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试析阿兰·罗伯―格里耶“客观写物论”的内涵与方法论

试析阿兰·罗伯―格里耶“客观写物论”的内涵与方法论

小编:

内容摘要: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派”中最杰出、最激进的作家,被公认是“新小说派”的领袖人物。他宣称的“客观写物论”,掀起了一场颠覆传统小说以人为中心观念的“小说革命”,并在创作实践中探究了新的写物方法。

关键词:新小说派 客观写物论 方法论

法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新小说派”是20世纪影响最大、争论最大的文学流派之一。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新小说派”中最杰出、最激进的作家,被公认是“新小说派”的领袖人物。萨特用“反小说”来概括法国“新小说”派的作品特点。但新小说派内部各个作家的小说探索是不尽相同的。新小说派的领袖阿兰・罗伯―格里耶在“反小说”的道路上就走得比较远。

关于写物的主张,既是阿兰・罗伯―格里耶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理论之一,又是其失误较多,最受争议的理论。阿兰・罗伯―格里耶多次在他的访谈里否定对他的这种特征性解读:一个客观的小说家,企图用物取代小说中人物的地位。1

对“客观写物论”的理解,国内的学者还普遍存在两种误读。一种观点认为:“客观写物论”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能沟通、不能理解,如同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呈现出状态。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物化”的小说世界里,人成了完全被动的人,人向物转化,以及越来越难以把人和物区分开来。深究理论的来源就可以看出,将“物本主义”作为他的作品的特征和标记是一种误解,同时作家自身也在后来的言论中不断修正这个理论的缺点。在阿兰・罗伯―格里耶的两篇重要的论文《未来小说的道路》和《自然、人道主义、悲剧》中,他对其早期作品关于物的描写作了理论总结。

他认为传统文学赋予了人周围的事物以太多的意义,包括文化的外围(心理学、伦理学、形而上学等等)强加于事物,掩饰了他们真正的陌生性质。而如果某些东西抗拒归入这一系统,或自行闯入得不到解释就被归入“荒诞”一类。因此他认为:“世界既不是有意义的,也不是荒诞的。它存在着,如此而已。”2

他首先阐释了传统文学在处理物与人的关系时的错误做法,其次提出了新的物与人的关系。

物我之间的关系不是物我同一,而是物我分立。在文学作品中,人们按照传统的文学观念按照自身的意愿将情绪、情感、思维甚至灵性赋予事物,从而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只不过是人的一种幻象。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服从或附属关系,对人施舍给它的情感没有丝毫的感受。事物不顾人的摆布和妄想,仍然不等声色地屹立在那里。

其次,提出写物的主张是为了“铲除关于深度的陈旧神话”。写物是为了消解物在传统文本中被赋予的过于沉重的责任,消解物本不应该承担的功能。让物从人的意义深度中解脱出来而还原其本真状态。从而反对传统文学通过人道主义、人性等借口对“人”的过分关注,提出对“物”的关注。

此外,阿兰・罗伯―格里耶在创作实践中探究了写物的方法。主要包以下四个方面:

1、站在物之外。描写事物,首先要处理好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肯定物是独立与人之外的存在,人应该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物之外或物的对面,客观的观察它、描写他。

在《在迷宫里》里,真正达到了对人的描写和对物的描写的分离。对于士兵来说,阻碍他实现既定目标的外在力量,只有物,只有在这个迷宫般城市里的所有事物。而士兵最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听清或记住他所要寻找的街道的名称。

2、描写物的平面。物的平面指的是物的外部和它的独立性。

《嫉妒》中到处是关于阳台、柱子、房子、山坡、田地、香蕉林、光线、窗户、餐桌等工笔画般的细致描述。作品用数字、角度、距离、位置等科学术语描述了小桥的物理形态,构成这幅笔触细腻的“静物画”。《橡皮》充满了对物象或场景的描写,为了把物象描摹的更为精确、逼真,作者甚至从颜色、形体、方位、气味、性能等多方面进行描绘,甚至到了琐屑乏味的程度。

3、视线投向外形的线条。视线投向外形的线条要比色彩、光线或明暗更重要,能反映出物件的自在状态。他特别强调要视觉的净化作用,尤其是它在反映线条的时候,任何“主观性”都不能减损它的价值,改变它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建构文本的客观性,破除传统的主观性,阿兰・罗伯―格里耶从这一点入手掀起了一场旨在颠覆传统小说以人为中心观念的“小说革命”,提出了新的写物方法。把“严格”、“科学”、“精确”精妙地运用于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中,形成了冷静、客观、纯净的文风。

注释:

2.阿兰・罗伯―格里耶.未来小说之路[J]当代外国文学,1983

(1).193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德四时晨昏杂咏》中西元素比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程序员试用期心得(精选15篇) 2022总体国家安全观体会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