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11年政法干警申论强化试卷:环境污染

2011年政法干警申论强化试卷:环境污染

小编:

政法干警笔试模拟题--申论强化模拟

满分100分 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在答题纸上作答。

二、给定资料

数字显示,2008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4490.3亿元,比2000年增长3.4倍,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1.49%;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量逐步增加,占GDP比重均呈上升趋势。

据悉,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将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

2.近期国内重大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先是内蒙古赤峰市的自来水污染事件,紧接着湖南浏阳的镉污染事件又成为媒体讨论的热点,2009年8月4日的《人民日报》又披露了哈药总厂多年挥之不去的“药厂怪味”事件,这些重大污染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我国环境现状已到了危险的临界点。

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高度重视环境与治污问题,2009年7月25日至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省调研时,专门视察了滇池治理。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赴江苏视察,一下飞机即前往太湖实地考察污染治理的情况,并在船上召开会议听取汇报。

有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接下来是如何将治理环境污染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问题。过去一些年治污的教训已经证明,所谓的“环保风暴”、“铁腕治污”、“环境一票否决制度”等“人治”色彩浓厚的运动式做法,并不能使环境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理。淮河巨资治污打水漂就是这方面最深刻的反面教材。风暴总会过去,治污必须走上合理的法治化的常态机制,而这一运作良好的机制的形成,则需要打破长久以来在环保领域的行政垄断。

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它的超越性,只有法律的权威超越于行政权力之上,它才能得到有效施行。而在我们的环保司法领域,普遍存在行政权力垄断司法和监督缺位的问题。比如,《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对污染大气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政府主管部门处理。但这样的规定,就像亲娘打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半是吓唬,不会动真格的。更有甚者,就像此次湖南溆浦县环保局暴露出的问题一样,环保执法成了一些工作人员实现其利益的工具,缺乏监管使得公共权力私人化,这样的机构还可能公正执法、制止企业排污吗?

其次,要打破环保产业的行政垄断。目前我国环境投入基本上由政府承担,环保产业的行政垄断程度很高。连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等最有条件实现市场化、社会化的领域,也由市政部门所垄断。管理干部吃皇粮,设备维修运行费用吃补贴。环保公司大多是各级环保局办的,它们在本局管辖的范围内承接环保工程的设计、施工、设备制造等业务。这样的行政垄断也成为腐败的温床,数以十亿计的治污投入见不到效果也就不足为奇了。“环保腐败”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今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原因。

另外,环保必须对公众和民间组织开放。环境保护是公益事业,其根本动力来源于公众。在一些环保做得很好的发达国家,来自民间社会的各种公益组织、基金会、慈善机构等都十分发达,是环保运动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在我国,公众的环保参与程度很低,政府负担过重。一方面是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每年有数以万计、十万计的环保投诉要处理,另一方面环境诉讼案件十分罕见。行政的垄断使得各类民间环保力量受到了种种限制,造成了我国公民的环保行动能力极其有限。更严重的是,在这些健康的民间环保力量的表达受限之后,环保群体性事件自然会取而代之,近年来的一些重大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当然,这方面目前也有了一些可喜的进步。近日,首例由环保社团组织——中华环保联合会提起的环境污染侵权纠纷案,已被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受理。

正本才能清源,身净才能治污。一个真正有效的环保机制需要打破旧有的行政垄断,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制度改革中探索。

3.河源市龙川县地处广东省与江西省交界处,这一地区是我国第三大稀土产区。2008年春,龙川县上坪镇石湖村的早稻刚下种不久,不远的坳背塘山上传来了机器的轰鸣,一处新的稀土矿点开工了。

这座名叫坳背塘的小山高不过百米,整条山谷只见裸露的黄泥,层层的洗矿池如梯田般遍布其间。最上层是3个直径约5米的大洗矿池,池中电机嗡嗡作响,乳白色的矿液翻腾,厚重的泡沫被捞起来泼洒在池边,成堆的农业用碳酸氢胺和硫酸氢胺码放在一侧。二十多个大小不一的矿池由柴油机、电线和水管织成的网络连接起来,自上而下形成五六个层次,越往下池水越清,沉淀物也越多,到最下层的池里聚积起来的便是白色的稀土矿泥。

尽管这些矿泥还只是粗坯,还要经过复杂的提炼过程才能生产出工业用的稀土矿物,但其目前市价仍高达每吨5万元。但是,未经任何净化处理的洗矿水在山谷间漫流,携带浓度极高的碳酸氢胺、硫酸氢胺从山涧流人山下的农田、鱼塘与河流。

当季,人们只见山下的稻子疯长,有的甚至高过人头;而到了夏天,稻穗结出的却都是打不出米的瘪谷。“2008年早稻收成减半,晚稻只能收一点点。到2009年,土壤都变臭了,稻子种下去就死掉,现在什么都不能种,只能长草。”自家的田不能种了,村民只能去外村人那里租地种,租两三亩地,每年要交两三百斤稻谷当作租金。

“村子都被矿包围了。”石湖村委田心村文心大队的村民们说,田心村3个大队现在还有4个稀土矿,矿上流出的酸水污染了当地的土壤和水源,鱼塘的鱼死了,鸡鸭喝了溪中的水也生病死亡,耕牛掉进山上的洗矿池里就再也找不回了,连村民的饮用水都要从很远的地方引来……

“开矿没有给我们带来任何的好处,坏处无穷尽。”村民们说,他们仅仅得到了“一点点一次性的补偿”,每亩田赔偿六七百元。而土壤未污染前,当地农民一季收成便有上千元。如今,失去良田的村民只能另寻活路,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则去山里替林业老板砍树、搬运木头、种经济林,四五个人砍一天才能砍一亩林,赚100元钱。

4.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需要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操作人员属于技术工种。全国至少一两百家高校都设有环境专业,而目前国内大专院校开设的环境专业,更多的是环境基础教育。环境治理行业真正需要的却是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工,可是国内专门针对环境污染设施运行的专科学校甚至职业高中少之又少。

于是,出现了环境专业就业难的局面。然而事实上,国内环境污染治理行业就业前景非常广阔。1998年,全国大约有400家污水处理厂,而仅仅10年的时间,就增加到目前的1500多家,这个数字还在继续增加。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都需要专业人员运营。行业真正缺乏的是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者和高素质的实际操作人员、工程师。

一方面,每年大量的环境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环境污染治理行业缺少工程技术人员。举办水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培训班不失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相关职业高中和专科学校可以多多开设跟环境污染治理相关的专业,培养实际操作技工,满足行业对操作工人的需求。

5.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能较为有效地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绿色保险制度。然而由于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保障,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缺乏污染损害的赔偿标准,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十分缓慢。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焰在2012年两会提案中建议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第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法律法规体系。在国家和地方立法中纳入环境责任保险的相关条款,尽早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配合2012年7月1日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制定有关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条例,明确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原则等;

第二,明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的强制性方向以及过渡措施。参照国际惯例,确立环境污染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建设方向。在该制度实施前,建议建立政府部门、保险公司、银行三方合作互动机制;

第三,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参保企业保费财政补贴制度,以及对承保公司的税收优惠机制,将给予企业的税收优惠待遇与企业环境污染保险事故发生情况挂钩,减轻企业负担。设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基金,用以支付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超赔部分等。发展权威、独立的风险与损失评估机构,评估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和经济赔偿价值。

6.国外的大量实践证明,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环境污染事件发生的概率。如美国实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后,340种化学物质排放量下降了40.5%,而印尼在公开环境信息的一年半时间内,污染物排放量也下降了40%。

环境信息不公开和公开不充分、不及时,给一些污染企业和地方政府“暗箱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要冲破其中的“潜规则”,必须让一切见诸于阳光之下,而途径就是想方设法把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落到实处。

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对于促成环境领域的良性监管,使环境保护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转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一点,从之前厦门PX项目迁址,到近日广州南沙石化炼油项目的正式迁出,都得到了充分印证。正因为环境信息在项目上马前得以公开,公众、人大代表和专家才有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充分表达不同意见,才促使地方政府在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对这些环境敏感项目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估和兼顾各方利益的考量,并最终做出有利于保护公众环境权益的科学决策。

环境信息公开,是规范政府行为的矫正器。通过环境信息公开,让政府接受公众、媒体和民间组织的监督,有利于推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转变,提升政府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同时,发动公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也可以为政府找到更多的同盟军,及早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及时解决环境问题。

环境信息公开,是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催化剂。通过消费者用钞票投票,让那些践行绿色理念的企业浮出水面、赢得市场,让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企业得到教训、提高认识,从而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促成企业环境行为转变。

环境信息公开,是有效解决社会冲突的减震仪。通过保障公众充分行使项目建设、污染物排放和环境治理方面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使得不同利益群体在良性互动中达成共识,避免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使污染引发的社会冲突及时得以化解。

在信息空前发达的今天,只有把环境知情权充分还给公众,主动接受监督,赢得公众对环保事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才能妥善解决好环境保护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要全面调整环境与经济关系、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坚持环保规划先行,与产业规划、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相协调、相统一,以环保规划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更新观念、创新方法,积极推进科学化、民主化决策。建立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要求全面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之中,从根本上有效防范环境污染产生和资源环境损耗。

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国家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要坚持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要坚持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领域,落实到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各方面,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治理成果,从根本上减轻环境压力。发展绿色经济,以绿色消费带动绿色生产。

要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必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环保部门综合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责任制和问责制,真正把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落到实处。要加强环境综合管理,积极探索大部门环境管理体制,团结和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形成环保工作合力。

8.有的人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谈得上环境保护。表面上看,西方国家的环境保护运动确实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基础上才大规模兴起的。

在西方环境社会学界,甚至有人提出了“后物质主义命题”,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财富快速增长,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才有可能更加重视非物质性的需要,关注生活质量,重视个性发展和自我表达,由此产生环境意识,开始推动环境保护。这个命题的潜台词就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而言,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环境保护的,环境保护是一种奢侈品。

事实上,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老百姓来说,并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他们要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保护环境。如果不保护环境,一是失去生存的基本资源而不能生存下去;二是即使生存下来也不可持续。所以,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包括我们国家,环境保护是不能拖的,不能走先发展再环保的路子,保护环境本身就是发展,就是解决民生问题。我们现在关注环境保护,并不是因为我们具备了什么条件,我们的经济基础实际上还并不是很厚实。

当然,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推动环境保护、解决环境问题将具备更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可以用于环境保护;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生活质量的关注也更为迫切。此外,经过30多年的环境宣传和教育,群众环境知识和环境意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三、申论要求

2.材料8中提到“有人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谈得上环境保护”,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语言流畅,300字以内。(20分)

3.仔细阅读给定材料,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字数在350字左右。(20分)

4.对给定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4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使环境付出了沉重代价。环境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政府对环境污染高度重视,逐渐加大了对治污的资金投入,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治污领域存在行政垄断,环境信息公开不充分,治污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等。需要政府环保部门群策群力,采取相关措施,积极应对。

2.答案提示

这种观点认为环境保护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时候才大规模地实施,它所隐含的意思就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环境保护只能是一纸空谈,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环境保护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是片面的、狭隘的。

我认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对不发达地区人民来说是必需的,是其生存发展的保证,如果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保护,会使人们丧失生存的基本资源,影响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发展了,可以为我们推动环境保护、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更加有利的物质条件和群众基础。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不可偏废,这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答案提示

针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

(2)在环境污染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3)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4)将安全事故和污染事故进行清晰的定义,以便于事故发生后确定是向安全生产部门报告还是向环保部门报告;

(5)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6)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环境行政决策机制;

(7)要定期对重大环境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8)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9)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4.答案提示

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建在河流旁边,废水直接被排入附近的河水中,污染了水源,影响了下游人们的用水安全。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在此,建议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

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起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草案,要实行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三结合,按照法定的程序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召开立法听证会、座谈会或者在‘有关网站、环境报刊上公布环境立法草案,充分听取公众意见。环境保护法规及相关环境管理制度实施之后,实施机关应当定期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将评估意见报告制定机关。制定机关要不断完善涉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根据实施情况和实施机关的评估建议及时地按照法定程序予以修改或者废止。同时也应明确规定在何种程度的污染事件发生后,采取什么等级的措施来控制和处理。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确定内部不同执法机构和岗位的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并建立‘健全环境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环境行政执法过错或者错案责任追究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监督机制。在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常规上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目前全国具体有多少污染源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企业和政府应该一起建立全国污染源的监督机制,建立一个污染源的排放名录,并且每年更新这个名录,把全国的污染源都监管起来。这样如果出现了污染事件,就可以立即进行处理。

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科技研究,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并且价格要低,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同时也应加强研究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质,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全面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环保事业是公众的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动员公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要向社会系统、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热点推荐

上一篇:路街道创建学习型社区

下一篇:大学生贫困申请书(汇总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