治理,取得小幅度效果。但2015年,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比例又急剧上升,说明在经济新常态下,业绩发展放缓,内部控制缺陷已然不能被业绩所掩盖,内控的弊端自然显露出来。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对内部控制实施监管的内部审计未能发挥其控制作用,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未实施到位。

(3)从内部控制缺陷类型分析内部审计现状。内部控制缺陷类型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与重大缺陷。2007-2015年,一般缺陷与内部控制缺陷呈同趋势变化,说明内部控制缺陷中,一般缺陷占的比重最大。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在2012-2014年呈上升趋势,说明企业内部控制的情况较差,内部审计不到位,两者均未发挥其应有职能。2015年呈下降趋势,一方面原因可能是统计不完全所致,另一方面原因可能是新常态下,企业对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增加,实施改善措施,主动治理内部控制薄弱环节,内部审计的职能有所发挥,导致重要缺陷、重大缺陷的比例下降。尽管有少部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良好,但从整体而言,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未实施到位,仍是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4)从内部控制有效性看内部审计现状。2007-2015内部控制有效性一直是平稳的状态,平均内部控制有效性高达99.79%,尽管内部控制评价一直是有效的,但不排除业绩掩盖缺陷或是企业管理层和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舞弊沟通的可能,内部控制自评报告有效性的可信度需要依情况而定。

(二)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情况分析

上市公司2007-2015年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情况。2007-2015年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直线上升,较好地执行了相关政策。9年间,内控审计意见逐渐多样化,从2007年只有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到2014年的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保留意见加事项段、无保留意见加事项段。同时,非标准审计意见呈上升趋势。这说明上市公司内控问题一直在增加,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未实施到位。

(三)上市公司内部审计的财务视角分析财务审计

结果不佳的公司,往往也是内控审计的重灾区。以振兴生化股份有限公司为例,2015年ST生化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强调事项为:ST生化存在诉讼尚未解决、存在重组事项但尚未实施需要重新协调等,内部控制、内部审计不佳是ST生化存在诉讼、业绩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财务报告收到带强调事项的无保留意见也证实了ST生化内控存在问题。ST生化的内控审计意见显示:可能无法有效监控各业务单元,无法起到对内部控制进行再监督的作用。由此可知,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内部审计未充分发挥职能,导致企业的风险点较多,最终可能会导致企业财务业绩下滑,甚至倒闭。综合以上三个角度,新常态下,上市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内部审计也逐渐发挥了监管作用,有关内控的报告趋于健全和完善,但内部控制薄弱、内部审计未完全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仍是内部审计的现状。

三、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面临的挑战

其一,内部审计需求更为强烈。经济新常态下,企业为了稳定业绩,求得生存,将重心投入内部控制、内部审计、公司治理等方面,完善自我,增强竞争力。很多企业开始整治内部控制薄弱的环节,主动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将更多的期望寄予内部审计,导致内部审计的需求旺盛。另外,新常态等大环境促使了一系列制度及规范的制定,这些制度及规范的制定也促使内部审计的发展,从而导致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更为强烈。内部审计需求旺盛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内部审计人员紧缺,内部审计经费的投入等。

其二,内部审计治理职能发挥受阻。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及价值增值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公司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不仅是公司业绩增长,经营管理提升、内部控制良好、公司治理完善也是企业价值的重要体现。早在10年前,内部审计就已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但在内部审计出现的前几年间,不受重视已是不争的事实,近两年,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才逐渐上升。即内部审计的雏形刚刚开始,内部审计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以及如何帮助企业提升价值的道路还需要不断探索。内部审计在国内并不成熟,从上市公司反映的情况而言,一些企业内部审计传统职能的发挥都未能实现。

其三,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新常态下,内部审计治理职能的发挥要求内审人员具备综合素质。内部审计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监督与评价功能到现在的治理职能,并没有经过成熟的过渡,内审人员肩负重任,要对公司进行治理,一方面要不断掌握内部审计制度、审计法规及各项财经法规等审计知识,另一方面还需要掌握生产经营知识和企业的核心业务,因为只有掌握生产经营知识和核心业务,才会从根本上找出风险点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另外,计算机审计、云审计等现代审计手段提高了审计效率,促进了审计方式的转变,内部审计人员自然要掌握这些审计方法。内审人员的压力与日俱增。

其四,内部审计部门受到威胁。新常态下,企业期望内部审计能够更好地完善公司治理,帮助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内部审计部门被寄予厚望。但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因为内部审计地位的提升而提升,内审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的速度不能满足企业期望内部审计能够实现的价值。内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快速的提升,导致企业在这段时间内部审计效率不高,工作成果不明显,内部审计部门受到企业的质疑。另一方面,一些会计师事务所正是看中这一点并以此为定位,向企业提供内部审计服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将受到威胁。

四、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转型

一是由制度规范型转变为法律法规性。制度相对法律法规,震慑力和规范度相对较小,一些内审人员即使违反了内部审计制度,并没有受到实质性处罚,导致内审人员不遵守制度的可能性增加。所以,内部审计要从制度规范型到法律法规型过渡,把内部审计的规矩立起来、讲起来、守起来,牢固树立内部审计人员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履行职责,做到实事求是,依法审计,正确披露,为企业的价值增值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的保障。

二是由传统功能型转变为创新发展型。内部审计要想在新常态下长远的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将传统的内部审计去糟粕,取精华,在思路上创新、在观念上创新、在方法上创新,补短板、降成本、提绩效、增价值。上海长宁区审计局创新出1+N审计方式、1+N审计合力,从而孵化出N+1审计效果。通过上海长宁区创新的例子,内部审计也要在审计过程中注意融合人力资源,借助互联网审计等,充分利用资源,在审计过程中时刻注意找出创新点,为提高内部审计效率,实现内部审计效果创造条件。

三是由被动接受型转变为主动参与型。被审部门不配合是内部审计在组织中施展的困扰问题之一。内部审计对被审部门进行监督和评价,发表内审意见并向上级领导汇报。通常情况下,在关于汇报的问题方面,内审部门与被审部门会产生沟通上的问题,导致被审部门不满,从而内部审计开展受阻。对此,内部审计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被审部门的问题,有重点的向领导报告,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审计发现,要及时与被审部门沟通,并提出建议如何避免这些审计问题,让被审部门主动参与到审计中来,自己发现审计问题并与内审部门沟通,及时找出自己的不足,从根源上避免一些审计问题的发生。

四是由强调独立型转变为注重价值型。自IIA成立之初至今,对内部审计的定义都未曾离开过独立性,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内部审计独立性包括两方面:组织上的独立和经营上的独立。组织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的隶属。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大部分隶属于董事会,组织上的独立性较好。经营上的独立是内部审计不能承担经营管理责任,但如果这样,内部审计就无法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点,无法提出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方法建议,无法实现内部审计治理职能。现代内部审计是否成功的标志是其服务是否能使组织价值增值,因此,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在保证独立性的基础上实现治理职能,向价值增值方向发展。

五是由监督评价型转变为风险预测型。新常态下,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经济环境变化快速,环境促使企业根据市场要求及时进行改革与方向调整。在过去积累的历史经验中寻找对策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环境的快速发展,过去的结论和未来的变化截然不同,二者之间没有任何继承性,内部审计要在发挥监督与评价职能的基础上对未来的风险做出预测,多参与企业面向未来的规划与决策工作,对未来的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关注,预测风险并提出对策,以便在未来预测的风险实际发生时不至于措手不及。

六是由揭示问题型转变为注重根源型。传统的内部审计总是倾向于在报告中对问题进行简单罗列的叙述,缺乏真正价值。内部审计要想在新常态下长远的发展,就要关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清楚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不可能提供正确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一些刚刚从事内审职业的人没有接受足够的培训,往往也会忽略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对问题肤浅的解释远远不够,对根本原因的分析才是最重要的。

七是由单一人才型转变为复合人才型。内部审计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内审人才到位,所有内审问题迎刃而解。新常态下,企业要培养内部审计人才,不仅要培养审计知识,还要培养创新能力,运用信息化审计的能力,经营知识能力和参与企业治理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等,只有内审人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以战略的眼光预测未来,才能创新出新的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率。

五、结论

内部审计要根据现状,严谨客观地开展工作,不能重于形式,纸上谈兵。对于内部审计所面临的挑战,企业要及时进行转型应对,以便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水平,促进企业价值增值。同时,本文也建议上市公司披露更多内部审计的指标,将内部审计透明化,以便学者进一步研究内部审计,为内部审计促进公司发展提供更好的理论水平。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的缺失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及改革措施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优质红茶冲泡心得(汇总19篇) 课程实训个人体会大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