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范文(12篇)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范文(12篇)

小编:BW笔侠

总结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如何优雅地表达情感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这是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文学。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一

思想政治课,对许多高中学生而言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在他们看来,学思想政治就是在死记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原理,因而缺乏求知欲望。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许多教师讲授政治课时侧重知识点,使学生没有很浓的兴趣。不少家长与学生也受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影响,对高中政治课也不够重视。因此,很容易出现政治课堂睡倒一片,考试成绩红色一片的现象,这让高中政治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笔者通过翻阅一些理论著作,并结合教学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明确课程要求,奠定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南宁市中考对政治采取政史合卷、开卷考试的模式已经实施近3年,因而中考政治也成为学生要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其次,在初中课改后的思品课本中,有不少知识也与高中有接轨甚至重合之处,这使得政治课在初高中衔接与内容的相互渗透方面有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对学生明确课程要求,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初中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衔接,奠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

2.树立正确观念,养成学生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政治实用性不大,仅仅只是应付考试罢了,政治科目总是被冷落的对象。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政治的观念,让学生知道学好政治不仅为了应付考试,而且作用还很大,能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要让学生知道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学科,它不是孤立存在,与其他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学好思想政治,不仅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具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合格公民。学好思想政治,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可以运用所学的观点和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从而预见社会发展的态势等。可见思想政治课课的作用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只有让学生懂得了政治的广泛用途和实效性,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觉得需要学好它,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众多教学原则中,它应该居于主导地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活生生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感知,理解教材,也只有通过实际材料与现实的事例渗透,才能够把枯燥乏味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原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导致环境污染的行为呢?”“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兴趣也油然而生。学生接着就能说出一串这样的行为:有的同学乱丢垃圾,有的`乱丢废纸,有的乱倒剩饭……此时,教师还可因势利导,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应该怎样做?这样,通过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授课形式来讲解,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过渡到具体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从“知”到“信”,再到“行”,从而很自然地达到教学和教育目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当,作为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较熟悉或易于理解的实际,从而使学生感觉到上课就是在说自己身边的事情。

4.引导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需要才会萌发内在的动力,有成就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不断探索。因此,积极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有需要和成就感是培养和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

(l)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需要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设疑或提问,使学生觉得需要掌握那些知识,从而产生驱动力去驱使他们学习,有了内在的动力,学生就能较好地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从没有兴趣的阶段逐渐过渡到有兴趣的阶段。例如,讲授高一新课《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设计好学生感兴趣而且能够探究的问题,课前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a.我们现在流行的货币有哪些?b.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完成教学后,应适当留下悬念: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传统意义上货币吗?有哪些变化?这样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后,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去探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能根据实际与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兴趣也培养起来了。让学生有需要感,还可以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单元试题考试或小考,搜集时政类的题目渗透,使学生觉得必须去学习和掌握某部分知识,否则考试成绩将相对靠后。由于中学生都很看重自己的成绩,都希望自己考试得高分,在分数和面子的驱使下,学生就不敢怠慢,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适当运用心理战,教师说出考试时间后,学生都会紧张起来,忙于备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

(2)适时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有成就感。要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法来实现,但必须因材施问,不能问倒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且答好问题,使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把知识学到手,学好的,学生回答出来了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自信心就能树立起来,学生就愿意学、乐意学。不少学生由于基础较弱,成绩相对靠后,都羞于回答,但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有成就感,往往是激发这类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还可以通过考试来实现。考试要建立分数档案,且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进行比较。发现学生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希望他下次考试比这次更好,让他们感觉取得了一点成就,学生自然也会提起兴趣努力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把课讲活讲精彩、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只要运用恰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政治课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才会真正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立桥,何英礼。优秀教育论文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李炳亭。高效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编辑:易继斌)。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二

性别:女。

学历:大专。

年龄:21。

俊康状况:良好。

民族:汉族。

住址:黑龙江省东宁县金厂村。

知识结构。

主修课:俄语。

专业技能。

坑受过两年半的大学基础刻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培养。

主要工作经历。

小学:生活委员。

中学:班长组长物理。地理课代。

兴趣和特长。

1、喜爱文体活动,热爱自然科学。

2、小学至中学期间曾进行过专业小鼓训练,以校乐团成员的身份参加过多次重大演出。

个人荣誉。

大学曾获20xx年春学期‘每日两句话’竞赛满分奖。

曾获20xx年秋学期‘每日两句话’竞赛满分奖。

曾获20xx学习标兵。

主要优点。

1、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活动策划能力和公关能力,如:在中学期间曾多次领导组织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演出,并取得良好效果。

2、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小学至今,曾多次作为班级代表,在大型活动中发言。

3、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如:在同学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同学中有较高的威信;善于协同"作战。

自我评价。

活泼开朗,乐观向上,兴趣广泛,适应力强,勤奋好学,脚踏实地,认真负责,坚毅不拔,吃苦耐劳,勇于迎接新挑战。

求职意向。

可胜任应用俄语及相关领域的翻译工作。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三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被淘汰,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前段时间,我发现在一些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如此,本来就枯燥的政治知识加上呆板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制约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政治需识记的`内容很多,这让许多学生感到厌烦,而这种消极的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在教学中,教师是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对学生主体的认识,理解能力的开发,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四

创新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发展个性和创造性潜力的教育。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育。教师要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要把以讲解教材、传授知识为主的封闭式教学转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创新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把传统的“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改革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民主协商的课堂教学。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的需要。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潜能成为教室教学改革的重点。我对此略陈拙见。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育观是前提

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教育创新。而教育要创新,教师是关键。为此,教师首先应当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理念。其中就有:

第一、制定具有明确培养综合能力的指向性的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知识和技能,历史已经走进21世纪,教育的目的也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其本质功能已转变成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其中包括具有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怎样制定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把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何处,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升学目标”指挥下,只重“智育”、“升学”的单项目标。学生只想着“背多分”,教师则天天念叨着“升学”的紧箍咒,随时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考高分,如何提高升学率,无视人的主体价值,把学生看成是应试的机器、知识的'容器。学校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主要是根据学生考出的“分”。因此“高分低能”型人才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而“创新教学目标”除了教会学生做人、生活、学习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人格,更注重以具备适应社会的发展潜力为目标。

教学目标指导着学生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培养自己认识世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思想和能力。

第二、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的转变。

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就是“只见分数不见人”,把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特征异化为“一分为本”。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升学率,注入式、填鸭式、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等各种手段和方法都用上了,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思想也被训练僵化,身心后到摧残。 而素质教育的外延则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内含则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核心部分就是创新能力。因此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重视通过学生主动的学习、实践,独立去获得知识;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二、 形成互动模式,创设开放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第一、自学质疑,主动学习

即教师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前预习,其出发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首创精神。要求

学生通过预习,提出疑问,并对疑难问题作深入思考。这样能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扫除障碍,同时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开放,师生互动

开放式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对知识的教学要有开放性。即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只讲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而应尽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教师在备课时应做到挖掘教材中的启发因素、智能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充分利用教材的漫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内容,发动学生向广度、深度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变革学习方式,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变为学生大脑中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进行人格教育的主要手段。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成败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在教学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或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屡见不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各教学方法要进行优化组合的研究,重视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使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从“吸取——储存——再现”的传统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并转向“探索——转化——创造”的创造性学习。

特别在思想政治课的研究性学习中,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及各项实践活动,把主动学习的空间留给学生,多方位为我们的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研究和创新的环境,让我们的学生从自己研究的成功和失败中,认识规律,培养技能,综合培养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和分析思维能力,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

教师怎样看待学生,看待自己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气氛

和学生的思维活动程度。教学中教师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使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富有创造精神。

首先,教师要把每个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尊重学生人格,担负起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责任,使每个学生能积极自信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化解学生害怕出错的情绪,允许学生出错,给予学生重答、补充的机会,提高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引导学生探索新思路、新思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耐心倾听,决不随便打断学生的思路。对于学生的新奇念头,又给予赞扬和保护,鼓励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仅使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当前的必然趋势。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头,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己任,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国的基础教育不断做出贡献。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五

政治面貌主要有: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中共党员(包括预备党员)和群众四种。政治面貌主要用于个人人事档案、户籍等填写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局发布了“政治面貌代码”以适用于使用信息处理系统进行人事档案管理、社会调查、公安户籍管理等方面工作时信息处理之间的信息交换。

入团的'年龄条件。

1、年龄在14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

2、团员年满28周岁,没有担任团内职务,应该办理离团手续。

3、团员加入共产党后仍然保留团籍,年满28周岁,没有在团内担任职务,就不再保留团籍,属于超龄离团,团员证由个人保管。一般而言,初中一年级及以上的中学生都符合入团的年龄条件。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六

在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长期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学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业务水平,严格执行师德师规,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不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坚持做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在与家长联系上相互探究如何使学生发展的方法、措施,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许。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个人以为,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现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其中在业务素质上,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要求老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师德师风应注入新内涵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杨彦庄(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具有素质教育能力。

从我们的民族传统上讲,当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诚信、守礼,这也是人的品德的形成。受教育者要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还是品德。教师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他的性格、品德包括价值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

我觉得新时代的师德师风应该是与传统的标准揉在一起的。我们对班主任的选择标准是:平易近人、严中带慈、公平待人、勤奋好学。严厉并不是苛刻,老师也是有七情六欲的,但不能把学生当作发泄的对象,这不是教育学生。我觉得传统中的师德师风与新时期的师德师风都应该是一样的,但现在存在的区别在于:师生关系的变化。以前的学生对教师要绝对服从,但现在则要求教师对学生也应尊重,这是个进步。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在关爱和严格要求学生上要提出新的标准。

通过师德师风的学习,我认为素质教育,事实上,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的是教师、家长、各级领导、公务员和明星们。教师的素质不高,肯定难以教出高素质的学生。家长是子女的第一老师,孩子们在家的时间显然多于在校,如果家长文化素质低下,言行不文明不规矩,孩子们怎会有高质量的成长?各级领导及公务员则无疑代表着政府的形象,如果这些形象代表的文化和能力不及格,品行不端,做事不正,你叫孩子们长大后怎么去尽心地为国为民素质教育提了多年,也实施了好几年,但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很有必要先认清究竟什么才是素质,咱们需要具备些什么素质。

强调素质不等于忽视品德。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早就说过,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学好文武,不光是光宗耀祖,最主要的是报效国民。但是,自从改革开放后,国人片面地以为西方之所以发达,就是因为能以自我为主,于是“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话一直被歪曲到现在,结果腐化案件层出不穷,而且级别越来越大。这种不良风气已严重影响到了还在校求学的青少年。说起倒台的贪官时,一些学生不仅不以为然,还自以为是地说那是“他们不会做,如果是我,保证不露马脚”。这不能不令人担忧。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往往能决定他行事结果的正与负,一个邪恶的天才所造成的灾难,总要好几代人才能扭转过来。如今法治和文明是全球的大趋势,而我们的制度又还不很健全,我们不能再满不在乎于品德素质的培养。自由发展不等于要忽视个性素质。什么是个性素质?就是良好的个性。良好个性体现何在?那就是,合理地进取,合理地忍让,适当时敢于竞争,关键时能顾全大局。其实成功人士们都有很好的个性,他们那很不错的人缘就是最起码的证明。但如今的学生们已越来越不会接受批评,受了点委屈后就要死要活或喊打喊杀,不能不引起大人们的注意。

通过这次集中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更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以及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理论精神,及时掌握党的工作重点方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经实践检验与证明,日益显示出强大真理力量的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更是科学,有效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政治教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实践者,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尤需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学习,坚定不移地做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贯彻者,积极落实者和忠实执行者。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外延全面,内涵深邃,具有极强的现实方法论意义。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师工作不是死扣教条,生搬硬套,而是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高屋建瓴又脚踏实地,大处谋划而小处着手,笔者认为可作以下三点思考。

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是辩证统一的,在正确处理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构建和谐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生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教师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的枢纽,构建和谐是教师工作运转有序,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与前提条件。

古语有云:"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构建和谐,人和为先。具体到教师工作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是教师工作的最高理念。党的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以学生为本,在理念上不仅要着眼于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同时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需要和学习需求来为学生服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扩大影响力;在工作方式上,要宽严结合,张弛有度,力求严谨科学的工作基调与宽容和谐的工作理念相统一,做到严之有道,谨而有力,宽之有度,容而有理。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道化人,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上进之心,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是教师工作的一种理想状态,更是一种工作理念,始终坚持这一理念,自觉遵循这一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明确职责,理清思路,多角度,多侧面地想问题办事情,统筹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做好学生,家庭,学校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才能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体系。

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实证求真,理性创新等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外延无不闪烁着科学精神的理性光芒。教师工作本身即是一门科学,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其中,就要发扬科学精神,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自觉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学生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将科学精神贯穿于教师工作的始终,需正确遵循教师工作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实事求是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准则,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符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目标与成才之路,当前正普遍开展的大学生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即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成功尝试;"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整体规划,立足长远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教师要做到胸怀国家,心系学校,目标长远,不仅要管学生眼前"一阵子",而且要考虑学生"一辈子",真正授之以"渔",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与认知能力,积极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教师日常事务繁琐,理清头绪,分清主次尤为重要,事事都行必将一事无成,应力争统筹兼顾又重点突出,力戒随意盲目又失衡无序,最终达到常规工作根基牢,特色活动水平高的理想状态。

把握规律性才能增强实效性。发扬科学精神,探寻工作规律,讲求科学工作方法是合理有效地做好教师工作的必要保证,也是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要求。

实践落实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与最终归宿。在中共第xx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着力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科学发展观本质是一种具有极强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只有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才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师工作重在实践。首先教师要结合实践自觉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具体要求。认识的高度决定了实践的深度,思想认识上有新突破,新提高,具体实践才能见真成效。在工作实践中,要坚决清除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做好学生工作的观念和想法,做到和谐工作理念了然于心,科学工作思路胸有成竹。其次在学生工作实践中要坚持和谐理念,发扬科学精神,总结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具体要求解剖自我,审视工作,在学生培养教育过程中戒除急功近利,不顾长远,顾此失彼,不讲大局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行为。再次要在破解学生工作难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对于事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心理健康辅助,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选准切入点,探索新思路,在攻坚破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困难,新挑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教师工作,在积极学习,解剖自我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理解力,在构建和谐,服务学生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贯彻力,在遵循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创新力,在攻坚破难,教育学生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执行力,从而全面,科学,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七

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中心一直放在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面,忽视了对学生们人格的培养教育,也忽略了德育对学生的影响,学校很少要求学生去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事实上,学校的政治教育应当包括对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从小学、中学再到中职,没一个学习阶段都伴随着政治课,然而现在的教育中我们的德育实效性普遍不高。

2.1政治教学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支点

首先,要想做到以社会责任意识为支点,就应该先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这一点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太差,使得他们不爱学习,沉迷于网络或是男女情爱之中,缺乏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与思考,整天无所事事。而只有让他们具备崇高的品德与思想,才能够培养起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如在上政治课时:对于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的这一课进行讲解,首先让学生会用矛盾的角度看待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中的矛盾,然后产生自己的思想,发现自己的目标,可以在黑板上写出一个问题,就比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问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负责整理学生们的思路,从他们的发言中看出他们的思想状况,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白: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极易损人利已,贪得无厌,也就谈不上对社会负责。学校德育必须注重对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博爱精神的培养。

2.2改革政治教学模式培养社会责任

学校对学生培养的主要地点还是校内。如果在平时的课堂中忽略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那么学生的人格就不会完整,也不能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德育工作也就不能做好。要运用新型的教育模式,比如行动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公司法以及互动教学法等等。以上方法的共通点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老师在旁辅助学习。中等职业学校的政治教育应当多采取活动教学法。比如说,在课堂上做些游戏,就像是社会角色的扮演,或是社会生活的模拟,让学生在制造出的场景中亲身体验,让他们的思维发展起来,更加的了解这个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了解在社会生活中的双赢的真谛。

2.3正面教育培养社会责任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只靠书面记录,要实施行动。不能形式上的做做样子而忽略了效果。政治老师应当多了解学生的现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他们的优点。心理研究说,人的正面情绪会带给人们动力。正面教育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比如新生军训,军训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自我管理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还有升旗仪式,周一升旗,庄严肃穆,红旗飘飘,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细水长流,再如人物访谈,配合特定节日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十一国庆节等,开展优秀人物先进事迹访谈,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让学生从优秀人物身上感悟个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明确前进的方向。

2.4家校结合

中职学生的自我意识非常的强烈,独立意识也很强,有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离经叛道、欺外瞒内事情,针对此现象,家校合作就非常有必要。学校可以通过家校合作来统一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及时的把握学生的动态,互通信息,把不好的思想扼杀于萌芽。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建立。

总而言之,中职的政治教育必须要正视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把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功能发挥出来,要尽快的适应好新课标对教育做出的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要带领学生多做社会实践,联合家庭与社会的力量,让学生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树立正确的思想,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具有美好品质以及高度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八

一、高中生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现状。

来自 FanWen.ChAZIDIaN.COM

思想政治课,对许多高中学生而言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在他们看来,学思想政治就是在死记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原理,因而缺乏求知欲望。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导下,许多教师讲授政治课时侧重知识点,使学生没有很浓的兴趣。不少家长与学生也受初中思想品德课开卷考试的影响,对高中政治课也不够重视。因此,很容易出现政治课堂睡倒一片,考试成绩红色一片的现象,这让高中政治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二、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思考。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笔者通过翻阅一些理论著作,并结合教学实践,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明确课程要求,奠定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南宁市中考对政治采取政史合卷、开卷考试的模式已经实施近3年,因而中考政治也成为学生要重点关注的科目之一;其次,在初中课改后的思品课本中,有不少知识也与高中有接轨甚至重合之处,这使得政治课在初高中衔接与内容的相互渗透方面有了很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对学生明确课程要求,让学生了解思想政治课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初中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衔接,奠定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有效果的。

2.树立正确观念,养成学生学习兴趣。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不少学生认为。学习政治实用性不大,仅仅只是应付考试罢了,政治科目总是被冷落的对象。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政治的观念,让学生知道学好政治不仅为了应付考试,而且作用还很大,能渗透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要让学生知道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知识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学科,它不是孤立存在,与其他课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而学好思想政治,不仅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且能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具有高度思想觉悟的合格公民。学好思想政治,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可以运用所学的观点和原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从而预见社会发展的态势等。可见思想政治课课的作用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只有让学生懂得了政治的广泛用途和实效性,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觉得需要学好它,就会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在众多教学原则中,它应该居于主导地位。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才能让活生生的感性材料使学生感知,理解教材,也只有通过实际材料与现实的事例渗透,才能够把枯燥乏味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原理,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时,可以联系学生的实际问:“在生活中有没有导致环境污染的行为呢?”“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兴趣也油然而生。学生接着就能说出一串这样的行为:有的同学乱丢垃圾,有的`乱丢废纸,有的乱倒剩饭……此时,教师还可因势利导,如果有这样的行为应该怎样做?这样,通过从“具体—抽象—具体”的授课形式来讲解,这样不但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从抽象思维过渡到具体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从“知”到“信”,再到“行”,从而很自然地达到教学和教育目的。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当,作为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较熟悉或易于理解的实际,从而使学生感觉到上课就是在说自己身边的事情。

4.引导求知欲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有需要才会萌发内在的动力,有成就感才能积极主动地去不断探索。因此,积极引导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觉到有需要和成就感是培养和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持久。

(l)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有需要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设疑或提问,使学生觉得需要掌握那些知识,从而产生驱动力去驱使他们学习,有了内在的动力,学生就能较好地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从没有兴趣的阶段逐渐过渡到有兴趣的阶段。例如,讲授高一新课《解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设计好学生感兴趣而且能够探究的问题,课前引导学生思考如下问题:a.我们现在流行的货币有哪些?b.货币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完成教学后,应适当留下悬念: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传统意义上货币吗?有哪些变化?这样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后,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去探究。经过自己的努力,学生能根据实际与所学知识来回答问题,兴趣也培养起来了。让学生有需要感,还可以设置符合学生水平的单元试题考试或小考,搜集时政类的题目渗透,使学生觉得必须去学习和掌握某部分知识,否则考试成绩将相对靠后。由于中学生都很看重自己的成绩,都希望自己考试得高分,在分数和面子的驱使下,学生就不敢怠慢,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此外,还可适当运用心理战,教师说出考试时间后,学生都会紧张起来,忙于备考,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

(2)适时激励学生进步,让学生有成就感。要使学生具有成就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题的方法来实现,但必须因材施问,不能问倒学生。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回答出来,且答好问题,使学生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把知识学到手,学好的,学生回答出来了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自信心就能树立起来,学生就愿意学、乐意学。不少学生由于基础较弱,成绩相对靠后,都羞于回答,但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让学生有成就感,往往是激发这类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要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还可以通过考试来实现。考试要建立分数档案,且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要进行比较。发现学生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肯定,希望他下次考试比这次更好,让他们感觉取得了一点成就,学生自然也会提起兴趣努力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还有很多,如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把课讲活讲精彩、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只要运用恰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使政治课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对所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才会真正将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李立桥,何英礼。优秀教育论文集[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2.

[2]李炳亭。高效课堂[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0.

(编辑:易继斌)。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九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对政治课教学的要求,已成为老师的共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是目前在政治课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做得不够。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并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转,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新课标提出: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教育目标,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要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坚持“以学生为本”,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老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地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要注意改进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理解与运用政治理论的本领,提高认识世界的水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实施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所以,正确地协调与处理好教材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教学,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关键之处。

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应该时时思考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如何?学生对课文内容知识能接受吗?他们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水平怎样?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在头脑中,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研究、处理教材,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地用好、用活教材,做到分层次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但是目前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课本知识,即使让学生讨论,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充满着严肃,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课堂上要认真听课,目不斜视,不得随便乱动,不许私下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将压制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

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活动气氛,就是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内环境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时,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理解教材、领悟人生意义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流动变化的,教师的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地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在学生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使学生的“跳一跳,摘果子”。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富有激情的关键。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和谐氛围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把“目标”转化为“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它决定了教与学的方向。传统的目标教学是向学生展示“理解……掌握……”等。学生虽然能掌握结论,但往往靠死记硬背,不能充分发挥主体性,其创造能力也受到遏制。要把教学目标转化成目标思考题,设计恰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索求知,最终掌握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的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的目标。可以采用如下两种方法:一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提纲式”阅读训练题,按识记、理解、分析的顺序排列,课前发给学生。二是从实际生活事例,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或从课本中典型内容出发,提出若干思考题。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目标,设计出符合目标要求,具有一定梯度的思考题。对较高要求的目标,其思考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达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例如:在讲《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时,可以利用十道选择题,和两道实便分析题,这些题目既不同于传统的名词解释或简答题,也不同于一般的目标展示,它既表明了识记、理解和运用知识的三个层次的目标,又具有启发性。通过自读思考,学生感知了课文内容,既达了识记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取得的教学效果较好。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十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陛,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就成为广大高中政治教师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政治素养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学生才会积极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一些有兴趣、有价值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思考、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存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2的《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以下的问题情境:某乡农民刘某拉了一车西瓜准备去县城卖,途中碰到一伙歹徒拦路抢劫,一车西瓜被劫走了。无奈中,刘某跑到派出所报案。听了案情,值班民警说:“现在已经下班了。再说,一车西瓜也不值多少钱,这事我们管不了!”然后扬长而去。面对派出所值班民警的行为,刘某应当怎么办呢?然后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在派出所民警拒不履行职责时,刘某可以行使什么权利?你能提出哪些解决问题的方式?”通过设计这样的问题把学生放在课堂“主角”的地位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如果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进行“填鸭式”灌输,那么,学生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会变得越来越“墨守陈规”、“人云亦云”,扼杀学生的创新思想。而有兴趣、有价值的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经过思考、实践、交流。不仅会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还会在相互交流中使知识得到升华,思想中的创新性、发散性火花也会闪现出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逐步形成创新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也会不断提高二、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增强驾驭课堂能力1、思想政治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时事性,政治教材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特别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面更广。要想很好地驾驭教材。提高政治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在备课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充分满足自己合理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来学好政治知识。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深入分析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中能促进教育教学的兴趣爱好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对另外一些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应当引导其予以抛弃。在教学中出现部分学生思想与教师思路不一致时.教师应当沉着冷静.迅速找到适合这部分学生兴趣和与教学任务相一致的最佳切入点.然后改变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教师除了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外.必须具有其他诸多学科方面有相应的知识.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善于打破常规.找到适合学生兴趣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最佳切人点.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得心应手.潇洒自如.才能正确处理和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不因一时的不和谐而影响情绪。教师要善于从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兼顾少数学生的另类学习方式。对少数学生的另类学习方式.教师要给予积极鼓励与引导,而不因与自己主张的学习方式不一致就加以责备。

三、结语。

总之.新世纪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培养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我们应当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去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力求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建设现代化事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十一

创新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创新思维是以创新精神为基础的,以创新能力做保证,以创新意识为前提,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有机体。为此,政治课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当做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来完成。

一、创设教学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1.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江泽民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教师要用崇高理想武装学生,让学生懂得自己为什么而奋斗,变学习创造性思维为自觉行动。

2.对学生进行创新人格力量教育。创造性思维是政治家、教育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各种出类拔萃的人才所共同具备的基本素质。他们为了人类的幸福,人类的解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试想,没有毕升的活字印刷发明就没有今天的书报;没有爱迪生电的发明就没有现今的光亮与现代工业;没有毛泽东等一代伟人的奋斗,就不可能有新中国,现今的人民当家做主……青年人的求知欲最强,然而若不加以培养和科学引导,就会自然萎缩。求知欲会使人去探索科学,去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只有在探索过程中,才会不断地激发起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不枯不竭,永为活水。

3.对学生进行现实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使我国位居世界强国之列,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用人制度的改革,未来社会所需人才不再是“学富五车”的书呆子,而应是学以致用的应用和复合型人才。如果我们现在不培养创造能力,将来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很难生存和发展。

二、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在现实生活中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脑有四个功能部位:一是以外部世界接受感觉的感受区;二是将这些感觉收集整理起来的贮存区;三是评价收到的新信息的判断区;四是按新的方式将旧信息结合起来的想象区。只善于运用贮存区和判断区的功能,而不善于运用想象区功能的`人就不善于创新。据心理学家研究,一般人只用想象区的15%,其余的还处于“冬眠”状态。开垦这块处女地就要从培养幻想或想象入手。想象力是人类运用储存在大脑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推断和设想的思维能力。在思维过程中,如果没有想象的参与,思考就发生困难。特别是创造想象力,它是由思维调节的。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从他幼时幻想的人跟着光线跑,并能努力赶上它开始的。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就是人们幻想造出飞鸟的翅膀开始的。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去发现新的事物,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去做出新的努力,去探索,去进行创造性劳动。青年人爱幻想,要珍惜自己的这一宝贵财富。幻想是构成创造性想象的准备阶段,今天还是你幻想中的东西,明天就可能出现在你创造性的构思中。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采用角色模拟法来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例如,在当前出现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假如你是空调生产厂的厂长,你将怎么办?假如你是该市的,你将怎么办?讲到西部大开发时,确定全国实现小康社会,西部是关键,假如你是政府,你对西部开发采取的步骤是怎样的?你心目中的西部应是什么样的?面对美国的人权提案,假如你是外交部发言人,你做何评论?积极幻想是符合客观规律与社会发展要求的,所以,在学生学习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后,可以尽情发展自己的积极幻想,构画自己心中的蓝图。

《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学生的政治学习体会篇十二

随着极具特色的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从新时代全球化的背景出发,认真分析了90后大学生新的思想者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相关知识,针对新问题,提出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措施,引导90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关注社会主流思潮,价值观更趋现实化、功利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在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他们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取向,也更关注影响自身前途命运和生活的具体事务,更加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重视物质生活质量,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注重现实中所获得的实际收益。如有部分90后大学生把有利于就业和个人前途当作人党的目的,积极考取各种证书,反映出部分9o后大学生在政治信仰上的实用化、功利化,理想信念的淡漠与缺失。

(二)以自我为中心,团队意识合作精神较差。

在团队活动中,为追求自我表现和自我心理忽视团队其他成员的利益和情感,甚至会因为自己的种种不舒适的心理感觉而放弃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表现出团队忠诚度和合作精神的相对欠缺。

(三)追求独立自主,但实际仍对他人依赖很大。

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信息接收量大,思想早熟,智力发达。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并积极在其中表达自己的意愿,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判断和选择,且得到不断的满足,形成了自己做主和自信的一面。但90后大学生实际自理自主能力的欠缺也很明显:他们不会打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对父母有过度的依赖;在学习方面,学习目标不够明确,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对学习策略进行监控和调整,自制能力较差;在交往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虽然他们有强烈的交往需要,但存在自我闭锁倾向,被视为“宅在家里的一代”、“网络寄生虫”。

(四)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分辨控制能力弱,价值观易于偏差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学习能力很强,思维活跃、创新性强,求新求变,善于从网络获得信息。他们有表达自己心情和观点的博客和空间,喜欢在虚拟世界与人交往。但由于90后生活阅历浅,社会接触面窄,社会经验和实践锻炼不足,对复杂的社会问题看法往往简单、片面,容易被一些观点、言论引导而误人歧途。90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和集体活动参与热情不高,网络虚拟沟通能力远远超过实际沟通能力。

(五)敢于尝试,但抗压抗挫能力差。

90后大学生更富于变化,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具有开拓精神。但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却差得很远。他们接受挑战时的勇气和信心,冲劲有余而韧劲不足,缺乏自我调适能力,往往一丁点儿的的失败就能打击得他们一蹶不振。武汉大学在2008级新生调查中,关于“遇到挫折后”的心态调查表明:大多数90后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自己心理会留有阴影,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5.1%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途。

热点推荐

上一篇:教师工作计划的重要性(汇总18篇)

下一篇:2024畅通生命通道心得体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