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分析

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分析

小编:

【摘 要】中国城市化进程即中国农村转化成城市的过程。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也出现了较多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化率;可持续发展;城乡二元结构

一、城市化的产生背景及原因

城市化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所谓城市化进程就是指随着国家经济增长而出现的城市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首先,城市化进程是工业化发展推动的结果,即工业和商业发展形成区域聚集经济优势,进而形成对农村劳动力的持续不断需求。其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要远高于农村,生活条件和个人发展机遇也优于农村,再加上城市与农村预期收入的差距,进而吸引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再次,伴随科技进步带来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产业转型的深入开展,产生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人口向城镇转移提供了可能性。

可见,在一国连续均衡的国民经济体系中,城市化的发展结果可以看作是经济链条上各类事件互相作用而导致的,以工业化经济发展的持续需求为开端,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就业劳动力转移为结果。但是,现实情况却显示农村劳动人口向城市定居迁移的趋势早于城市劳动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必须把城市化进程看作是生产结构变化结果外的分散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受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和个人发展期望,以及政府支出政策和各种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

二、城市化理论认识上的误区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和思想层次不同,对城市化概念的含义也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为了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全社会正确把握城市化进程的内涵,提高认识和理解层次,尤其要走出以下几大误区。

1.单纯的农民进城不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过程是包括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入城市,但绝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改变进入城市农民的就业形式和收入结构,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现代城市建设中,同时享受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眼界的开阔。国际上通常采用居住在城市内的人口总数与该国总人口数量的比重来衡量一国城市化水平的高低,这种衡量方式虽然在统计上操作较为简便且有利于横向比较,但是这样的统计结果并不全面,容易陷入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的发展误区。城市化进程中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通过为农民提供城市内的就业机会,吸引他们迁移入城市定居,彻底改变原有生活方式,实现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而不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进入城市的农民,要逐渐从外来的劳动力转化为城市的居民、城市的主人,并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达到改变农村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目标。

2.城市建设和城市的无限扩张不等于城市化

有些人认为加速城市化进程就是加快城镇建设与城市扩张,使得小城市加速发展为中等城市,中等城市加速发展为大型城镇,大型城镇尽快成为特大城市,甚至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化进程虽然会促进城市建设发展,带来城市规模扩大,但是绝不简单的等于城市数量的增加。在追求城市化水平上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不能忽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城乡发展的协调性,不能一味追求城市的建设,不顾农村和农业的发展,要强调城乡统筹发展。

当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程度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必须及时转变城市化战略实施方针,坚持以城市反哺农村,工业支持农业,统筹城乡发展。在不降低城市生产力的条件下,缩小城乡二元结构系数,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发展。通过政策导向、资金支持、物质投入、项目带动等全方位的服务策略,反哺农村、补助农业,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

3.城市化不是越快越好

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自然历史阶段和经济社会转型过程,要建立在工业、农业发展基础之上,依靠市场主导和政府有效引导,才能保证该进程的健康有序发展。各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要根据自身综合条件而定,不能盲目攀比,一味追求快速发展。因为城市化速度越快,随之产生的问题会越多。城市化进程的快慢要由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城市就业岗位增加的数量来决定,与现实不匹配的过渡城市化会带来巨大隐患。如果大量进城农民无法实现就业,就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存环境等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我们要吸取拉美和非洲部分地区已经出现过的过度城市化带来的经验教训,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稳步推进速度适中、规模适度的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

三、我国城市化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地方不断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市政设施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11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3.8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1.8平方米,城市用水普及率、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7%和83.6%。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城市化质量仍然不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高;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

2.协助进入城市的农村劳动力尽快融入城市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涌入城市。但是,单纯的人口转移只能算是半城市化,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组织多样的知识技能培训,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帮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加速城市化进程。

4.严控特大城市人口数量,加快中小城市建设步伐。重点提升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尤其要加大中小城市服务业和社区职能的完善力度。中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发展的中坚力量,其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目标的实现。

5.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对于乡镇企业发展较快,城镇密度较高的地区,要积极鼓励城镇的集中合并,在以核心城镇为中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周围卫星城镇的建设,带动区域发展。对于乡镇企业发展较慢的地区,首先要大力发展经济、培育实力,为城镇建设打好基础。对于有大型企业的地区,可以围绕核心企业建立城镇,但一定要注意城镇的区域分布,注意其他配套产业协同发展,防止企业风险转化为城镇风险。

6.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打破传统“二元结构、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积极引导,加强管理,实现城乡劳动力的自由流动,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服装销售心得体会总结报告(通用19篇) 2023年家风专题党课讲稿范文通用(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