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探析基于生态系统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探析基于生态系统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小编:

就业能力是指获得某项岗位的全部能力的总称。一个人想要顺利地找到工作,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就业能力包括一般就业能力和特殊就业能力。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包括大学毕业生,高校,政府,家庭/亲友,用人单位等,要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优化生态系统。

关键词:生态系统 大学生 就业困难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演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强调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并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善就业结构。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因此,面对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新形势,开展针对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深入研究,是摆在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部门面前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成因研究

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成因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1.国外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1)高等教育发展过快,大学毕业生的供给超过了经济需求(Jean Jacques Paul and Jake Murdoch,2000;George Liagouras et al.,2003);(2)大学生预期工资过高(Blaug,1969);(3)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减少对大学生的雇佣(Carnoy,1977);(4)高等教育体系僵化、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Gray and Chapman,1999;Harald Schomburg,2000;Jose Gines Mora et al.,2000)。

2.国内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研究

国内学者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相对的,具有转型性和结构性的特点。赖德胜(2001)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这一特定制度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结果。即在某些大中城市,大学毕业生的供给量是相对过剩的,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他们则是绝对不足。(2)大学生就业存在难的问题,不过由于目前初次就业率统计指标不科学,事实上也夸大了这一困难的程度。曾湘泉(2004)从就业制度的演变、大学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动、个人就业意愿和行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和国外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他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显然与高校和求职者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有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结构性失业;户口、就业协议等就业分配制度因素,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构成了不利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薄弱,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就业导向激励措施缺乏。(3)由于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各自的替代程度与价格弹性不同而产生的预期劳动力价格的差别所造成的。宋福进(2002)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从初次就业率可以看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状况处在供不应求或基本平衡的状态,关键问题是合理地调整自己的期望水平。专科生就业较困难,潜在面临着和下岗职工以及社会失业人员竞争的威胁。(4)毕业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等也是造成其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谢维和、王洪才(2000)指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体制改革的大环境有关。(5)学历层次和专业是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瞿振元、谢维和及陈曦(2001)以2000年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学科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结果得出此结论。(6)行业收益的显著差异可以部分地解释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并存的现象。岳昌君和丁小浩(2004)经过研究发现,毕业生的基本教育情况、学业状况以及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等是影响高校毕业生求职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应当积极发挥高校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加强学生的就业教育和高校教育改革,降低行业垄断程度,促进行业之间的竞争和人才的跨行业流动。(7)现实的大学生人力资本供给却与这样的需求结构不相吻合。谢作诗、杨克瑞(2007)研究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实质是我国经济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熟悉某项操作与技能的实务型人才。(8)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能力问题。杨河清(2007)对北京市大学生就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调研显示,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有比较高的期待,但实际上大学生还做不到: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岗工作,实际知识的应用率不足40%,反映出大学在专业设置、能力培养、课堂知识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30%被调查的大学生反映,在校学习的知识离市场需求很远,还有30%的学生认为所学知识陈旧。

3.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综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结构失调。即,高校的专业设置大都是从学科的体系结构出发,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从而造成大学生过剩;(2)大学毕业生素质不匹配。大学生都是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大学教育中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致使大学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不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3)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问题。我国过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和过高的工作转换成本,使大学生只愿意在一级劳动力市场搜寻就业机会,而不愿意到二级市场搜寻就业机会,但城里的用人单位却因过高的解聘成本和户口成本而不能吸收更多的大学毕业生。(4)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问题。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较高,求职时喜欢去东部沿海地区以及大城市,而不愿意去西部和农村。由于就业观念的不适应,大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不能根据实际调整就业目标。所以不是完全找不到就业机会而是找不到他们理想中的岗位,这也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成因。(5)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缺乏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等。由于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了解不充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过程显然面临着市场效率的损失。

二、基于生态系统论的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研究

生态系统是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A.G.Tansley)在1935年提出来的,他指出有机体与它的环境密不可分,两者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在该系统中,空间内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它把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看成是互相影响、彼此依存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具有构成系统的3个基本条件:(1)由许多成分组成的;(2)各成分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3)具有独立的、特定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之间借助一定的功能流(物流、能流和信息流)使系统达到平衡和稳定。

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应该以生态系统论为指导,将大学生就业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周围的环境共同组成的物质-能量-信息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大学毕业生,高校,政府,家庭/亲友,用人单位等。在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彼此依存,形成一个生态整体。本研究构建的大学生就业生态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本研究将分别研究各个构成要素的内涵,全面分析各要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相互影响、动态调适的过程,以全景图的形式系统阐释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就业难的成因,可以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促进和优化大学生就业工作。下面分别分析各要素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

1.大学生毕业生。促进大学生就业,需要外界的帮助,但最终的落脚点还在大学生自己。对于大学生毕业生而言,知识技能、气质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环境改变了,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发生变化了。同时,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可雇佣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既不好高骛远,也不要妄自菲薄。

2.政府。政府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措施将对大学生就业状况产生重要的整体影响。例如,2009年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人社部、民政部、教育部在全国城乡基层开发20万就业岗位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组织民营企业招聘周,提供80万个岗位信息,组织就业网络联盟联合招聘周;教育部、商务部力争在五年内培训120万服务外包人才,新增10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政府的就业促进政策取得了相应效果。但长远而言,治标更需要治本,需要临时救济,更需要为大学生参与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包括促进城乡、地区均衡发展;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就业市场,强化对劳动就业的监管等。因此,政府需要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积极作用,没有政府的积极作为,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是无法解决的。

3.高校。高校一方面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任务,另一方面还承担着连接市场与学生的连接桥的作用。为了促进就业,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职业规划、心理辅导、招聘会等。我们认为,这些措施更多的是为就业提供一些帮助,但并没有从供给上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其做法并没有切中要害。因此,高校要培训社会需要的大学生,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当然,开展积极的就业辅导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

4.家庭/亲友。边燕杰(2001)提出了机制共存假设,即:在转型期,市场规律和权力规则同时制约着资源的配置。成功的求职者一方面需要弱关系收集职业信息以克服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困难;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强关系与决策人进行人情交换,获得实质性的帮助。作为信息桥的弱关系和作为人情网的强关系将共同发挥作用。中国作为一人情社会,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家庭亲友的支持帮助及其社会资本,即行动者在行动中获取和使用的嵌入在社会网络中的资源(林南的定义)可能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方面,需要家庭亲友的帮助及其社会资本的帮助。大学生生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

5.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是提供大学生就业岗位的主体。因此,近年来人们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例如招聘时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学历崇拜,不能歧视女生,不能片面强调工作经验,经济危机下也不能一味裁员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大学生就业,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企业的用人需求受产业结构、经济政治社会形势等的影响,我们在强调企业责任的同时,企业同样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实现自身的发展。包括企业发展需要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公平对待,其成长需要政府在信贷、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促进高新技术、创业型、服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这可以从需求角度促进大学生就业。因此,用人单位需要提早提出用人标准,并及时和教育部门沟通,以便有针对性的培养。

三、结束语

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力争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及时、充分地将其在大学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长远需要。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无法根本解决问题,需要大学生毕业生、政府、高校、家庭/亲友、用人单位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通讯.宏观人才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杨敏恒.大学生就业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大学生就业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4):118-120

[3] 曾湘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J].经济研究,2004(6):87-95

热点推荐

上一篇:中小型电子政务项目集中式监理模式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土建方面工作计划 土建施工经理工作计划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