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现状及完善途径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人格现状及完善途径

小编:

"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重心”。职业教育核心文化价值旨在立足社会人本位,完善学生职业人格品质。由此,职业教育办学着眼于学生幸福工作,快乐生活,积极创新,乐于奉献,凝练提升职业教育文化,完善学生职业人格。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 文化价值 职业人格

一、完善人格与完善的职业人格

关于完善人格的内涵,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诸多领域争论不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完美人格应该是一个人完美的生活方式。”这种完美的生活方式,有与别人的关系,也包含自己的内部品质,有以别人为取向的品行(如慷慨、同情等),也有以自己为取向的品行(如自律、修养等)。两者密切相关,互为表里。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教育家托马斯·里考纳(T.Lickona)说:“完善人格归纳起来由相互关联的三部分构成。它们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实质是知善、欲善、行善。”我国理论界也从认识、情感、行为等方面作过类似概括。尽管各家说法有所侧重,但一致的认同趋向是,完善人格是人的内在品质(知善、欲善,或知与情)与外部表现(行为)的协调统一。

我们认为完善的职业人格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在职业培训和实践中所形成对待职业的认知、情感、道德等方面的特征及相应的行为模式。建立在健康心理状态下,以智慧力量、情感力量、意志力量为底蕴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和谐。职业院校学生首先是社会人,思想行为与社会规范和谐一致,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又是职业人,有清晰的职业理念、良好的职业性格、健康的职业心态、精湛的职业技能等,获得幸福工作,快乐生活,积极创新,乐于奉献的职业人品质。

二、学生职业人格现状分析

2.我国相关职业教育文件和校训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表述。2012年高职在校生达1000万人,发展迈向高峰期。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特色逐步凸显,以地方投入为主、行业参与的格局已经形成。整体形势由稳定规模向调整结构、提升质量、凝练特色文化的阶段过渡。

(1)2005~2010年相关职业教育文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表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高技能专门人才,诚信、敬业、实践能力;《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诚信、敬业、责任、守法,终身学习理念、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诚信、敬业、职业技能、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就业创业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纲要(2010—2020年)》: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四份职业教育文件关于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表述集中体现学生职业人格的重要品质: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就业创业的完善提升。

(2)六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校训。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敬业、创新、务实、奉献、协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厚德、笃学、求实、拓新;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明德、励志、博学、精技;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铸诚、精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励志、崇实、强技、尚新;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修能、致用。六所高职院校校训的表述核心价值取向是完善学生职业人格,突出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强调职业理想、职业性格、职业心态、人文素养等综合要求。可见,职业教育文化已经由政策引导过渡为院校自身的办学精神和特色追求。

三、职业教育完善学生职业人格的途径

2.教师(师傅)言传身教的表率。教师(师傅)的影响有益于学生理解职业观念,萌发职业情感,习得职业行为。教师的尊重和关心,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心理的安全感。心理学家布勒茨称之为“独立的安全感”,这是健康人格形成的前提。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是完善学生职业人格的有利手段。学生处于青年初期,内心困惑诸多,需要师长帮助他们正确归因。教师(师傅)的表率是为完善职业人格提供行为范式。教师要创造一种自由、民主、愉快氛围。不仅言传,更重身教,给学生以健康的榜样力量。

3.通过交往与合作学习获得情感体验。心理学家布什卡认为:“有效的交往本身就是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为养成学生合作精神创造了条件。校园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增进,推广到学会将来与同事间团结友好,增进集体荣誉感,更好适应集体生活。多组织活动创造学生交往的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地、自由地、坦率地交往。师生、同学间通过沟通和交流,相互尊重理解,消除隔阂,增进友谊。

4.企业实习实践行为引导作用。企业实习是学生全方位学习职业观念、职业情感、职业能力,获得职业角色体验的真实情境。企业中关于产业、行业、企业、实践等元素以及企业中的人际交往,对完善学生职业人格具有特征性意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是完善学生职业人格的关键所在。要求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机制科学,管理对接顺畅,做好学生角色转换引导,收到切实效果。

5.校园与企业文化培养职业责任感。校园和企业文化不管是物化的还是精神的,对职业人格的影响总在潜移默化地进行。各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场馆、车间、休闲场地广场的布景都充满职业文化的气息,学生身临其中,耳濡目染,日久自成。管理制度文化,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态度、良好稳定的行为习惯;常规检查、监督,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卫生操行评比、每日格言搜集、课前演讲等活动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紧迫感,时时处于任务当前亟待提高的准备状态。

6.心理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方式,为学生创造心理减压机会,培养学生健康职业心态。这种方式淡化说教痕迹,培养积极情感,调动自尊心、上进心等发展的内因,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列入基础文化必修课系列,构建心理健康的保障机制。引导教育学生心情舒畅、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简论多媒体口译教学模式探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守护蓝色海洋手抄报 优秀安委会工作总结报告(模板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