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教师教育改革理念探新

浅谈教师教育改革理念探新

小编:

"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育 改革 理念

论文摘要: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正处在一个复杂的、艰难的转型时期,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必须首先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教育改革,其次要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教师教育改革,最后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师教育改革,只有树立新的教师教育改革理念,才能顺利、全面地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

一、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教育改革

民族振兴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素质源自教师教育。教师教育是教育子系统中一个基础性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教师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初、中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影响到中、高等教育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影响到未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中人们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因此,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教师教育改革,这不仅仅有助于教师教育本身的发展,有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而且也有助于教师教育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师范教育久经风雨洗礼,在艰难闲苦中为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传统师范专业在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由专门的师范院校实施定向和独立的培养方式,采取“学科专业、教育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混编模式”,一次学习,终身从教,培养以传播知识、传承文化为主要任务的“初任型”教师。在建国以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这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基础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受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及水平的影响,许多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偏低,文化素质不高,而这又必然反过来影响和制约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原先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更是迫切呼唤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师范教育学科水平不高,教育体系封闭,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培养规格偏低,课程设置陈旧,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弊端逐步暴露。2003年3月2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会上就教师教育的开放化、专业化、综合化和一体化等重大改革问题进行了研讨。会议号召师范院校和非师范综合性院校在新时期要担负起教师教育改革赋予的历史使命。在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以及认真研究和把握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参照世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发展历程(即由独立的师范教育到综合大学办教育学院再到“大学加师范”三个阶段),对我国教师教育进行全面而又彻底的改革,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教师教育正处于从满足数量需求向全面提高质量的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教师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神圣使命,切实落实教师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借鉴国际教师教育先进经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改革中完善和加强教师教育,在开放中整合和提升教师教育,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教师教育。为此,教师教育必须在高扬教师专业化旗帜的传统基础上,走综合化的办学之路,为保障和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为增强和提升国家教育实力,为提供有力的教育人才资源保障,为建设全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二、用正确的思想来指导教师教育改革

(一)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教师教育改革

在教师教育改革进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但我们绝不能妥协,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坚持教师教育改革。教师的成长有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例如,处于适应期的新教师最关注的是熟悉钻研教材;处于发展期的教师最关心的是思考自己的教学与其他老师的不同,尝试总结经验,形成风格;处于创造期的教师更加关注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灵活有效的教学。因此,教师教育改革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遵循教师成长的规律。

教育的创新关键在于教师创新,而教师的创新依赖于教师的发展。因此,教师教育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帮助教师获得新观念、新知识与新技能的层面,必须立足于促进教师发展的新理念,使教师学会不断更新观念,形成和保持终身学习、反思、研究的意愿和能力,增强不断改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动机,以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使命感等等。可见,教师教育改革只有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树立教师教育新观念,促进教师教育发展

教师教育要发展,首先要树立教师教育新观念。虽然过去我国有些学者对教师教育观念这一问题进行过一定的探讨,但是我国教师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是显而易见的,这与我国教师教育实践的需要极不相称。我国教师教育在体系、体制、培养模式、内部管理、课程与教学等问题上之所以呈现出封闭、割裂的状态。这与我们所持的狭隘的教师教育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确立教师教育新观念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基石。这主要包括确立开放化观念、综合化观念、专业化观念和终身化观念。开放化是指我国师范教育独立定向的体系被打破,其他有条件的非师范院校参与到教师教育行列当中来,形成了相互竞争、互促发展的开放格局;综合化是指师范院校由原先以培养教师为单一目标的院校转化为综合型的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过程。它主要包括师范院校学科结构的综合化和专业设置的综合化两方面;专业化是指必须把教师教育看作是与其他专业教育(如医学专业教育、法律专业教育、工程专业教育等)并列的教育,把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教育来发展;终身化是指教师教育不仅要承担职前教育,而且要承担入职教育、在职进修的任务,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使教师终身接受教育,不断地探索教育教学问题。"

三、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师教育改革

(一)合理定位,循序渐进

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师范院校的任务就是培养教师,其功能单一,大学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得到真正发挥;而在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综合化、国际化,教师专业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师范院校应当首先要按大学的规律和模式来办,把教师教育作为大学的功能之一,大学的综合功能更有利于教师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教师教育可以作为师范院校的主要功能,但不应该是唯一的功能。

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目前有的师范院校被合并了、有的改名了,因此人们对师范院校未来的发展走向心存疑虑,原有的教师教育体系还要不要坚持、独立的师范院校还要不要办等等,这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前,根据我国国情,师范院校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但必须加以改造,即使将来师范院校的名称或概念消亡了,然而只要世上还存在教育,教师教育就不会消亡。因此,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办学方向。但基于我国师范院校在层次、水平、区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教师教育的改革必须分类发展,分步实施。

1.合理定位,分类发展

从国内外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师范院校的改革情况看,我国师范院校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但在其发展过程中,根据我国国情,我们认为地方师范院校在策略上必须分类发展:

一是省属重点师范大学。一些办学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应当积极应对教师教育改革带来的各种变化。首先是必须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体的办学方向,确保在面对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竞争中保持教师教育的领先地位;其次是在重视保持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为支撑,加快提高师范大学的综合办学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再次是必须加强与中小学校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师培养与培训上的联系,加强与各教师教育机构的协作,加强与其他师范大学和非师范大学的沟通与交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确保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更大的发展。

二是省属一般本科高师院校。相当部分以教学为主的高师院校,在一个时期内仍须执行四年本科师范教育的模式,以解决我国部分地区基础教育人才紧缺、九年义务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此外,还应拓展专业与培养目标,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为此:首先是确立大师范思想,改变单一的培养目标,开设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专业;其次是教师教育专业与经济类专业联姻,共同承担各种配套型经济建设项目;再次是广招经济技术人才,使学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得到增强。在这一过程中,尽管其中不少高师院校不具备向综合性大学跨进的条件,但也要增强综合化意识,加强与综合性大学的交流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办学活力和教育创新能力。此外,部分高师院校可以考虑并入师范大学或其他综合性院校,为迅速提高其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和综合办学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随着我国中等师范学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我国的专科师范学校不再培养初中教师,只承担培养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特殊教育教师,以及一些大学本科来不及培养或培养能力不足的一些专业的教师,如体育、艺术等专业的教师。

因此,就目前情况看,师专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有存在的必要,但必须进行彻底改造。首先是需要彻底改造师专由于培养对象的转变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观念的转变、新的培养课程、新的教学方法手段、新的管理体制等等;其次是要彻底改造专业设置,适应地方经济技术建设发展的需要,还特别要关注与第三产业的联系。另外,办学条件较差、基础较薄弱的师范专科学校除在师资缺口较大的地区予以保留外,也应考虑逐步并入综合类院校或师范大学、学院,以保证有限的教师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办学条件较好、基础较好的师范专科学校应考虑升格为本科院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将是师专在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出路。只有这样,我国地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才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一是师范院校的综合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周密的筹划和稳步的实施。二是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以教师教育为主,突出优势与特色,同时逐步发展其它专业,兼顾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切忌不顾社会发展状况及自身的条件而盲目向综合性大学看齐。三是地方师范院校不要急于盲目合并或取消。因为,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不发达的地方,仍然存在严重缺乏合格教师的情况,因此,师范院校在某些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还需要存在,如果全部合并或取消,那么教师教育的力量将会受到严重削弱,这对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反而不利。四是目前各地独立设置的教育学院已经基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有条件的师范院校应当结合各地区实际将教育学院并人其中,重组和优化教师教育资源,逐步推进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一体化进程。

(二)突现特色,综合发展

师范院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对走向综合与保持教师教育特色的关系问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综合与特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师范院校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加强综合性,教师教育的水平就上不去,教师培养的质量也难以提高;如果失去了教师教育特色,也就失去了自己的优势、失去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师范院校的改革明显存在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在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上向综合性大学靠拢的积极性很高,力度也很大,但在教师教育改革方面却嫌乏力,缺乏明晰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仍按惯性运转。因此,一些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实际上不是在加强,而是被削弱了。此外,近年来有关一些综合性大学介入教师教育的现状调查报道,多强调其潜在的学科优势一时尚不能显示,而因学校氛围不利和本来缺乏教师教育的资源等诸多因素,这些学校教师教育的实际效果也不容乐观。这样,师范院校若将自己教师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丢了,就会失去其改革的本来意义。

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学科特色、科研特色、人才培养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据此,师范院校在走向综合化的同时,必须结合这四个方面,一是在学科方面,师范院校必须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重点进行教育学科的建设。二是在教学科研方面,师范院校应更好地指向实践,在作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其科学研究水平。三是在教师培养模式方面,师范院校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把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分离,使教师职业教育成为在学科专业学习基础上的二次选择,并促进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四是在校园文化方面,师范院校应突出其师范性特色,要特别地注重培养学生的育人能力,“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正是其校园文化的核心。

可见,师范院校面对巨大的教育市场,在走向综合化的过程当中,保持和加强已在教师教育领域形成的特色尤为重要。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基于新课程基本理念的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运用初探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工作计划感想咋写(汇总5篇) 2023年保险让生活更美好演讲(大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