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及其观念重构

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及其观念重构

小编:

"

[论文摘要]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对作为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所固有的特性和参与这一活动的相关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价值判断。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要根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背景进行区别理解,从高等教育职能和高等教育活动对人的培养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是以内涵发展、水平提高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是多元、多层次、多维度的质量观;是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的质量观;是有社会前瞻的和市场预测性的质量观。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质量内涵 价值属性 质量观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看法和观念,即高等教育质量观,它是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反映对高等教育的认识。建立正确、科学的高等教育质量观,需要厘清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及其价值属性,从而科学地、辩证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选择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建立路径。

一、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5%,这表明高等教育在我国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从国际与国内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当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到来的时候,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在这一阶段,如何衡量、保障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人言言殊。有的学者认为“质量像‘自由’‘正义’一样令人难以捉摸”。还有人认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就像葡萄酒评酒师评酒一样,在于个人的感觉。这种莫衷一是的现象说明人们对“什么是高等教育质量?”尚缺乏共同、本质的认识。德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沃尔夫冈·布列钦卡指出:“没有准确的概念,明晰的思想和文字也就无从谈起。”

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要建立在对高等教育本质的理解上。高等教育具有教育的普遍的本质属性,但它又与其他教育形态有着本质的不同。高等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层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它的形式与名称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内容与功能的演变,也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包括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高等自学考试等类型。仅普通高等教育都有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专科生教育层次之分。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概念的含糊不清,使得高等教育这个概念陷入一个尴尬的困境。在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把握上,我们可以将“高等教育质量”表述为:高等教育质量是对作为培养完成完全中等教育后的人的社会活动所固有的特性和参与这一活动的相关主体的显性及隐性需求之间和谐程度的价值判断。

二、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属性

由于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质是一种价值判断,所以不同的主体、客体、时间、地点、环境就会出现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价值主体、不同的高等教育体制背景等都会对高等教育质量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我们还有必要分析它的外延。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很广,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我们大致可以从高等教育职能和高等教育活动对人的培养过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高等教育职能来看,高等教育质量可分为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人们往往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就仅仅是指人才培养的质量。而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至今已具有公认的三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外延也应包括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高等教育通常是通过人才的培养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来为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科研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结合在一起决定了社会服务的质量。由于高等教育能够通过提供人才、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所以,人才培养质量、科研质量和社会服务质量都应该是高等教育质量外延的组成部分。

从高等教育活动对人的培养过程来看,高等教育质量是在一个依次展开的过程中形成的,这一过程包括了高等教育投入、高等教育过程和高等教育产出三个阶段。因此,高等教育质量的一般性概念至少应包括以下三个内在相关的维度:为教育所提供的资源质量(投入)、教育实践过程的质量(过程)、结果的质量(产出)。如果希望改进质量,则必须考虑生源、师资、校舍、设备、课程、教材以及教育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高等教育投入方面包括人力资本的投入(生源的数量和质量、管理人员、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职业道德、知识素养),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投入,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管理设施、环境的投入等;高等教育过程方面包括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组织形式的采用、课外辅导、作业批改及学业成绩的评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等;高等教育产出方面既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诸方面的质量,又包括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情况以及高校直接面向社会所提供的服务。 "

三、高等教育质量的观念重构

然而,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特别是在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就业面临诸多问题的语境下,该用什么样的质量观来分析和评价高等教育?基于以上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价值属性的分析,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认识和观念需要做出新的路径选择和重新建构。

1.以内涵发展、水平提高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高等教育质量观也应与时俱进,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不同时期的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主题,质量标准也是个发展的概念。”提升高等教育的内涵,提高办学水平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质量主题;确立高等教育质量观,就是要确立以内涵发展、水平提高为核心和主题的质量观。从这个角度来看,就需要我们以运动的、发展的眼光和观念来分析和评价高等教育质量,而不能以静止的、保守的质量观来考察和分析高等教育质量。

<>

2.多元、多层次、多维度的质量观。目前,高等教育不只是数量的增长、规模的扩大、条件的改善、还有类型的增加、形式的多样、层次的增多、高等教育呈现出多样化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教育质量,显然是不客观的。高等教育多样化是社会经济多元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需求和社会分工多样化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只有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的教育,才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和个性发展多样选择的要求。面对当前多样化需求的社会,高等教育必须走多样化之路,科学定位,主动寻找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才能发展个性,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经受住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的检验。因而,在考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时候,就必须构建起多元的、多层次、多维度的质量观。

3.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的质量观。牛津大学校长卢卡斯认为:“大学一直是服务于社会的,同时不断调整自身以回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在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产品”显然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社会的需求,如果培养的人才“闲置”的多,该校的教育质量就会受到质疑,从而该校就会受到来自市场、学生、社会等内外部环境带来的竞争压力。办学价值取向更多地依赖于社会选择,能否满足社会需求、市场需求、学生需求成为检验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只有当高等教育成功地表现出它对地方社会、地区和国际社会是有用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时候,它才能够得到发展,才能成为群众性的教育”。从而,需要树立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的质量观。

4.社会前瞻和预测性的质量观。当前,随着社会进步,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和社会需求的即时性之间的矛盾,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对稳定性和社会需求的多变性之间的矛盾,使得高等教育难以全面适应社会需求。高等教育如何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出击?出路就在于真实地对社会需求的调查、对教育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的考察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之举。高等教育只有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走创新之路,使创新的速度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有前瞻的超越性,才有可能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使“产品”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因而,高等教育的创新性就要求建立起有社会前瞻和预测性的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属于教育哲学范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需要我们在时间、空间等多维度、多角度地准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需要我们在大众化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学校和学生的数量与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必须是统一的,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跨越的历史时期,教育质量观起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其正面导向作用,克服其负面导向作用,促进高等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课题。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新形势下主题教育在高校职业指导中的新应用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打造魅力课堂心得体会 捐步公益活动心得体会(优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