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关于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思考

小编:

"

论文摘要:结合当前高职高专课程体系,分析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目标,阐述高职高专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高职高专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改革思路。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课程体系;改革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确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核心任务就是要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设计思想和教育思想,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课程体系的构建又是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一、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目标

1、课程现状

由于绝大部分高职院校为多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普通高专学校基本为“本科压缩型”,通常提采用传统的专业与班级结构,“理论+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沿用了很多年,现在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理论深度的把握、实践的针对性和应用的有效性等方面,尽管改革力度在逐步深人,但课程体系仍以“三段式”为主,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辅之以一定的选修课作为拓展课程。这种模式比较注重课程安排的层次性、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相对忽略与职业有关的素质培养、技能训练和应变能力的形成。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改革旧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2、课程改革目标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观,职业教育课程与普通教育课程相比,有其职业定向性,受一定经济社会条件下的产业结构、技术要求、就业结构制约的特性,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应是: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群)的需求,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实现“多证书”制度。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建立有行业专家、企业家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二、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

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为保证课程体系改革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以就业为导向

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接轨、与行业(职业)标准接轨,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应按照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其次,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不能忽视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将劳动、人事部门的职业标准融人课程,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职业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认证资格。

2、以能力为核心

围绕职业能力这个核心,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必须确保各项能力目标都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即以能力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基础,注重实践,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必须突出课程体系的应用性,这是高职高专教育自身性质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使内容组织服从于所要解决的职业领域的问题;二是要强调课程模式的实践性,要求在高职高专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使学生有机会将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结合起来,增强职业适应性。三是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应加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中,注重创业能力培养的渗透。"

3、课程体系的开放性

就是要求课程设置不能局限于专业本身,应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其他技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发展特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表明,创造能力之大小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造主体知识面的宽窄及各类知识的综合水平。因而,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必须坚持开放性原则,为学生提供宽广的知识背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知识的通透融合、相互整合并转化为能力,进而形成多学科、多视角的创新方式和能力。

4、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整合”是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融合、组合、叠加,有机地组合成一种灵活实用的、新型的高职课程模式。在确保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化方向(职业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实施课程内容的整合,以提高课程设置的效益。同时,为学生提供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取模块化的组合形式将知能与技能组成灵活的教学单元,便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最佳实现。

三、高职高专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

高职高专教育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真正摆脱传统的学科教育束缚,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照职业能力系统化的要求,结合学分制教学管理,构建高职高专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笔者认为,高职高专教育模块化课程体系可分为三大模块:首先,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人文素质;)其次,专业通用课程模块,面向与专业相关的特定职业岗位群(集群)的多种职业方向,抽取出该职业岗位群需要的共同的知识与技能,作为职业方向的通用部分;最后,根据各个职业方向的不同要求,设计出职业方向课程模块,并与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对应。

就业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是一种扩展的集群式课程体系结构。即按大类专业设置通用模块和职业方向模块,并根据技术变化和市场对各职业方向人才的需求情况,修改(增加或减少)部分职业方向模块,调整选修相应模块的学生人数。课程体系职业化既是高职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又是学分制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途径。其优点为:

1、模块化确定了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首先对某一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进行分解,将其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设计为专业通用课程模块;再将该职业范围内适用于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技能设计为满足就业需要的职业方向课程模块,职业方向模块易于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衔接。专业通用模块和多个职业方向模块组合成一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2、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原则。课程体系的目标面向职业岗位群,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基本要素。把从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基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缩小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行业需求之间的差异。同时,利用学生在某职业方向的就业率来调控选修该模块的人数,真正实现了就业导向的原则。

3、有利于学校、企业零距离对接。课程体系职业化模块直观反映学生能力和企业职业岗位要求的对应,有利于行业、企业家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便于行业、企业家直接参与对高职专业教育方案的制定和修正,以保证人才培养的适应性、教学环节的针对性。促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

4、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生进校后,通过一年通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对专业有了明确的认识,然后再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同时,根据自己爱好兴趣选修课程,可避免盲目性,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需要得到满足,逐步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性学习。

5、增强了专业教研室和广大教师参与行业联系和技能提高的紧迫感和积极性。该体系的实施,对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人和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研室主任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进行充分调研,关心市场变化,找到合适的职业方向;必须使职业方向模块具有的知识和技能满足行业需求。否则,学生的就业率降低,选修该专业的学生人数就会受到限制。专业课教师必须主动参与行业实践;必须关心学生的就业情况;必须有明确的专业定向,逐步从能上一门课向能上一个职业方向课的要求转变。

6、充分利用了教学资源,规范教学管理。该体系正确处理好了稳定性和变化性的关系。公共文化基础模块和专业通用模块相对稳定,职业方向模块灵活多变。这样既便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势和社会需要,改革旧的课程体系,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高专发展的必然。

热点推荐

上一篇:试论就业导向下的本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最新电脑店出租转让合同通用 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总结(精选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