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

小编:孙隆和

计量经济学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对我国经济学的定量化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在中国经济学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下面是查字典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一:经济运行中采购经理指数的功能研究

摘要:由此可见,很好地利用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的指示功能,建立完善的 PMI 指数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经济形式进行更好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企业在微观层次,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最适合本企业的采购战略。

关键词:经济;采购;功能研究;制度

一、采购经理指数的概念和意义。

历经了多年的基础准备工作,我国国家数据统计管理局于 2005 年 7 月 6 日正是对外声明了我国的制造业采购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 PMI)。同时该指数的调查已经被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今后将在每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发布。采购经理指数是一套月度发布的、综合性的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制造业 PMI、服务业PMI,也有一些国家建立了建筑业 PMI.

截止目前,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已有将近二十个中小国家拥有了采购经理指数体统。这将近二十多个中小国家的采购经理指数系统通过国际采购体系等联盟组织共同建立起一个全球控制并管理的整体服务行业。负责该组织管理的相关部门并为此做好了商业计划书和相应商务报告手册。针对我国的自身具体的情况,并借鉴美国的良好经验,我国成功制定好了十多个指标作为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的参数指标。

此项采购经理指数的基本是统计数据一类,此方法仍旧延续了旧法,却又做了些许改变。和以往不同的是该种方法的重点改为数理统计与经济人文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制造业以及相关部门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获得的真实可靠的结果并随之对外公布。该类指标体系具有准确、真实、可靠的优势,十分确切地针对我国的国情做出了有力的调整。该项指标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起到了掌控作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也变得可以预测和调控。

二、采购经理指数的调查及计算方法。

1、先科学抽样,再进行数据统计计算。

进行科学抽样的前提是先进性样本的选择,样本的选择必须要范围广,不能只集中在几个有限的地方,要涵盖不同的专业涉猎不同的部门。其次,样本的选取还要考虑地理位置和地域是否具有代表性,以增强统计结果的准确性;第三,要注意选取不同类型的企业,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通过以上三种规则,我们可以在制造业中选取一定数量的企业作为样本,在本文的实验中总共选取了 720多家企业作为样本,其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如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分别占32.6%、30.6%、15.5%和 17.6%.不同地域的企业分布相对较为均匀。

2、设计格式标准的调查问卷。

本文的设计借鉴了国外的一些方法,在华北、西北地区的三个省份进行了调查。将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批整理、综合后,相关部门的人员在青岛召开了关于制造业试点的研讨会,在研讨会上青岛市的许多职业人员前来讨论参加活动并进行调查问卷的整改。

3、建立稳定的调查渠道。

我国的信息调查渠道分为两条:一条来自于我国数据统计局对制造行业数据的收集和归纳,另一条渠道来自于我国物流与采购部门通过对物流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必要且较为复杂的数据分析得到的经过进一步净化的信息。通过这两条信息来源渠道,基本建立了我国稳定的信息调查渠道。

4、确定问卷回收的办法。

问卷回收的方法在世界上有很多,诸如电话、传真、发电子邮件、网络传输等方法均可以将问卷回收。我国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互联网上回收的方法,该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调查报告做完后,下一步工作就是数据汇总,运用到公式中进行计算,下面对制造业 PMI 进行分析。首先,对调查报告的结果进行提炼,汇总出升高、降低以及持平所占比例,计算出扩散指数(即除降低指标之外二者之和的平均数)。这种计算所依据的是指数增加原理,即在市场中,采购要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相匹配,充分发挥政府优势,对市场中各个行业进行监督。第二,计算出综合指数,由于 PMI 的综合指数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中计算原理是一致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 PMI 对 GDP 的影响,选出主要的控制指标,如产量(P)、存货(D)、供应商(I)、订单(O)、就业(E)等,结合市场环境分别赋予不同比例,以方便进行加权汇总,针对综合指标来分析经济的变化就要方便许多。

三、采购经济指数对经济运行的指示功能。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从地理形势上来看,山区、平原、丘陵等地区很多,属于经济大国,对采购的需求日益旺盛,且采购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全球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加,世界经济也越来越依赖中国的 PMI.同时,我国在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体制之后,经济迅速发展,对贸易方向和发展趋势的把握也非常准确,因此,中国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调整政府部门、投资公司、金融机构以及民间组织的资金运营,世界需要中国的 PMI,而中国也需要自己的 PMI,有必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发挥在经济预测和商业投融资等多方面的优势,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具有重要的指示功能。同时对于政府来说,通过采购经济指数也便于为监督和决策工作提供依据。

1、以 PMI 为依据预测经济转折点。

以 PMI 为依据所分析的商业趋势,可靠性很强,基于数据转折点预测出经济转折点。数据转折点的确定要考虑峰值点和谷底点,也就是商业周期中的高潮和低谷,用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出一个数据区间,设置为 0~100%,其中 50%为转折,也是衡量产业规模的重要因素,当商业周期低于转折点 50%,说明经济发生衰退,反之则为繁荣,在政府的采购活动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到 PMI 的持续变动值,如果在一段时间内持续超过 42.4%,即使是低于 50%也能说明制造业经济是整体上升趋势的,而一旦低于 42.4%,则代表着经济的整体败退甚至是产业崩盘。

PMI 与 GDP 在指数的研究和处理上,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但是二者在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关联,PMI 一般要领先于GDP 几个月甚至是一年。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在 1994-1997 年,PMI 与 GDP 二者在关联度上可达到0.91,剩余的 0.09 主要为时间跨度,在 1970-1992 的 22年间,PMI 与 GDP 二者关联度达到 0.878,剩余的 0.122 主要为时间跨度,可以看出,PMI 是领先于 GDP 的变化的。美国的制造业在世界行业领域中,最高情况下可领先峰值商业高潮半年以上。

2、以 PMI 为依据进行宏观调控。

经济的宏观调控往往都需要一个周期。假设当我国的经济开始受到一些刺激开始逐步增强时,采购经理指标就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从而导致产量增加。首先,产量上升是制造业流水线上工作效率提高的表现,如此一来便会生产更多的产品,从而对原材料的需求大幅度上升,而工作效率的提高会导致就业人员不再受到需要而离职。采购经理指数中的就业指数和基本原料的采购量指数便上升;其次,当指数超过标准状况到达了规定的上线,便代表着需求的增加超过了供给的增加,就需要技术的创新来解救当前这一紧急状况。也只有通过对科技的改进才能大幅度的提高产品的供应量。此时采购经理体系内部的商品显着指标便会增加。一系列因素发生改变,员工的工资也会相应提升,公司便会陷入不稳定状态;接着,当基本生产材料的价格上涨时相关人员的工资也会逐步提高,采购经理指标投入的各种成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继而,由于生产成本过高,也涉及到劳务费用过高的原因,该原因波及到消费者身上就是服务费用的提高。一系列费用的提高最终将会导致通货膨胀。这是一种较为常见也是比较难以抑制的宏观经济现象。此类问题的发生已经是国家经济所涉及的范围,是企业不能够解决或者抑制的,需要政府及时的控制和调整。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段,比如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的增长。以上过程是一个经济周期不断循环的过程,是经济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可以通过国家宏观经济手段来控制调整。

3、以 PMI 为依据,分析产业信息。

PMI 可以作为依据对支配性产业进行分析。根据国内外专业人士的研究可以看出,商业采购主要集中在少数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占据主要市场,他们的采购方式在业务上具有很高的相似度,例如食品类企业、石油加工贸易产业、汽车加工、临床医学等,PMI 指数可以充分反映出行业的发展趋势,包括各项指标的变化、支配性产业的分析等,通过 PMI 指数作为依据,更有助于做到对制造业的整体把握,从而让管理者更好地进行决策。

此外,PMI 指标中涵盖了商业报告中的产品目录以及短缺状况,通过对价格上涨和下跌数据的收集,完善行业监测,对于经济的整体增长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此外,可以指定具体的采购部门,制订一套完整的采购管理办法,根据预测安排和财务预算进行合理采购,有时比销售预测更利于管理和决策。

(1)企业可利 PM 评估当前或未来经济走势,判断其对企业目标实现的潜在影响。如果一个制造企业的目标是降低人工成本,而 PMI 雇员指数正快速增长,劳动力资源紧缺,这时候降低新员工的工资,恐怕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2)在辨别一些比较特殊的采购的选择时,也需要利用采购经理系统来进行选择和判断。比如说一个在制造行业发展较为稳定的企业在进行基本材料的选购时需要使用该地理系统进行经济走势的预测。需要通过该系统进行价格的预测和锁定。在此之前还要考虑该产品的价格是长期锁定还是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继而决定产品的实际价格范围。

(3)对采购经理而言,可以及时了解及确定总的经济趋势,把自身行业、公司以及供应商与总的经济系统联系起来,确认在总的经济变化时本公司及其供应商受这些变化影响的差异,同时评估潜在影响和优先权之间的关系,并制定相应的策略。

(4)便于与国际接轨并进行比较。由于采购经理指数的特点以及其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调查法,目前已被许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采用,全球已经有 20 多个国家(地区)开展了采购经理指数编制和发布工作。在 2002 年 5 月份国际采购联盟理事会上,进一步提出建立世界采购经理指数的设想。又因为采购经理指数的统计与计算方法的一致性,有利于进行国际比较,以便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与国际接轨。

由此可见,很好地利用采购经理指数对经济的指示功能,建立完善的 PMI 指数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政府部门对经济形式进行更好的宏观调控,也有利于企业在微观层次,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出最适合本企业的采购战略。

【参考文献】

[1] 江涛涛:基于不确定性的供应链风险分类与防范[J].物流技术,2011(10)。

计量经济学相关论文范文二: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水平提升路径

经济统计学专业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具有较强的计量分析能力及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信息分析技术,可以在经济管理部门、金融证券部门、保险行业、信息咨询机构、市场调研机构、以及其他企业、事业单位从事数据的采集、加工、分析、开发、管理、研究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在经济统计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切实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增强应用性教育,探析可行的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分析。

所谓专业实践能力是指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为三个层面:

( 一) 专业基本能力。

专业基本能力是某一职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常体现该职业领域专门知识、技术的特征。专业基本能力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可为学生将来在职业范围内的转岗、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平台。经济统计学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体系和经济统计的基本理论框架,能够运用数理统计工具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一般性的统计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经济咨询和管理能力。

( 二) 具体职业岗位能力。

具体职业岗位能力是由具体职业岗位的性质、技术标准、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等特点直接决定的能力,通常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

经济统计学专业不仅应该注意加强对统计理论方法基础的培养,而且更加注重训练学生在经济管理领域应用统计方法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应用统计学家和实际统计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了解统计方法的数学细节和数学证明,而是正确理解计算机输入和输出数据的意义和内容,以及掌握评价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

( 三) 专业创新能力。

专业创新能力是学生在掌握了前两种能力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和岗位发展的规律,对所从事的工作或事务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能力。专业创新能力是对传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深化,与实践活动相辅相成,是专业发展的有效动力。只有在掌握前两个能力的基础上善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产品、能科学地解决生产管理问题或提出提高工作效率或减少工作能耗的有效方案的人才才能称得上是应用型人才。

二、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瓶颈。

( 一) 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足。

专业教师脱离社会实际是国内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近十年,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一批高学历青年教师充实到高校教师队伍中。这些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学岗位,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专业上往往精通理论,对于实践和应用缺乏了解和锻炼。因此,在专业实践教学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专业教师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科研,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理论教学和科研活动上,根本无法抽身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工作。

( 二) 实验实践教学综合性和创新性不足。

实验实践教学研究不足,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实验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运用理论、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综合性实验项目一般会运用到多学科、多课程的理论,通过综合性项目能将学生所学的各课程的理论进行整合消化,而研究性和创新性项目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同时也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中,往往以验证性、操作性实验项目为主,缺乏综合性、创新性、研究性项目,而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这类实验又非常重要。

( 三) 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效果差强人意。

实习包括多种形式和内容,其中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其中两个重要的环节。认识实习是学生在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以前的首次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在于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性认识,增强专业思想,提高专业兴趣,为即将进入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专业课程结束之后进行,要求学生通过专业实习,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并学会运用理论。逐步学习和初步积累必要的书本以外的实际经验和做法,培养探讨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每年学生人数多,由学校统一安排实习见习单位不太现实,一般由学生自行联系单位。同时由于就业压力大,往往将就业与实习合二为一。实习往往需要开个证明即可,缺乏考核指标,流于形式。

三、经济统计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具体举措。

( 一) 加强课程建设,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以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建设为依托,提高学生的理论能力,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支撑。充分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统计软件、数学软件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理论和方法教学方面,强化对统计方法适用性的识别能力以及利用这些方法分析经济数据能力的训练; 强调以我国经济运行真实数据编写案例,结合社会经济的热点问题开展案例教学; 强化拓展统计实验,将理论方法的教学与计算机软件相结合。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以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为特征的案例教学模式为基本形式,建立纸质、多媒体、实践训练等形式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

( 二) 以相关专业大赛、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等为平台,利用学术报告或专题培训,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近年来,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学科竞赛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市场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管理能力。目前已开展的学科竞赛项目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等。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各项目都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商定研究方向。

( 三) 有效进行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感知能力校外实习基地是各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场所。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校外实习基地并没有发挥其作用,学校与企业缺乏广度和深度合作。一些所谓的校外实习基地仅仅挂名而已。要突出专业办学模式特色,坚持学院、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四方共同培养人才,坚持专业发展与经济统计人才市场需求紧密相连,师资建设和学生培养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针对政府和企业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着重培养能够胜任政府大型调查和企业市场调查活动的统计人才。要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相对稳定的学生参加实习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实习基地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的帮助,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帮助企业提高决策效果和运营效率,形成互利双赢的伙伴关系,这样企业取得了发展,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实习,提高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邱东。 关于经济统计专业设置的及格问题探讨 [J]. 中国大学教学,2010 年第 12 期。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有关计量经济学分析论文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公司犯罪案例心得体会(精选13篇) 最新专项工作表态发言稿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