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试析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探索

小编:

"

[论文摘要]科技和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宗旨。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为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服务,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高校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 高校 社会服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理想,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教育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如何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高等教育研究应该关注的主题。高等学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当今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使命,符合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高校要深刻认识到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自觉坚持“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原则,积极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迈上新台阶,成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一、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作为创造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坚定不移地走“三者协调发展之路”,是高校的必然选择。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学办学是否成功的显著标志是看它是否能够真正融入社会并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既是推动国家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是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高校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高校服务地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主动地做好服务地方发展的各项工作。高校既要满足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又要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要坚持走科技兴国之路,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农村、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服务。高校要坚持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科学研究的视野转向农村、企业和社区,进一步促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全面发展,形成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

二、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不断增强。但从总体上看,高校对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服务社会的意识还有待深化,高校科研成果解决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能力还不强,社会服务的物质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与社会经济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必须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科建设,围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等,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力度,逐步形成服务方向明确、适应市场需求、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突出应用导向和能力培养,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三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根据,形成正确的科技创新导向,大力加强高校创新人才队伍和创新基地建设。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拓展人才流动渠道和成果转化渠道,加强产学研合作载体建设,促进高校的创新资源、创新要素和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最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使高校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

1.提升服务高度。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要有更高的目标,要体现更高的水平。高校要成为知识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成为开展政策咨询和软科学交叉研究的智囊机构,成为全面提升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高校要充分发挥观念、知识、技术和人才上的巨大潜力与综合优势,在人才培养、重大科研项目、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龙头作用,进一步加强以特色块状经济为特征的区域性行业合作,在学科和行业间建立密切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快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

2.挖掘服务深度。高校在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资源上拥有一定的优势,高校只有集中优势,以人才为依托,以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将高校资源优势转变为市场竞争优势,并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优势,最终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这就需要高校更加自觉、深入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扩大自身的竞争优势,坚持“强强联合、重点推进”,力争取得更多的合作成果。

3.扩大服务广度。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要因校制宜,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结合不同的需求来开展服务。一是要发挥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作用,依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既要做强、做精研究生教育,保证尖端人才的培养,又要做好、做实本科教育,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做大、做优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符合市场需求、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发挥科技创新主战场的作用,积极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合作,推进成果转化。三是要发挥创新文化孵化器的作用,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通过传播和创造知识,以及与社会互动,培育社会创新文化,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4.加大服务力度。高校要着眼于制度建设,努力通过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围绕经济发展的新需求,立足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学校学科发展需求,加强对社会服务与地方合作体制改革的研究,进一步做好高校社会服务总体规划,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工作布局、明确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加大服务力度。

三、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当前,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要坚持服务于解决“三农”问题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加强农业基础、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发展作为基本方针,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己任,积极发挥学校优势,围绕国家重大课题和轻工业攻关项目,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村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开创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点:一是以培训农业干部为重点,把面向“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农林高校农业干部培训的主要职责,积极开展农业干部教育。坚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不断完善农业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努力探索农业干部培训的新途径。二是支持西部大开发,推进西部社会经济发展。西部的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高校要积极拓展为贫困地区和西部建设服务的有效途径,传播农业科技和现代管理新理念,为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三是积极培训农村实用人才。高校要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农村进行调研和现场教学,为学员传授实用农业技术,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四是开展农村教师培训,培育实用型人才。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目标,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按照培养综合型、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努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综合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

综上所述,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本在于科学发展,其核心是创新。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牢固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贯彻 “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高校改革的必然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有效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参观共青团团史馆心得体会范文(12篇) 最新形容压力大的幽默句子(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