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关于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与分析

小编:

"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心理健康;对策

论文摘要:面对全新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一方面呈现出市场意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逐步到位意识等特点,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指导、帮助和规范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大学生心理承受力,是每一位高等教育者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成套信息系统。它是个体一般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它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不仅直接决定了他们的择业行为,而且对于他们今后的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结合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择业的教育,是国内高校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为此,我们选取了绵阳三所高校(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了6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46份),对大学生的择业意识、创业意识、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以及大学生择业过程中所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从总的发展趋向来看,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比以往更趋成熟,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1.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逐渐统一

2.“先就业、后择业”和“逐步到位”意识进一步加强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从事某个职业就基本终生不变,调动一下工作比登天还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职业的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等综合价值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要求等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就业过程正从过去的“一步到位”到“逐步到位”,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现实的择业方式。调查中有52.4%表示自己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他们对“短期过渡性择业”、“寻求性失业”、“工作后再回炉”的观点普遍认可。在这种观念下,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将通过职业转换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也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希望通过“自我成才”、“自我发展”来寻求“求职与成才”的协调统一。随着时代的发展,把第一次职业选择作为终身选择的大学毕业生将进一步减少,“先就业、后择业”将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一种普遍的新观念。

3.大学生的择业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但自主创业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主动的求职心态,主动地参与职业竞争,主动地了解人才需求信息和规格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承认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是靠才华、靠良好的素质去竞争取得的。在面对“如果有一个地方工资较高,能够发挥您的特长,提高您的社会地位,致富的机会比较多,但工作紧张、竞争激烈,物价波动大、收人不够稳定,甚至有可能失业,您是否愿意到那里生活”的题目时,有25.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愿意,40.5%的大学生表示愿意,20.5%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14.0%的大学生表示不愿意。这说明绝大部分同学具有竞争意识,敢于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去锻炼。从自主创业意识来看,大学生对走自主创业之路表示有信心的仅占:15.7%,没有信心和不想自主创业的占53.9%,认为条件不成熟的占30.4%。认为当前阻碍他们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列前三位的是:资金缺乏、个人能力不足和没有合作伙伴。

4.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趋向现实和具体化

职业评价标准是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正在由以往理想主义变为明显的务实主义,功利与个性发展成为主导。大学生对职业评价的标准上,主要突出了个人才能的发挥和经济收入高、单位前景好等因素,有30.3%的人选择“发挥个人才能”。“发挥个人才能”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的首要标准,这说明大学生在择业时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和物质利益,而是更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在注重发挥个人才能的同时,他们又希望获得较高的经济收人。有24.9%的人选择“经济收人”作为择业的首要标准,沿海开放城市及经济特区、三资企业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首选目标,主要是因为它们能同时满足大学生的这两个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完善和成熟,人们对经济收人这一因素会越来越重视,而用人单位也开始利用这一因素来吸引优秀人才。

5.实现职业价值的途径、手段日趋多样化

目前,市场机制已逐步在配置毕业生资源方面起到基础性作用,大学生选择职业并不是单方面的一厢情愿,而是要和社会、用人单位发生交流,双向选择,达到共鸣方可实现就业。由于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强调自我价值,从自我出发追求完美的职业,使他们不得不迫切希望实现价值的途径、手段多样化。他们一边投身各种人才市场,一边又以信函的形式撒大网;另外网络求职和广告媒体也成为求职的重要途径。有的还通过多次选择,参与行业“跳槽”。通过职业流动的方式“逐步到位”,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当今大学生一种现实的择业方式。"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

1.大学生存在职业认知障碍

大学生择业期望普遍过高,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心理准备不足,在求职过程稍微遇到挫折就容易造成心态失衡,容易产生偏激心理、焦虑心理,往往把一切挫折归因于外部社会因素,缺乏对自己、对他人、对事物的客观全面分析。女大学生存在自卑心理和依赖心理,很多女生仍受到男强女弱、男主外女主内封建观念的束缚,存在认知偏差。调查表明:一些品学兼优的女生综合素质都超过了男生,但是她们在就业市场上却难以竞争过男性,有些用人单位甚至提出:“宁可要三流的男生,也不要一流的女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女大学生普遍产生自卑心理、悲观情绪、依赖思想。40.8%的女生认为“丈夫要比我高一点”,11.0%的女大学生选择“丈夫要远远超过自己”。可见,男尊女卑的认知观念仍主宰着现代社会,影响了女性对男女平等的认知,即使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也如此。

2.大学生存在职业情绪障碍

心理测验结果显示,就业前大学生焦虑情绪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在校学生,呈现出焦虑心理状态。其中女性检出率达20.7%,男性14.5%。大学生就业过程情绪不稳定,尤其女生情绪波动大。许多大学生在求职中表现出明显的消极情绪,情绪低落、烦恼、忧郁、沮丧、愤怒,甚至于大声喊叫,以宣泄内心的压抑情绪。调查结果表明,与男生相比,女生表现出更明显的心理脆弱性、情绪不稳定、情感起伏变化大的特征。40.4%的女大学生反映其工作业绩较大程度上受到个体情感情绪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而5.5%的女大学生反映她们的工作业绩“非常高程度”受到个体情感情绪的影响。择业过程稍微遇到挫折和失败,大学生就容易心态失衡,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

3.大学生存在职业行为障碍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1.引导大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

合理的就业目标是指选择的职业既符合个人特点、个人能力,也符合社会需要,体现人、职的合理匹配,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个人优势,在为社会服务中最大限度实现个人价值的就业目标。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应符合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发挥自身的素质优势;二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三是促进企业的发展。高校应发挥思想教育的优势,把职业价值观教育纳入德育的主要内容,开展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教育,同时利用党团组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爱心回报社会行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大学生爱国爱民、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感,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自觉抵御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高尚的人生理想,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大学生的择业信心

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择业信心并不是很强。一方面有社会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前,由于有的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规范,还存在不少招聘中的不公平现象,使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择业缺乏应有的预见能力,择业信心降低。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对社会不大了解,对自己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价,也出现了信心不足的情况,因而学校要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择业信心,使学生在校期间以饱满的热情投人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在择业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女大学生的择业信心教育,一方面教育女大学生正确了解当前的社会现实,敢于面对现状另一方面又要教育她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敢于去竞争,形成主动择业、积极进取的择业意识,认清社会需要,把握市场信息,把择业和从业的过程看成是一个进取、创业、开拓的过程,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掌握自己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同时,社会也应该尽力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对用人单位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制约和规范。"

3.教育大学生更新观念,帮助大学生增强竞争意识,提高适应能力

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市场,树立竞争观念、效率观念、信息观念、风险观念,克服消极依赖和等待心态;要培养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心理调控能力,敢于竞争,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努力创造条件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推荐自己。高校应坚持服务学生的宗旨,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服务学生就业。一是做好就业政策的宣传、讲解工作;二是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以及毕业生信息的上传等信息处理工作;三是做好毕业生推介工作,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主动推介毕业生,积极联系用人单位,拓宽就业渠道;四是开展岗前职业培训,根据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需求,积极开展职业培训,通过举办“人才讲座”、“法律讲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计划”等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企业精神教育、创业教育、职业技能及职业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更好地投人到社会工作和生活中。

4.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引导学生提高心理承受力

我们要及时针对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焦虑情绪实施心理辅导,帮助其降低焦虑水平,恢复情绪平衡。一是进行支持性心理辅助。焦虑情绪障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就业的可能性、职业发展的稳定性和理想化问题过于担心,对将要发生的事物的不利因素过于担忧,因此我们可以从认识上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个性优势,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情绪上提供保证、支持和鼓励,减少或消除他们的担忧,增强自信心和勇气,降低焦虑。二是进行认知性心理调整。大学生的生活经历较单纯,对急速变化的社会现实认识并不全面、成熟,尤其对某些和自己密切相关事件的认识和分析往往较极端,过于关注对己不利的方面,对自己的应对能力也容易估计过低。我们要引导学生客观认识面临的问题,全面分析自己和社会环境中的资源,既要看到不利方面,也要充分认识有利方面,个体认识提高了就会调整消极情绪三是引导学生改变参照物,化压力为动力。不盲目与他人比较,不嫉妒他人或自怨自叹,要鼓励学生脚踏实地地用行动证明自己、超越自己。

热点推荐

上一篇:论析职业学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构建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党有号召心得体会范文(22篇) 学术会议开幕式主持词(二十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