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反思:政府救助视角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反思:政府救助视角

小编:

摘 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在于首次提出了政府救助理论及实践路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的救助实践本质上仍属于凯恩斯的政府干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增加了新的内涵。本文通过归纳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脉络,分析其理论缺陷与实践偏差,提出未来国家干预的发展方向。同时,追溯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干预的演进历程,指出在我国新一轮经济调整中运用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应具备的新理念。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金融危机;政府救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3-0004-06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3.01

一、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理论界通常以“萧条经济学的回归”、“经济自由主义的终结”等来描述西方经济思潮的新动向及西方国家拯救经济的政策取向。这样的评论与描述一方面使人们更简洁明了的了解当前理论及政策的取向,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凯恩斯主义的误读。因为这类“一刀切”的评论将政府救助理论等同于凯恩斯主义,将凯恩斯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粗暴的割裂开来,并没有意识到凯恩斯主义从诞生至今一直在自我完善且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增加新的内涵,也没有考虑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凯恩斯主义者试图改善政府救助理论及实践的新探索。因此,要弄清“凯恩斯主义回归”的真正内涵,关键问题在于弄清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主张,并通过梳理总结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与政府救助金融危机政策之间的关系,剖析凯恩斯政府救助的理论不足与实践的偏差,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救助金融危机理论及实践的拓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凯恩斯政府救助的理论逻辑

基于人们不确定的心理预期,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必然存在,且有效需求不足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导火索,故政府应实施救助。结合图1可知,经济危机发生时,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决定居民及社会消费不足,利息率刚性及资本边际效率不稳定导致个人及社会投资不振,此时迫切需要外界推力,即政府救助来填补有效需求不足之沟壑。凯恩斯认为,温和的通胀对经济增长有益,故其主张扩张性货币政策;投资乘数会使国民收入几倍于政府支出,故其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凭政府之力达到充分就业之均衡[1]。

“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凯恩斯主义的正确性,凯恩斯的追随者们,如汉森等,对其补阙挂漏,如图1所示,将宏观经济分析融入微观经济学精髓,将封闭经济条件下的政府救助扩展到开放经济,将短期、静态分析延伸到长期、动态分析,将投资乘数蔓延到消费、政府支出乘数,将自发投资伸展到引致投资,经过“充血”的政府干预理论成功适应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亟待扩张的需要,且迅速蔓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凯恩斯商品与货币市场均衡首先被扩展到商品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由此得出的IS-LM曲线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划分出不同的区域,补充了政府救助政策搭配的边界,在此基础上,加入劳动力市场,得出代表三者均衡的AD-AS曲线,根据均衡收入与充分就业收入之间的关系确定政府干预的时机与政策搭配[2]。但“滞胀”问题的出现将国家干预理论推到了风口浪尖,政府干预逐渐失灵,此后西方经济学陷入长达数十年“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的混战,崛起的新一代凯恩斯主义者吸纳理性预期等学派的主张,在经济全球化、金融虚拟化程度逐渐加深的背景下,提倡国家适度干预原则,美中不足的是新凯恩斯主义作为当今力荐政府干预的学派,既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未能根除现代系统性金融危机的痼疾,加之“滞胀”隐形存在,政府救助理论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凯恩斯政府救助实践的演进脉络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孕育了凯恩斯的政府救助理论,如图2所示,沿着总需求管理这条主线,凯恩斯认为政府救助的主要政策工具应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通过这两大政策工具的需求管理可以解决经济萧条及失业问题。凯恩斯认为温和的经济膨胀对经济复苏有益,当经济危机发生时,应采用扩张的货币政策。相较于货币政策,凯恩斯更认同财政政策救助的作用,货币政策仅可为辅助手段,且不能逾越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应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为了弥补政府救助金融危机导致的财政赤字,最优的方式是发行公债。

二战后至上世纪50年代末,以汉森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弥补了凯恩斯理论的局限性,西方国家尤以美国在该阶段一直执行其主张的补偿性财政货币政策,使用繁荣年代的财政盈余弥补萧条时期的财政赤字,并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形势,采取相应的政府干预手段。如经济萧条时,采取双扩张的财政货币政策,经济繁荣时则与之相反。“艾森豪威尔停滞”的出现打破了该阶段凯恩斯主义者的美梦,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乏力增长的困境[3]。

为修补这一缺陷,推动美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结合对外贸易逐渐扩大的趋势,在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又扩充了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这两个救助目标,托宾、奥肯、海勒等凯恩斯主义者祭出增长性财政货币政策的猛药,一度推高了通胀率,此时美国政府干预风向骤变,短期内演变为“双紧”政策,且带来了失业率攀升的难题。这俨然成为“滞胀”的催化剂,低息、高赤字、高福利、高通胀的隐忧,经济效率低下的迷局,均暗示了政府救助失灵初现。此后近十年,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凯恩斯主义者试图用浮于资本主义表象的新理论如松紧搭配的财政货币政策,不同市场、部门区别对待的微观化政策,政府对物价进行管制的工资政策,政府针对就业和劳工市场制定的人力政策等多样化手段修补出现的困境,但对于长期赤字财政导致的“滞胀”却无异于杯水车薪,政府救助彻底失灵,自由主义与政府干预再次陷入混战[4]。

进入20世纪80年代,金融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稳定成为政府救助的第五个终极目标。同时,“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也即总需求管理与总供给管理逐渐融合。通胀的高悬未决成为新上任的里根总统的首要难题,其救助手段也隐含着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他以总供给管理即自由市场主义为主要出发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却导致经济出现结构性、周期性衰退,这亦间接证明国家适度干预的重要性。此后,美国政府救助手段此后长期“萧规曹随”,充斥着新凯恩斯主义的身影。 四、凯恩斯政府救助的理论缺陷与实践偏差

由空想的理论与花哨的模型支撑的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先天不足,且当今虚拟经济支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已明显与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诞生时以实体经济为上的经济环境相背离,换言之,时代局限性使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缺陷逐显。

(一)政府救助理论先天不足性

1.货币政策利率回调与超调

关于货币政策中的利率回调现象按照凯恩斯经典理论,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投资上升,国民收入上升。但这一说法,仅关注了货币市场的变化,尚未考虑到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反应。随着收入上升,对商品需求增加,引致对货币需求增加,而利率下降已经导致储蓄意愿下降,货币供给下降。两方面作用下,市场利率重新上升,导致投资下降,收入下降,对商品需求减少,引致货币需求减少。利率的再次上升,又会引发储蓄增加,货币供给增加,两方面作用下,利率重新下降。这一过程将会不断反复,直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到达均衡状态。如图3所示,LM曲线右移到LM',利率由i1下降到i3,引致商品市场中IS曲线右移至IS',利率上升,又引致IS曲线左移至IS',直至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达到平衡,IS*和LM曲线相交,均衡利率为i2,位于i1和i3之间。

关于货币超调,货币政策在商品市场影响下会形成挤出效应,造成最终均衡利率低于宽松货币政策初始达到的利率水平。换言之,如果要达到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水平,所执行的货币扩张程度要大于不考虑商品市场的扩张量。也即,在IS-LM框架下,考虑到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交换反应,目标利率的实现意味着货币量的过度注入。如图4所示,假如当下的IS-LM曲线在初始位置,利率为i1,收入为Y1。经济危机后央行将利率目标设定为i2,执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曲线由原来位置向右移动到LM1,利率由i1下降到i2。受利率下降影响,商品市场消费、投资增加,IS曲线右移由IS1,利率由i2上升至i3。央行为了重新达到降低利率的目标,只能再次扩大货币供给,将LM1右移到LM2,利率重新降低至i2。商品市场消费投资扩张,将IS1曲线右移由IS2,利率由i2上升至i4。如此循环,当利率成功降至设定目标i2时,货币供给已经超过预期投入的货币量,造成货币政策超调。

2.财政政策的外在依赖性

凯恩斯偏爱的财政政策要依赖货币政策方可发挥作用,而货币政策又需要财政政策从三个方面进行协助。一是货币政策的主要操作对象――国债,需要政府承担创造成本,也即财政政策为货币政策提供运作的燃料和对象;二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操作目标和中间目标,需要政府维护,也即在关键时刻,需要财政政策维持大型金融机构的政策运转,保证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完整顺畅;三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投资、消费、出口,需要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进行疏通,也即在投资、消费、出口不振情况下,需要财政政策承担刺激货币政策传出路径的成本,包括减税、打折等鼓励政策。综合来看,财政政策“提供燃料”、“维护渠道”的作用具有相对主动性,财政政策可以主动进行发债、注资等活动。相比之下,财政政策“鼓励传出”作用则略显被动,尤其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消费能力被破坏、投资前景低迷、出口疲软,减税、打折等鼓励政策并不能疏通货币政策的出口。

(二)政府救助理论实践偏差性

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实体经济仍然在经济增长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基本矛盾主要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引发的产销不畅之间的矛盾,随着时代的发展,凯恩斯的继承者们也在理论及政策层面积极充盈政府救助思想,然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救助理论并不能完全剥除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的矛盾,从而决定了其救助理论只能延缓而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长达30年的扩张性财政货币政策已然造成需求疲软,西方当政者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在源源不断扩张需求,长期无节制的干预市场自由运行,滥用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其后,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实体经济疲软、虚拟经济泛滥,实体经济供给、需求萎缩与虚拟经济供给、需求过度扩张的三重矛盾导致现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逐渐演变为生产全球化与经济、金融资源的超级垄断之间的矛盾。生产的全球化要求有全球性的货币体系和管理机构与之相适应,美元本位制及一定程度上IMF、世行等机构的不作为成为其掣肘,虚拟经济资源的垄断导致美国一家独大掌控着全球经济资源与世界机构。新的基本矛盾逐渐滋生系统性经济危机。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创新泛滥、超前消费理念使本身不稳定的信用体系逐渐成为资本的奠基石。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当现有资本利益空间逐渐缩小时,必然会有新的足值、不足值资本出现,真实价值越来越低的新生代虚拟资本便成为资本家的最佳选择,虚拟资本衍生速度快、投机性高的特点决定了信用链条一旦断裂,与虚拟金融资本相关的上下游各个行业都将崩塌,即为现代金融体系下金融危机爆发的原理。基于心理层面理论推导的脆弱性及抛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生产关系、空谈政府救助的狭隘性已然与现代金融危机发生的原理有很大偏差,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陷入新的难题:即在信用链条支撑的现代金融体系下,如何救助系统性经济危机[5]。

五、旧瓶装新酒:凯恩斯主义的回归

理论缺陷及实践偏差催生出政府救助理论的困境:即全球滞胀与系统性金融危机救助难题,滞胀成为政府救助理论由盛转衰的分水岭,时至今日仍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梦魇,系统性金融危机救助难题导致新凯恩斯主义者对现代金融体系下政府救助手段进行新一轮探索。

由于滞胀问题尚未彻底根除,故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的局限性很容易被进一步曝光。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例,如图5所示。首先,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先行一步,各国纷纷降息,此后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沿袭了以往金融危机救助中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经验,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突破了以往理论中单一的货币政策救助手段;其次,全球联合注资及国有化腐烂的金融机构,形成救助规模效应;再次,在信贷市场出现复苏迹象之后,各国采取凯恩斯主义高效的“老药方”即财政刺激计划以拯救全球性经济衰退;最后,经济呈现复苏之后,各国纷纷转向预防性措施,强调金融监管的重要性,改革金融机构[6]。

  总体来看,各国的联合救助行为实际上仍属于凯恩斯式应急措施,仍沿袭新凯恩斯主义救市路径,对原有救市经验产生路径依赖并对救市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做出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凯恩斯主义已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干预经济危机的必然性,还糅合了经济自由主义等学派的观点,增加了富有时代特色的政府干预内涵。但归根结底,凯恩斯经济学是为资本主义服务的,因此难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结合凯恩斯生活的年代及凯恩斯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可以理解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的出发点:首先,凯恩斯代表的是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虽然其指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存在缺陷,但他仍隐形保护了资产阶级资本家的利益;其次,凯恩斯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波动的根源归结为人们不确定的心里预期,进而认为只要政府积极进行干预就可以拯救金融危机,这实际上折射出凯恩斯赞同政府完全理性的“精英治国”思想,然而政府和经济人都不是完全理性的,政府救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拯救经济危机于水火,却不能完全决定经济走向;再次,凯恩斯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导致的社会收入结构失衡及社会阶层结构问题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国家救助理论掩盖了市场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过程,为后续经济问题的出现埋下伏笔。

现代金融体系下,新凯恩斯主义者的救市措施短期内会对金融危机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长期来看却可能会陷入新一轮“凯恩斯失灵”。自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诞生至今,各学派虽对政府干预与自由市场界限争论此起彼伏,却均未触及到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为根除经济危机,唯一的手段即为消灭资本主义,显然这是不可行的。为缓解这一矛盾,减少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本文认为,现代金融体系下,各国政府救助金融危机的逻辑应为:短期手段,需求管理应先行一步,即采取凯恩斯式逻辑,通过注入流动性避免经济陷入有效需求不足陷阱,利用政府信用稳定市场预期,防止经济出现大规模衰退。长期手段,供给管理应占据主流,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疏导短期救助导致的过剩流动性,各国根据其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致力于优化国内产业结构,打造区域经济圈,激励生产创新[7]。长短期政策搭配使用,既有利于缝补当前救助手段的缺陷,也将为政府救助理论的后续发展提供可行之路。

六、它山之石,能否攻玉?凯恩斯主义在中国

凯恩斯主义引入我国的过程是十分曲折的。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理论界并未意识到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关系,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首次将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张从幕后推到了台前。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内需不足、通货紧缩的迹象明显,中央政府将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搭配使用,具体包括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发行国债等,这不仅在当时成功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促进了此后几年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凯恩斯政府救助理论及政策在我国的初次试水是成功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凶猛来袭,迫使我国政府第二次拿起凯恩斯政府救助的武器。“4万亿”猛药将财政刺激计划的规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加之宽松货币政策的配合,此轮政府救助的力度更大,方式更多,效果更显著,凯恩斯主义的印记也更深刻。

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在我国的两次实战中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凯恩斯的政策主张与我国的经济特点之间具有内在契合性。一是凯恩斯主义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及价格调节中的核心作用,反对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政府扶植并主导市场经济的大方向较为一致;二是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的基础为总需求管理政策,即通过刺激有效需求提高经济产出能力,投资、消费及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与凯恩斯总需求管理的思想内涵相一致;三是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为“适宜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搭配使用”,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干预手段亦或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的财政政策手段均带有明显的“凯恩斯式”特征。

但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至今,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再也没有与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相分离,暗中涌动的干预势力无形中打破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均衡状态,凯恩斯主义中国化的局限性逐显:一是长远来看,应急式的政府救助政策带有明显的牺牲长远利益以换取短期经济指标坚挺的痕迹;二是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看,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长期被推崇政府宏观调控的我国政府奉为圭臬,从而逐渐将政府权力强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三是从经济增长推动力角度讲,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颠倒了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导致我国经济增长患上了严重的“政府投资依赖症”。政府过多的依赖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手段无形中降低了企业自救的积极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反而造成资金愈发短缺,接着再加大投资力度,资金再短缺;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在短期内确实会有积极效果,长久使用却将中国经济拖入病态的循环圈。

因此,在我国新一轮经济调整过程中,宏观调控与改革应同步进行。短期来讲,政府应稳健缩减凯恩斯国家干预手段的使用力度。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关键期及前期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在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传统行业疲软的现状下,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将大大增加。加之财政政策要受到“三元悖论”的制约,故税收、支出及负债三种手段实施财政政策不可能同时满足[8]。因此,政府可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宽松的财政政策搭配使用的方式抑制经济下行的风险。此外,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性风险逐渐加大、经济二次探底风险仍存在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退出仍需要一段缓释期,政府应扩大财政政策的涉及范围,通过增加支出和减税等不同手段,在继续保持财政政策规模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的减轻区域内企业及居民的税收负担,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以活化“僵硬”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期来看,国内的理论界应发展独立的经济学研究,在洞悉西方经济危机的病根和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基础上,掌握理论和实践上的制高点,逐步使政府干预手段消失殆尽,以改革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实现我国经济新一轮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44-81.

[2]漆光瑛.国家干预的艺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沿革[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98-149.

[3]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国际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J].经济研究,2009(11):4-11.

[4]马奎.论西方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演变[J].经济评论,2001(3):44-47.

[5]李国疆.凯恩斯经济学的反思:全球金融危机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1(10):78-81.

[6]刘银喜,徐天娇.凯恩斯政府干预理论对化解全球金融危机的启示与借鉴[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3-37.

[7]任保平,张文亮.以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经济纵横,2013(2):43-47+42.

[8]贾康等.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J].财经研究,2013(1):2-15.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迭代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英语教师个人求职规划 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优秀5篇) 社会实践自我鉴定200字 大学生社会实践自我鉴定优质(5篇) 最新团建游戏策划书(模板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