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政治小论文 政治心得体会论文(优质20篇)

政治小论文 政治心得体会论文(优质20篇)

小编:曼珠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政治小论文篇一

政治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事务,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了解政治、参与政治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个人的政治素养和思维习惯直接影响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政治稳定水平,因此,政治心得的积累和体会更加重要。本文将会结合个人的政治思考和实践,简述我的政治心得,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第二段:参与政治,从我做起。

在当代社会,政治参与已经成为公民权利和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理解,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是通过选择代表、投票、请愿等方式,或者是通过社会公益组织、媒体平台、政治研究等方式,都是对于个人而言,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责任。因此,我积极地参与各类选举活动,关注社会大事,并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团体,积极为公共利益发声等方式,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思辨能力,体验到了权利和义务的感受。

第三段: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代公民。

近年来,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参与。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新时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育可以培养个体的国家和民族意识,始终站在理性、客观、科学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从长远、全局、责任的角度去思考和行动,不仅提高了各个方面的知识素养,更加锻炼了个人的道德、伦理等方面。

第四段:历史承继,民族复兴。

民族复兴,是近年来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方向。我认为,这不仅是国家层面的任务,也是每一个公民要承担的历史使命。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作为一个民族的特殊性,对于民族的传承和历史的继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关注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更加关注我们文化和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传承我们民族的血脉,为民族的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第五段:结语。

总之,政治思考和实践是我们每个公民责任,我们将会从中得到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和需求的实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理性的立场上,关注社会大众的利益,借助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和教育,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使命感。我们相信,广大公民的相关行动和政治坚定信念下,中国必能够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政治小论文篇二

一、提出论点。

这是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20字左右字即可。

针对具体的材料或命题,开门见山,三言两语,直接点明中心论题,揭示出本质性的问题。

二、分析问题。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干”,一般为1-2段,250字左右。

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有理有据,深入本质的分析,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三、解决论题。

这是小论文的“腹”,一般为一段,100字左右。

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尽量能有所创新。

四、联系实际。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尾”,一般为一段,40字左右。

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是政治小充分认识不可缺少的部分。

时代赋予青少年继往开来的使命。

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用对美好生活的`向住和憧憬,号召大家为之拼搏、奋斗是我们的责任。

总之,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主题,联系实际,充满感召力。

范文。

论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我们知道,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有的人却据此认为,讲自律,就是约束了自己。

也就限制了自由;讲自由就不应该有自律它们二者是相互排斥的。

他们不懂得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由离不开自律,自律保障着人的行动自由。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们都放过风筝,美丽的风筝随风起舞,似乎在空中能够自由的飞翔。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都由一根线索来约束着,这根线就是纪律。

纪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正常地活动和生活的约束力量和条件。

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你的自由如果不以自律来约束,肯定会妨碍和侵犯别人的自由和权利。

反过来也一样,你的自由和权利也会受到别人的妨碍和侵犯。

比如,对学生吸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

确实,是否吸烟是你的自由,但作为中学生,却违反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纪律,妨碍了别人享受清鲜空气的自由。

诚然,吸烟是个小问题,但许多青少年当初就是在类似的小问题上放纵稳步自己,目无原则,最终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抱恨终生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维护共同的生活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人们就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们自觉地遵守了纪律,也就做到了自律。

那么对于纪律的约束力,我们就是否会感到不方便呢?就像游泳好手在水里感到自由自在一样,不会感到水对自己的约束和限制,一个养成了自律习惯的人,不会感到纪律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

他对纪律就会自觉自愿、乐意去遵守;对违反纪律的现象则不能容忍。

这也叫“习惯成自然”。

综上所述,自律和自由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养成自律习惯。

政治小论文篇三

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和了解国家治理的基础上,我深刻认识到政治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政治无处不在,影响着国家的政策、社会的运行以及人民的生活。因此,对于每一个公民而言,积极参与政治并具备独立思考、批判思维、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等政治素养已是必不可少。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政治心得体会。

第二段:独立思考与批判思维。

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是人民群众在政治生活中必备的能力。在政治中如何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我觉得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理解和尊重不同观点的成因和背景,避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

其次,我们要对政策的制定进行透彻的分析,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原因,避免决策者的决策仅仅是单方面的片面之言。

最后,在批判思维上,应该避免情感化语言和声音,尤其是对异己观点的批判,必须用理智的语言进行批判。

第三段:民主意识。

民主是我们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石。民主意识不仅仅是对政府民主的支持,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严格规范。民主意识,意味着信任、尊重和理解它的价值。要具备民主意识,需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尊重法律和政策,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反对法外施恩和法外施判。

其次,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和情感,避免强加于人,做到平等合作,理性讨论。

最后,在社区、学校、家庭等日常生活的细小场合,也能接纳不同意见,尝试用不同思维和方法去理解别人的设想。

第四段:法制观念。

法制观念是社会和法治的基石。良好的法制观念不仅能保障公民权益,也能保持整个社会的安宁。要树立健康的法制观念,需要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学习法律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对法律的理解和适用;注意保护司法的独立性;认同法律体系的正当性,顺应法律趋势和责任,为实现法律公正奋斗。

其次,对法律的执行过程保持灵活性、客观性、公正性和可预测性。不过度干预和控制他人,在自我权利受到侵害时,能有处理官方应有的方法。

第五段:结论。

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政治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公民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掌握独立思考、批判思维、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等政治素养,需要提高对政治理论的掌握和对政治现实的认识。同时,良好的学习效应和日常实践,也是促进政治素养提高的重要道路。我相信,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和民族的背景下,世间所有的领导者、意见领袖、知名人士都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才能推动社会进步,共同谋求更为美好的明天!

政治小论文篇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初步要求。

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与艰辛的发展过程,其内涵丰富多彩,并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就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建设美丽中国,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美离不开物质基础。一定的美丽,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美是一种感人的形象,是真与善的升华,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许多事实告诉人们,一个国家即便自然环境很好,如果社会经济建设搞不好,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广大人民群众吃不饱穿不暖,要啥没啥,人们成天为生存而发愁,社会也不得安宁,这样的国家就谈不上美丽。

当然,这样讲也并非是说,一个国家只要经济上去了,国家就一定美丽了,事情也不是那样简单。国家是一个整体,其美丽与否,是由多方面的条件和因素综合而成的。只有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合作,形成有效的整体,社会才会富有活力,才能给人以美感。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塑造美的人格。

世界上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人创造的,所以,人才是最可宝贵的。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这也就是说,人是关键。而人的价值又决定于其自身素质。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说过:“充实之谓美”。“充实”之所以能给人以美,就在于它成为做人的基础,并且通过基础与精神情感的融合,转化为一种理性与德性,成为人的行动的指针,这就更为可贵。所以,建设美丽中国,一定要把塑造美的人格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相得益彰。人格是构成人的本质的比较稳定因素的综合体现。一个具有美的人格的人,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都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光明磊落、积极向上、爱憎分明、不卑不亢,自觉按照自己的人格要求做人行事。

美丽是事物本质的一种标志,有人把“美丽”与“漂亮”说成是一回事,这是不对的。一般说来,“漂亮”侧重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美丽”则是事物的内在气质;而且,从时间上来说,“漂亮”容易短暂,花开能有几日红?而美丽则可长久得多。例如以一个人来说,处于青年时期,长相又不错,当然会给人一种漂亮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漂亮”就会渐渐失去;而如果这个人在青年时代就好学上进,不断充实自己,则会诚于内而形于外,腹有诗书气自华,到了中年甚至老年,都会给人一种美感。可见,从时间上说,漂亮容易短暂,而美丽则比较长久。做人不仅要注意漂亮,更要追求美丽。

我们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当然离不开法治的作用。只有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法制与制度建设的作用,推动社会更好前进。

三、坚持和谐发展。和谐是美的一种重要形态。

和谐体现事物发展的平衡、协调、容纳,和而不同,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好、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列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之中,这将为实现当代人利益永续发展的同时,也给自然留下更好的发展空间。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体。人只有懂得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自然看成亲密的伙伴,友好相处,人与自然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才会有国强民富、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如此美丽的中国,当然更可爱!

政治小论文篇五

近年来,政治小论文成为考研、考公以及一些高校考试的重要考点。因此,学习写作这一能力也越来越重要。作为一位学习政治专业的学生,我深深感受到这一点。在此,我想分享一些我在政治小论文学习中所获得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迪。

一、要求深入理解和分析问题。

政治小论文的主要特点是对问题要求深入理解和分析。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对所要阐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对其背后的逻辑、原理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在分析时,我们要注意严密论证、格局分明、融会贯通,以及结论得出是否正确、全面和精准。

二、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

政治小论文需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我们应该使用专业术语、规范的语法和准确的词汇,以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理论观点。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文章的结构和逻辑,通过论点、论据和分论点的合理组织,使文章的思路清晰、贯通,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且表述流畅。

三、重视论文的相关背景知识。

政治小论文需要重视相关背景知识。政治学科需要我们了解政治理论、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同时,还需要我们关注社会、文化、环境等多元元素,以充实和丰富我们的论文内容。

四、充分准备,不断提高政治写作能力。

成功的政治小论文需要充分准备和大量的实践。首先,我们应该通读相关的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及历史知识,以便准确反映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理解以及社会现象。同时,我们还应该不断进行练习,使自己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五、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分享心得。

在政治小论文学习中,与老师、同学交流和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给我们提供指导和建议,同学则可以带给我们不同的思考和观点,使我们的学习更加充实且具有价值。

总之,政治小论文学习是一项需要不断努力的重要考验。我们应该注重理解问题、注重语言准确性和清晰性、着重背景知识、充分准备写作、与大家分享心得。相信在不断的学习中,我们的写作能力必将不断提高,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治小论文篇六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从高度理论化逐步向生活化转变,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更为重视文化与生活内容的传递,结合这种教育改革方向,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要更为重视文化素养的全面传递。新教材已经过三版的修改,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内容的选取也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更加便于自学,时代性鲜明。

高中文化政治论文范文一:试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论文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师。

【论文摘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材料选取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但是由于考核和评价体系,以及教师的知识素养和观念的原因,这套教材的特点不能很好地得以发挥。

本文对教材的内容和特点,考核和评价的局限与对策,对教师的要求等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寻找突破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与旧政治教材“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及“哲学常识”相比,内容更加生活化,更加便于自学,资料选取也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科学性。

而这套教材的最重要特点是:强调思想政治的生活化,把思想政治教育看作是生活的必然追求。

这点我们从这套教材的内容即可看出,必修1-4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

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正是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多下点功夫。

一、把握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新教材已经过三版的修改,应该说已经相当完善,内容的选取也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学生的身心特点,也更加便于自学,时代性鲜明。

就教材内容来说,《思想政治》(必修)课程教材共设四个课程模块: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

其中,“思想政治1,2,3”分别讲述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常识,以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意义,是整合这三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思想政治4”的哲学知识则是上述三个模块内容目标的支撑,即认识经济、政治、文化三大生活领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求真务实,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精神,是整合这个课程模块的核心概念。

抛弃了以往旧教材过时的内容,突出了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尤其强调了文化的重要作用。

这些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律等多学科知识。

例如,思想政治1(经济生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比,更偏重于经济和人们的生活方面,它的四个单元分别是“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与经营”,“收人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抛弃原有的观念,更多地掌握经济学的知识,并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了解国家的经济政策。

以便准确地把握教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

同时,便于自学。

新教材在课程之前已告诉同学们如何使用这套教材。

课程之前的“致同学们”,相当于以前的“说明”,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怎样看待这门课,主要是介绍这门课的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的关系,学习这门课的意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二、如何阅读这本教材,介绍了教材的编写结构和学习方法,具体、细致。

这篇“致同学们”是同学们学习的钥匙,也是教师如何在理解教材的特点,更好引导学生的前提条件。

每单元前,有本单元的知识框架,重点概念、重点知识点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思想政治》新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突出特点是适应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引人大量学生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注重思想教育的事实材料,从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上让学生去掌握教材的基本结论。

同时插图也是这套教材的一大特色,大量的具有时代性和代表性擂图,使课文看起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也更加便于理解,例如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必修)3的插图多达150幅,使抽象的文化现象更加直观。

针对教材的这种变化,我们也应该相应地改变原来的教学方法。

二、关于考核与评价。

考核和评价是衡量教育效果的最有效的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评价依然如此。

由于现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衡量标准仍是考试,难免造成教师在教学中的顾虑,教学方法目的性和针对性无非是围绕高考转,说到底:分数是硬道理。

因此,我们要真正达到教材设计的效果,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为了达到新教材的目标,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唯分”观念,确立素质教育观。

观念是行为的向导。

道德素质的公民。

政治课教学的任务是要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不是要制造“考试机器”;第二,在明确高中政治课教学任务之后,就应当摆正政治课考试的地位。

为了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为了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考试是必要的。

但是,倘若把考试异化为教育的目的、任务,考试就沦为阻碍教育发展的障碍,我们应当正确对待政治课考试,改变当前把学生的成绩当作教师教学绩效评估标准的不合理制度,改变围绕高考转的应试教育状况,改变当前的“唯分”观念;最后还应明确的是:我们强调改变“唯分”观念、“应试观念”,是因为当前政治课考试所考的不是“素质”,其分数不能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发展潜力。

一旦考试可以考察“素质”,那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也就得到了统一,所以,我们改变“唯分”观念,发展素质教育观念,并不是要否认考试制度本身,相反,应当通过改革当前政治考试制度存在的问题,使之更好地促进政治课教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同时对学生的评价观念也必须改变,因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我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评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以人为本是评价的基拙。

高中政治新课标指出:“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给予肯定性评价。

如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把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

评价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的行为,特别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以人为本是今天最时髦的词语,同时它也道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学生是明天的未来和希望,如何让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目标,而这些建议无不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该具备正确的评价取向,即必须以学生的终身的、全面的发展为根本。

政治小论文篇七

政治小论文是政治学科中的一种文章类型,专注于政治理论、政治思想、政治哲学以及国际政治等领域。在大学政治课程中,政治小论文常常作为一种重要的考核方式,对于学习政治学科和锻炼思辨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在本文中,笔者将分享自己在学习政治小论文期间所得到的体会和心得。

二、重视提纲。

政治小论文属于学术性质比较强的文章类型,因此,在写作之前,建议先把论文的提纲写好。提纲包括文章的结构、内容、逻辑性等方面,是保证文章顺利完成的关键。从个人经验来看,提纲的作用十分明显,它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论文的主旨和框架,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在后续的撰写中获得更好的灵感和思路。

三、独立思考。

政治小论文的写作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篇好的政治小论文需要对文献和理论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但同时也需要发挥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能够进行自我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要抄袭他人的观点和言辞,既要尊重知识产权,也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有所提升。

四、逻辑性结构。

政治小论文需要有合理的论述逻辑和结构,使得文章有明确的主题及完整的论证体系。为了保证逻辑性,我们在写作时可以采用类似“提问-回答”、“引用-解释”、“分析-推论”的写作技巧,使得文章的逻辑性更为明显,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

五、行文语言。

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语言表达,把复杂的理论概念带入平易近人的语言中进行阐述。在行文中也要注意使用清晰的句子结构,避免语言冗长、含糊不清,而要用直白、精炼的语言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思路。

总之,政治小论文的学习需要持之以恒,扎实的写作技能、严谨的思维体系和自主的学习态度都是必要的。对于我们的futurestudents,假如您专业学科里也有涉及到写作,希望遵循以上经验,融合自己的思考,反复梳理,以期最终写出优秀的文章.

政治小论文篇八

写政治理论文稿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不仅要掌握政治理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在撰写政治理论文稿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要明确论文的主题和立意。其次,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第三,要合理组织和安排文章结构。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和文字规范。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相信自己在写政治理论文稿方面将会有更好的提升。

首先,在写政治理论文稿之前,我意识到明确主题和立意对于文章的质量至关重要。主题的选择应该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同时也要与时代背景和政治社会现实相结合。在选择主题之后,要明确自己文章的立意或要达到的目的,例如想要批判某一政治理论,还是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牢牢把握主线,写作内容更加深入和有针对性。

其次,研究和调查是写政治理论文稿的基础工作。政治理论研究的先驱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著作和理论,我们要对这些著作进行系统学习和研究,并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此外,还要深入了解当前的政治社会现实,通过调查和收集一手资料,加深对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自己文章的可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然后,合理组织和安排文章结构是一篇政治理论文稿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要明确文章的结构框架,例如引言、正文和结论。引言要能够清晰地提出问题,概括性地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要有头有尾,从整体到细节有条理,可以根据论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同时要合理使用段落,展示逻辑和论证的完整性。结论部分要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要回答研究问题,对文章的贡献和不足进行客观评价。

最后,语言表达和文字规范是一篇政治理论文稿的重要方面。首先要遵守学术规范,格式、引用和参考文献的使用要符合学院的要求。其次,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避免使用模糊、主观和情感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连接词和句子结构,使整个文章的思路清晰、流畅。此外,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的纠正,使文章更加规范和易读。

总结起来,写政治理论文稿需要明确主题和立意、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调查、合理组织和安排文章结构,以及注意语言表达和文字规范等方面的要素。这些心得体会是我在写政治理论文稿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总结。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提高,我相信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会有所提高,完成更高水平的政治理论文稿。

政治小论文篇九

政治理论文章是一种包含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学等领域知识的重要文体。通过研究和阅读政治理论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了其重要性和价值,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治理论文章具有理论性强、思想深刻的特点。政治理论文章旨在解释和分析政治现象,提出理论框架和概念,使读者对政治问题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在阅读政治理论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深刻智慧和思想的力量。比如,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经典著作,我了解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深刻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非正义性。这使我对现实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其次,政治理论文章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特点。政治理论文章不仅要探索和解释政治现象,也要寻求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为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通过阅读政治理论文章,我认识到了政治理论和实践相互关联的紧密性。例如,通过阅读有关国际关系理论的文章,我了解了国际政治的基本规律和国际政治体系的演变。这使我对国际形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为我对国际问题采取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再次,政治理论文章具有启发思考和激发创新的功能。政治理论文章通过对政治问题的梳理和剖析,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创新。在阅读政治理论文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种激发创新的力量。通过阅读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理论著作,我不仅了解了历史文化,还受到了其中的思想启示。例如,通过阅读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我深刻认识到了革命的重要性和建设新中国的道路。这启发了我积极思考社会命运和未来发展的问题,也激发了我对社会现实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动力。

最后,政治理论文章具有指导政策和实践的价值。政治理论文章可以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通过阅读政治理论文章,我体会到了其对于政策制定和实践的指导意义。例如,通过阅读有关治理理论的文章,我了解到了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为我参与社会组织和公共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这使我在实践中更加注重民众参与和协商,更加注重平衡各方利益,也为我更好地应对社会问题和挑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总之,政治理论文章是一种深入探索和分析政治现象的重要文体。通过阅读政治理论文章,我深刻认识到了其理论性强、联系实际、启发思考和指导实践的特点和价值。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将进一步研究和阅读政治理论文章,将其中的启示和思想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谋求人类幸福作出更多贡献。

政治小论文篇十

政治是社会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对于政治理论文稿的写作,是每一个学习政治的学生都要面对的任务。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与大家分享。

首先,选择合适的论题是写好一篇政治理论文稿的基础。政治理论广泛而深刻,而我们的篇幅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为了确保我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展示独到的见解,选择合适的主题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研究的重点选择一个有研究潜力的题目。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动态,结合当下的政治现实,选择一个有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的论题。只有找到合适的论题,才能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方向和动力。

接着,对于政治理论文稿来说,理论的挑选和分析至关重要。政治理论是我们的论文核心,选择合适的理论来源于对政治理论体系的熟悉和综合运用的能力。在挑选理论时,我们既要注重经典理论的引用,也要关注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于这些理论,我们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包括理论的内涵、逻辑框架、实证分析和理论的局限性等。只有通过对理论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运用,才能在政治理论文稿中展示出扎实的理论功底。

然后,写作的结构和逻辑也是写好政治理论文稿的关键。在文稿的结构上,我们可以采用典型的五段式结构,包括引言、主体段落、论证段落和结论部分。在引言中,我们要突出论文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引导读者进入主题。主体段落是整篇论文的核心,我们可以根据论题和理论进行逻辑分类,并在每个段落中展开分析和论证。在论证段落中,我们要深入解读理论和论证的思路,展示自己的论述能力。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要对论文进行总结和回顾,概括研究成果,并提出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通过合理的结构和严密的逻辑,我们的政治理论文稿才能更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最后,写作中要注重细节和语言表达。细节是决定文章质量的关键。我们要注重论文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使用的数据和事实进行审查和验证,避免出现错误和主观臆断。同时,我们还要注重文章的语言表达。政治理论文稿不仅要言之凿凿地展示理论水平,还要注重语言的规范和流畅。我们要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语言,注意文字的准确性和专业性,使用恰当的术语和表达方式。在审校和修改环节,我们要注意排版和格式的规范性,确保文章的整洁和可读性。

总之,政治理论文稿的写作需要综合运用政治理论和研究方法,注重论题的选择,理论的挑选和分析,结构和逻辑,细节和语言表达,才能写出一篇优秀的政治理论文稿。希望以上的心得体会能够对大家在政治理论写作中有所帮助。

政治小论文篇十一

小议“低碳经济”

哲学上讲,事物之间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的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大自然的开发也更加频繁、深入。以煤炭为例,煤炭是每个国家不可缺少的能源物质,而使用煤炭产生的污染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再则,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只为追求眼前的利益,将其消耗殆尽,我们的子孙万代将怎么办?正因如此,低碳经济引领经济发展正成为世界的潮流。

发展低碳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环保方面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从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说,低碳经济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低碳经济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

创新。

产业结构和制度。

创新。

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减少碳污染量,必然会影响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结构一直呈高碳结构。中国在煤、石油等石化能源方面的技术系统落后,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政府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实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需求,建立低碳型社会。尽快开始研究、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其次,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低碳技术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是否能顺利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研究低碳技术包括节能和清洁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等涉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最后,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加快定制和修改有利于减排的相关法规,以及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遵守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我们只有从自己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来说,在低碳经济面前,我们提倡“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超市”、“低碳校园”、“低碳交通”、“低碳环保”、“低碳网络”、“低碳社区”,从自己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因为量变必然引起质变,以我们小小的力量,大大的责任为低碳经济做点贡献。

政治小论文篇十二

政治理论文章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于政治问题的认识和见解。通过阅读政治理论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思考。在我丰富的阅读经验中,我认为政治理论文章在表达观点、提供证据、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政策建议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政治理论文章给予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政治理论文章在表达观点方面非常重要。一篇好的政治理论文章应该有明确而独到的观点,能够清晰地向读者传达作者的立场和看法。观点应该是有力的,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政治理论文章的观点表达十分清晰,让人读来如“韩江之水,如此清新”;而一些政治理论文章的观点表达模糊不清,让人读来如“马汉之道,犹如草地”。因此,一个好的政治理论文章,应该通过准确而有力的表达观点来打动读者。

其次,政治理论文章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政治理论文章的观点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事实基础上,不能凭空臆断或者纸上谈兵。通过引用实证研究、权威文献、统计数据等可靠的证据支持,可以使政治理论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我的阅读中,我发现那些能够提供丰富证据支持的政治理论文章更能令人信服,因为它们通过客观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相反,那些没有足够证据支持的政治理论文章,往往只是个人主观臆断,缺乏说服力。

此外,政治理论文章还应该有理论分析的深度。一个好的政治理论文章,不仅要有位置明确的观点和充分的证据支持,还要能够进行深入理论分析。通过对理论的剖析和解释,政治理论文章可以展示出作者深厚的学识和逻辑思维能力。而只是洋洋洒洒地陈述一些表面现象,缺乏对理论内涵的深入探讨的政治理论文章,则显得浅薄和平庸。因此,政治理论文章的理论分析是其核心所在,也是区别于其他类型文章的重要标志。

再者,政治理论文章要有实证研究的能力。政治理论本身是对现实政治现象的研究和解释,因此政治理论文章要注重实证研究的能力。通过调查、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获取有关政治现象的具体资料,从而对某一政治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在我的阅读中,我曾遇到一篇政治理论文章,其作者通过实地考察不同国家的政治现象,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令我深为震撼。因此,我认为实证研究是提高一个政治理论文章说服力的重要手段。

最后,政治理论文章在提出政策建议方面也非常重要。政治理论研究的目的旨在解决现实政治问题,因此政治理论文章要具备提出政策建议的能力。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政治理论文章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解决现实政治问题。这些政策建议应该是切实可行的,并能够在现实政治中发挥实际作用。在我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曾遇到一些政治理论文章,其作者提出了一些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令我感到十分欣喜。

总而言之,政治理论文章作为揭示社会政治运行规律的重要形式,具有其独到之处。通过对政治理论文章的阅读与思考,我深感其重要性与价值。政治理论文章要有明确而独到的观点,必须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要有实证研究的能力,并要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只有在这几个方面协调统一、得当适中之下,政治理论文章才能充分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政治小论文篇十三

政治论文是政治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思辨能力。作为政治论文的一部分,论文组员的参与至关重要。我作为一名论文组员,通过与其他组员的合作,积极参与讨论,并且深刻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性。本文将围绕着“政治论文组员参与心得体会”这个主题,分享我的感悟和体会。

第二段:讨论组讨论的益处。

论文组员参与讨论,可以带来许多益处。首先,通过讨论,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彼此增长见识。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理解,与他人的观点交流,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并丰富我们的思考。其次,参与讨论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辩论能力。在与组员们讨论时,我们不仅能够学会如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能够学会如何就某个问题进行有逻辑的辩论。最后,参与讨论可以培养我们的合作能力。在整个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组员之间需要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参与讨论,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合作,学会考虑他人的意见和利益。

第三段:组员讨论的优势。

在论文组员的讨论中,存在一些比较显著的优势。首先,组员讨论可以提供不同的思维角度和观点。每个组员都拥有独特的背景和思考方式,他们的不同观点和见解在讨论中被充分体现出来。这样,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陷入狭隘的思维模式。其次,组员讨论可以加深对课题的理解。通过与组员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且从多个维度去分析和解答问题。这样,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探讨问题,提升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最后,组员讨论可以培养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讨论中,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共同寻求最佳解决方案。这样,我们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培养出一种集体智慧和协作精神。

参与论文组员的讨论,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难忘和宝贵的经历。通过与组员的交流和讨论,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巧。首先,我学会了如何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见解,我需要学会认真倾听,尊重他们的意见。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我要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用逻辑和数据支持自己的立场。最后,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合作。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我需要学会与组员们充分沟通,共同制定计划和目标,以达成我们的共同目标。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通过参与政治论文组员的讨论,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价值和重要性。组员讨论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学术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与组员的交流和讨论,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养。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我可以在政治学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贡献。

政治小论文篇十四

20世纪40年代,上海几乎被日本完全占领。通常人们认为那时的文化发展陷入停滞,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彼时上海的通俗文化却发展兴旺。战争并未让生活停止,反而正深刻地改变着生活。在国族面临危机的时刻,与绝望相随而生的是个人享乐精神的甚嚣尘上以及短暂的政治真空所带来的自我表达的可能。

传统的文学史研究关注的重点是此时期的主流抑或男性作家,而女性作家则往往被置于边缘的位置。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在“重写文学史”的潮流中,以张爱玲、k青、关露、潘柳黛、施济美为代表的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的女作家群体才真正获得“发现”。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东亚研究中心的黄心村教授在《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与通俗文化》(以下简称《乱世书写》)一书中梳理了这些女作家的创作与生活情况,并将日据时期的上海女性写作当作一个文化标本,重新构造了战争与和平、社会与个人、进步与倒退、反抗与臣服、逃离与妥协的繁复景观:

这一代新型都市作者对上海的描述尽显她们背后剧烈动荡的环境,她们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将写作和出版定义为一种生存的手段,一条通向更人性化的生活的途径,以及个人自由表达的重要渠道[1]5。

另一位华裔女学者颜海平也认为,只有尽可能地回归到历史的特殊语境――个人时刻面临死亡的危险――中去,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女性作家的作品:

我们只有将这些作品置于当时相关的语境中――死亡,特别是女性的死亡成为生活常态的时代――我们才得以接近她们的作品,使得人类在历史的碎片中、在鲜血与泪水中挣扎求生存的情形具象化[2]2。

在上述论者看来,女性作家对于战争时期的社会变迁和个人苦痛,如封锁、饥饿、空袭、死亡等极端的生存状况格外敏感,其细腻、委婉的写作为战争叙事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些女作家的创作表明,战争的存在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方式来加以指认,正是她们富于隐喻性的笔法使得战争的叙事更为幽微、曲折,在某种意义上也更为深刻地切入到了现实的肌理当中。她们“在文本上颠覆了这种对女性和她所置身城市的描绘,进而构筑出一种最个人化的战争叙述”[1]21。

可以说,男女作家的带有差异性的文学创作表现出了同一“现实”的不同“场景”,或是同一“场景”的不同“现实”,甚至表现出了同一“事件”的不同“意义”。一如男性的命运是如此紧密地与中国历史、社会、民族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沦陷区女性作家的群体性写作也以繁复的笔法,在历史的幕墙上镌刻了家庭和国族命运变迁的独特符码。当主流(男性)话语在侵略者的高压政治下渐次“失声”的时刻,作为裹挟于同样历史潮流当中的社会主体,女作家们不得不以掩隐的,且不同于主流(男性)话语的方式记录下战时生活的点滴。在《更衣记》中,张爱玲写道:“在政治混乱期间,人们没有能力改良他们的生活情形,只能够创造他们贴身的环境――那就是衣服”[3]22。在某种意义上说,战乱对个人的社会、生活空间产生了挤压,也迫使那些对社会和人生充满无力感和无助感的人们努力去营建一种自我尚可调控的微环境。

此外,张爱玲还倾力于表现另外一种“场景”的不同“现实”。个体的经验各不相同,《倾城之恋》中那位从陈腐的旧式家庭中走出来的白流k,在经历了香港之战的洗礼之后,并未按当时流行的主流写法那样,走上革命之路,而是满足于重新寻找到了生活的归宿。张爱玲笔下的白流k越过了特定的经验和想象的界限,香港的沦陷反而成就了她长期渴慕的安稳生活。张爱玲似乎在此看到了人与社会、人与战争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隶属的`关系,还很有可能是相离相悖的。

的作家”[4]335。在文棣眼中,张爱玲的写作“极为生动而且难以忘怀”[5]195,因而被钟玲认为是“许多女作家的灵感来源”[6]150。值得一提的是,张爱玲对于细节的描写向来为人所称道,其精到而传神的笔法甚至成为了她的重要标识。譬如短篇小说《封锁》中对女主人公的外貌描写:

吴翠远……头发梳成千篇一律的式样,唯恐唤起公众的注意……然而她实在没有过分触目的危险。她长得不难看,可是她那种美是一种模棱两可的,仿佛怕得罪了谁的美,脸上一切都是淡淡的,松弛的,没有轮廓。连她自己的母亲也形容不出她是长脸还是圆脸[7]199。

张爱玲在这里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吴翠远的外貌特点,读者甚至可以因此想象出她在生活中的平淡无奇、四平八稳。然而,战争的封锁却使她在一辆封闭拥挤的电车上与另一位男人相遇并感觉一见如故,而当封锁解除,也就是封闭空间开放之后,这一切也就轻易地结束了。战争以一种高度个人化的方式切入生活,它以封锁、空袭的方式出现,威胁和迫近的却是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张爱玲的文字构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沦陷区生活,从而丰富了战争书写的形式与内涵。

对于张爱玲的作品,有些学者认为其文字老到、灵动,但有的学者却对其内容上的琐碎小气而颇有责辞,大陆学者孟悦曾说:

张爱玲“琐”处落笔,其“心”其“旨”,未必就一定也小。我说她与“五四”―左翼话语有“对话”,并不仅仅是一个比喻[8]343。

因此她认为,“小”只是对张爱玲写作的浅表概括,并没有深入其内涵和用心。在此问题上,海内外的一些学者曾展开过争论。香港学者周蕾在其《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政治阅读》一书中论述了张爱玲对于“不相干”的生活细节的态度。“细节描写”被她界定成一种感官、琐细甚至浮面的文本呈现方式,它与战争、革命等较为宏大的写法是相矛盾的。她认为张爱玲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探究了现代性与历史的关系,细节所展现的内容往往与战时的困陷、毁灭和荒寂是相关的,而“将细节加以戏剧化的呈现,却产生了类似于电影中影像被放大的效果,这是一种摧毁;它所摧毁的是人性中心论,而中国现代性往往不假思索地将人性中心论当成是理想与道德原则”[9]175。

黄心村似乎并不认同周蕾的观点,在她看来,上述提法固然新颖,但存在局限,因为此看法默认女性与琐碎细节之间的联系是理所当然的,这显然是偏颇的。因此,她认为周蕾对张爱玲的评价或许具有启发性,但这种批评的力度只有在将张爱玲放在一个边缘的社会位置上才能体现出来。为此黄心村连续发问:“如果张爱玲并不是她那个时代的边缘性人物呢?为什么女性叙述就必须是边缘化的呢?为什么对细节的关注就必须是一种女性的特质呢?”因而,她认为需要将张爱玲和其他女作家们置于时代特定的社会话语和审美传统之中加以审视,上海独特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是不得不加以考虑的。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女性作家对于日常生活的巨细靡遗的描写绝不只是一种反话语,它的功用也不只是驳斥或重新审视先前各种关于现代性和个体性的论述。因此,张爱玲对于生活的细节描述可以解读为是对整个时代风貌的历史性论述,正是通过此种方式,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现实秩序才得以生动再现。女作家们对“不相干的细节”的着迷,其实就是她们对自己所生活的时代的一种直接回应,进一步而言,她们对日常事物的着迷,体现了“一种不受限制地讲述她们自己生活经验的欲望,以及一种掌控作者本人的声音和叙述自我之间的朦胧界限的能力”[1]46-48。

彭小妍则认为黄心村在论述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没有观察到批评理论的复杂性参见penghsiaoyen和nicolehuang著women,war,domesticity:shanghailiteratureandpopularcultureofthe1940s。。在她看来,黄心村混淆了当时的《女声》杂志针对“家庭性”而发起的讨论与以张爱玲为代表的写作团体对“日常事物”的着迷之间的差别。此外,彭小妍认为周蕾关于张爱玲与“不相干细节”的论述,实际上是在论证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否定的辩证法”,女性作家关于细节的描写其实是某些现代主义者对所谓的“进步”和社会发展观念的一种反抗。

战争等主题与文学创作之间关系的理解。她说,“时代那么沉重,不容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而如果随便就往“大”里写,就有可能流于浮夸,或暴露自己在底气上的不足。可以看出,张爱玲其实是在用心往“小”里写,她承认自己所书写的常常是一些在街头巷尾都能碰到的“凡人”,但也许正是这些庸常的人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主体。张爱玲极为精到地点出了战争时期人们的普遍心态:动荡不安、朝不保夕,因此渴求获得自身的存在感和安全感。这或许也阐明了她的作品为何会在沦陷区迅速获得读者青睐的原因,人们对安稳的生活极度渴求,而她也刻画了生活的最真实、最基本的“安稳的一面”。诚然,张爱玲的写作主题有些“小”,常常囿于家庭、感情之类的问题,但对于人生、时代、革命、战争等“大”主题,她不是因笔力不济才放弃,而是另寻一种途径,精雕细琢地下笔。她说,“和恋爱的放恣相比,战争是被驱使的,而革命则有时候多少有点强迫自己”,而她“只求自己能够写得真实些”[3]115-116,其写法显然不同于在“五四”之后形成主流的左翼叙事模式。

张爱玲将人们熟稔的日常生活加以“陌生化”,将那些终将湮没于历史中的“庸常之辈”、小市民的琐屑生活诉诸笔端,其目的是要以此来争取另一个文化表述的空间。至此,我们可以重新反思周蕾和黄心村为何会在张爱玲的“不相干的细节”的问题上产生分歧。后者在其《乱世书写》中首先肯定了张爱玲的“细节描写”的意义,并认为这正是张爱玲成功的原因之一,然后她认定周蕾对此是持负面评价的,因为周蕾使用了“不相干”这个词语[1]45-47。然而,此“细节”非彼“细节”。在周蕾的论述中,“不相干”其实对应的是她在之前所引用的一段出自张爱玲写在《更衣记》中的话:

对于细节的过分的注意,为这一时期的服装的要点。

……。

这里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3]20。

张爱玲在文中认为对服饰鞋袄的过分讲究,其实是中国的有闲阶级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投入了过多的关注,而细节的繁复和过度讲究则代表了某种社会的“呆滞”,正是因为中国人在其他活动范围内的失败,才导致“所有的创造力都流入衣服的区域里去”[3]22。可见,周蕾只是借用了张爱玲的“不相干”的说法,而并非是对张爱玲的“细节描写”做出价值判断。事实上,“细节”在周蕾的《妇女与中国现代性》的第三章中之所以成为讨论的核心,正是因为她认为如果将“细节”与叙事的关系放在“中国‘革命’的脉络之下”加以考察的话,会得出很不一样的结论:

叙事在新国族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之中担任工具性的角色,倘若如此,对于茅盾提倡的新语言与新文学来说,细节大大地阻碍了国族建构的严肃计划,因此,在正常的叙事建构之中应该被予以删除[9]135。

周蕾曾对新鸳鸯蝴蝶派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做过重新评价,但她在这里并不试图颠覆“正统的历史观”,更多地是为了修正我们关于“五四文学”的看法。在她看来,张爱玲的细节化写作在某种程度上是与“五四”―左翼文学的一种对话,张爱玲为自己所做的辩护也印证了这一点:

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们多是注重人生的斗争,而忽略和谐的一面。其实,人是为了要求和谐的一面才斗争的。

强调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超人的气质……而人生安稳的一面则有永恒的意味……文学史上朴素地歌咏人生的安稳的作品很少,倒是强调人生飞扬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还是在于它是以人生命的安稳做底子来描写人生的飞扬的。没有这底子,飞扬只能是浮沫,许多强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兴奋,不能予人以启示,就是失败在不知道把握这底子[3]112-113。

张爱玲的这种解释虽然不够系统,却也不是自说自话,反而自有其脉络。从其特有的写作态度和人生观出发,她的写作显然与“五四”―左翼文学构成了对比:“飞扬”与“安稳”、“予人兴奋”与“予人启示”。“在时代的高潮来临之前,斩钉截铁的事物不过是例外”,所以她才乐于去写“小”的文学,去书写那些被国家、民族的主流话语抛弃和隔离的日常细节,也正因为如此,她的作品才会招致批评,因为它们有可能会转移读者对于“严肃”的国族务的关怀,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这些作品为沦陷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留下了生动的记录。她笔下的人物不是英雄,却同样是时代命运的“负荷者”。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张爱玲的作品是一定站在“五四”―左翼文学的对立面,但是,至少她对汹涌澎湃的革命运动是心存抗拒的:

那是浩浩荡荡五四运动一般地冲了来,把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变了它的声音,前后左右呼啸嘁嚓的都是自己的声音,人一开口就震惊于自己的声音的深宏远大;又像在初睡醒的时候听见人向你说话,不大知道是自己说的还是人家说的,感到模糊的恐怖[3]220。

这段文字有意无意中透露了作者意味深长的政治感悟,在左翼的汹涌潮流当中,她敏锐地意识到个人生活正在逐渐的社会化,消融在社会的总体之中,到最后甚至难辨自我与他者,在宣扬集体意识的时代,社会文明对个人的同化和压抑使得自我的“个别性”和“特殊性”随时有着被吞噬的危险。于是,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小心地保持着“个性”,在“人们还不能挣脱时代的梦魇”的年代中,“细节化地”仔细描摹时代与人生――以人生的安稳做底子,对人生“和谐”的一面进行着永恒的追求。或许,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距离的书写方式,才成就了其文学艺术的独特美感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心村。乱世书写:张爱玲与沦陷时期上海文学及通俗文化[m].胡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yanhaiping.chinesewomenwritersandthefeministimagination,1905―1948[m].newyork:routledge,2006.

[3]张爱玲。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

[4]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刘绍铭,等,译。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5]wendylarson.womenandwritinginmodernchinese[m].california:stanforduniversity,1998.lin.feminismandfemaletaiwanwritersinchineseliteratureinthesecondhalfofmoderncentury:acriticalsurvey[m].bloomington:indianauniversitypress,2000.

[7]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1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8]孟悦。人历史家园:文化批评三调[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9]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政治阅读[m].蔡青松,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政治小论文篇十五

摘要: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文明的范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对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阶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1]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系统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取向等意识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等内容。政治文化支配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影响社会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治文化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是政治传统、民族心理及外来文化长期交融积淀的结果,可以指导和影响人们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能促使人们形成现代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人格、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政治文化蕴涵人们的政治行为倾向,支配人们对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选择,从而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当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内化为公民的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时,那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政治文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构成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同时也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保证了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政治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无形的力量。政治文化内含建设政治文明、推动政治发展所必需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等要素,作用于政治系统,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政治系统的情感认同、归属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有序化程度,调控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能够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然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并不必然带来有效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实现还有待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效的政治参与是科学、理性、自觉的政治行为,能促进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社会秩序和政治的稳定感,政治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公民认清自己的政治角色、政治权利、政治义务,从而有效促进政治参与,实现人民民主,推进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建设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可见,政治文化对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政治文化可以为政治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实现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而要有效维护政治稳定,首先必须有思想稳定,这就离不开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政治文化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从而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增强和体现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进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政治价值模糊、政治心理矛盾、政治信念淡化等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政治文明建设中需要努力回答和解决社会成员对深化改革的忧虑、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对切身利益的关注等问题,使政治文明建设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土壤中,这就使得政治文化的作用日显重要。政治文化还有利于公民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公民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社会共识的形成和政治凝聚力的加强,有助于实现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的高度政治认同,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坚实思想基础,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我们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使之能更好地发挥政治资源整合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团体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当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现阶段政治文化是在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突出特点是人治,王权至上,等级尊卑,广大人民群众被排斥在政权之外。人治思想至今在中国社会中仍有残存,例如清官意识、官本位、权大于法的观念。政治文明建设,就其内容来讲,主要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两个方面。而就其实践来讲,关键是要处理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关系。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脱离先进政治文化而单独进行,先进政治文化的构建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在民主和法制等政治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并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政治制度建设的成果来引导和促进相应的政治文化的生成。二要处理好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共生性和相互促进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文化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要放在同等位置,两者不可偏废。三要培育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以先进的政治文化引导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必须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突出主旋律,弘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流的政治文化。要加强政治引导,对人民群众进行正面灌输,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强化他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同时还要关注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实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武装他们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和提高社会群体对社会变革的心理判断力和承受能力,并且随时代的转换,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一要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二要建立政治文化传播网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的传播,把先进政治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三要提高公民参政意识。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民参与的扩大。只有建立畅通的民主参与渠道,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才会得以巩固。四要全面提高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一个国家公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其政治认知、政治参与以及其他政治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政治文化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公民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国家政治生活,自觉地有效地参加国家事务管理。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任何一种政治文化的变化发展最终都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把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地区没有脱贫,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所需要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还受到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一方面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的物质工具和手段。政治文化的变化发展最终都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文化建设,从政治高度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政治文化环境。努力把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价值观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把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2]。正是通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社会成员才能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明确自己的政治角色,完成由“自然人”向“政治人”转化的过程。鉴于政治社会化在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完善有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渠道,注重发挥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三是要鼓励人民直接参加政治生活,从事政治实践,直接获得政治知识和技能,培养公民自主参与意识,同时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会民主参与渠道。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9.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59.

政治小论文篇十六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本文就初中思想政治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之一——小论文的写作与指导谈谈自己的实践与反思。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3.要体现自我探究性。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自主的探索性活动,应充分考虑其“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特征,以教会学生创造性学习为基本要素,关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积极态度以及独立思考、收集和处理信息材料、写作的能力等。

思想政治小论文分析各种社会现象,探讨人们关心的“热点”,热情讴歌改革,大胆抨击时弊,坦诚发表见解,是思想政治课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好形式。既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

政治小论文篇十七

第一段:组员参与政治论文撰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政治论文是思考政治问题、分析现象、探求解决方案的重要方式之一。作为论文组员,我深有感触地体会到了这一过程的价值。在整个撰写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政治学的知识,还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第二段:参与政治论文的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了一个团队的重要性。政治学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学科,在研究方法、理论以及实证研究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而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这使得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一步深化我们的研究。

第三段:在政治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合理规划时间也很重要。论文组员要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各种任务,其中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因此,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拖延和分散注意力。我充分利用每天的时间段,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证了论文的质量。

第四段:在整个撰写过程中,团队合作的能力也变得尤为重要。每个组员负责研究和撰写一个专题,我们需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在小组讨论中,我们互相学习和启发,共同解决难题。同时,在小组写作过程中,我们相互校对和修改,互相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我不仅学到了政治学的知识,还提高了我的团队合作技能。

第五段:参与政治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也体会到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政治论文需要我们批判性地审视问题,并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小组讨论中,我们经常面临不同意见和观点的冲突。在这种情况下,我学会了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研究对象,还提高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政治论文的撰写,我理解到了政治学知识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技巧。与此同时,我也更加体会到了合作、计划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这次经历不仅是一次学术上的锻炼,也是一次团队合作能力和个人能力发展的机会。我相信这次经历会对我的未来学习和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

政治小论文篇十八

学生政治学习参与度与主动性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学习资料,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预习引导。首先,指定必读学习材料,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强对重点、难点的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做标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学会指定阅读提纲,使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所学政治知识网络化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梳理,初步完成知识构建。预习的过程为以后的政治学习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为政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政治教学课堂上,老师要依据政治教学和互动教学的特点,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和热门话题,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讨论政治事件的热情,提高政治学习的参与度。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调查、研究,组织辩论,撰写讨论报告,由老师进行最终总结,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升华政治学习的高度。1.问题讨论法。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实现角色转换。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可以展开互相提问,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得到提高。2.组织辩论法。首先由老师预先设定辩论题目,民意决定辩论正反方,充分准备后展开辩论,最后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评委会进行总结。在次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寻找准备资料,自主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升华资料内容,整理辩论稿,完成辩论,这无疑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好方法。3.创设情境法。针对具体所学政治知识,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提高互动直观效果。比如,在学习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防止不法侵害的内容时,让学生在行动中,切实感受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实效。不仅有利于政治知识的学习,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益。

相对于音乐、美术等教学科目,政治课程纯文字词条的`学习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很容易让人提不起兴趣,长时间填鸭式的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很难长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最大化的拓展学习渠道,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用具,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政治是一门实用主义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尤为紧密,因此,在政治教学中要尤其注意政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贴近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学习素材,亲身去感受生活,学习政治。这种实践式的教学方法,也顺应了政治新课改的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建立在师生之间的合作之上,成功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之间,初中政治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立足于大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展开互动授课,实现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文档为doc格式。

政治小论文篇十九

摘要:政治文化属于政治意识文明的范畴,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对政治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现阶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

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其《比较政治学》一书中,首先提出政治文化这一概念,指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活动进程、信仰和感情,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1]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政治共同体成员在一定政治系统中形成的关于政治及政治活动的情感、态度、心理、习惯以及价值评估、取向等意识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等内容。政治文化支配人们的政治活动方式,影响社会政治系统的稳定和发展,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治文化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灵魂,是政治传统、民族心理及外来文化长期交融积淀的结果,可以指导和影响人们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能促使人们形成现代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人格、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质。政治文化蕴涵人们的政治行为倾向,支配人们对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的选择,从而引导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当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内化为公民的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时,那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政治文化,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政治理念、政治观点、政治情感、政治心理构成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世界观,同时也彰显着马克思主义在政治文明建设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从而保证了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推动力量。政治文明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种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合力作用。政治文化便是其中一种无形的力量。政治文化内含建设政治文明、推动政治发展所必需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等要素,作用于政治系统,影响社会团体和个人对政治系统的情感认同、归属和参与政治生活的有序化程度,调控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能够强化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要求,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根本保证。然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并不必然带来有效的政治参与,政治参与的实现还有待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效的政治参与是科学、理性、自觉的政治行为,能促进政治系统的良性运行,增强社会秩序和政治的稳定感,政治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公民认清自己的政治角色、政治权利、政治义务,从而有效促进政治参与,实现人民民主,推进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建设高度发达的政治文明。可见,政治文化对于政治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推动作用。

政治文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思想保证。政治文化可以为政治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顺利实现这一历史任务,就必须实现我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而要有效维护政治稳定,首先必须有思想稳定,这就离不开政治文化的重要作用。因为,政治文化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从而增强公民的政治认同感,增强和体现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进而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政治价值模糊、政治心理矛盾、政治信念淡化等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在政治文明建设中需要努力回答和解决社会成员对深化改革的忧虑、对社会公平的期待、对切身利益的关注等问题,使政治文明建设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土壤中,这就使得政治文化的作用日显重要。政治文化还有利于公民政治文化素质的提高。公民坚定的政治信念是政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有助于社会共识的.形成和政治凝聚力的加强,有助于实现政治主体对政治系统的高度政治认同,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坚实思想基础,为政治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思想保证。

我们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使之能更好地发挥政治资源整合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和各阶层、各民族、各社会团体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政治文明建设。当前,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国现阶段政治文化是在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其突出特点是人治,王权至上,等级尊卑,广大人民群众被排斥在政权之外。人治思想至今在中国社会中仍有残存,例如清官意识、官本位、权大于法的观念。政治文明建设,就其内容来讲,主要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两个方面。而就其实践来讲,关键是要处理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关系。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可能脱离先进政治文化而单独进行,先进政治文化的构建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一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在民主和法制等政治制度建设上狠下功夫,并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政治制度建设的成果来引导和促进相应的政治文化的生成。二要处理好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共生性和相互促进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文化建设和政治制度建设要放在同等位置,两者不可偏废。三要培育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以先进的政治文化引导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政治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必须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突出主旋律,弘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为主流的政治文化。要加强政治引导,对人民群众进行正面灌输,使之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培养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强化他们的政治思想意识。同时还要关注初级阶段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实际,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用先进的政治文化武装他们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和提高社会群体对社会变革的心理判断力和承受能力,并且随时代的转换,在新的社会实践中促进政治文明建设。一要大力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真正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二要建立政治文化传播网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政治文化的传播,把先进政治文化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三要提高公民参政意识。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公民参与的扩大。只有建立畅通的民主参与渠道,公民参政的积极性才会得以巩固。四要全面提高公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一个国家公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其政治认知、政治参与以及其他政治活动的重要因素,对政治文化的建构具有重要影响。公民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深刻地认识和把握国家政治生活,自觉地有效地参加国家事务管理。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任何一种政治文化的变化发展最终都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把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当前,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比较落后,文化教育水平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许多地区没有脱贫,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所需要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还受到条件的限制。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一方面为我国的政治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提供有效的物质工具和手段。政治文化的变化发展最终都要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要充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治文化建设,从政治高度看待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形成一个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政治文化环境。努力把先进政治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人们的政治认同感,使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价值观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相一致,把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现代化建设。

加速中国政治社会化进程。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2]。正是通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社会成员才能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明确自己的政治角色,完成由“自然人”向“政治人”转化的过程。鉴于政治社会化在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完善有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社会化渠道,注重发挥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以提高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

三是要鼓励人民直接参加政治生活,从事政治实践,直接获得政治知识和技能,培养公民自主参与意识,同时扩大基层民主,完善社会民主参与渠道。

参考文献:

[1]阿尔蒙德。比较政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29。

[2]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359。

相关阅读:

分析企业中的民主管理。

中学班级民主管理的误区及建议。

协商民主的价值追求与理论定位。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关系。

政治小论文篇二十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初中政治教师不但要具备充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要重视自身观念的转变。叶澜教授提出:“中小学教师在将来的发展中,一定要注重教育理念的更新,在充分理解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的前提下,形成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政治教师只注重政治课本内容的学习,没有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一些初中政治教师仍然主宰课堂,还没有做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政治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思考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价值的课堂。思想品德政治课不能只重视一些简单观念的讲解,政治教师应该真正答疑解惑,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2.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过于重视学科的完整性,从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初中政治教学只围绕初中政治课本组织教学,没有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各种时事,没有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一些学生认为,政治学习对现实生活没有影响,和现实生活没有关系,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自然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通信和电脑网络的迅速普及,学生可以利用多种渠道获得当前信息,但初中学生思想尚未发展成熟,自制力较差,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事件不能辨别真假。假如政治教师不能发挥政治课堂教学的作用,不能对学生做到正确引导,就必然会使部分学生信念动摇,阻碍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发挥作用,敢于大胆删减和补充当前使用的教材,将与时展不符的内容删掉,补充学生关心的'社会内容,如最新科技成果、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成就、国际时事热点新闻等。另外,还应将初中政治学习内容融入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3.教学方法有待更新。

初中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做到的,短时间内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习惯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不能有效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前,部分政治教师信息素养能力不强,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作用,导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一些政治教师没有改变教学内容,只是用投影仪代替黑板,用课件代替板书,虽然不再是教师本身的灌输,但依然是应用电脑和课件灌输。有的政治教师没有研究教学目的,不能合理应用多媒体,只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表现原来的教学内容。

1.创新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课程教学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这一观念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工作任务是“课堂教学不再过分强调知识传授,而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掌握学习方法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政治教师不但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而且要放下要架子和地位,敢于学习学生的长处。每个学生都有思想,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不相同,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不相同,这些不同形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不同认识和观点的不断摩擦与碰撞。学生经过认真思考,会产生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新的理解,这些内容对教师都会有巨大帮助,可以强化教学效果。

2.引入终身学习理论。

初中思想政治课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与当前生活紧密相关、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充实课堂教学。政治课教学不应该局限于课堂,而应该深入社会实践,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生活当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在当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当前社会生活紧密联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知识创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知识不断涌现。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在走上社会以后,大多数已经属于落后知识。因此,一个人要想具备生存能力,就需要培养自学能力。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不但要重视传授知识,而且要重视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获得全面发展。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真实事件、问题,让学生在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强化终身学习意识。

3.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品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最新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改革当前教学活动,为促进学生发展提供多种学习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车间员工工作总结(优秀15篇)

下一篇:教师职称晋升述职报告范文 职称晋升述职报告模板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