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意义和路径新探

试析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意义和路径新探

小编:

"

论文摘要: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选择精神培养是他们面向未来、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和保证。在充分认识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培养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内涵两者的关系的基础上,探索以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为基础,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论文关键词:自主选择;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是高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创新创业教育在现实的条件下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目的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推动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如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众说纷纭,有些人片面地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如何创业。本文首先突破这一认识局限,强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简单的培养创业技能的过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现在高校中就是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抓好教育教学过程,突出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的中心地位。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是适应未来发展的必备素质,是以自主选择为基础,自主学习、努力创新、开拓进取的综合体现,是创新创业人才素质的核心和基础。因此笔者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大学生自主精神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索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以及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一、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1.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

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是大学生根据社会的要求,自觉确立目标、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努力进取,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表现在学业上是主动确立学业目标和努力方向,自主选择课程、专业方向,努力学习和探索,为毕业后的深造或就业奠定基础。

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实质是创新,基础是自主。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社会需要和自我的兴趣、志向、特点,做出主动选择,是一种突破被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体现。学分制就是实施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自主选择精神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是开拓创新的基础,也是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核心。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必须发挥高校的主导作用,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改革教育教学过程,构建学校主导与教师主体相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相结合、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素质,造就适应时代目标和市场变化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大学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主力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是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让大学生创办实体、学做生意,也不是脱离专业教育的创业实践技能训练过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过程倡导创新创业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真正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创新、创造、实践的能力和精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发挥专业教育的主导性,鼓励进行学科、专业交叉的,紧跟本专业前沿领域的创新、创造。

3.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系

(1)两者都是注重发挥大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根据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做出的,对专业、课程和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其核心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主性作用,以自我对社会的需要和现有环境的认识为主,以老师等外界因素的帮助为辅。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方式,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也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创业人才。

(2)两者都强调创新性的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是把学生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培养他们自我负责的精神。给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比较独立和准确地把握自我,最终才能激发其创造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很显然是以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的,是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遵循创新、创造、创业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从而培养更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人才。

(3)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作为一种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高素质要求——创新创业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社会人才发展新理念。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为全社会人才发展提供基础性、高质量源泉,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面向未来、面向社会需要,以成为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强化自身各项素质。其中,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是各项素质中的最主要构成部分。

如前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使大学生具备首创与冒险精神、创业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这个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使大学生发挥自主性,比较独立地去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不是简单的技能培训,必须依赖学生在校期间专业的学习、知识的积累,在此基础上的自我选择、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并具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创新创业人才必须以自主选择精神为基础。在校期间要从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学生不仅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而且能够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利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

二、推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要以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培养为基础,自主选择精神是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素质。要从创造选择的空间、搭建引导自我选择的平台、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三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模式。

1.创造选择的空间

设置适应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加强市场调研,根据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修订课程设置。课程体系要体现教育的基础性、适应性、发展性,提供给学生选择和发展的空间,实现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根据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建设更具综合性、基础性、发展性的专业发展基础课程体系分类,突破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模式,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更大的平台。在专业方向课程的选择上,要整合师资、突出应用、建设特色,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专业发展支持。在课程安排上除了公共课和一些基础课必修之外,充分尊重学生选择,但要提供科学和必要的指导。

要继续加强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学分制在自主选择精神培养中的作用。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对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有重要作用,要以学分制为抓手,不断改革、完善学分制度,

2.搭建引导自我选择的平台

完善实验实训和科研支持体系,举办经典赛事。尤其是结合学校专业特点,鼓励学科交叉,专业交叉、整合力量,搭建各种平台。以安徽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为例,我校属经济管理类高校,在经济、管理及法学方面具有优势,这些为学生自主选择创造了一定的空间。掌握这些学科知识是适应社会、成为创新创造人才的必备素质。要发挥学科优势在全校其他专业开设经济管理及法学方面的基础课程,服务其他专业的应用和发展;鼓励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利用学科、专业交叉推动创新、创造;大力开展商科技能比赛、数学建模大赛、创业大赛等经典赛事,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甚至走出校园和其他理工科学校学生组队参赛,并选拔、组织学生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完善实验实训设施,尤其鼓励实验性教学、案例教学;继续发挥大学生创新基金的鼓励、引导作用,重点支持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课题,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丰富考核标准和结项标准。

3.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

开设好专业导论和学业发展指导课程,将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选择过程。专业导论和学业发展指导课程是给学生引路的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传播的有限性,决定了必须牢牢把握重点,为学生自主选择提供扎实基础。因此必须重视,精心组织,选择具有深厚知识、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前沿的老师讲授。在专业导论课程及专业发展指导课程中全面介绍本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包括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发展方向及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要求等。

学校教育教学要发挥课堂教学和教师的核心地位,教学效果和教师水平在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的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本课程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全面介绍课程的属性、重要性、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实现目标等。鼓励学生在运用本课程知识的探索和本课程知识与其他课程、学科知识的交叉探索。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体现互动、以学生未来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校要加强教师在实践能力和把握本学科前沿方面下功夫。例如我校正在实施的教学团队建设和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就是非常好的形式,要务求实效,引导教师切实走向生产实践,促使他们了解产业发展,提升实践能力。要真正把教学和教学团队放在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为提高教学团队建设水平提供支持,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向高质量、精品化目标发展。

学生教育工作中以服务教学为中心,着力研究和培养大学生远大的理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竞争和独立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塑造优良的品质等。

三、结束语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是新时期国家重要的人才战略。培养更多创新创业人才是全社会对高校寄予的厚望,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认真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教育教学,立足学生,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发挥基础性作用。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是在校学习期间的目标,是未来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和核心。因此高校要从创造选择的空间、搭建引导自我选择的平台、提供必要的指导服务三方面入手,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自主选择精神,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证。

热点推荐

上一篇:简析从师生关系谈研究生培养质量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大富翁游戏感悟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损坏装修赔偿协议书(优秀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