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有关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的建设

有关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的建设

小编:李伟静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示范性课程。这是对精品课程内涵的高度概括。近年来,精品课程建设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标志性的工作,有效推动了各学科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专业必修课,在风景园林学科教学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因此如何提升农业类院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质量,是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学科发展及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变化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仍采用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且缺少植物景观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内容,学生很难想象出园林植物景观建成后的效果。虽然部分教师借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乔木、灌木、地被等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群落特征和景观效果,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缺少板书,导致理论讲述和图片展示速度过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记忆。长时间处于多媒体教学的高度紧张状态,会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僵化影响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不够完善目前国内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名称不同,内容也有差异。多数农业类院校开设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都以生态学、植物分类学为基础设置教学内容,缺少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教学中所强调的景观美学、空间构成等内容,同时存在着重视理论内容的讲授,缺乏对实验课、实习课等实践教学的重视。多数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实验、实践课程仍停留在写实验报告和实习论文等传统方式上,与城市规划与设计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相关教学内容缺少联系,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和课程体系的完善。

(三)具有园林设计专业背景的师资力量不足杨学成等将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总结为6个字,即引导示范实作,并指出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不在于教师传授了多少具体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一个教学过程结束后能够掌握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农业类院校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多具有园林、植物学、农学、生态学、林学、果树学、园艺学等专业背景,缺少园林设计专业背景,所以园林项目方案的设计水平与表现能力不是很强,授课中难以利用手绘形式或电脑辅助制图的方式来进行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具体引导与示范操作。多数授课教师都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视为园林植物教学的范畴,只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授课,无法用图示语言讲解植物景观设计的内容。

(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授课教师由于专业背景的限制,缺少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实战经验,因此实践教学中的很多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都是虚拟的,任务书中缺少对设计项目场地环境的界定,没有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阶段的评图训练。多数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设计,课程结束后学生除了记住相关的理论知识外,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要领和表现技法掌握得较少。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严重脱节,导致很多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独立承担复杂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只能完成简单的方案描图和景观建模工作。

二、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策略

(一)兼顾工科和农科院校课程教学特点确立教学新思路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工科院校,非常注重培养风景园林本科生的平面构成和空间构成的设计能力,这一做法对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借鉴意义。农业类院校授课教师受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中对植物群落空间布局和平面构成讲授不够深入,学生作业显示在平面线条、空间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建设可借鉴工科院校的授课形式,在突出地形、道路、水系、建筑小品等影响景观规划的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采用园林植物这种软质景观要素参与方案的平面构成和空间塑造,从而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植物只能成为景观配角的问题。

(二)基于一课+三课课程群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的项目教学涉及植物规划、植物设计、植物种植及成果表达等4个方面,设计尺度包括宏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观的绿地景观设计和微观的植物种植设计。为了较好地完成课程作业,学生应具备场地规划、场地设计和植物种植设计能力。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中建立配套课程群是至关重要的。针对东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课程设置的特点,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与城市规划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和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等3门不同的专业课程进行了统筹安排。教学中以城市居住区为设计对象,在完成居住区规划、居住区场地设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居住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宅间和宅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等内容,形成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群建设的新体系。

(三)构建网络+软件教学平台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植物分类知识和空间塑造能力。为了进一步强化农业类院校风景园林专业学生植物景观的空间感知,课程组编写了一系列多媒体网络课件,同时教师在课程 教 学 中,积 极 采 用 Auto CAD、3D StudioMAX、PhotoShop、SketchUp等计算机园林辅助设计制图软件来完成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补充设计等各种过程。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类园林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空间效果。授课教师在教学中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VR软件教学,以动态的方式展示不同类型场地、不同设计阶段的植物景观设计效果。虚拟与现实技术的合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设计的积极性,提升了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四)项目教学与基地实习相结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学院与哈尔滨多家园林公司和部门开展了密切合作,为本科学生的绿化实习提供了基地。同时,在教学中采用了4种项目教学方法。

1.虚拟项目法在没有具体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前提下,授课教师多途径搜集居住区、道路、广场、公园、厂矿、机关等一些典型绿地的图文资料,编写相应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的教学任务书,要求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要求,独立或合作完成虚拟项目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案。

2.真实项目法授课教师将自己主持或在校外实训基地参与的植物景观设计项目作为授课内容的一部分,针对实际项目进行场地分析、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设计、补充设计等阶段内容的讲授,并安排学生积极参与项目的设计,使学生充分了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各阶段的进度安排和成果要求,为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3.引导项目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定期去广泛查阅国内外植物景观的经典案例,对比分析各经典案例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在课程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选择一个典型案例,在教师引导下,通过电脑和手绘形式进行植物景观节点的临摹,并以汇报的方式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案例的解读能力。

4.互评项目法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验课的考评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实习论文等为主要内容,这种考评方式容易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客观评价学生的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能力,教师采用了互评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相互点评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增强学生对植物景观设计方案的鉴别能力与方案点评技巧。

(五)确立科研与教学互促共进的发展模式在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中,逐形成了以研促改、教研结合的发展新模式。授课教师申报了多项横向、纵向科研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科研课题6项,授权专利3项,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科研成果。同时科研成果提升了授课教师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领域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这种从教学中来,凝练为科研方向,形成科研成果,最终又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耦合发展,促进了教学效果。

三、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的成效

东北农业大学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前学生上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时比较被动,多数为了及格而机械地完成课程作业图。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授课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也随之升高。在方案设计、图形表达、成果汇报等每一个阶段学生都积极与教师互动。在已完成的学生作品中,矫揉造作构图式的作品日趋减少,新颖别致的作品日渐增多。改革前,很多园林公司都对毕业生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能力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的绿化设计能力和施工技能都要毕业后到单位重新培养,否则啥也不会。但近两年风景园林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多数学生在绿化设计与施工岗位上都成了技术骨干。此外,近几年考取、保送外校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的比例不断增加。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建设对本科生能力培养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关于移动支付的自助缴纳学费系统在高校的应用思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组织生活会需要材料大全(15篇) 2023年美食街广场策划方案(五篇) 开学第一课收获和感想(模板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