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微电影论文(实用17篇)

微电影论文(实用17篇)

小编:FS文字使者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微电影论文篇一

电影是一门艺术,它能够通过画面、音效和剧情来打动观众。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在大学学习期间,我曾经写过一篇电影赏析论文。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写论文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更加热爱电影这门艺术。以下是我在写作过程中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剧情是至关重要的。在论文中,我需要对电影的剧情进行分析和解读,从而揭示出导演想要表达的主题或思想。通过这个过程,我学会了仔细观察电影的细节,并且理解到一个好的剧情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电影中。同时,我也明白到一个深刻的论点或观点对于一篇电影赏析论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给读者一个新的思考角度,让他们对电影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领悟。

其次,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需要通过对电影摄影和导演手法的分析来展示其艺术价值。通过对电影的镜头运用、色彩搭配和构图方式的品析,不仅能够帮助论文更丰富地表达出作者心中的观影感受,还能够让读者对电影更加细致入微的艺术技巧有所了解。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摄影和导演手法的运用可以直接影响到观众的感受和情绪。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我需要学会如何用语言来描述电影中的画面,并通过对影片摄影技巧的赏析来凸显其独特之处。

另外,论文还需要对电影的音效和配乐进行分析和论述。电影的音效是对观众听觉感受的影响,而配乐则是为电影增色添彩的元素。在写论文时,我需要通过对电影音效和配乐的分析来展示它们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和作用。音效和配乐能够帮助表达电影的情绪,以及加强电影中角色和情节的营造。论文中的论述需要仔细地描述电影中的音效和配乐对情节展开的推动作用,并结合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观点。通过对音效和配乐的分析,我不仅加深了对电影的感受,还学会了如何用语言来描述和解读电影中的音乐元素。

最后,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意识到个人的观影经历和背景对于论文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每个人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因此,在写论文时,我需要将自己的观点与论文中的论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将个人观影经历与理论分析相结合,我能够用更加个人化的方式来阐述自己对电影的赏析与理解。同时,我也学会了尊重其他人的观点和理解,以及理解到电影赏析是一门主观而又客观的艺术。

总结起来,在写电影赏析论文的过程中,我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我学会了仔细观察电影的剧情,分析电影的摄影和导演手法以及音效和配乐的运用,并且将个人观影经历与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这次写作经历,我不仅提高了对电影的欣赏能力,也更加理解到论文写作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思考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我深刻感受到,电影赏析论文的写作不仅仅是一种学术要求,更是一种对电影艺术的深入思考与体验。

微电影论文篇二

的情人节档,《北京爱情故事》(以下简称《北爱》)首映日票房破亿,毫无悬念地摘下同档期票房冠军。直到今日,围绕《北爱》小成本如何赢得大票房的各种研讨会方兴未艾。业界讨论总结为以下三个原因:一、同名电视剧已经积累了广泛的观众基础;二、两岸三地老中青当红明星的巨大号召力;三、营销队伍铺天盖地式的宣传。

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批评的角度来重新审视这部获得票房神话的电影是如何在赢得观众、获取票房及迎合主流价值观方面来构建文本的。导演运用经典模式讲述了发生在北京的爱情故事,给观众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叙事上采用了串行结构,以爱情故事为线索,将五个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彰显爱的力量。导演借爱情名义来展示主流家庭观、伦理观、道德观、爱情观。

影片一开头展示了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北京城之夜,酒吧内一群空虚、无聊、寂寞的单身男女用酒精肆意消遣。随之,开始了第一段爱情故事,北漂男陈锋在好友派对上漫无目的地打发时间,天使般纯洁无暇的沈彦走入他的视线,随后两人开展了热恋,不久,沈彦发现自己怀孕了,于是要面对孩子留还是不留的问题。沈彦的前男友恰巧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凭借自己有钱有权的身份向沈彦求婚,他分析陈锋和自己有着巨大的地位差别,甚至开出两个小时换取两千万的筹码。然而,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之下,女主坚守爱情不放松,果断地生下了孩子,与男成立起了家庭,而自恃清高的高富帅对于爱情终无所获。

年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一期节目中,有个叫马诺的女孩自称“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她大张旗鼓地宣传拜金主义,遭到很多网友的谴责与咒骂,网友人肉搜索她和她的家人,对其进行人身攻击。这件事发生在全媒体时代,媒体加以利用炒作就成了一个社会话题。电影对这类社会现实却有不一样的反映和价值观输出,《我愿意》和《101次求婚》分别作为年、年的情人节档影片上映,讲述的是女神在面对矮穷挫和高富帅的同时追求时该如何抉择的问题。两部影片都有相似的结局:女主放弃高帅富的诱惑,投入到矮穷挫的怀抱。年的《北爱》也采用了同样的爱情观传递,在一种看似轻松活泼的氛围中,编导者潜移默化地完成了价值观的输出。似乎有钱人是罪恶的化身,他们花心、好色、油嘴滑舌,而穷人则集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譬如勤劳、朴实、真诚、善良,除了出身不好、没有钱之外,什么都好,而金钱又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取的。

意识形态会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存中所遭遇的问题提供想象性的解决,与其说是解决,不如说是一种合法性的阐释。一个成功地隐藏起自身,并顺畅运作的意识形态,可以使每一个人在其中照见自己的主体形象并从中获得抚慰。《北爱》的文本构建无疑给坐在电影院里的中产阶级上班族们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当前的社会现状是:普通白领靠自己的收入在高房价面前只能望尘莫及,很多年轻人表示结不起婚、养不起娃。我们都对女神心驰神往,但“门当户对”的古训已存在千年,七仙女和放牛郎的故事也只是存在于传说之中,现实就是白富美和高富帅在一起了,且不讨论他们婚后幸不幸福的问题,至少在外人眼里这种组合搭配方式才是合理的。但是观众花钱购票并不是去看血淋淋的现实问题,电影是造梦的机器,观众希望在电影院中暂时逃离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压力,编导者洞察观众心理,你喜欢看什么样的,我就拍这样的给你看,于是在影院银幕之上,观众完成了一次想象性的满足。

第二段爱情故事以婚外情介入,指涉当代社会中年夫妻的.生活危机现象,与第三段“偷情”故事有一定程度上的关连。文本设置的是男子在外滥交、花天酒地,妻子是面容憔悴、不修边幅、缺乏激情的家庭主妇形象,在发现丈夫出轨之后,妻子欲用与别人来报复丈夫,但她挣扎在情欲与道德之间。之后,和上司刘辉在酒店见面,她让刘辉进浴室洗澡,自己躺在酒店床上,她没有惊吓和不安,相反倒显得动作熟悉和老练,刘辉出浴后发现张蕾不辞而别,最终,她选择了回家,和丈夫依偎在一起,家庭伦理观念得以深刻凸显。

这段故事的讲述留给观众一些想象的空白,那就是张蕾和刘辉到底有没有实质性的关系,从他俩暧昧的谈话内容来看,两人似乎发生过什么,但文本并没有交代什么,这些也只是观众的猜测而已。在爱琴海的夜晚,佳玲逼问刘辉到底有没有过婚外情,刘辉正面承认了这一点,但对象是不是张蕾,文中没有交代,把前后场景缝合在一起,就会觉得他们之间似乎是有过什么的,但编导者刻意规避了这一点的叙述。张蕾是作为一个自律性极强、道德感极高的女性形象而存在的,也是凝结在编导者心中标准家庭妇女的形象,纵使自己有七情六欲,但一定要克制,占据道德制高点,保持自身完美的道德形象。而对男人的刻画都是具有出轨之实,具有浓重的道德批判色彩,这样的女人才有足够的说服力去感化丈夫,男人最终觉悟,发现了结发之妻的重要性,最终肯定会选择回归家庭。佳玲和刘辉打破误会,畅谈心事,也实现了家庭和解。在当下这个离婚率与日俱增的时代,编导者借爱情的名义把他们团聚在一起,传递社会正能量和正面价值观。但是文本并没有去挖掘他们的爱情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只是浮于表面地向观众展示一些猎奇性的场面,没有具体细节为人物行为动机做支撑,关于婚姻,关于爱情,只有潦草的展示,编导者把臆想出来的故事呈现于银幕之上,通过明星效应获得认同,看起来合乎情理,实则经不起任何琢磨推敲。

第四个故事把镜头对准了少男少女懵懂的初恋故事,女孩刘星阳在学校乐队担任大提琴手,却由于父母的反对,不能去参加梦想秀的比赛,父母坚持让她去英国留学,她虽然没明确地表示反对,但对出国似乎也没有多么强烈的兴趣,宋歌听到她要出国的消息,第一反应是觉得太远,而不是惊叹刘星阳有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他坚决支持刘星阳参加梦想秀,对国内的舞台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中国的才是最好的,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这与时下流行的中国梦主题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贴合,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迎合主流价值观的表达。

导演在第五个故事中彻底植入了主流意识形态观念,斯琴高娃饰演的老高在生命的最后期限为老伴儿王大齐找对象,最终看中的是一位从美国回来的“海归”太太薛艾佳,见面安排在火锅店,带有十足的中国特色,薛艾佳在餐桌上表示“洛杉矶也有好几家火锅店,但一点都不正宗……四十岁离的婚,一个人在美国住了近二十几年,有一天往窗外一看,忽然间觉得这一切都不是我的,我还是想回来,我还想找个合适的人,陪我把剩下的日子走完。”编导者有意把相亲对象薛艾佳设置成一个“海归”人士,即使在国外生活了很多年,但黑头发、黄皮肤、赤子心、中国魂的内核没有改变,迟暮之年一定要在中国这片热土上度过,回国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里才可以获得最完整的文化记忆与认同。编导借她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表达自己文化认同,即使后面又发生了情节的戏剧性转变,但这并不妨碍编导者植入在文本中的价值观表达。

参考文献:

[1]王群《。北京爱情故事》:一个缺失爱情故事的“爱的寓言”[j],当代电影,2014,(04):57.

[2]陈晓云.电影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09):126.

[3]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01)。

微电影论文篇三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娱乐的工具,更是传达情感、表达思想的媒介。通过欣赏电影,人们可以领略到艺术的美感,思考生活的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电影赏析论文的体会,包括电影的艺术表达、情感交流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等方面。通过对电影赏析论文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我对于电影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电影的艺术表达。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影像、音频等多种元素来传达情感和思想。在电影赏析论文中,作者常常通过对电影中的镜头、配乐、色彩等要素进行分析,来揭示电影的艺术表达。例如,一部电影的画面镜头运用了特定的色调和光影效果,通过这些影像的处理表达出特定的情绪和主题。在论文中,作者会详细地描述这些特点,并分析它们所代表的意义。通过理解和欣赏电影的艺术表达,我逐渐领悟到了电影的深度和美感。

第二段:电影中的情感交流。

电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交流工具。在电影赏析论文中,作者常常通过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要素,来揭示电影所传达的情感。例如,一部浪漫爱情电影中的主人公之间的互动,通过动人的对白、温馨的场景来渗透出爱情的甜蜜和温暖。在论文中,作者会对这些情感交流进行逐一解剖,并评价其是否真实、感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对电影中的情感传递和人物塑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写作一篇关于电影的赏析论文不仅需要扎实的电影知识,更需要一定的写作技巧。作者在论文中常常会通过对电影的情节、人物、镜头等方面的分析,来达到对电影赏析的目的。论文的开头要吸引读者,可以通过描述一个精彩的场景或者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来引起读者的兴趣。其次,要从整体上把握电影的主题,将每个要点组织得有条理。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用词准确,表达清晰,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理解你的观点。通过论文的写作,我学会了一些关于论文写作的技巧,并在实践中逐渐提高我的写作能力。

通过对电影赏析论文的学习和写作,我对电影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电影是一种可以触动人心的艺术形式,在欣赏和分析电影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电影的力量和影响力。一部精彩的电影可以带给观众无尽的想象和感慨,让人们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电影赏析论文的写作,我不仅增加了对电影的了解,也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电影赏析论文是一种让我通过文字表达自己观点和思考的方式,也是我与他人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

电影赏析论文不仅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深入思考和研究,更是一种传递知识和分享感悟的方式。通过读取电影赏析论文,人们可以了解到不同观点的评论和解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考。电影赏析论文还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使人们更加热爱电影艺术,深入思考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电影赏析论文是对他们作品的一种评价和反馈,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从这个角度来看,电影赏析论文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电影赏析论文是一种文学形式,通过对电影的艺术表达、情感交流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电影艺术。通过电影赏析论文的学习和写作,我对电影的艺术表达和情感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提升了个人的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希望在将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电影赏析水平,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电影的魅力。

微电影论文篇四

1、选题的目的:

托尼莫里森是当代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宠儿》是她的第一部历史小说,这部小说在1987年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美国文学文坛,并在1988年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和肯尼迪奖。1,莫里森凭借《宠儿》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美国作家。这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在于作者在创作过程当中对于本土文化的借鉴和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的运用。在小说中,作者完全打破了生与死、人与鬼的界限,创造出一个魔幻与现实相融合的世界,从而揭示了黑奴生活的悲惨经历和遭受的巨大心灵创伤。

2、选题的意义:

21理论意义:通过这部作品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和研究莫里森的作品,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领略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2.2现实意义:通过研究小说,来展现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现象,使国内读者更加了解美国的黑人现状。

3、国内外研究概况:

在国内,《宠儿》以赤裸裸、血淋淋的母爱震撼了世界。从黑人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莫里森突破传统文学艺术,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黑人女性形象,研究从魔幻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使用了多角度叙事方式、怪诞、象征主义等创作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现代叙事风格。这些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使用,使作品在拥有美感的同时,更利于读者理解主题。

而在国外,评论界对于《宠儿》的评论角度各有侧重。较为多见的评论者把他们的目光放在对这部作品历史价值的关注上,不少评论家认为《宠儿》再现了美国的历史,琳达·克鲁霍兹说:“莫里森通过美籍非洲奴隶的行为与意识,而非通过占主导地位的白人社会的角度来塑造历史。”克鲁霍兹还指出,这一历史的再现不仅成为小说人物内心创伤得治愈的过程,而且也为读者和作者完成这一过程。她认为《宠儿》实际代表着已被遗忘的、过去的精神,这个精神“必须得到深爱,即使它既不可爱,又难以捉摸。”也有人以神秘主义的眼光来看这部小说,甚至把《宠儿》当作一部关于闹鬼的故事来读。凯罗·e·史穆德说:“尽管这部小说在叙述上打破常规,因而对其进行的评论无法有一个整齐划一的结论,但它在叙述结构上始终贯穿着闹鬼的主题,直到最后生活中的这一混乱以鬼被驱赶而告了结。”

二、本课题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步骤及进度安排。

1、理论依据:莫里森的《宠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是因为作者将小说植根于自身的黑人文化传统,在创作中既吸收了西方现代文学流派的精髓,又运用了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的运用,莫里森在小说中充分将神奇与现实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了强烈的魔幻式美学震撼效果,并深化了作品对现实的反映。《宠儿》已跻身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杰作之列,而作者莫里森也被称为善用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描绘“现代神话”的小说家。

2、研究内容:该论文基于《宠儿》现有的研究成果,对这部经典文学进行解读,重点在于讨论莫里森在《宠儿》中运用的独特的写作技巧——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并以此为分析重点,追溯黑人历史,重述事实真相,追踪小说主人公追求心灵重构的精神之旅,探索美国黑人的未来之路。

4、研究步骤:选题、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列提纲确定整体框架—开题—初稿—修改—定稿。

5、进度安排:

年9月至11月选题,调研。

年3月至4月修改,定稿。

2014年4月15日打印装订论文,准备答辩。

三、本课题的重点、难点,预期结果和成果形式。

1、本课题的重点:研究《宠儿》中魔幻现实主义的三种主要应用:时空交错的叙事方式;神话原型和民间传说的采用;象征主义的广泛应用。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对表现《宠儿》主题的作用,对黑人经历的诉说和他们挣脱被奴隶的阴影。

2、本课题的难点:分析莫里森将魔幻现实主义用于《宠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原因:生活经历;历史社会以及文化原因;黑人文化。

3、预期结果:做到分析到位,表达清楚作者使用魔幻现实主义的目的、意义,以及探讨出作者如何利用这一手法将小说推到这一高度。

参考文献。

[1]adell,sandra.tonimdrrison.detroit:gale,.

[4]holton,robert.bearingwitness:tonimorrison’ssongofsolomonandbeloved.englishstudiesincanada,20,1994.

[10]陈众议,《魔幻现实主义》,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11]胡笑瑛,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叙事结构,宁夏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2]朱荣杰,伤痛与弥合:莫里森小说母爱主题的文化研究,河南大学出版。

微电影论文篇五

近年来,电影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电影不仅能够让观众感受到美的享受,更可以引导思考和社会反馈。因此,从事电影赏析论文写作,不仅可以提升自己对电影的理解和欣赏水平,还可以培养批判思维和表达的能力。本文将阐述我在电影赏析论文写作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首先,写电影赏析论文需要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观看一部电影并不足以进行深入的写作和评价,因为电影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形式,包含着影像、音乐、表演等多种元素。在写作过程中,我会先了解电影的背景和制作团队,然后根据情节、表演和摄影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同时,还需要借助其他资料如评论和研究论文来补充信息,以便更加全面地理解电影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电影赏析论文需要有独立的见解和观点。在观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而这些感受和观点正是电影赏析论文的核心。在写作过程中,我需要通过个人的思考和分析,形成独特的见解并支持它们。这可以是对导演的创新性和技术手法的赞扬,也可以是对电影主题和情感表达的解读。重要的是要有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使论文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三,要注意电影赏析论文的结构和组织。在写作时,我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来组织论文,以便使论文逻辑清晰、连贯。通常,我会先介绍电影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然后扩展到电影的情节和主题,再分析电影的技术手法和表演,最后总结评价。这种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电影和我的观点,同时也会使论文更加简洁而有条理。

此外,写电影赏析论文需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风格。电影是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写论文时,我也倾向于用一种更加文学化的表达方式来传达我的观点和感受。我会尽量避免平淡和生硬的句子,而是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汇和比喻,以便更好地表达电影的美感和意义。另外,注意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论文的可读性和专业性。

最后,写电影赏析论文不仅是一种写作技巧,更是一种审美和思考的过程。通过分析和研究电影,我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也可以对社会和人性有更深入的思考。写电影赏析论文需要时间和精力,但会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使我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人。

总之,电影赏析论文是一种有挑战性但又有趣的写作形式。通过深入研究、独立观点、结构组织和语言表达的训练,我在写作电影赏析论文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更提升了对电影的理解和欣赏水平。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会在电影赏析论文写作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微电影论文篇六

电影理论家卡赞斯基曾经指出,电影是一种造型艺术,这是电影与绘画、雕塑等艺术异曲同工的地方。因此电影有必要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另一方面,比起绘画和雕塑来说,电影的受众面更广,观众中既有大众也有精英,因此电影有必要兼顾不同的审美口味,但从整体来说,大众的审美水平是在逐渐提高的,电影美术在追求唯美的路上也有继续深入的必要。以王家卫的怀旧经典,上映于的电影《花样年华》为例,故事本身并没有新意,情节也不扣人心弦,而人物的情感如果从电影的其他元素中剥离出来看也很难说具备什么美感,只是两对夫妻各自的婚外情而已,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的爱人出轨,两人在商量对策的同时也产生了微妙的感情。但是这部电影一直被视作王家卫的代表作,也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题名,那便是因为在电影中王家卫将电影的含蓄美和张扬美艺术法则用到了极致。如在场景设计上,周慕云与苏丽珍居住的楼十分狭窄而阴暗,两人不得不在逼仄的楼道中来来回回相遇,这表明了两人在道德的压力下对于情感的克制,就如同苏丽珍对周慕云同时也是对自己提醒的那句“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还有多次出现的路灯这一意象,苏丽珍在路灯昏黄的光晕中显出一种孤独而袅娜的美感。与含蓄相对的则是一种张扬,女主人公苏丽珍在影片中变换了数十套旗袍,甚至仅仅是为了出门去小面摊的一小会,她都要梳洗打扮一番,这不光是为了体现苏丽珍的优雅与教养。旗袍颜色或是白色加蓝色,或是白色混淡黄色等,在那个昏暗而压抑的环境中,显得十分艳丽夺目,这其实代表了苏丽珍内心无处释放的热情。旗袍的颜色与两人的感情走向是相呼应的,例如在苏丽珍去周慕云的宾馆找他时,换了一身红色的旗袍,而宾馆的窗帘、床和墙壁也都是不同深度的红色,这与人物当时热烈的感情是吻合的,这是两人仅有的美好时光,尽管苏丽珍约束着自己,但是旗袍的颜色暴露了她的内心。而在苏丽珍决定和周慕云一起离开香港去新加坡开始新的生活时,她换上了代表新生的绿色旗袍。这种浓墨重彩更衬托了前文中的含蓄。这两种释放美的方式合在一起,造就了一种怀旧而伤感的美。

二、对影片内涵的表达。

在数字技术逐渐普及以后,为技术而技术的电影也随之出现,这样的影片由于追求绝对的艺术美,反而因为缺乏审美情趣和内涵而让观众很快遗忘。即使是在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中,也总要强调对某些美国文化价值观中的精神内核进行阐述,避免使影片沦为一部空洞乏味的数字技术的`教学片。因此,成功的电影美术是不能只注重创造视觉奇观的,一部有搬上银幕价值的原著或剧本本身就存在着深厚的内涵,对它们的挖掘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美术也责无旁贷。这一点在张艺谋的电影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一般来说,他具有挑选剧本的慧眼,而摄影出身的他对于美术亦不外行,从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影片一般都能有不错的反响,例如改编自《妻妾成群》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同名小说的《金陵十三钗》等,而那些由张艺谋及其团队自行编撰剧本的电影,如《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就饱受诟病,人们批评这些电影并不是因为其在美术上的不到位,张艺谋的影片绝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手段都是到位的,人们反对的是其形式大于内容,让电影只剩下一张美丽的“画皮”。这方面的正面例子是同为商业片的《角斗士》,同样是刻画一个庞大的帝国,影片把握住了罗马的时代气质,为观众展示了气势恢弘的竞技场,人来人往的市集,金碧辉煌的皇室宫廷以及壮观的战争场面,将一个在历史上不可复制的帝国重现了出来。但是影片之所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还是在于它的精神内涵。主人公马克西蒙斯的利剑是指向暴君的。前面关于古罗马宏伟气魄的美术设计是为了人物的情感和矛盾冲突铺垫的,马克西蒙斯一心想在宁静的乡下与妻儿厮守,想从奴隶的身份解放出来重获自由而不可得,老国王希望罗马恢复共和制度而不可得,暴君康莫德斯一心想获得姐姐的爱情和子民的尊重而不可得……最后正义还是战胜了邪恶。影片的美术并没有成为暴君的帮闲甚至帮凶,人们会看到奢靡的罗马皇宫与贫苦的民间形成对比,在人山人海的角斗场上看到的是人类对自由的永恒追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电影美术承担了电影真实感、美感以及深度的多重表达任务,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电影最后呈现在银幕上的画面凝结着美术师的心血,体现了设计者的艺术功力,毕竟电影是一门极其贴近生活的艺术,人的参与对于各种先进技术的运用至关重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数字化电影时代的到来,电影美术的设计者们的表现空间将大大增强,同时也对电影编剧、导演等主创人员的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影美术作为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部门,势必还要对旧有的审美原则有坚持和超越,为电影在这两个方面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微电影论文篇七

目前,我国的动画电影产业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各大制作公司纷纷跃跃欲试。然而,在动画产业蓬勃发展之时,我们也要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中国的动画产业几经坎坷,走到如今实属不易,从最初的单一电视行业发展到如今电影、电视双向发展,是一种进步和延伸。但就目前的大环境看,我国的动画电影面临着瓶颈,具体体现在动画电影的美术造型方面。

动画电影的美术造型设计是全方位的,包括动画角色的造型设计、角色服饰的造型设计、动画场景的造型设计等。从绘画艺术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绘画艺术样式多样,造型形式丰富,为影视动画造型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样式,艺术工作者可以基于此进行深度的创作和加工。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土动画造型样式和艺术风格,如油画之于俄罗斯动画造型风格,中国水墨画之于中国动画造型风格。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的动画电影应更加着力于摆脱对好莱坞或其他地区动画造型的模仿,创造出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影视动画造型风格。

每一部动画影视作品的创作和发行,都有其所针对的受众群体,要做到让观众买账,就必然要迎合当下时代的需求。针对当下受众的审美趣味,在现实生活中汲取资源和灵感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源于生活,动画美术造型设计者需要用心观察生活的点滴,了解当下的时代需求,获取创作灵感。动画影视的受众群体具有低龄化、年轻化的特点,这就需要设计者有针对性地迎合受众的审美需要,创作出具有艺术美、情境美的动画场景,探求当下现实,挖掘青少年的审美趣味,以当下青少年的生活原型、成长原型、审美原型为基础,进行更进一步的艺术加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化强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深入探索具有民族符号意义的文化是当下美术造型设计艺术发展动力之所在。如何将这些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好,并运用于动画造型创造,是发展中国当代动画产业的一大课题,也需要设计者深入民间,善于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点滴情感,在现实中迸发出创作的灵感。

征融入动画美术造型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绘画艺术发展之路各有不同,各有所长,这就决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造型风格的不同,因此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而我国艺术在发展历程中更是有独具特色之处,尤其是我国水墨画的美术造型形式颇为独特。在我国动画影视美术造型上,也融入了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水墨画,并成功创作完成了《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等多部优秀作品。然而,在回顾我国影视动画美术造型成功之处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动画作品产量较大,但动画产业的收益并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我国动画美术造型缺乏特色。要开发民族化的动画形象,设计者应从我国本土传统文化出发,深入民间,了解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汲取其中的精华并结合当下的时尚元素,将二者融入动画美术造型,以此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画形象。我国早期的动画作品是非常具有本土特色的,它们在美术造型上充分借鉴水墨画、剪纸、皮影等民族性很强的造型语言,但综观我国当下的动画产品可以发现,这些成功的造型形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美术造型师如何能将之转化成动画形象,使传统的`本土符号转化成一种能够为当代受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还需要动画美术造型设计者深入地探究。

动画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随着高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今电脑技术对电影动画美术造型设计的影响之深更是前所未有的。电脑技术在动画造型上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动画美术造型的形式,使动画电影美术造型呈现简单化、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国内的动画美术造型领域面临的问题,是有资历、有经验的老一批美术造型师已逐渐退出动画创作一线,大多身居二线,而新一批动画美术造型工作者往往知识储备不够、经验不足、美学素养不深。一些美术造型师有着纯熟的美术绘画技巧,但对电脑软件应用一窍不通,或者对电脑软件的运用炉火纯青,但偏偏又对绘画艺术不甚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的动画产业发展模式有待完善。我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新一代的动画造型设计者充分运用当前的有利形势加以发扬光大,动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推动。高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必然会引领动画产业的新格局、新形势,只有顺应这种时代需要,使动画造型设计满足时代的需求,才能创造出具有多样性、民族性、时代性的动画造型形象,以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微电影论文篇八

摘要:电影是一种融合了听觉、视觉的现代艺术形式,其中融合了幻灯放映技术、活动照相技术,是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在现代电影当中,声音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电影中的台词、音乐等,对于电影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情感的衬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电影创作当中,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对于整部电影成功与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以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为视角,对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的思路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声音元素;选择与组合。

电影艺术是当前一种十分常见的视听艺术,融合了声、光、影等多种元素。在现代电影中,传统意义上的录音概念,经过不断的延伸和发展,已经形成了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电影声音具有十分广泛的内涵,包括了客观的物理特性,以及欣赏主体在心理、生理上的感觉。其中,声音设计和技术制作都是重要的工作。相比于一些电影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我国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方面,由于发展起步较晚,因而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使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对于电影的整体艺术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电影的主要声音元素。

人声、音乐、音效,是现代电影中最主要的声音元素,在声音艺术表现当中,三种元素相互交错,共同构成了电影的听觉艺术,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对这三种元素进行主观化选择,并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形成电影声音艺术。

(一)人声。

在现代电影当中,人声是最主要的声音元素之一,主要包括了独白、旁白、对白,以及表达人物情感的各种声响。从概念性的方面理解,人声指的是演员通过发声器官,发出包含感情信息、描述意义的声音,除了具有表意功能之外,也能够对人物的个性特征进行塑造。具体来说,独白通常是画外音的形式,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对剧情进行叙述,能够对角色潜在思想活动进行过主观表达。旁白也是采取画外音的形式,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对剧情进行叙述,主要是以理性、冷静的角度,表达对人物、事件的态度。对白是最主要的人声表现形式,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对剧情、思想进行表达,推动剧情发展。

(二)音乐。

在电影画面中,音乐的存在形式可以是无源音乐,也可以是有源音乐。其中,无源音乐,指的是在画面中无法找到声音来源,通常是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由作曲家原创的音乐,是一种直观化的声音元素,主要作用在于对人物内心进行刻画,对情绪情感进行渲染,对场景分为进行烘托。例如在经典电影《角斗士》、《红河谷》、《天堂电影院》、《教父》等影片中,就大量运用了无源音乐,在观众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源音乐指的是能够在电影画面中找到来源,例如电影中的酒吧、戏院、电视、留声机等演奏或播放的音乐。例如,在《肖申克的救赎》中,用监狱广场喇叭播放莫扎特的《费加罗婚礼序曲》,衬托人性的可贵。

(三)音效。

电影中的音效主要包括了拟音效、动效、环境音效等类型。其中,拟音效、动效等,通常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对声音进行自然采集或人为添加,再进行变形处理,得到需要的音效,能够对声音的艺术真实进行体现。环境音效则是在电影背景层面上,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发出的声音,能够对地域特征、时代特点、时空关系进行表达,带给电影更高的真实感和现实感。电影中的音效,具有可感、具体等特点,通过合理的选择和应用,在影片叙事中进行纳入,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真实、自然。

二、电影声音的主要特性。

电影声音具有较为广阔的涉及范围,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特征,其中主要的包括了物理反特性、心理特性等。物理属性是电影声音自身具备的特征,合理的进行运用,对于电影艺术效果有着良好的烘托和营造作用。观众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通过接受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进而更好的进入和理解电影剧情。

(一)物理特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电影是由声波、光波相互交织形成的。声音实质上是声波,是一种机械波,由振动所产生,声波的性质,则是由振动的周期、幅度、频率所确定的。在介质当中,声音的能量传递形式是波,在单位时间内,声波通过垂直方向单位面积的声能越大,就会产生越高的声强,传递能量对声音强度具有决定性作用。在介质当中,声音的传播具有独立性、方向性。在一定条件下,还会发生衍射、干涉、反射等变化。因此,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声音不同的振动频率、频率组合,是以波的形式向人传递,人们感受到声音的.音色、音调等,都是有声波振动的传播特性、频谱特性、频率大小等决定的。因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对声音元素的这些传播规律、物理特性进行理解和掌握,并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影的艺术效果。

(二)心理特性。

人通过耳朵接收声音,进而会引起人们相应的心理变化,因此可以认为,电影声音也具有一定的心理特性。不同的观众由于具有不同的经验体验,同时在传播条件、传播客观规律的影响下,人们可以产生不同的心理效应。对声音的心理特性进行了解,对于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录音师通过对各种声音元素进行主观的创作,对观众的情绪需求进行满足。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需要了解和熟悉鸡尾酒会效应、掩蔽效应、多普勒效应等声音常见的心理效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同时存在多种生源的时候,人们会有意识的听某个特定生源,从而对其它声音进行忽略。有时人们由于一种声音的存在,另一种声音会变得模糊或消失。当观察者静止不动的情况下,声波从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或原理,音调也会相应的变高和变低。如果声源静止不动,观察者移动,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在电影后期音乐艺术创作中,对这些心理效应加以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电影效果。

在电影声音艺术创作当中,主要包括了前期阶段、同期阶段、后期阶段等不同阶段。其中前期阶段主要是抽象的构思与设计,同期阶段主要是客观的记录与还原,后期阶段则是主观的选择与创造。后期阶段是电影声音艺术创作的重要阶段,也被称为组合阶段,在这一阶段,声音、影响通过良好的组合,共同形成了电影完整的艺术形态。

(一)前期阶段。

前期阶段主要是一个准备过程,以抽象的构思为主。录音师和导演开始对声音艺术进行构思,并进行记录。从总体上把握声音设计的线索和影片故事背景相符合。部分类型影片的声音创作从前期准备阶段就已经开始,例如很多影片中所使用的非语言声音,在人物设定成型之前,声音的创作就已经开始。

(二)同期阶段。

同期阶段主要是拾音的过程,以客观的记录为主。录音师选择相应的麦克风,通过合理的角度、方式、麦克风数量等,对现场声音进行真实、客观的记录,确保得到最优的收音质量,为后期的声音制作提供依据和基础。同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客观的记录,对现实进行还原,在这一阶段,对电影录音技术性含量具有很高的要求。

(三)后期阶段。

后期阶段是电影声音艺术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要对同期阶段获取的声音素材进行选择和加工,同时需要主观的选择非同期的人声、音乐、音效等声音,并巧妙的进行组织。对于一些电影的制作来说,后期声音创作阶段,甚至要比拍摄阶段更长。后期声音创作,通常在粗剪阶段就已经开始,后期人员对声音进行收集和录制,从声音数据库中选择相应的声音素材,或是针对电影创造独特的声音。在将要完成剪辑的时候,录音师、导演、作曲家针对画面对音轨进行建立,对声音元素进行组织。在电影声音制作当中,后期声音创作阶段是最终的环节和步骤。在这一阶段,需要录音师、作曲家、导演之间实现良好的配合与合作,通过声音元素的合理选择与组合,创造理想的声音艺术,从而对电影的气氛进行营造,对情绪进行渲染,对人物刻画,推动电影叙事进展。

四、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

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的创作当中,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式。通过对各类声音元素特性的充分了解,根据电影情节发展,对不同的声音元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与组合,从而使电影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一)声音元素的选择组织方法。

人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生理及心理活动与电影之间具有实时的联系,在电影主观化设计的艺术真实刺激下,又会发生动态变化,与观众自身主观性的认同、感受、选择相关。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通过创造处的艺术真实,带给观众真实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声音元素的选择组织是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了声音特写、声音变形、声音喻示、声音转场、声音静默等。在声音特写中,主要是对人声、音效进行处理,例如在《杀死比尔》的片头黑画面中,利用女人哀鸣、连续、急促的喘息声,体现出女主角愤怒、痛苦、顽强的情感。在音效特写中,选择相应的音效进行突出强调,体现电影故事规定情景和人物心理动作。在声音变形处理中,根据人们对观影经验的认识,遵循类似律的听觉趋向原理。通过主观化的合理变形处理,使画面时空关系更加活跃,主要包括了对人声、音效的变形。声音喻示,通过运用技术与创意,对某一段音乐、人声、音效进行选择或创造,对电影剧情的发展或剧情内涵进行暗示,同时体现出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对声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人物的动作、情感之间建立联系,对观众的听觉感知进行引导,让观众能够对剧情的深刻含义进行体会。声音转场是对人声、音乐、音效的自身剪辑,和电影画面的剪辑形成同步或异步的关系,主要的方式包括声音叠化、声音延留、声音先现等方法。声音静默也是一种重要的声音元素选择组合方法,根据电影剧情的需要,适当的进行声音缺失处理,引导观众对电影故事情节的内涵进行深刻的体验和感知,对情绪情感的进展进行促进,对电影当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主观思想进行融入,常用的声音静默包括声音停顿,静默无声,相对静默等。

(二)声音元素的综合组合运用。

电影艺术融合了声、光、影等元素,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在电影试听表意系统中,声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子系统,在横向、纵向上,由各种声音元素相互综合组合运用,形成声音总谱。各类型的声音元素相互叠置,但具有一定的规律。从理论上来说,声音是可以无限循环、叠加的,能够使声音艺术更具艺术表现力。对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要对声音元素进行合理的综合组合运用。在水平方向,随着时间的运动,声音、画面相互交织,对电影发展进行推进。在垂直方向,声音、画面处于相同时空,利用不同组合模式,对场景进行展现。根据数学模型能够得出,声音元素的组合模式可以有8种,包括了单个声音元素、两个声音元素、三个声音元素的组合,此外还有静默这种特殊的声音元素呈现方式。对于人声、音乐、音效的声音元素,可以分别在不同层级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情绪渲染、意情提示、情节描述等层级。情绪渲染层级,主要是声音元素与事件叙述空间相脱离,利用声音元素的自身特质,对任务情绪情感、心理活动等进行表达,为特定场景,进行特别气氛的烘托。意情提示层级所指的是声音元素和画面事件不再相同时空,利用声音元素自身表意功能,对画面无法展现的感性思维、理性思考进行挖掘。情节描述层级,主要是在电影声音架构中,从叙事时空获取声音元素,和画面事件之间,具有同步的关系,在电影叙事声音层次中直接参与。在声音元素的综合组合运用当中,常常具有一定的规律,因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当中,要对声景律、置换律、承续律、等规律进行遵循,从而确保声音元素综合组合运用的有效性。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造中,对声音元素的选择与组合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对声音元素的组合模式、架构、规律等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取得更为理想的艺术效果。

五、结论。

在现代电影当中,声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电影的人物、情节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是电影制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电影的成败。对此,在电影后期声音艺术创作中,要对人声、音乐、音效等声音元素进行合理的选择与组合,根据电影需求达到相应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微电影论文篇九

摘要:制作于1999年的《宝莲灯》是一部国产大型动画电影,它是中国第一部完全商业化运作的平面动画电影。电影放映后,因其曲折而丰富的剧情、精良且唯美的制作收获了广泛的赞美,它是中国动画电影商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通过对此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此片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中虽有不足,但瑕不掩瑜,它依旧代表我国动画电影良好的发展现状以及独具优势的发展前景。本文以部分优秀的动画电影为鉴,试图为中国的动画电影的发展提出一些良好的建议。

关键词:中国动画电影;商业化;发展优势。

这部动画电影的故事取材于中国民间神话《劈山救母》,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99年拍摄制作的。这是中国电影制片厂继《大闹天宫》、《哪咤闹海》、《天书奇谭》、《金猴降妖》之后又一部动画长片。影片讲述的是小沉香劈山救母的传奇故事,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动画片制作方式,尤其在音乐制作上,邀请了中文歌坛的巨星级人物来演唱片中的三首歌曲,将精美的电影画面氛围营造得更加婉转动人。成为近年来中国平面动画电影的代表之作。

2.1商业化运作的成功。

电影的故事从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中来取材。该片由国家一级动画设计师、导演常光希执导,著名电影导演吴贻弓担任本片艺术指导,著名作曲家金复载任音乐总监。该片总投资1200万,历时四年后才露面。全片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逾150000幅动画画面、20xx余幅背景,镜头20xx多个,全片人物近50个。这部耗巨资精心打造出的中国美术电影精品,一经推出,就受到疯狂追捧,创下上亿元票房。堪称中国动画电影之最。《宝莲灯》动画人物的配音与音乐的配置是促成影片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独特、有创意。整部影片音乐旋律十分讲究,配合上高科技的动画场景制作,留给了音乐十足的展示空间,体现出了不同以往的精良制作的趋势。给观众带来了优美、深厚、婉转的视听氛围。

2.2动画场景制作精良。

全面学习好莱坞动画场景的制作的同时也保留了民族文化内核,全片对动画制作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了细化分工,在人物形象和场景的转化切合上,都下足了功夫。为了让影片的场景更具有艺术性和形象化,主创人员在西双版纳、敦煌、宁夏、西安、华山等地区取景和进行素材收集,比以往的动画片更加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效果。在场景与实景的结合制作上,一幕幕经典片段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沉香与母亲泛舟湖上、顽皮的沉香与母亲坐在船头,小舟划过满满的莲花,这一幕使观众体会到了美好的母子情,也是沉香心中温馨的回忆。影片中人与景的处理也十分讲究,沉香寻母道路上的酷暑骄阳、激流险滩;又如跋涉在金色的沙漠上的沉香,随着镜头推移逐渐化为地平线上的一个点,这是写实与写意的一种巧妙结合,使影片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影片开头时三圣母与刘彦昌的爱情故事被低沉的男画外音娓娓道来,但是转眼就是一阵阴霾狂风,一段凄美的爱情就被这样巧妙地形式带过了,画面上的视觉反差与剧情的快速进展形成同步,抓紧了观众的心,观众自然担忧起了沉香的命运,不由自主被带进了《宝莲灯》的故事。

2.3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继承和发扬。

这部动画电影根据动画美术片特定对象群体的审美需要,对原本的神话故事进行了适当的增加和删减。影片突出了主人公沉香的曲折经历,着重描述沉香寻母、救母的曲折经历,突出了沉香历经磨难之后的成长过程。观众在观影后领会了美好的亲情、少年的勇敢、孝子的智慧。影片主题揭示了永恒的爱与真诚、勇敢智慧与美德。运用勇气和智慧才能使宝莲灯人灯合一,铲除邪恶、维护正义、救出至亲。也教会了大家只要精诚所至,金石就能为之而开。影片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增添了小猴、嘎妹等人物,通过叙述他们相互依靠,共患难的友好情节,来向观众传递友情珍贵这一观点。还增加了经典人物孙悟空,使得沉香劈山救母的过程更加曲折、动人。

3.1新颖的故事与创意性。

商业电影一般会设置几条互相交替的线索,情节上急切推进,在紧张的氛围下叙述完精彩的故事。从一系列优秀的中国动画影片可以看出:明确的故事主旨可以牢牢把握住观众的心。同时配合上精彩的创意段落:电影中安插许多线索使观众对接下来的情节会更加期待。如《宝莲灯》中沉香走过桥头,镜头一转,桥栏上的石柱变为了一只小猴,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增添的人物使得剧情更加丰满,这令人惊喜的一幕充满了创意性。到了影片中间段,没有母亲陪伴的沉香却有了小猴和嘎妹的陪伴,虽然路途艰辛却拥有忠实陪伴的朋友。在传统的故事上适当融入现代的元素,充满了创意性的同时又不会使传统的故事主旨单一。

3.2加强角色的刻画。

丰富多样的人物类型也是我们动画电影创作的优势之一。对角色的刻画是影响故事艺术性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动画电影中的部分人物刻画单薄,除了孙悟空、哪吒等人物外,缺少了一些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从《宝莲灯》中反派人物的创作来进行借鉴。在影片的一开始,二郎神看似被简单塑造成了一个只是听命于天庭的冷酷的大将,完全看不到心理变化与情绪波动,但是其脸部冷色调的配色,试图靠近沉香时的语气,配合上背景音乐的节奏,都代表着二郎神心中的挣扎与无奈。二郎神因其是充满矛盾的特性有别于一般传统的反面人物,压在山下的是自己的亲妹妹,而他自己也有过劈开桃山救母的传说,面对着和自己拥有相同命运的沉香,但是代表天庭的他又必须亲自动手来对付自己的外甥,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非常矛盾的情感。神仙也应该是拥有感情和内心活动的。影片中没有将所有罪责都安排在了二郎神身上,避免了人物刻画显得过于脸谱化。将二郎神这个角色刻画的饱满鲜活,这便是角色塑造的成功之处。《哪吒闹海》中的冷酷的龙王则也是以冷色调为主题,刻画出一个狠毒的反派形象。国外经典动画片《狮子王》中,也可以看到各式饱满鲜活的角色:如主角辛巴,或者是作为反派角色的刀疤等等。反派角色都是起着推动故事的关键作用。反观国外动画电影中的反派角色,《狮子王》中的刀疤,一开始屈服于穆法沙,接着诱导辛巴陷害穆法沙企图夺取王位,最后与成长了的辛巴决斗,一幕幕将他的虚伪、卑鄙、奸诈、狡猾表现的淋漓尽致。对人物的造型和性格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如孙悟空的紧箍咒、红裤子与金箍棒的标志性外形特点结合塑造了这个鲜活的角色。色彩和传统元素的`搭配有助于更好地发扬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的艺术性和独特的魅力,争取创造出更多深入人心的动画角色。

3.3呈现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

在经典的中国动画电影中能感受到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代表着我们拥有巨大的动画创作空间,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下,我们应该好好把握,用丰富的素材来谱写动人的故事。取材于传统民间故事的影片中出现的一些场景如宫殿建筑、母子在荷塘泛舟、民间艺人街头表演等,这些古代场景都能够很好地传递我们丰富的传统文化。带有中国风的色彩也对意境表达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影片中的色彩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与探讨的。中国的水墨画、民族乐器所演奏的音乐都可以融入使用到动画电影中,为电影赋予更多的民族风韵。中国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丰富民间文化和素材,将它们收集运用起来,动画的整体意境与色调都可以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性。

3.4创作手法的与时俱进。

在中国传统动画精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中表现出十分完备的空灵流畅的动画运动之美,《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动作中体现了中国国画追求的行云流水、衣带当风的审美效果和古典戏曲对动作韵律感以及韵味的追求,设计这样的运动形式,更形象地传达出孙悟空这个角色的横空出世、洒脱不羁的精神特点。但部分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还存在着动作僵硬,不能流畅地融入剧情的不足。因此,只有更好地将动画电影艺术特性灌注于动画中人物运动形式的创造上,结合上与时俱进的创作手法来叙述完整精彩的传统故事,从而抓紧观众的视线发挥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有助于对画电影的创作质量进行全面的提升。

从《宝莲灯》在平面动画中的成功试水后不难看出,中国的动画电影正走在一条光明大道上,因其商业化运作的成功,成为了国产现代化商业动画电影的领军之作,这是一个好的势头。虽然一些中国动画目前还没能很好地把握住发展方向,但是我们的学习能力很强,可以慢慢克服技术上以及表现上的问题,并且在电影的故事性和节奏上进行更好的把握。纵观其它各国发展较好的动画:美国的动画电影具有其特有的商业娱乐性和领先的高科技和创意,动漫形象令人震撼且深入人心;欧洲动画电影致力于动画艺术的表现;日本动画电影则致力于对风景对人物对内心世界极其细腻的刻画和升华。各个国家都有值得中国动画思考学习之处。动画发展的历史不同也就会导致不同的动画风格,中国动画电影应该立足当下,努力找寻到自己的风格。如何将我们的动画电影做出自己独特的风格:是继续从丰厚的传统题材中寻求新意,还是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为大众所接受的现代动画?在提高故事的艺术性的同时也能用好的技术形式将故事更好地呈现出来,我们要从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开始,我们的动画之路还有很长的过程等待着我们。

《宝莲灯》这部以神话故事为灵感的国产动画电影作为动画影片商业性推广的一次开端之作,整体上是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传播了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同时也使人欣赏到中国的美景。奠定了中国商业动画片发展的基础。借鉴学习影片的优点和创新点,同时结合思考影片的不足之处,才能使我们在创作动画电影的过程中得到进步和提升。

微电影论文篇十

1.1艺术经验的沉淀期。

各类型尝试的自觉时期(1992-)这一时期张艺谋已经不满足于《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式的民族的、凄美的,甚至是悲凉的作品主题了。于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人对自我权益觉醒的农村题材影片《秋菊打官司》;通过一个小人物的辛酸遭遇而反映整个社会历史风貌的《活着》;完全采用非职业演员反映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作品《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爱情、家庭、亲情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京味十足的都市轻喜剧《有话好好说》;退休工人与盲女间真实的社会道德故事《幸福时光》等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并没有完全脱离张艺谋艺术片的范畴,作品中还有艺术片的影子,但这一时期的张艺谋已经看到商业和电影的利益关系了,而且他也不满足于只有口碑而没有票房的现实。于是有了他各种类型电影的尝试,甚至是喜剧,他还试图通过《幸福时光》的网上选角,来尝试商业片的运作。

1.2艺术与商业的转折时期。

商业与艺术间的游移(-)抱着各大电影节的奖杯,戴着只有口碑没有票房的帽子,张艺谋开始拍摄《英雄》,这是张艺谋第一部古装商业大片,尽管大家对《英雄》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它却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而且张艺谋也从此摘下了只有口碑没有票房的帽子。接下来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继续沿用《英雄》的成功套路:大制作+大牌演员,继续着张艺谋的商业大片,票房神话。这一时期骂张艺谋的人特别多,批评指责他只注重商业利益而弱化了故事的艺术内涵。张艺谋本身似乎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所以他拍摄了《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一个试图说明自己还能拍文艺片的作品。也许是时代的发展,也许是电影的发展,在《千里走单骑》、《山楂树之恋》中,我们还是能看到许多商业电影的影子。这一时期的张艺谋是矛盾的,他既想符合时代的潮流,又想坚持自己的信仰。所以在这个时期既拍了商业大片,又追求着自己梦想,拍摄艺术片。

2冯小刚的电影分期及转型。

2.1热力迸发激情洋溢的成名期。

平民视角下的黑色幽默贺岁喜剧时期(-)带着初出茅庐的勇气,带着对社会现象批判的心理。冯小刚用他那特有的“京味”语调,游戏似的情节安排,呈现给我们一个个含泪笑的狂欢式作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是《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和《没完没了》。这种冯氏贺岁电影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当时挑剔的观众,冯小刚用他平民视角下的黑色幽默奠定了他在中国贺岁电影中的地位。

2.2内敛反思的发展期。

贺岁喜剧到贺岁正剧的过渡时期(2000-)随着《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的相继成功,冯小刚的黑色幽默喜剧风格逐渐被大众接受。冯小刚在贺岁喜剧电影取得成功之后,在他成为著名导演之后,开始反思自己电影的发展。电影内涵因素逐渐加大,从《大腕》开始,荒诞中开始引入更多的'黑色幽默,而且小人物的地位逐渐发生变化。从《甲方乙方》开始,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大多以小人物作为关注对象,电影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一些没有远大理想、宏伟事业,说话经常没有正行,但心地善良的老百姓。而到了《手机》,虽然电影并没有刻画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的大人物,但影片中的主人公严守一,已经是中国正在壮大起来的中产阶级中的一员了,已不能被认为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普通百姓了。这些变化表明冯小刚的视野正在不断的开放,他正在跳出自己的市民情节,将电影的创作投向更广阔、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

2.3探索困惑的转型期。

中国本土电影到世界电影的转型时期(-2013)伴随着名气的越来越大,冯氏贺岁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冯氏幽默的品牌已然确立。可这时的冯小刚已不满足自己电影作品在中国内地奖项、票房上的成功,更吸引他的是国际的认可。于是在冯小刚推出了自己有第一部古装片《夜宴》,但是结果却是,票房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口碑更是骂声连连。在这之后,冯小刚并没有停止他的探索,《集结号》不失时机地出现了,并且获得了一致好评,票房、口碑双丰收。之后更是创作了票房突破6亿元的《唐山大地震》,冯小刚终于在自己的转型中找到了自己适合的道路。

3殊途同归———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张艺谋的转型之路是艺术———商业———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冯小刚的转型之路正好相反,但结局却一样:商业———艺术———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似乎发现了新中国电影转型的必然结果,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影片才是观众欣赏的,市场需要的。张艺谋与冯小刚始终在电影的高地上积极探索———无论是在电影的主题、风格、演员使用等艺术性方面,还是在电影的商业化转型方面。不管是否在拍电影,张艺谋和冯小刚始终在不断地出新出奇,而他们的每一次探索都会留下当代电影转型的痕迹。两人在中国影坛的地位,还有他们异曲同工的电影变迁之路,都在证明着他们不同风格电影下隐藏着的共同内涵,对他们现代电影转型的研究,会让更多关注中国电影的人了解到,电影的成功之处是源于电影的内在理念而不是外在的表现。

微电影论文篇十一

战争题材的大片,中国拍过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战》、《红日》、到前些年的《大决战》、《大进军》,全都集中表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我党我军的英明决策,我们看到的基本上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爱国主义集体荣誉,是国家至上英雄无泪,可是,我们却看不到战场上的血雨腥风,看不到战争中人性的挣扎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独和无助,看不到个体在战争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结号》让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一个老兵——一个战斗英雄伤痕累累的内心疮疤,看到了在至高无上的集体荣誉下个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样的无足轻重了,47个弟兄,他们也是人,他们同样需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谷子地寻找战友遗骸的下半生我觉得比他在战场上的视死如归更为动人,在他不懈的找寻中,我看到了一种属于真正的中国男人的脊梁,那就是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可惜从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后,银幕上的中国男人再也没有如此高亢昂扬了。

在《集结号》中,我们看到的战士不再英勇无敌,也看不到那些符号化的革命英雄主义场面,因为在导演冯小刚看来,怕死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人愿意打仗。我们应该学习谷子地.。

影片展示了袁隆平所具备的完美品性:一是不屈从。在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压力面前,不是急于争辩,也不是满怀怨恨,而是坚持自己的理念,若无其事地继续前行。“任它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

因为他的内心更强大,有着巨大的勇气和底气,所以他才能不屈从也不在乎强势的压力。我们周围有很多看似强悍无比的人,总是颐指气使、盛气凌人,一副惟我独尊的样子,可一旦遭遇比他更强大的人否定,马上就唯唯诺诺,内心的虚弱毕现。怎样的人才能够坚持真理?在此立见分晓。

其二、不刻板。在逆流的大环境中,不做无谓牺牲地反抗,当袁隆平听到红卫兵说要拉他去批斗时,他立即很积极地配合,并自己喊着“打倒袁隆平”,令人忍俊不禁。这不是胆小,也不是懦弱,只是为了保护自己以便继续科研也保护家人的策略,因为无法和那些人进行沟通,无法让他们理解,而他们掌握着生死,这种一心只朝大目标无视细枝末节的变通,无不体现在他科研的思想和经历上。

正是这种变通不刻板和他自由率性、融会贯通的思维行事方式,帮助他打通了杂交水稻的全新道路。

其三、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念。

当研究十年没出成果,上级领导要取消他的研究项目和研究经费时,他回答:“不管怎么样,我决不放弃!”十年无果,有多少人会在其间知难而退?这十年外人眼中的空白,于科研实际上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袁隆平终究还是幸运的,上级领导的支持下,在助手们的帮助下,他得到了一株上苍赐予的“野败”(野生雄性败育稻),所以他说,成功=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遇,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是在失败中坚忍前行,他们应该更让人敬重。成功是需要机遇的,而人生就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才是衡量成败的尺寸。其四、心中有爱,有爱才会不计回报地负起责任的重担。

袁隆平心中不仅装着对妻子的爱,对家庭的爱,更有对全人类、对自然界的无疆无界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使他立下“让人类摆脱饥荒,让天下人都吃饱饭。”

这个心忧天下、造福人类的宏大抱负。对爱的深刻理解,也让他更加懂得包括水稻在内的生命,这种洞察和把握让他始终没有偏离科研轨道的正确方向,从而最终取得成功。

影片不仅展示了袁隆平的大爱,也表现了亲人们对他的爱,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工作,不让他知道自己去世的消息,并要他的妻子转告他:“你安心工作,早日研究出成果,就是尽孝,是尽大孝!”。父母的理解、妻子的支持,让他得以一心扑在事业上,终于实现了理想。

谁说搞科研的人就是书呆子,毫无生活乐趣?影片给我们展示的不仅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的人,还是个会工作、更懂生活、多才多艺又有着七情六欲的凡人。电影从小事落笔,以袁隆平普通人的情感和品格体现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简单处见不平凡。

查看了袁隆平的资料,感觉电影对他取得至伟功业的成因还揭示得不够,未

表现出“野败”的杂交第一代抽穗时,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价值,但袁隆平却毫无保留,把“野败”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

人多力量大,在用上千个品种与“野败”进行上万次回交转育后,培育出了几个优良的不育系和保持系,我觉得这才是他真正大成功之处,因为他深谙只有联合攻关才能成就事业的道理,一旦有新的突破和发现,就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同伴, 从不以单位不同而保守秘密。同时他把三任总理拨给的数千万元研究专款,用来组织全国同行共同研究,把申请到的研究课题分配到全国不同的地区和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合作攻关,不但用个人成就垫高了全国同行的起跳点,而且迅速在全国形成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的局面。

科学研究需要集思广益,在个人得失中锱铢必较的人是成就不了伟业的。当今,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人际交往越来越广泛,社会合作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需要互利多赢,和谐社会需要共建共享,我们要实现伟大目标,就要像袁隆平那样在更加广泛的人群中求合作,在更加深层次的领域中求协调,在更加宽广的舞台中求发展,才能舍一己之私利,成大局之伟。

我们应该学习袁隆平的奉献精神,敢于拼搏的精神。 深夜,人们都在熟睡,只有少数人在外干活儿。远方的一片殷红逐渐笼罩了这个城市,突然的剧烈摇晃打破了午夜的宁静。很快,房屋快速下沉倒塌、地裂井喷,一声声钢筋水泥断裂的巨响葬送了无数还在熟睡的人们。仅仅23秒的时间,大自然的愤怒就使唐山成为一片废墟,要了几十万人的命。

那段地震拍得真是太身临其境了,特别真实感。我觉得比2012那整部影片都在描写小强们逃生的画面震撼多了!虽然2012里也有地震画面,但和唐山大地震这三分钟的拍摄效果比起来感觉完全不同。很吓人,看得我胆战心惊!震后的场景那叫一个惨啊!天灾真是太可怕了!

命悬一线之际,母亲到底救谁牵扯出了余震之后的,长达32年的悔恨之情。当年的23秒!之后的32年!这是一个怎样的悲痛所能承载的时间啊!

那段地震拍得真是太身临其境了,特别真实感。我觉得比2012那整部影片都在描写小强们逃生的画面震撼多了!虽然2012里也有地震画面,但和唐山大地震这三分钟的拍摄效果比起来感觉完全不同。很吓人,看得我胆战心惊!震后的场景那叫一个惨啊!天灾真是太可怕了!

那段地震拍得真是太身临其境了,特别真实感。我觉得比2012那整部影片都在描写小强们逃生的画面震撼多了!虽然2012里也有地震画面,但和唐山大地震这三分钟的拍摄效果比起来感觉完全不同。很吓人,看得我胆战心惊!震后的场景那叫一个惨啊!天灾真是太可怕了!

通过观看这三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先辈,应该投身于祖国建设当中。作为一名涉外部干事应该认真做好副部交代的每一件事。看了这三部电影,我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观看电影的活动,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同时,对于我们的学生干部培训工作也有莫大的帮助。

通过干部培训,我们认识到这次培训使我对以后的素质,工作以及学习,生活都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而这些决定了学生干部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受老师及同学欢其次,在工作方面,个人能力很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因此,学生干部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一,组织能力。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的骨干和带头人,经常是各种学生活动的策划者和实施者,需要把广大同学组织起来。这就需要学生干部能号召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能力。

二,表达能力。作为学生干部,经常碰到制定计划,写总结及各种材料,无良好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难做到的。此外,需要经常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没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更是难以胜任的。

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学生干部,应及时了解、掌握并反馈各种信息,及时作到上情下达。通过收集信息、分拆信息,发现问题,进而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学生干部应深入同学当中,与同学打成一片,广泛听取同学意见。

另外学生干部还需要具备社交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因为学生工作不是依靠一两个同学就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依靠大家的力量才能开展。迎的干部。

虽然《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m党的4年内战,时间跨度不长,但是各种关键的历史事件是非常的多,从毛主席和蒋j石的重庆和谈,到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撤离延安,乃至傅作义的投诚起义,北平不流血解放、国m党在南京的战略会议、各种大型会战、战役数量庞大,场景转移的速度快,往往一个历史事件的场景所停留的时间并不是很多,这就要求《建国大业》的导演,必须要从其他方面去补充在叙事上面可能存在的具体性。而整部电影当中的电影配乐,就已经很好地补充了《建国大业》的叙事局限性,更好地让观众进入到角色当中,进而在氛围的渲染和营造背景上,有着更为巧妙的作用。

《建国大业》是一部色彩浓厚的电影,音乐上的调整恰恰就是对这些色彩进行调和,让整部电影的场景情感色彩更为鲜明。

每一个场景都有其音乐的背景色彩,中国共产党的背景色彩以及国m党的背景色彩,除了演员们的投入演绎之外,仍然要通过音乐语言进行塑造。这些都是《建国大业》当中比较重要的音乐元素内容。

一、《建国大业》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音乐描绘

《建国大业》的主角自然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在建立一个新中国上,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同样地,他们的胜利也是经历了非常纷繁复杂的过程。电影很短促,只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如何能够更为生动地把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革命的豪情壮志、对胜利的渴望以及不断拼搏的精神表现出来,就不能够仅仅停留在对人物的表演演绎,还要借助电影音乐的魅力。

(一)淮海战役胜利后的《国际歌》与民谣吉他声

在电影当中,1949年的1月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m党的军队在北方爆发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战役,而淮海战役就在这个时间里面获得了胜利。中国共产党中央的五位常务委员,在革命根据地延安正在扭着秧歌舞,并且把酒言欢,欢庆淮海战役的胜利。

在这个场景里面,《国际歌》成为一个重要的音乐元素,五位中共中央的常务委员,在一起唱起了这首革命者耳熟能详的《国际歌》,高歌中表明了这些革命者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信仰。

随后,这首《国际歌》之后,随之出现了吉他的独奏以及男声民谣哼唱,这种哼唱的声音非常低沉,接着就出现了一段弦乐,场景就切换到蒋 jie 石坐在南京正下着雨的台阶之上。

这种场景的切换是非常有韵致的,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他们高声唱着《国际歌》,从表层上就已经表明了他们对于胜利的渴望以及他们充满着朝气和理想。

而且《国际歌》作为共产主义者的共同心声,其文化意义自然不言而喻,所以这段电影音乐选取得是非常巧妙的,而如何转入蒋 jie 石的场景,则是电影音乐设计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电影从《国际歌》唱罢之后戛然而止,随之进行的吉他独奏以及男声民谣低沉地唱着,这样对于《国际歌》这段音乐显然是一种非常鲜明的反面衬托,从这个角度上看,中国共产党的这种音乐氛围以及喜悦的氛围则更进一步被反衬出来,而更好地转入到蒋 jie 石的这种落寞和迷茫的场景里面。

这个场景的电影音乐,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那段充满磁性和低沉的男声民谣。这段民谣歌唱的声音是非常自然的,因为这种设计能够很好地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国m党的军人们以及中国的人民群众对于战争有着的疲惫感,这种对于和平的渴望以及希望战争更早地结束的心态,其实在任何的军人或者人民群众心里都是那么自然地产生出来。

所以,电影音乐的设计者,不希望采用传统的生硬切入,没有采用节拍上的控制,也没有采用两拍或者三拍,仅仅是把音乐写好之后,让歌唱者看着画面,随着自己的意识,自然地进行着浅吟低唱。

这种没有节拍并且没有音乐规律的设置,却更加自然和贴切地表明了这场战役人民的欣慰以及对于鏖战的疲惫,更对蒋 jie 石当时迷茫的心态,也有一种反面的引入。这首民谣是伴随着一阵吉他的独奏响起来的,这种吉他是箱琴,箱琴的音色非常独特,如同石头一点点地打破湖面的平静,然后灵魂如同湖面上缓缓泛起的涟漪一般,静静地产生波动,这种波动非常轻柔平淡,但是却能够撩动人们的心弦。

这对于激烈的秧歌舞、欢快的《国际歌》而言,更是一种情感的跨越,更好地刻画了当时国共政治领袖们内心的感情图景。

(二)西柏坡会议中的诙谐欢快配乐

西柏坡会议是电影中中国共产党实现战略撤离延安,然后党中央迁移到西柏坡地区的一次重要的中央会议。在电影的场景里,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委员正在步入到西柏坡会议的会场当中。这个会议当然是非常重要而且庄严的,但是配乐设计者却巧妙地运用了带有着俏皮以及幽默的配乐,来呈现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这种配乐方式,在传统的中国共产党的纪录片当中是很少看得到的,不过的确形成了一种更为质朴真实的氛围。首先,这部电影重点在于刻画出一群有着革命意志,但是也有自我感受的人,并不是仅仅呈现出一段集体的意志,所以他们并不能够被神化,这些从人民群众出来的革命干部,应该带有更多的泥土气息。

所以这段配乐,正是把这些革命的工人以及农民的干部,他们身上原来就有的自然的人性,以非常幽默轻松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西柏坡会议的这段电影场景里面,还有一段人声的哼唱作为配乐,在器乐的背景衬托上,运用了很多拨弦乐、木管以及巴扬等。这段音乐是很难把控的,一旦这段音乐过分地滑稽,那么对于塑造出西柏坡会议的这个重大的场景就会有负面的压力,但是一旦不那么轻松,又可能导致场景的僵化,更不能够自然地呈现出西柏坡会议的真实。

这种电影的音乐,融合了肖斯塔科维奇的那种翩然起舞的幽默风度,有比较浓重的前苏联影片配乐风格。特别是在任弼时向众人招手的时候,当中有一段轻松的口哨音乐的旋律和南斯拉夫的电影《桥》中的相似主旋律,但是又有一定的不同,这对于整个场景的气氛有着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二、《建国大业》当中对中国国m党人的音乐雕琢

中国国m党在国共内战当中,显然是有着大输家的这样的角色定位,但是国m党人当中,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一些如同蒋 jie 石这一类的历史人物,既有功勋,也有过错,而且其政治因素也是很复杂的,中国国m党的失败,不是其一个人的问题,但是其在整个国家以及战争决策上面,都存在比较大的过失。而另一些国m党人,比如宋庆龄等,则倾向于中立和和平,这样的一些国m党人又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从这两种基本的情况看,对中国国m党人的电影音乐描绘则需要更多的心思,以突出他们复杂的历史地位。蒋 jie 石是一个非常特殊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因此《建国大业》对其电影音乐的描绘则有所创造。

电影配乐的创作者,在蒋 jie 石的电影背景音乐当中,主要是采用了煽情性的乐句,并且侧重弦乐群以及木管组的加入,这样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蒋 jie 石当时复杂的历史遭遇以及心情氛围。对国m党人的电影音乐描绘,电影音乐的创作者主要是使用了一个动静主题音乐,这个主题旋律则是通过不同的调性,进而转换出不同的氛围和内容。

如小提琴的这一部分,蒋 jie 石对准备进行励精图治的长子蒋经国谈论关于腐朽问题的看法,蒋 jie 石知道腐朽在党内的严重性,但是反对腐朽又可能毁坏党派的根基,这对于进退不得的蒋 jie 石而言,小提琴的呻吟,仿佛是其内心不断地挣扎。

而中山陵的片段当中,蒋 jie 石协同宋美龄还有国m党的高级干部,整个音乐背景都是小提琴正在发出颤抖的旋律,这时蒋 jie 石的内心和这段凄美的小提琴旋律纠缠在一起,蒋 jie 石的一切努力都即将走向了泡幻,包括他的登基、他的军队以及他的王朝。

《建国大业》当中对于中国国m党人的音乐表现,基本上是选用了小调式,这种小调式的音乐和中国共产党人的背景音乐则是不同的,并且也有一定的管乐伴奏。

这种对比也是为了突出两个派系之间不同的命运以及心境。

而中国国m党当中,宋庆龄的独特地位,在《建国大业》的配乐里面也有显现

。配乐的制作者主要是采用了长笛,然后使用长笛衬托出宋庆龄对于自由和和平的向往。长笛的背景乐非常安静,如同宋庆龄场景里面,那阳光刚刚拨开了上海的晨雾一般,非常自然地腾升着早晨的喜悦。长笛的配乐也有很深重的往事感,也非常安静,把上海的早晨,这种自然的感受都表现出来。

而电影的背景音乐编制者,运用女声的咏叹哼唱,加上长笛的背景音乐,表现了宋庆龄极为复杂的内心。宋庆龄一方面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感觉喜悦,但是另一方面,又为自己丈夫孙中山和革命志士共同创立的中国国m党的衰败以及不可挽回的败局遗憾,深感往事沧桑以及触及内心的悲伤。

三、结语

《建国大业》当中,电影配乐可以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通过音乐的语言,可以非常鲜明地雕琢以及描绘出各种历史人物的内心以及历史人物身上的命运,对于氛围的渲染以及主题的凸显都有重大的意义。

微电影论文篇十二

微电影广告中,最为突出的是“微”字,具体指以微博作主要传播平台,时长在5分钟-30分钟的广告。其实质是广告和电影的结合,宣传的产品是整个电影的主角或者剧情串联的产品,剧情和时间都相对短小精悍。目前,微电影广告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某些视频网站自己策划和拍摄的,同时吸引广告品牌的投资加盟。另一种是广告品牌出于自身宣传的目的,一般会有强大的明星阵容[1]。

(1)多中心的一对多式传播。该传播方式是以用户为中心,实现多个传播中心的一对多式的传播方式[2]。例如一个用户观看某微电影广告后,通过转发分享到自身的互动网络交际圈,实现一对多的扇形传播形式。同时各种社交平台时时都有用户在分享相同的信息,这些用户都有自己的交际圈,这意味着该信息是由各个中心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是一传多、多传多的网状链接裂变式传播[3]。从理论上讲,该传播范围无限大,传播效果好。

(2)媒介联动式传播。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方式,其主要的投放平台是互联网,但是广告投资商为扩大广告的影响力,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也会在传统媒体上宣传。电视等传统媒体受播出时间、时段、互动性差的限制,常常进行的是人际传播。而网络传播时间影响小且互动性强,方便进行网络传播。两者传播方式结合有利于用户人群范围的扩大化,增强广告传播效果。

(3)线上线下整合传播。广告投资商在进行上述广告传播的同时,为了扩大广告宣传力度,会进行线上与线下的整合营销传播。线上推广主要是通过各大视频、社交、媒体等网站平台进行广告宣传、交流互动等活动。线下推广是通过广告艺人的见面会、媒体宣传等活动进行宣传,通常线下推广更加形象真实。这种整合传播有利于用户对广告内容的叠加接受程度。

通常,上述广告传播方式是不会单独使用的,一个微电影广告的投放传播,往往采用多种传播方式协作宣传,才会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和研究,有助于广告内容和形式的完善,更有利于广告传播方式的选择。因此从以下四个指标对广告进行效果研究。

一是点击率,是广告点击数与显示数的比率。微电影广告主要以网络平台传播,点击率是基本的评估标准,影响点击率的因素很多,例如投放平台的关注度,明星阵容,广告的内容、创意和拍摄方式等。

二是平均播放时长,是广告的内容被用户播放浏览程度的指标。通过该数据分析,广告投资商可得到微电影广告的关注度,了解广告浏览的平均时长和广告品牌的影响力。

三是互动率,它是指用户与广告之间进行转发、重播以及下载量等互动的数量和显示数的比率。广告互动率高时,则意味着其广告内容易被用户接受。

四是显示后访问,是指用户观看微电影广告后一段时间内,对广告产品网站的访问量[4]。显示后访问量的多少与产品的品牌效应密切相关。显示后访问量多显示着广告内容的成功,但一般而言该指标不会很高,但是对广告效果评估参考性很强。

本文主要分析微电影广告传播特点,并通过点击率、平均播放时长、互动率及显示后访问等指标,对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目前我国微电影广告还处于成长期,需要进行不断广告传播实践、发现传播过程中的问题和完善广告形式。

微电影论文篇十三

摘要:电影音乐为画面所服务,画面提供了我们直观的感受,人们,也通过画面来感受音乐,给人更深刻的理解,电影音乐,虽然不那么具有功利性,因为,有着一定的限制,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并不能全面,与现实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正因为内容的确定性,是现实与画面相连接使画面丝丝入扣,解决了画面所不能传达给我们的东西。

关键词:电影音乐;画面音乐;艺术价值。

电影音乐是指影片中的非自然的音响,其中包括配乐,插曲,主题歌等,用来补充画面感,提供画面情绪的画面音乐。尽管音乐是抽象的,音乐也没有像画面一样那么直观,那么形象生动快速的进入脑海中,但是,电影音乐,凭借着他独特的影响力,起到了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它能给我们直观的电影,带来不一样的色彩,更好的掌控情绪,它不是服务于画面的,它是服务于叙事的,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了电影情节的发展,烘托了整体氛围,给人一种更加强烈,更加直观的感受体验,烘托主题,渲染氛围。而我们知道,西方音乐史中,电影的诞生是在浪漫主义晚期,众多的市民进入音乐厅,音乐更广泛的流行于市民当中,这时候电影的放映,基本上是在音乐厅,或剧场在这期间,会有钢琴师们演奏音乐但并没有人真正在意演奏的是什么音乐,渐渐的,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开始有独立的钢琴师为烘托电影情节的氛围而弹奏,符合情节的音乐,所以当时的电影音乐是与现场紧密相关联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声音也可以记录在胶片上,音乐开始为电影情节,提供心理暗示及情感的需求,从而慢慢的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做电影音乐。西方著名的现代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曾经说过,“电影中,剧情和音乐的关系同餐厅中的音乐同餐桌上的谈话的关系,没什么两样”这样尖锐的话,但我们应该了解,电影艺术,流行不过半个世纪的时间,这同歌剧,舞剧都存在很大的差别,似乎是稚嫩的,是不成熟的,但是,在如今,电影音乐,已经发挥着它不可磨灭的价值,依靠自己独特规律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形态出现在人们的眼帘,电影音乐,有着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殊本质。电影音乐如果独立于电影之外,那么,它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一种思想感情,和创作灵感!而当电影音乐进入视觉艺术当中,那么,他便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音乐与画面感的融合,使得剧情更加的突出,情感色彩也可以更加灵活的表达出来,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关系,在电影中,当主题曲响起并配合精彩的剧情的时候,通常观众,或潸然泪下或拍案叫绝,不同场景,配合不同音乐,使整个电影情节的连贯性也得到了很好的补充,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统一,会使整个电影,更添上一抹风采!比如电影,《音乐之声》当中,那潺潺的流水,青青的草地,自由的小鸟,蓝蓝的天空,还有可爱的白云,这时候伴随有教堂那低沉的钟声,这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主人公纯洁的心灵和美好的向往,以及带给观众的愉悦的体验,和宁静的片刻。比如,《匆匆那年》讲述了阳光,而青涩的青春,记忆与友情的.故事的时候,配上王菲的匆匆那年,轻快而又充满忧愁,影片的电影情节和电影音乐的节奏,把握上很契合,让观众在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想到校园时光,校园的那些青葱岁月,最美好,最宝贵的那段日子。以及在电影《教父》之中,婚宴午宴晚宴都离不开音乐,甚至是在菜市中也夹杂着音乐,剧中人奢华的场景,需要音乐,每个人的内涵也需要音乐来表达,甚至画面的处理,情感的诉求,也离不开音乐。电影音乐为画面所服务,画面提供了我们直观的感受,人们,也通过画面来感受音乐,给人更深刻的理解,电影音乐,虽然不那么具有功利性,因为,有着一定的限制,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并不能全面,与现实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正因为内容的确定性,是现实与画面相连接使画面丝丝入扣,解决了画面所不能传达给我们的东西,而电影的意境是通过想象来传达给人脑的,而想象并非,都是音乐所传达给我们的,在电影音乐中,并不全都是音乐的因素,还有着一些非音乐因素,也非常的重要,电影,有歌词的,歌词是表达内容的,歌词,同样能引发人遐想,补充剧情或台词的不足,给人带来,悠远的思考,推动剧情的发展,除听觉以上,能给人一种更加广阔的空间。音乐的基本特征,使音乐具有抽象性,它不像其他来的直观,具体,或直接,或间接参与到电影中来,有时候电影音乐不直接叙述情节,而是间接的循循善诱,音乐的语言是奇妙的,通过暗示,交代,来对电影进行深刻的,彰显,表达,或歌颂,或赞美,或愤慨,或控诉。其次,影片当中运用了,节奏,旋律等等,对事物进行了描述,与其相对应,有着它极致抒情的一面,不是诉诸观众的理性,而是更加善于用感性的表达,如电影是特勒名单当中,潜藏着创作者的一种感受,给体现出来通过如泣如诉的音乐,对不堪的往事的重拾。可以看出,电影音乐的很多功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生存的,他们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共同的表达出电影的中心思想,特别其抽象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引人遐想,给人空间,完善电影的表达力,渲染力,影响力,她不断使人追寻着美好,将感性推的另外一层次,给人强烈的指示性,随着电影语言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其相互作用和结合的方式,也在不断发展中,音乐在一部影片中,所发挥的功能,是交汇在一起的,各种功能,相互渗透,才形成了电影音乐的小价值。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鉴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赵明.音乐之声中的音乐元素的美学价值研究[j].艺术学苑,,21.

微电影论文篇十四

平面设计在世界的发展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因为平面设计大都在乎的是视觉上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发展,尤其是动漫技术的发展,使平面设计有了质的发展和飞跃,从传统平面效果发展为有声有动态画面的三维二维的立体效果。下面让我们看看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之路。

1印刷技术的更新推动了平面传媒的成长。

自从康尼格将蒸汽机动力和印刷术成功的结合之后,蒸汽滚动印刷机大大提高了印刷的`速度,机械化的排版和造纸技术的发展,都降低了印刷的成本,使平面设计逐渐的走向普通大众的视线,平面设计的发展促进了广告的兴起,制作精美的广告,广告公司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2.石版印刷刺激了广告招贴的发展。

随着石板印刷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又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这也是印刷技术进入了彩色的印刷阶段,艺术家以及平面设计师不断的发挥自身的艺术创造能力,这个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色彩绚丽、形象生动的招贴广告。这是把广告招贴投放到公共场所的开始,也退动了平面设计和广告产业向另一个时代的发展。

3.摄影成为新的传达工具。

以上的印刷技术都是普通的机械的印刷技术,这就使得图像无法作为信息符号迅速地传播,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印刷技术就被打破了,摄影作为一种传媒手段以其固有的特色:快速、便捷、廉价的特点得到社会的认可,随着摄影技术的推动,平面设计也逐渐的进入数字化的时代。

微电影论文篇十五

微电影广告是微电影与广告的结合体,是一种新型广告形式,其本质属性是宣传推广。它以有情节的短小电影为表现形式,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微电影既是广告,也是电影,其中的主要角色是产品,这与普通电影不同,另外,时间上远远比普通电影短小。以广告营销为导向的商业定制微电影,归属于微电影广告范畴,是本文研究的主体对象。

调查显示,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29.9%,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年轻用户数量的持续增长从侧面反映出年轻受众群体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以及在网络信息需求方面展现的巨大潜力。本研究中界定的年轻受众主要是指曾经观看过微电影广告的、10~39岁的年轻受众群体。

1.3研究方法。

1.3.1文献分析法。

以“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广告”“受众需求”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和解析,提取出本论文的相关理论与数据资料,在理论和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年轻受众的需求,进而对微电影广告策略进行研究。

1.3.2案例分析法。

分析优秀的微电影广告案例,将其传播方式、内容策划方法等策略进行分析,总结出符合年轻受众需求的微电影广告策略。

2.1“碎片化”需求。

年轻受众的时间与信息均呈现出“碎片化”趋势。在年轻受众的快节奏生活中,娱乐需求和体验也越来越具有即时化的特点。年轻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比例较大,通常在碎片化的等候中耗费大量时间,而这些碎片时间正是为他们提供了获取微型信息的机会。碎片化的信息获取需求给微型媒体提供了市场空间,也给“微电影”为创作手段的广告模式创造了发展的土壤。

2.2娱乐需求。

年轻群体大多工作紧张,在业余生活中需要一定的娱乐满足,而一部轻松搞笑的微电影广告正可以满足年轻受众的娱乐需求。传统故事型广告存在着缺陷,一是它的广告效果主要以声音为主导,并没有不可缺少的视觉情境,受众可以仅用听觉来感受;二是表述内容普遍化,同类产品的广告创意雷同现象普遍,难以给受众创造清晰的品牌辨识感;三是叙事主体的权威化,虽然具体的叙事主体是不同的人,但他们用着同样的权威化劝说口吻,目的性过于暴露。相反地,由企业主从广告题材选取、故事创意和视频传播手段都努力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微电影广告,摒弃以往填鸭式的广告传播模式,用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整合品牌信息,寓娱乐于广告之中。

2.3情感交流需求。

人们购买商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还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微电影广告的本质是商业广告,目标是盈利。广告要想得到观众的青睐,就要在情感上打动观众的心。只有创造深入人心的故事内容,才能使其被日益挑剔的受众群体所接受。微电影将产品特点及品牌理念,与受众情感诉求以润物无声地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令人兴奋的视听情感效果中,微电影的故事情节与观众实现情感交流,使观众对产品产生品牌认同。

2.4互动心理需求。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媒介的接触率和参与度在逐渐加强。在互联网平台上,受众可以即时地观赏到最新的微电影广告,并且可发表自己对微电影广告的评论,进而参与微电影广告的创作与修改。微电影广告制作周期短,在制作以及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调动作用比较明显,能促使受众积极参与到微电影广告的制作与发布环节中。创作团队因为受众的参与而不断扩大,同时,受众也获得了深度参与感,互动心理需求得到满足。这使受众不再仅仅是大众媒体的一味的接受者,同时也是参与者。

2.5人际交往需求。

在人际交往中,谈资是不可缺少的交流内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微电影广告经常作为年轻人茶余饭后交流的话题。比如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广告,使用多级播出的策略,并设置了剧情悬疑,受众在没有看到男女主人公的结局时,忍不住讨论、猜测,把微电影广告的情节选择为交流话题,微电影广告因此而成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3.1内容策略。

3.1.1定制策略。

微电影广告为产品量身定制,把产品宣传与剧情相融合,其剧情设置的依据产品的信息、品牌的理念。腾讯游戏“qq炫舞”在2012年上线的微电影广告《对面车站的女孩》就是精准定位提供个性化体验的典型代表。微电影结束后,qq炫舞还提供“爱情宝典”为受众点击翻阅。细节的浪漫与体贴让“触动心、触动爱”的品牌理念沁入心田。

3.1.2植入策略。

微电影广告是电影与广告的融合产物。电影和广告的关系也从过去的“电影中植入广告”发展为微电影广告,即“广告中植入电影”的转变。微电影广告本质上是广告,消费者在观看广告的同时还能欣赏剧情,这满足了消费者的心理诉求,愿意接受和喜爱。容易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与喜爱。相反地,人们在观看电影的时候看到了广告信息时,往往感到被打扰,容易产生反感情绪。微电影广告拥有故事情节的娱乐特性,但同时以宣传产品的直接态度连接观众,使消费者乐于参与到传播活动中。

3.1.3叙事策略。

微电影广告具有传统广告所没有的电影叙事手法和拍摄技巧,既把电影般的精良画面呈现给观众,又把产品信息隐藏在引人入胜的剧情中,让受众愉快地成为广告的消费者。让微电影广告利用自身进行表达,是体现其叙事内容的关键所在。优秀的微电影广告故事情境的设计方法有:设置悬念、制造幽默和渲染情感等。

3.2渠道策略。

在媒介融合与多屏互动的时代,微电影广告应充分调动各项媒介资源,采用多渠道、立体化的宣传攻略。

3.2.1互动策略。

微电影广告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网络是微电影广告的常用宣传渠道,网络渠道的传播特点是双向的传播,甚至是多向传播。受众在观看微电影广告的同时可以对广告进行选择、评价、下载,或转发、分享、剪辑,甚至能够通过网络与创作团队建立联系,参与到选题、编剧、拍摄、制作、发布等工作。微电影广告的创作全程都可以采用互动策略,与受众对话,使受众成为参与广告创作与传播的消费者。

3.2.2持续传播策略。

微电影广告形成广泛关注之后,互动性使消费者不再仅限于单纯的接受广告信息,转而成为广告信息的生产者与发布者,广告营销的传播者。将微电影广告传播渠道确定为社会性交流工具,利用qq、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互动营销。微电影广告在社会性交流工具中,以多线程进行整合传播,改变了以往点对面的大众传播模式,受众不仅是受众,还会继续对广告进行分享、推荐,进而成为传者,也成为新一轮大众传播的信息发布者。微电影广告以这样的传播手段获得广泛、迅速、深度、持续的`多维度复杂链式宣传模式与效果。

微电影论文篇十六

月8日,俄罗斯一家网站公开疑似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前雇员斯诺登推着超市手推车过马路的照片,是他自8月离开莫斯科机场后首次曝光。

虽然斯诺登的律师库切连纳早前指斯诺登积蓄所余无几,不过网站称该手推车装着大包小包,无异于一般美国人购买食物时的习惯,不似经济拮据,估计这次消费约为1000卢布。

照片显示,一名留山羊须、貌似斯诺登的男子架着太阳眼镜,身穿长袖恤衫和牛仔裤,附近停泊的汽车上有俄罗斯车牌。网站透露,相片是以10万卢布购得。

尚不知道这张照片在何时拍摄,但估计是数周前,因俄罗斯现正值秋季,照片中树叶却仍为绿色。

斯诺登曝光美国安全局每日搜集近50亿份电话记录。

年12月5日,斯诺登爆料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视项目每天会搜集近50亿份电话记录,分析涉及个人确切下落和旅行地点的个人私密数据。

微电影论文篇十七

昨日发布的《2015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详细列举了我国故事片产量、全年总票房、全国银幕总数、全年城市影院观影人次、全国放映总场次等关键数据。各项数据相比,都有30%左右的大幅增长。

出席《报告》的与会专家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一年才公映300多部影片,跟美国、日韩等国相比还相当有限。以目前的韩国为例,每年公映的新片数量多达千部上下,约为中国市场的3倍;可他们的银幕总数只有中国的1/10。

据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透露,截至目前,内地的银幕总量已经突破27000块,接近了美国市场的70%,“已经过去了4个多月,我们仅仅用了不到100天时间,就使电影票房战胜了百亿大关,昨天看数据,我们的电影票房达到118亿,银幕数量达到27000块。”

而按照目前平均每天10多块的增长速度,中国的银幕总量有望在年内突破30000大关。

电影大数据。

影片产量。

618部。

公映数量。

259部。

全年总票房。

296.39亿。

54.51%。

银幕总数。

近2.36万块。

银幕数增长率。

29.67%。

全年观影人次(城市影院)。

8.3亿。

观影人次增长。

34.52%。

全年放映总场次。

3875.58万场。

放映场次增长。

37.81%。

热点推荐

上一篇:2023年简单租赁房屋合同短期 简单房屋租赁合同(通用17篇)

下一篇:最新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征文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