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校园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探析

校园环境育人的有效途径探析

小编:

[摘要]校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场所,校园环境创设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兴趣,帮促学生树立理想与抱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然而,我们的学校标语与图画创设存在很多问题与不足,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五个转变途径:从“抽象难懂”转变到“通俗明了”;从“空泛无针对性”转变到“以学生经验为前提”;从“枯燥与乏味”转变到“丰富而有艺术”;从“指向不明”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从“片面观点”转变到“理性态度”。

[关键词]环境育人;途径与策略;标语;图画

在19世纪80年代,以美国华生为代表的教育“环境论”思想发展成为世界教育的重要流派,广泛影响并有力推动了世界教育变革与发展。环境影响人的发展被充分肯定,成为教育实践者们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校园作为学校教育的场所,校园环境创设在促进学生情感发展,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兴趣,帮促学生树立理想与抱负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问题缘起:来自帕夫雷什中学的经验

二、现状与问题:让学生难以接受的标语与文化墙

在创设校园环境育人途径中,通过张贴标语、图画来打造“文化墙”是中小学校园环境建设不可少的部分。国内学者在谈及我国中小学校建设“文化墙”中,指出了一些值得反思的现象。学校“文化墙”成为“文化垃圾场”[3]50,在“闭口、轻走、背手”和“静”“安静”等环境下,学生“学会创新”就很困难[4]44。李书磊在一所乡村小学研究中论述了自己看到某二年级教室内墙壁图画,诺贝尔与董存瑞的画像并列挂在一起,一个是西方发明炸药的人,一个是中国使用炸药并为此献出生命的人,而诺贝尔画像上印的名言是说生命是最珍贵的宝石。[5]8图画呈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能带给学生什么影响呢?

学校作为一个培育人、影响人的场所,创设良好育人环境与氛围不可少,张贴图画、标语是其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且使用由来已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价值。在学校办学实际中,校长或办学者需要思考如何让这些创设标语与图画能让学生认可与接受,从面目可憎到赏心悦目,从教育无效到有效,并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长的激励、警醒或提示,真正发挥环境创设的育人作用,从而有效避免无效教育负面教育。

三、途径与策略:校园标语与图画内容创设的转变

在目前国内中小学校环境创设中,由于受制于传统文化理念与外围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校园标语和图画内容存在抽象、空泛、单一、生冷、缺乏情感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转变中小学校环境创设的指导原则与观念,并通过办学者或校长转化为实践行为,能为中小学校更好地发挥学校环境育人功能创造条件。

(一)从“抽象难懂”转变到“通俗明了”

中小学校创设标语和图画中,最常选用的内容是古今中外名家名言和名人图画等。名家名言所阐述的观点和见解、所讲述的话语,是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提炼,对人类发展的预示,是一种哲学智慧,大都会过于抽象,超出学生理解能力范围。加之中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有限,尤其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在理解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和认识著名人物时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标语和图画创设中所选用的内容须坚持通俗性原则,以学生理解为前提。

小学阶段校园标语过多选择名言警句,或图画以古今中外发明家、科学家、教育家、哲学家等为主,不一定有利于教育引导目的的实现。学校在标语和图画创设中要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理解能力,一年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所具备的理解能力远不及六年级学生。因此,学校创设校园标语和图画要分场所、有选择,在不同年级学生活动区域选择不同的标语和图画。除名人名言、警句和图画外,广为认可的教育理念与思潮、国家教育政策也成为学校标语的选择内容,如最为常见的“全面发展”“终身教育”“以人为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小学阶段学生难以理解过于宏观层面的理念与政策,因此,这类校园标语可以指向教师和校长,用以为教师教学和校长办学提供引导与规训。

(二)从“空泛无针对性”转变到“以学生经验为前提”

中小学校在创设校园标语和“文化墙”过程中,要坚持学生体验性原则,避免所选用的内容空泛、缺乏针对性,远离学生情感与生活体验。“要爱你的妈妈”是帕夫雷什中学墙壁上的一句标语,为什么不写上“爱祖国”“爱人民”之类更有意义的话?回答是:对于学生来说,不能讲这么抽象的概念。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妈妈都不爱,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妈妈易懂易做,也能为日后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的教育打下基础。上述经验告诉我们,实现学校环境育人,让创设的标语和图画能教育学生,所创设的内容要与学生已有成长经验和所获得的情感与生活体验密切联系。“要爱你的妈妈”比“爱祖国、爱人民”更具体、更有针对性,与学生情感与生活体验直接关联。学生每天在家庭生活中与妈妈朝夕相处,每天体验着妈妈的关爱,对“爱妈妈”远比对“爱人民”“爱祖国”更有感触、更具有力量和教育效果。 我国中小学生守则是规范学生行为的重要标准,作为标语不无过错,但也受到国内学者们的质疑,认为“内容过于宽泛”“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守则”“不能体现出是中小学生所特有的守则”。这些质疑有其依据和道理,中小学生守则是国家层面制定,属于行为通则,有些条款既可作为学生守则,也可以作为其他行业、其他群体的守则,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等,不仅是中小学生需要,每一位中国人都要爱祖国,每个人都要热爱生命。守则作为学校标语用以规训学生行为,引导学生思想,显得过于空泛,缺乏针对性,远离了学生的经验与情感体验,难以实现环境育人的教育目的。与之相比,英国中小学生守则中“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等,内容具体且与学生成长经验紧密结合,作为校园标语更有利于发挥作用。

(三)从“枯燥与乏味”转变到“丰富而有艺术”

丰富有趣的校园标语与图画内容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知识发展和增进情感体验的需要。在标语和图画内容创设中,要从学生视角出发,找到学生兴趣点,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满艺术性的标语和图画内容,让学生见之读之“如沐春风”“如饮甘霖”,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3]50,避免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

有学者赴台湾高雄市阳明国立小学考察发现,学校利用每栋楼楼梯两旁的墙壁和校园内大的墙面构思了涵盖小学生所要了解的多方面知识,既有小学各学科知识的补充和延伸,又有天文地理、动植物世界等方面的知识介绍,而不是单一的名人名言条幅或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口号。[2]86各种内容呈现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色彩鲜艳,语言浅显易懂,适合学生理解、记忆。

在学校标语和图画内容创设中,用词选择也可呈现出表达的艺术性。校园中常见的“摘花一朵,罚款十元”类标语,表达生冷,让人见而生畏,被称之为“冷标语”。校园中的标语“更多的要让学生从标语中感觉活泼、亲切,与自己情感体验紧密联系,能更好地达到规范学生行为效果”[6]9。

(四)从“指向不明”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

学校教育主体是多样的,包括学生、教师、校长、后勤人员、医务人员、家长等。在诸多学校教育主体中,学生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对象,学校环境创设首先要满足和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校园场所标语和图画内容创设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前提,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改变以政策、教育理念、思潮为宣传内容的标语和图画。这类校园环境创设内容严格意义上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教育工作实践者,或者针对教育发展本身。

在国内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依法治教”等以与宣传国家政策相关的标语依然存在,“百年大计,教育为先”赫然出现在学校入门口。政策性标语口号等为学校增添了一层制度化、国家化的色彩,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李书磊曾将乡村学校称为“村落中的国家”[4]21。政策性标语口号的存在归因于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某地区社会公众、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办学所面临的主要困境等,此刻的学校还存在发展的危机感。学校在环境创设中突出以落实与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为先,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此外,国内外教育变革发展中所出现的教育思潮和理念也成为学校标语内容,如“教育国际化”“终身教育”“全纳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等。这类标语内容过于宏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不利于学生行为改变。

(五)从“片面观点”转变到“理性态度”

现有校园标语和图画创设内容中,还存在着一些片面性的观点与认识,尤其在高考升学和学校学生毕业就业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三年高中苦又累,换得幸福一辈子”明确提出“痛苦学习”,引导学生把学习体验当作苦难经历,而不是成长与收获的期望,展示的是一种消极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要在人前显贵,先在人后吃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宣扬以“贵人”“人上人”为追求目标的等级观念,是官本位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映,带有职业歧视,与当今时代潮流相悖。

标语创设不能强调学生学习某方面的作用,把教育当作获取社会功利的工具,这种教育价值导向值得怀疑。学校标语和图画创设内容需要回归教育理性思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成长成才,学校环境创设内容都要围绕人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高三学生处于学校教育关键点,是人生面临竞争选择发展的转折点,对学生本人甚至对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学校高考标语和图画创设内容有些是发自班级或学生群体,在认识上具有片面性,属于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训诫和自我警醒的一种手段。这类标语大都出现在班级、宿舍或高三教学楼等场所,受到教师和行政的默认或者支持。学校环境创设内容过于片面,易于导致学生成长为狭隘的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功利的人。学校在引导或指导学生创设校园标语或图画中,要理性看待教育的功能和作用,需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振奋学生奋斗情感的同时,以更为理性的态度看待教育的价值与作用,培养学生成为能持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境界和胸怀宽广的人。

四、结语

学校环境创设理念的转变,其根本前提是要与学生精神、情趣相一致,要能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同学和集体。正如帕夫雷什中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经验所提,“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学生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学生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惑,有所启示”[1]135。学校只有创设出更具有通俗性、针对性、艺术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标语和图画,才能真正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2]林红.谈台湾中小学校的“环境育人”[J].基础教育研究,2003:86.

[3]刘建春.学校“文化墙”该说什么话[J].湖南教育,2010:50.

[4]翟楠.隐藏在标语背后的世界――对学校文化的哲学透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5:44.

[5]李书磊.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8.

[6]朱向明.给“冷标语”敷上“热脸盘”[J].教学与管理,2010:9.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经济学理论论文答辩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银行外出心得体会范文 外出学习心得体会(优秀10篇) 疼痛护理心得和感想(通用15篇) 防溺水六不的广播稿范文(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