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浅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

小编:

【摘要】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全面推行内部控制的时期较晚,上市公司大多都经历了一个从初步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到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关注力度也逐步加强。本文希望在分析内部控制评价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内部控制 评价

一、引言

总的来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主要是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情况、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与评价,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完善、优化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促进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上市公司的权利机构有责任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实施内部控制后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与执行有效性。内部控制设计要求将各项程序合理组合,减少控制中的漏洞,提高控制效果;内部控制执行得越规范,内控的运行就能得都更高的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越好,从而进一步保障上市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健全,广大上市公司广泛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纷纷构建了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然而,对内部控制的相关评价却相对滞后,给内部控制的发展带来缺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不少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评价的认识还不够深刻,重视度不够,没能正确意识到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首先,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公信力。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能够通过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了解上市公司的战略、财务、风险控制等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树立企业诚信、负责的形象。其次,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帮助上市公司及时发现自身内控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体系。鉴于此,内部控制评价需要广大企业给予充分的重视。

二、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还不够明确和清晰

明确内部控制的内容是整个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过程、信息系统与沟通、控制活动、监督这五个要素构成,这样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在我国的审计准则中被广泛采纳。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国很多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内部控制三要素理论,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传统的内部控制被较为简单地归纳为一系列程序的总称,但是实际上,内部控制是一个受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共同影响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监督企业遵循国家的相关法规,由此可见,两者的理念相去甚远。我国财政部于2001年颁布了《内部会计控规范》,此后,《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指引》也相继出台,可以说《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致力于对财务报告的控制,《内部控制规范》主要针对企业的各项业务和交易循环进行控制,《内部控制指引》主要针对上市公司的高风险领域进行监管,主要是站在市场监管者的角度。由此可见,三者各自有着不同的侧重,不够全面,都难以作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标准。鉴于此,到目前为止,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内容还不够明确。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不够明确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的主题尚不够明确。内部控制从广义上来看,包含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从狭义上看,主要体现在会计控制上,集中负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活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背景能够有助于对会计控制的评价,但是对于管理控制却有一些捉襟见肘。我国现行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需要对上市公司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评价,鉴于此,如果仅仅依靠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整个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是不恰当的。一方面,注册会计师会承担更大的工作量,导致不合理地加大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风险,另一方面,随着上市公司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那种仅仅依靠注册会计师定期从外部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上市公司的管理需要。由此可见,内部控制评价的角度应该是要内外结合的。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看,很多上市公司内部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内审机构,即便设立了,独立性也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职能往往也难以完整体现。

(三)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统

一、评价方式单一

一方面,前文已经提到我国上市控制内部控制的评价内容尚不明确,那么自然就会导致评价标准的不统一。从实际工作来看,我们目前有三种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第一种是内控五要素标准,第二种是采用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一般标准主要是对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具体标准又可以被分为要素标准和作业标准。第三种是结果评价标准和过程评价标准。可以说,这三种方式都各有所长,但是都不够健全,目前对于什么样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才是最完善的争论还没有明确的结论。另一方面,客观来看,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需要结合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才能对内部控制进行科学评价。目前,我们主要是采用内部控制调查表来进行内部控制评价,这类评价方式的效率较低,评价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虽然有些上市公司也开始借鉴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但是由于企业间的管理理念和方式都有着较大差异,所以常常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难以切实得到执行。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建议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的顺利执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上市公司对自身的治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仅能够切实保障投资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是上市公司持续发展,逐步做大做强的客观需求。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也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基础。首先,要大力落实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制度,维护该组织的独立性,成为股东监督管理层的有力机制。其次,要注意规范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方式,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反应与上市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因此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贯穿于审计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之中。

(二)明确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形成统一的方法体系

确定准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是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基础。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实际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应该尽快规范内部控制的标准,这一标准须满足完整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等多重特点。我们可以考虑以COSO报告的五要素为基础,按照这五项要素展开评价,将每一个要输的关键控制点细化为更加具体、可控的内部控制评价指标。然后,再通过数理分析方法将这些指标进行经济数据的分析,判断其可行性。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内部控制评价主体可以依赖的技术不断提高,内部控制评价结果的相关方法也越来越精确,我们可以考虑利用数学模型和经济数学的分析方法,将各项指标量化,这样更利于内部控制相关指标的客观反映。

(三)在完善内控评价流程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内控评价方法

科学合理地运用内部控制评价方法需要建立在完善的内控评价流程的基础之上。只有首先制定出完善的内控评价流程,并且与被评价上市公司的相关具体情况结合,综合运用合理的内控评价防方法,才有可能得出客观、有效的评价结论。内部控制评价整体流程主要包括编制内控评价整体方案、组建评价工作小组、现场测试、分析评价结果、出具评价报告等内容。在实施了完整的内部控制流程之后,需要综合运用科学的内控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一般来讲,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定量、定性、综合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主要依靠数学方法,将各项指标通过不同的数学模型得出定量的评价结果。定性分析方法主要依靠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经验判断对具体的评价对象得出定性结论的方法。综合分析评价方法则需要将定性、定量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从更多样的角度来进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四、结语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对公司治理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评价逐渐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内部控制评价不仅能够客观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还能够及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缺点和漏洞,以便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目前的内部控制建设而言,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还有着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亟待有益的摸索与研究。

热点推荐

上一篇:“攘外必先安内”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大一团支书学期工作总结(实用21篇) 社区养老服务实践报告(通用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