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三字问题

浅析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三字问题

小编:

【摘 要】通过对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A”通“B”和“A”同“B”的情况进行区别分析和分类,本文得出结论:主要从词义和字形两方面来区分通假字与古今字,从词义方面来区分异体字与通假字、古今字,即异体关系的字在词义上必须完全相同,而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词义上没有联系,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在词义上只是部分有联系。

【关键词】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

1对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的界定

通假字:古人在写作著述的时候,仓促间想不起来本字的写法,或因本字不好写,便找来一个与本字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被借用的字称为通假字,被通假字代替的字称为本字。用“A”通“B”表示通假关系。

古今字:古字和今字的合称,又称为古今分化字。古今字是为分化多意字的结构而产生的,上古汉字一字兼多职的现象极常见,为了保证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于是给多义字中的一个或多个意义另造新字,便产生了古今字。我们把分化以前的多义字称为古字,分化后另造的新字称为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是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通用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的字。我们通常用“A”同“B”表示异体关系。

2高中语文课本中“A”通“B”和“A”同“B”的错误

2.1错把古今字作通假字(“A”通“B”中的错误)

古今字产生的原因是上古时代由于文字数量有限,加之文字的假借义与引申义,使得一字兼多职的现象极其常见。为了保证文字表达语言的明确性,于是给多义字中的一个或多个意义另造新字,使之产生古今字,我们把分化之前的多义字称为古字,分化后另造的新字称为今字。

第三册:“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

课文注释:“涂”通“途”

《说文》:“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南北入绳,从水余声。”本义是水名,此外还有道路、涂抹等意思。后人为了更准确地区分词义,通过改换义符的方式把道路的意思给“途”承担。“涂”与“途”是古今字的关系,“涂”是“途”古字,二者不是通假关系,课文注释分析错误。

2.2错把通假字作异体字(“A”同“B”中的错误)

通假字是本字的替代字,替代的前提是借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是音同或音近。因此通假字产生的途径是借用同音字、近音字代替,一般不考虑形体上的相似和意义上的联系。

第一册:“不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注释:“已”同“矣”

“已”:中古音羊已切,上古音余母之韵。停止,引申为罢免。

“矣”:中古音于纪切,上古音匣母之韵。语气助词。

二者意义上没有联系,按上古音都是之韵,声近韵同。这些都符合通假关系的条件,然而异体关系则必须符合音义完全相同的不同形体的字条件。 “已”和“矣”意义音义并不完全相同,因此二者属于音近通假,不是异体关系。课文注释解释错误。

2.3错把古今字作异体字(“A”同“B”中的错误)

汉字是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使用汉字的人又极其多而且同一字不只一种造字法,也不只一种写法。因此在汉字发展过程中,异体字便产生了。从意义上来看,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代替。

第一册:“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课文注释:“共”同“供”

“共”:中古渠用切,上古群母东韵。共同;供给;供奉。

“供”:中古九容切,上古见母东韵。读(gōng)时,供给;供奉;读(gòng)时,供养、口供。

“共”和“供”读音与意义不完全相同,然而异体关系则必须符合音义完全相同的条件,可见“共”和“供”不是异体关系。《说文》中有“共”无“供”,后人为“共”加义符造新字“供”来承担供给、供奉的意思,人们以后就用“供”来表示“共”的供给之意。二者是古今关系,课文注释分析错误。

3结论

无论是从产生时间上的先后,还是从意义联系上来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都不及从形体上来区分更简洁明。无疑从形体上有无共同构件来区分通假字与古今字是最简洁的方法。但由于特殊情况的出现,有时我们还需要考查词义。比如从上述通假字分类表中不难看出很多本字与借字形体上具有共同构件,例如:“政”通“征”。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再从两字的字义上来分析判断了。

通假字的本字与借字之间在字形上一般没有共同的构件,而有异体关系的字字形上通常有共同构件。但是,通假字中有特殊的情况,即通假字的本子和借字具有共同构件,如:“生”通“性”。因此从形体上并不能直接判断出两个字是通假字还是异体字。从词义上来区分是异体关系还是通假关系是最简便的途径。

古今字的古字与今字之间在字形上一般有共同的构件。异体字在形体结构上可以分成:都是形声字,形符不同;都是形声字,声符不同;都是形声字,形符和声符都不同;一个是形声字,一个是非形声字;组成部分的位置不同;笔画略有不同。可见异体关系的字字形上通常有共同构件。因此从字形上无法区分古今与异体关系。读音上古今字不一定相同;异体字则必须相同。从词义上来区分古今关系与异体关系则较容易。

参考文献:

[1]欧绍华.常见通假字字典[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3]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4.

[4]卢烈红.语文知识第一期.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M].河南:语文知识杂志社,2007.

[5]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热点推荐

上一篇: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的有效提问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西游戏读后感字(精选9篇) 假如我是一只狗作文字(7篇) 最新变电站综合实训报告心得体会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