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2023年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一年级数学人教版教案(优秀9篇)

小编:影墨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一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4、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6、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7、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8、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9、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

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教学用具:

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圆柱)、水彩笔、方格纸、白纸、各种彩色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

教学方法:实验研究法。

知识与技能:

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拼七巧板使学生巩固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通过摆给出的图案和自由摆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体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二

1、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2、培养学生上下、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对上下、前后的位置加以准确的判断。

4、让学生了解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和顺序。

教学难点:对学生上下、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山羊老师想教同学们画一张笑脸,看,上面缺少什么?

(课件出示)。

师:我们应该把眼睛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我们应该把嘴巴画在鼻子的什么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上下前后”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教学新知:

(一)、教学上下。

1、出示课件:主题图。

(1)师:看图上有什么?(生口答:有,汽车、火车和轮船)。

师:仔细思考一下:用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来描述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板书:

(2)师:我先看汽车和火车的位置关系。

(3)课件出示:火车和轮船。

师:谁在上面?谁在下面?

师:谁来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有生说:“火车在轮船的下面”师及时追问:“下面吗?”

师指图讲解后小结:我们以后在说上下的位置关系时也要说它在谁的上面,它在谁的下面。

2、师:我们看一看教室里,你能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吗?

2、把数学课本放在先放在课桌上面,练习本放在课本的上面,铅笔盒放在练习本的上面,同位互相说一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交流。

3、前、后。

(1)、过渡:师:我们刚才认识了上下两个位置关系,在我们生活中,不光存在着上下两个位置关系,还有其他的位置关系。

(2)找“前后”的活动。

(老师请3位小朋友站起来。)像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还能用上下来表示吗?

师: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师:谁能用“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说一句话吗?

师指生站起,问:她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同位两个互相说一说,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生活动。

(3)课件出示主题图。

三、巩固练习。

1、森林运动会(课件演示)。

(1)、比赛开始了,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

(2)小兔的前面有谁?小兔的后面有谁?

师:他前面说的有点问题,谁来给他补充完整。

师:谁得了冠军?

2、课件出示:卡丁车比赛:

2、卡丁车比赛开始了。

(1)1号车在()号车的前面,在()号车的后面。

(2)1号车排第();。

5号车在()号车的后面,(及时鼓励学生)。

在()号的前面。

3、课件出示《新龟兔赛跑》。

师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我们在学习中也不要骄傲,要像小乌龟一样认真学习。

师:比赛开始了,谁来说一说兔子和乌龟的位置关系?

师:它俩的位置关系除了用“前后”来表示,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看它们在爬山。

师:下山了,谁来说一说乌龟和兔子的位置关系?

师:乌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学习中,也要想办法发挥自己的优点,才能学习进步。

4、课件出示书橱。

师问:书在洋娃娃的哪面?杯子在篮球的哪面?台灯在什么的上面?

5、课件出示书橱:

猜一猜:淘气的前面有5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

师讲解。

6、观察教室图片,说一说教室内的课桌和讲桌的位置关系。

8、学生相对互相说一说。

9、黑板的上面是什么,(灯)谁来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想象一下,我们上面有什么?

我们下面有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上下前后?你学会了吗。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三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体验“比”的方法。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请个别同学回答。

3.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独立完成后核对。

4.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口算过程。

2、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研讨教学准备:课件或挂图、小棒、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情境创设。

1、口头完成教师出示的有关数的组成习题。

2、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复习:3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教师谈话引入,创设情境:蓝灵鼠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今天他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和我们一起摆小棒。大家看他是怎么摆的?课件出示与教材图相似的小棒图(先出示30根小棒,再出示5根小棒)现在,你也像蓝灵鼠那样自己摆小棒。

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设计学生喜欢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与体验。

2、学生按教师要求和同桌举例认识加数、加数、和。

3、学生按图进行操作、交流、表达,然后汇报交流。

4、举例认识被减数、减数、差。

教师提问:根据你的操作,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先组内说,再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追问怎样算出的,并板书:30+5=35。

教师讲解加数、加数、和。让学生重复这些内容,举例说说。

回到情景图,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还剩多少根?怎样列式计算?你是怎样想的?交给学生讨论。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算理。

讲解被减数、减数、差。方法同上。教师放手学生自学,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操作、讨论、汇报。在相信学生能力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

实践与应用。

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

自主小天地:学生把自己编的题写在书上。

完成练一练的1、2、3题(可采用多种形式练习)第2题,要求学生看图说题意,并列式计算。

第4题对口练习:可采用教师和一名学生先做示范(可加、可减)再让同桌进行练习。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永远保持旺盛的精力来参与学习活动。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六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第一册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掷双色片,学习用“|”和数字来表示所统计的红蓝双色片数目。

2.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3.对投掷结果的可能性进行猜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

用红蓝双色片摆出5以内数的各种分拆,从无序到有序,并能用方法进行记忆,培养学生合作、观察、归纳、整理及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难点:

可能性的猜测。

教学准备:

红蓝水笔各1支,同桌一个一次性杯子,10个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学会表达。

1.明确要求。

2.学习记录。

(1)教师在黑板上逐一出示图片,学生记录(边记录边反馈)。

小结:我们可以用“|”也可以用数字来记录,当哪一种颜色的圆片没有时,我们用0来记录。

(2)这些题是什么意思呢?(书16页题1)。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练习并反馈。

想不想自己掷、自己记?同桌一人掷一人记,圆片任意拿,每人两次。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二、动手动脑,发现新知。

活动一:分组活动,感受新知。

1.同桌合作,一人掷一人记(第1、2组掷3个圆片,第3、4组掷4个圆片)。

2.学生汇报各种情况,教师板书于可移动的卡片上。

3.观察并整理。

这么多的情况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没有好办法?

学生整理汇报,教师移动卡片。

4.你们能把这些全都记住吗?你是怎么记的?

学生交流方法。

(1)左边一列的数字越来越小,右边的一列数字越来越大。

(2)两个好朋友一块记,如:1和3、3和1都组成4。

5.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6.对口令:拍拍手,我出3,你出几?(师生、生生)。

活动二:独立尝试,整理记录。

1.如果有2个或5个双色片,会有哪些不同的投掷情况呢?你能有规律的记录下来吗?学生独立解决。

2.反馈板书。

3.小结。

4.对口令。

活动三:深入探究,有序思考。

2.学生上台翻转圆片。

他翻得对吗?有什么秘密?

3.请你们为小丁丁记录刚才的结果。

4.如果没有图,你能记住吗?学生尝试记忆。

三、回顾总结,提出要求。

1.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想知道10个双色片的投掷情况吗?回家后试一试,并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一记。

四、故事激疑,猜测验证。

1.听故事,想原因。

2.探索原因。

小组4人,共20个双色片,每人掷1次,并记录结果。

师生统计各种结果出现的次数。

3.观察,比较:哪些掷的结果经常出现,哪些掷的结果很少出现?

得出结论:同一色的情况较少出现,中间几种情况出现的较多。

师小结:全部是红色的和全部是蓝色的结果很少出现,所以那个财主总是输。其实这里面还有更深奥的秘密,希望你们长大后能揭开这个秘密。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七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2: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偶数。

偶数+奇数=奇数。

[板书设计]。

数的奇偶性。

例子:结论:

12+34=48偶数+偶数=偶数。

11+37=48奇数+奇数=偶数。

12+11=23奇数+偶数=奇数。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八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沪教版一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篇九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挂图。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开始了,丽丽要为自己买一个新的铅笔盒,请同学们帮助她选一选,哪家文具店的最便宜。

(二)玩中学。

1、设立情境,复习旧知作铺垫。

出示主题图,学生独立观察情境图,读一读各种文具标价牌上的文具价格。

2、借助问题探究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的方法,发展数感。

(1)思考“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

(2)自主探究比较4.9元与5.1元大小的`方法。(学生借助以往的知识,独立思考比较方法。)。

可能出现的比较方法:

六十铺中小学教育网(),上万资源永久免费下载,无须注册!

a、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

b、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

c、以小数点为中心,4.9元小数点前是4,5.1元小数点前是5?

(3)组内交流比较方法后推选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提出新问题,延长知识点。

(1)根据主题情境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根据学生提的问题,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

让大家试着解决。

4、试一试。

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再与同伴检查完成情况,每人选一题说说比较的方法和过程。

(三)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反馈评价时说说如何比较0、05元与0、50元、6、00元与6、0元的方法,说说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在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进一步明晰比较三个数大小的策略与相应的步骤,并能对策略与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

(五)总结。

热点推荐

上一篇:申请拖欠工资申请书(实用8篇)

下一篇:最新人人讲安全 个个会应急征文范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