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福建导游词(精选12篇)

最新福建导游词(精选12篇)

小编:飞雪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福建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它源于章节堂岩,与流香涧合流后,向东穿出霞滨峡口,汇入崇阳溪,长约7.5公里。

从霞滨峡口,沿章堂涧向西得约里许,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从下望去,俨然一幢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此空中楼阁是清咸丰年间,崇安县的土豪劣绅为躲避太平军而雇人营造的。丹霞嶂岩洞,上倚危崖,下临深渊,地势十分险要,乍看似乎无路可攀。但只要从山后绕道火焰峰而上丹霞峰顶,尔后从山顶的岩洞口顺梯而下,便可到达其中。看了半天,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从天车架向前行约数百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雄鹰的巨岩,称鹰嘴岩。鹰嘴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奇特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着一株干虬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缜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所处的这个角度望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古人有诗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喙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鹰嘴岩的神姿。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倒水坑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蒲、兰花丛生。“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导游内容]大红袍茶树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流,到处布满了丛丛簇簇的茶树,真是满谷春色,一派生机,不愧是“茶的王国”。在九龙窠最后一窠岩壁间,不一用石块垒成的盆景似的茶园,上面生长着几丛茶树,它就是闻名于世的“茶中之王”——大红袍。大红袍之所以能够获得茶中之王的誉称, 因为它的生长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有水自罅滴落。而随水流落的还有苔藓等有机物,因而这块土壤较它处润泽肥沃。且两面三刀旁岩壁直立,日照不常,气温变化不大。再加之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一定要选技术最好的茶师来主持,使用的也是特别的器具。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自然就使大红袍的成茶具有独到的品质和卓著的药效。经茶师评定,大红袍冲至九次,尚不脱原茶之真味——桂花香,而其它名茶,冲至七次,味就极淡。从而夺得了“茶中之王”的桂冠,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关于大红袍茶树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有的说天心庙的老方丈,用生长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了一位进京赶考举子的病,后来举子得中状元,为感谢神茶救命之恩,回到武夷山,脱下身上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后人便给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也有的说某朝一位皇太后患病,终日肚疼鼓胀,卧病不起,请遍天下的名医,用尽了灵丹妙药,都不见效。后天心庙的老方丈敬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命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代他前往武夷山九龙窠谢恩。大臣到时,便将大红袍牛披在茶树上,并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但更多的人认为大红袍茶树是因为早春时节,叶牙勃发满树艳红。远望宛如一件件大红袍覆盖树冠而得名。 大红袍茶树仅有四株,来武夷的旅游者,无不想一睹大红袍茶树为快。目前,武夷山市有关部门,已开辟“大红袍之旅” 线路,受到了中外游客的好评 。

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图]。据董天《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的前身,称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其地理位置而言,因名刹座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1528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沿重光了这一宗教名构,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 ”之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所向往的“极乐世界”的无穷寓意。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古刹四周古木参天,篁竹蔽邃,鸟鸣蝉噪,意境深 ;步入寺内,香烟燎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导游词篇二

各位团友,此时我们探访的是桃源洞,深藏在武夷山中。由于蹬道高坡度大,有时还要穿越洞穴,请大家在行进途中互相关照,注意安全。现在我们正循苍屏峰与北廊岩之间的松鼠涧旁小径行进。将至桃源洞口,便有一堆乱石截断了谷口,小涧骤然消失,只听见石下铮琮有声,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只要各位再往前走几步,就可看到巨石相倚的小洞口。洞极为狭小,仅容一人通过,而且洞中十分黑暗,请大家跟我走好。穿过小洞,小涧奔腾而出。这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不知大家体味得如何。跨过横架在涧上的石桥,几经曲折,辗转而入,迎面有一石门,借着门射出的一缕幽光,大家是否看清石门两旁的一副石刻对联:“喜无樵子复观弈,怕在渔朗来问津。”相传这副对联,是一隐士根据仙凡曾在此对弈,樵子战败仙翁的故事而写的。

进入石门,顿觉豁然开朗,果然是“洞天绝境”。四周群峦环绕,南有苍屏峰,北有三仰峰,东有玉版岩,西有天壶峰、北廊岩。当中是幽深的谷地,方圆大约20亩。但见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桃园、石池、竹林、流泉,引人入胜。若逢春日来此游览,桃花盛开,灿若云霞,地地道道的陶渊明笔下的武陵桃花源胜景。徐霞客在游记中曾这样写道:“四山环绕,中有平畦曲涧,围以苍松翠竹,鸡声人语俱在翠微中。”桃源洞北面有两幢古老的屋舍,是桃源庵和开源堂旧址,堂内塑有太上老君的神像。屋旁斜倚着的一块岩石,名金砖石。从岩罅里涌出的一股山泉,叫金砖泉。清亮的泉水绕过屋舍,注入田间,在爬满青藤的寿桃石旁,蓄成一口水池。池边的石盘纤尘不染,正是品茗小憩的雅座。桃源洞西边这座老君岩雕像,是1996年,由武夷山风景区胜区管委会投资23万元,福建惠安工匠历时6个月雕凿而成。雕像高16米,宽11米,厚1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君岩雕座像(堪称中国之最的泉州老君岩雕像高仅5。1米),堪称“老子天下第一”。

桃源洞后山有小路上三仰峰,也可取道山北慧苑坑,从章堂岩上三仰峰。三仰峰是武夷山风景区内的最高峰,海拔717。7米。三峰皆昂首向东,高者为大仰,次者为中仰,再次者为小仰,故名。仰望三仰峰,大家不知是否有种感觉,三座山峰,宛职巨石三片,斜插碧霄,形如旌旗招展,巨蛇凌空。三仰峰上胜景颇多。从桃源洞后山小径攀登到小仰,路左边有一石洞,深四五米、高二三丈的岩洞,名“碧霄洞”。洞上方岩壁有明万历年间林培所书的“武夷最高处”五字。洞旁有一口井,相传为宋白玉蟾的丹井。清会稽周士芸曾结庐修炼于此。在大仰峰腰,有一平坦方正的巨石,名棋盘石,相传昔时有仙人在此对弈。这里古树环匝,密叶交荫,即令盛夏酷暑到此,只消片刻,便暑热全消。离此地不远的三隐台,台上有积翠楼庵、知白庵、仰云庵,台麓有萝庵等旧址。峰顶有电视转播台。从峰顶俯瞰百里武夷山,只见群峰起伏;仰望天空,高远无边。

雄峙在三仰峰南麓,皆倚铸钱岩,也似三仰峰一样,崚嶒三石,层叠而起,只是山形比较平缓的山峰,是三层峰。三层峰有“武夷气象台”之称。大雨行将来临之际,在它的峰峦之间,便会涌起一团团白雾;而天将放睛时,笼罩在峰峦上的浓重云雾,又会先行化开,露出浓如泼墨的峭壁。当地人用它来预测睛雨,还颇为灵验。宋翁彦约有诗赞道:“崚嶒三迭倚青冥,宿雾云飞自有程。灵境只因通造化,故教人世验阴晴。”

从三层峰往前,过苍屏峰,可见矗立在七曲北岸的北廊岩。北廊岩因横立的巨壁像一条独长的走廊,故而得名,耸立在北廊岩后面的是天壶峰。峰腰有一轩朗的岩洞,峰下有天壶道院旧址。危立于天壶峰西面的琅玕岩,又名栏杆岩、朗官岩。以“琅玕”取名,是形容此岩光洁晶莹,好似美玉。称它栏杆岩,这是因为在崖畔有丛竹环翠,宛如绿色的栏杆。琅玕岩半壁有一山洞,名“金鸡洞”。岩壁上至今还留有凿了一半的磴道。因此衍生出这么一段传说:相传早先洞中曾栖息着一只金鸡,是只神鸟。每当黎明,它就飞到武夷最高处——三仰峰顶,放声高唱。那嘹亮的报晓之歌,又是清脆又高亢,响彻武夷碧水丹山间,惊得歌王百灵鸟也闭上了歌喉。金鸡飞到哪里,哪里就有了欢乐,幸福;金鸡唱到哪里,哪里就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然而,当地有一贪心的财主叫张富朗,竟对它打起了坏主意爱,妄想捉住它,献给官家,求得重赏。经过一番谋划,他从外地雇来了一名石匠,沿着崖壁开凿蹬道,聪明的金鸡,早已洞察出这贪心财主的阴谋,等到蹬道即将凿到洞口,便飞到四曲大藏峰岩洞中筑窝去了。张富朗穷忙了一阵,连鸡毛都没有捞到一根,倒给人家留桃源仙境下笔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条凿了一半的蹬道。

各位网友,桃源洞游览到此结束。但愿绚丽的桃源洞胜景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福建导游词篇三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10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

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

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

福建导游词篇四

嗨!各位先生、女士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福建土楼故里南靖。我是蓝天旅行社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徐,今天我将陪伴大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

(旅客1:圆形的;游客2:方形的)……

大家都很棒!都猜对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福建土楼标性建筑物——田螺坑土楼群。田螺坑是个充满传说的好地方,顾名思义,大家就会联想到田螺姑娘。他们的先祖为了躲避战乱,走到这个地方时,发现这里风景秀美,是块风水宝地,而且地里有很多的田螺,于是就在这里安家立业、开基传延。下面就是观景台,可以看到土楼群的全貌。田螺坑土楼群是由四座圆楼和一座方楼组成的,其中有一座是椭圆形的,方楼在中间,看起来就象“四菜一汤”。

各位游客,我们前面的就是裕昌楼。这座楼的东边向外倾,看起来就象倒塌下来,而它的西边每根柱子都是斜的,歪歪扭扭,所以大家都叫它“东倒西歪”楼。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叫做塔下村。一条小溪从村中穿过,房子沿溪而建,象江南的周庄一样,是个标准的山中水乡,是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村边有座祠堂,叫德远堂,是客家人张氏家庙。祠堂间树着21根石旗杆,旗杆上面有的雕着狮子,有的雕着毛笔尖,据说只有事业有成的人才能树旗杆,雕狮子的表示是武官,雕毛笔尖的`是文官。

各位旅客,今天的旅程就要结束了,相信大家有了不少的收获,希望大家以后常常想起南靖的土楼,常来看看!在这里,小徐祝大家旅途愉快!

福建导游词篇五

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带领大家参观素有“三三”“六六”之称的九曲溪。

大家知道为什么九曲溪有这么个古怪的名字吗?让我——潘导告诉你们吧!大家知道三三得九,九曲溪是因为它迂回曲折,形成九个弯曲点。而六六三十六是因为九曲溪两岸有三十六座奇形怪状的山峰,因此而得名。

现在让我们坐竹排去感受感受“三三”“六六”的九曲溪吧!

竹排出发了,首先经过的这一段是浅水区。大家看看溪水,溪水犹如锦缎,水下的鹅卵石清晰可见。竹排划过,锦缎皱褶般荡开,让人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不知不觉竹排划到深水区,你再看看溪水,这时,溪水从清澈见底变成像美玉般的碧绿。

一路上你们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巨石,有像汉堡包,有像泰坦尼克号(船),大家请抬头看看,眼前的这座山峰像不像一个“酒坛”和一个“醋坛”?这酒坛象征着男人,男人最爱喝酒。这醋坛就象征着女人,女人爱吃“醋”。“醋坛”和“酒坛”加起来像一个茶壶,这夫妻肯定很喜欢喝茶。

我们已经到达终点了,谢谢大家的支持,希望你们在武夷山吃的好住的好玩的开心,再见!

福建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早上好!欢迎你们来到鼓山十八景,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梅,相信你们在这么爽朗的天气通过我的导游词讲解,会对鼓山十八景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现在请紧随我的脚步,走进鼓山十八景吧!

请大家边看着手上的导游词边听我讲解。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有哪十八景和其由来吗?在涌泉寺内有狮子峰,沿着狮子峰下行数里可见达摩洞。洞外一巨石上刻清朝道光年间诗人魏杰,根据这里的自然景物和民间传说,整理编写成的十八景,分别是达摩面壁、南极升天、仙猿守峡、古鹤巢云、仙人巨迹、福寿全图、蟠桃满坞、玉笋成林、蚁蜓渡潮、渔灯普照、狮子戏球、金蟾出洞、伏虎驮经、神龙听法、铠甲卸岩、慈航架壑、八仙岩洞和千佛梵宫,可谓充满诗情画意。

首先给大家介绍仙人巨迹,这是相传罗汉化身曾在此与蓝采和会面并请她传授医道。学成后化成一阵轻风飘走,并在罗汉台上留下了三个巨大的脚印,因此被称为仙人巨迹;再来看金蟾出洞,刘海台和金蟾洞分别位于石道的左右两边,大家看右下方的金蝉洞洞顶岩,形如蟾蜍行将出洞,惟妙惟肖;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就是八仙岩洞,它的传说始于元代,八人得到成仙后经蓝采和大力推进,八仙到此欢聚共同度过中秋之夜。

一天的游览就快要结束了,大家先休息一下,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地方可以询问我,很乐意问大家解答。非常感谢大家这么耐心聆听我的导游词,希望鼓山十八景之旅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祝大家有个好心情。

福建导游词篇七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现在已经到了福建省内最大的寺庙——泉州开元寺。开元寺占地面积78000 平方米。它规模宏大,构筑壮观,景色优美,曾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开元寺初名“莲花寺“,后改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9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现名。

人们常说“自古名山僧占多”,其实是冤枉了出家人。与世无争的僧人隐身在高山峻岭之上,本意是修心养性,却常成为德高望重的高僧,因而山以僧名,闻名遐迩。而泉州开元寺就座落在平平无奇的鲤城区西街,与凡世的隔绝只靠山门前这堵象征性的屏障一紫云屏,这无形中缩短了尘世与佛门的距离。缺少名山大川的陪衬,却多了善男信女的亲近,这就是泉州开元寺的独特之处。

泉州开元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或许大家想知道,开元寺何以能够闻名海内外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慢慢领略、细细品味吧。

眼前这座别致的建筑就是开元寺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它建于唐武则天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前后已经过几次火灾烧毁与重建,现存建筑是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修建的。大家先请看这石柱:上下端略细,中部较粗,呈梭子状,学名梭柱,据考证为唐朝的石柱风格,年代已十分久远了。石柱上还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方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的。它是泉州这个具有浓厚宗教文化色彩的古城风貌的真实写照。分坐在天王殿两旁的是按佛教密宗规制所配置的密迹金刚与梵王。它们怒目挺胸,状极威严,与一般寺庙所雕塑的四大金刚有较大差别,有人谑称它们为“哼哈二将”。

跨过山门就到了拜亭。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拔地而起的东西塔和宽敞明亮的东西两廊对称地排列在两旁,而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开元寺的中轴线上。佛教传入我国巳有一千多年历史,并在中国落地开花,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开元寺的布局就突出了我国古建筑的南面为尊和中轴线为主的特点。

拜亭前的这个大石庭,是个“凡草不生”的拜庭,供古今官民朝拜和活动。每逢农历二十六日,这里人山人海,梵呗声声,一派泉南佛国景象。石庭两边分列着八棵200至800岁的大榕树,阴翳蔽日,盘根错节,增添了开元寺静寂、庄严的气氛。树下排列着11座唐、宋、明时期不同形式的古经幢、小舍利塔,以及两只贔屃。庭中还置立着一座3米多高的石雕焚帛炉,盖钮雕蹲狻猊,炉身周雕幡龙、祥云、莲瓣、蔓草等纹饰,形制优美,雕工精妙。焚帛炉稍后两侧,还有两座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印度萃堵波的方形石塔,塔上刻有萨锤太子舍身饲虎的故事,是印度教在南宋时留下的痕迹。

在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就是眼前这座大雄宝殿。因传说建殿之时有紫云盖地,所以又叫紫云大殿。大殿上方这块巨匾写有“桑莲法界”四个魏碑风格的大亨,以应桑开白莲之说。早在唐朝初期,泉州已盛产丝绸。这片地原是大财主黄守恭的桑树园,后来捐给匡护大师建寺。关于这件事,有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一天,黄守恭梦见有一个僧人向他募地建寺,他说等桑树开白莲花后就献地结缘。几天后,满园桑树果然都开出白莲花,黄守恭深被无边佛法所感动,果然把这片桑树园捐献出来。其实,黄守恭本为乐善好施之人,桑开白莲之说乃是人们敬慕佛祖,附会而成,但这一神奇的传说却为泉州人民所津津乐道,世代相传,因而开元寺也得了“桑莲法界”的美称。

大雄宝殿始建于唐朝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先后经过唐、南宋、元、明几次受灾与重建,现存建筑物是明代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遗物。大殿通高20米,面宽九间,进深六间,面积达1387.75平方米,大殿出拱深远,外观雄浑,保存唐朝宏模巨制、巍峨壮观的建筑风格。

大殿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是五代王审邽修大殿时增塑的四尊大佛,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这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五方佛的胁侍有文殊、普贤、阿难、迦叶以及观音、势至、韦驮、关羽、梵王、帝释等诸天菩萨、护法神将共10尊。在大殿后正中供奉着密宗六观音的首座圣观音以及善才、龙女和两翼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开元寺历代住持皈宗不一:有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禅宗等宗派,而大殿却能保持这种罕见的规制,这既值得夸耀,也是值得研究的。

大雄宝殿还有一个“百柱殿”的雅称。全殿原计划设立柱子一百根,后来因为需要放置佛像和腾出给佛教徒朝拜的地方,便加长了珩梁,减少了立柱,成为86根柱子的“百柱殿”。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右参政、按察使曾樱与总兵郑芝龙重修开元寺紫云大殿时,将其中木柱全部换成石柱。百柱殿的柱子形式丰富多彩,有宋、元、明各时期的海棠花式柱、圆柱、方柱。楞梭柱、蟠龙柱等。尤其是殿后廊檐间那对16角形辉绿岩石柱,雕刻着古代印度和锡兰流传的古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的故事和花卉图案24幅,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它与殿前月台须弥座束腰处的72幅辉绿岩狮身人面像和狮子浮雕,同为修殿时从已毁的元代主印教寺移来的。它们是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繁荣发达,中外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福建导游词篇八

各位亲爱的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闽西连城冠豸山观光旅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xx。

位于连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犹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丽质,清纯可人。这里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潭等五个景区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于一体。相传冠豸山的开发始于宋朝,有八闽名胜”美称。因与武夷山同处于一条山脉,都是丹霞地貌,山势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双绝”美誉。今天游览的主要景点是石门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就乘船游览石门湖景区。大家请看石门湖景区虽小但却不失浩渺,清幽、秀丽、亭亭玉立,犹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生命之门,它不是抽象的符号,它是直观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构筑出石门湖阴柔的羞涩风景,让人看过后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征着母性的伟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团友,下了船,翻过鲤鱼背,我们便来到冠豸山景点最集中、最壮观的长寿峦。大家现在看到山谷中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与我们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门被人们誉为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

好,大家随我过一线天,我们来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请大家往上看,这座山的主峰两边紧挨着两座山,而三座山峰连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种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执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执法官,咱们现在的执法官可不戴这种帽子哦!元曲名家关汉卿的《玉镜台》中就有这么一名台词生前不惧獬豸冠,死来图画麒麟像”,说的就是执法官。各位来宾知道什么叫獬豸”吗?相传它是古代的独角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若见人争斗,就会用角去触理亏的一方。后来由于方言的原因,咱们闽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这个词,这也就是这座山名的由来了,古往今来,人们把冠豸山视为刚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们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会的象征。这里水处(闽江,汀江,九龙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观便是这冠豸山,加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被誉为闽西第一关”,上游第一关。

朋友们,一座山,如果没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仅在于它集生命之门”、生命之根”于一体,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山。与天下名山相比,钟灵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自豪。数百年的书声熏陶,滋润了冠豸山的傲然风骨。书院的兴盛,文人墨客的纷沓而至,在山间留存一批珍贵的历代摩崖石刻和题匾,以及一篇篇歌咏冠豸山水的诗赋文章。最为珍贵的是,东山草堂内珍藏的两块题匾:一块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另一块是大才子纪晓岚留下的追步东山”墨宝。冠豸山人文鼎盛,出过20多名进士,堪称连城文化的摇篮。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赣龙铁路,漳龙高速,龙岩冠豸山机场的开通,会加快闽西旅游前进的步伐,真诚地欢迎各位再到闽西,再到冠豸山。

福建导游词篇九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现管辖有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晋江市、石狮市、南安市、惠安县、永春县、安溪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共4区3市5县,面积11015平方公里,人口750万。

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泉州,历史悠久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泉州悠长的历史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这个问题我想很难回答,我能告诉大家的就是泉州市在什么时候确定有人类生活的痕迹的。大约是距今170万年到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这个时代人类发展非常缓慢,约占人类历史总长的99。9%以上,他们以打制石器作为一个重要的标志。而在1998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就在泉州丰泽区鹧鸪山出土过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砍砸器,就这说明了在距今大约170万年到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人类在泉州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包括后来在台湾海峡打捞出的古人类的肱骨化石,这一切都说明了泉州的人类史最迟就是从旧石器时代开始的。在3000多年前,泉州跨入了青铜器时代,当时活动在晋江流域的是闽越先民。闽越族人是福建比较古老的`居民,他们习惯“断发文身”,善于制造和驾驭独木舟,主要是过着采集、渔猎、原始农耕的海洋性生活。我们福建省的简称“闽”字的由来就是跟闽越族人有关。福建多山区,八山一水一分田,说的就是我们福建的一个地理状况。山多,自然林木也就多,林木一多,毒虫猛兽也就跟着多了,其中尤以蛇对人类造成的危害最大。那么当时也比较落后,人们没有有效的办法能够阻止蛇虫对人类的伤害,在加上蛇在当时闽越族人的眼中也是一种比较神秘、有本事的事物,于是闽越族人就以蛇作为自己的图腾崇拜物,在身上纹蛇的图样,借此表明自己是蛇的后代,希望能因此得到蛇神的庇佑,不再受到毒蛇的伤害。那么当时他们还把蛇放在家中祭拜,福建的简称“闽”就是门内一条虫,这个字就是从这边来的。这个时期在福建一直延续到了汉代。

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原人南迁的一个时期。在东汉末三国时代,当时的孙吴崛起于江东,为了扩大其势力范围,便着意向南发展,注重对闽中的经营,曾先后五次派遣军队进入福建,因此带动了大批北方汉民南迁。而闽南地区因为濒临大海,九龙江和晋江贯穿其中,拥有泉州和漳州两个自然平原,自然就成为了南迁的汉民最先聚集的区域之一。中原人南迁与当时北方的局势有关。当时的中原地区连年战乱,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而南方则相对安定,海上交通也发达。于是中原汉人不断通过海陆两路进入泉州,并且为泉州带了了铁农具、牛耕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尤其是晋朝王室的南迁,更使得泉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前面的发展。南迁过来的中原人沿江而居,为了表示他们对晋朝故土的思念,于是就把居住地的这条河流名为晋江,而居住地也因江名为晋江。在公元980年以前,晋江是现在大泉州的通称。

之后就进入了隋唐时期。隋朝虽然比较短暂,但是呢,隋政府却对航海事业比较重视,海上交通在此时有了新的发展,当时国内各大港口之间都有固定的航线,大陆和台湾也是有往来的。这个时候可以说是为以后闽南辉煌的航海事业打下基础的时候。到了唐代的时候,唐代商品生产日益发展,商业渐趋繁荣,国际贸易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我们国家对外交通有海、陆两线:陆路,是从我国西北,越过葱岭到达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而海路,就是由沿海诸港,东北至朝鲜,东至日本,南达南海诸国。由于陆路交通线上曾多次发生战争(如唐与东、西突厥的战争),往往使交通堵塞,而且陆路运输主要靠骆驼,运量少、运费高。海上运输则没有这些弊端,所以海运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了公元9世纪中叶,泉州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贸易港口之一。【唐代四大贸易港口分别是交州(今河内)、广府(今广州)、泉府(今泉州)、江郡(今扬州)】不过泉州航海业最辉煌的时代却不是在隋唐,而是在宋元时期。宋元时期因为当时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鼓励海外贸易,泉州的造船业和航海日益发达,而泉州港也迅速崛起为东方第一大港,成为了与埃及亚历山大齐名的世界性大港,被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重要起点之一。

明清时期的闽南同样拥有着辉煌的海上时期,但这时创就这种辉煌的并不单是繁荣的海上经济,还有海上战争。明朝时,主要是抗击倭寇。明朝初期时,被朱元璋消灭的张士诚、方国珍余部跑到海上,和日本的海岛勾结在一起,形成了最初的倭患。后来明政府下令,禁止沿海人民泛海贸易,阻碍了正常的贸易活动,使得许多沿海人民不得不冒险走私,而腐败的政府无力阻止,便趁机勒索敲诈,中饱私囊,这就使得很多人为了生存走上了亦商亦盗的道路。发展到最后便形成了与倭寇勾结,为害一方的局面。

由于福建抗倭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明政府派遣戚继光入闽,下决定启用了俞大猷。俞大猷是晋江人。他主张“备倭于陆,不如备之于海”。他征调大船,在月港、嵩屿招募水兵,建立起具有战斗力的水师。而戚继光在闽北、闽东大败倭寇之后,挥师进入漳州。嘉靖四十三年(1564),戚继光的军队将数千倭寇赶到了漳浦,用计歼灭了倭寇大部,剩下的被俞大猷的军队全歼。隆庆三年(1569),海盗又勾结倭寇进犯诏安,被俞大猷的部队歼灭,至此,倭患才基本解决。

明朝的海上战争主要是抗击倭寇,而清朝的海上战争,则是和台湾有关。说到这里,我想很多人马上会联想到一个人——民族英雄郑成功。郑成功祖籍南安石井。公元1623年,荷兰殖民主义者入侵台湾,霸占着我们的宝岛台湾,一直到1662年,郑成功才以厦门为根据地,将荷兰殖民者驱赶出台湾,收复了宝岛。郑成功虽然收复了台湾,但是此时的台湾并没有归入清政府的版图,而是被郑成功作为一个与清政府抗击的据点。到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将军不顾63岁高龄,带兵出征澎湖,攻取台湾,这才完成了祖国疆土的统一。

以上就是关于泉州历史的一些概括。历史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同时也是非常巨大的一个体系。今天我们所讲的这些,因为我个人的知识有限,所以只是有关泉州历史很小的一部分。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呢,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更多地去认识泉州、了解泉州。谢谢大家!

福建导游词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武夷山旅游,我是国旅的导游小肖。

武夷山是国家4a级旅游区和国家重点风景区,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

武夷山是茶叶生产基地之一。武夷岩茶久负盛名,其中“大红袍”被称为“茶中之王”。武夷山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今天你们非常荣幸可以一睹武夷山的风采。我们今天的行程是“爬天游峰”在武夷山旅游界流传着“不爬天游等于白游“的说法,请大家期待吧!

现在我们正行驶在天游峰的路上,大家可以休息一下,待会儿爬山很辛苦的。现在我们已经踩在了武夷山最高最陡的山峰——天游峰脚下。请大家抬头看,猜这座山峰的海拔有多高?告诉大家,它的海拔有409米。我们看到的哪些高高低低的台阶都是石头砌成的,每个台阶行向只能站二三个人,一共有800多级。我待会儿爬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拥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边登边数台阶的个数,看谁最准确,我们出发吧!

我们在这座亭子里休息一下,大家向下看到的这条河就是赫赫有名的九曲溪,它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8.5平方公里,每一曲都有不同的景致。在后面的行程中我们会安排大家乘坐竹筏,畅游九曲,到时再给大家详细介绍。现在我们向天游峰顶进军吧!”

我们终于登上山顶了,很辛苦吧?请大家向西看这是三教峰,向东望是大王峰,往下看整个武夷山水尽收眼底,徐霞客曾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第一也。”所以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天游峰的游览到此结束。我们在这里休息20分钟然后下山。请大家注意安全,我们这里有“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说法。大家千万小心,下山时要互相照顾。武夷山还有许多美景等你们去游览观光。

福建导游词篇十一

江苏辖江临海,扼淮控湖,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拥有江淮、金陵、吴、中原四大多元文化。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街178号,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份。

江苏旅游导游欢迎词

福建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是南普陀寺,它历史悠久,始于唐朝,但由于多次被毁,又多次重修,所以整个寺庙的建筑还是比较新。原称为“普照寺”后被毁,在康熙二十三年施琅将军在此重建寺庙,因与浙江普陀山一样与供奉观世音菩萨为主,又处于普陀山之南,所以称其为“南普陀寺”,南普寺原是临济宗派世袭主持,1924年改为十方丛林选贤制,选拔贤能之人当任主持,自那时起已有十一任主持了,现任的主持是圣辉法师,南普陀寺庙的建筑也别具一格,现在,就随小吴一同前往参观一下吧!那我们所需要的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各位来宾,现在请随我一同入寺参观,这是天王殿,1981年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写的天王殿匾额。走进这天王殿,弥勒佛慈眉笑眼,耳垂双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弥勒佛出生于印度,后来出家拜佛为师,佛预言他将继承释迦牟尼为未来佛,在五十七亿六万年之后在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以其代释迦佛说教之意。我们现在看到的已不是印度的弥勒佛,现在中国大多寺庙里供奉的是笑口常开胖弥勒像,他为五代时的契此和尚,今宁波奉化人,他常常拿一布袋,云游四方,无忧无虑,常劝人信佛,且总是眉开颜笑,和善待人,因而人们也称其为“布袋和尚”,后来他在岳林寺磐石坐化,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人们才醒悟他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身后的是韦驮,他手持金刚杵是佛教中的护法神,据说,如果寺庙中韦驮着地的金刚杵表明这个寺庙是子孙庙,对外来的云游僧人不开放,最多可吃两餐,不得留宿,如果韦驮将金刚杵横放在手臂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十方丛林,云游僧人可以免费食宿,如果韦驮一手将金刚杵高举过额,表示寺庙对云游僧人的食宿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南普陀寺原先为子孙庙,所以韦驮的金刚杵是着地,后改为十方丛林,但这尊韦驮却没有更改外形,其实云游僧人到此是可以免费食宿的。

天王殿内两旁的便是四大天王,分别代表风、调、雨、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意为调,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意为风,西方广目天王一手拿圆珠,一手拿蛇或龙,意为顺,北方多闻天王手持一伞,意为雨。

现在我们走出天王殿,寺庙呈中轴线递次向上,向左右对称展开,现在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鼓楼!寺庙中一般都是晨钟暮鼓!而钟鼓楼第一层分别又供奉着地藏王菩萨和伽蓝菩萨,正前方是大雄宝殿,这是寺院的主体中心,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两层蹿角式的建筑,绿瓦石柱,雕梁画栋,屋上铺琉璃瓦,殿顶绘有九鲤化龙、麒麟奔走、龙凤呈样等磁画,色彩鲜丽,金碧辉煌。南普陀寺始于唐朝,在大雄宝殿前的石柱上有一对联为证,“经始溯唐朝与开元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大雄宝殿中供奉着竖三世佛,分别是过去佛、现在佛与未来佛,中间的就是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据说真有其人,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加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十九岁那年于四门出游,感悟到人生的生老病死的状况,于是决心出家,以摆脱生老病死的困苦,最终经过艰难的修行,在菩提树下觉悟,就成为现在的释迦牟尼。站在释迦牟尼两旁的是他两个弟子阿难与迦叶,前面还有一尊千手观音。在殿的后面供奉着西方三圣,中间为阿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在大雄宝殿的左右分别是十八罗汉,相传当年罗汉传入中国时只有十六罗汉,后加入了《法住记》作者庆友法师与此书的翻译者玄藏。

各位来宾,这是大悲殿,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又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称为大悲殿,观音原名观世音、观自在,慈悲之意就是给人与快乐,拔除悲痛。殿内供奉四尊观世音菩萨,安排四方,正中是一尊双臂观音,端坐在莲花座上,双目垂帘,神态安详。其余三尊为四十八臂观音,手上各雕一只小眼,持多种神器,姿态各一。游人香客必到此参观朝拜。大殿原为木结构,八角三重飞檐,全以斗拱架叠建成,殿内藻井,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支铁钉。由于香火太盛这儿多次烧,所以等会儿要烧香的朋友请不要把香火带到殿内,在殿外烧就可以了。

前方便是藏经阁,为中轴主体的最高层,这阁建筑颇有特色,有中西合璧的韵味,上为歇山式屋顶,下为西洋式架构,重檐双层阁楼,上层藏经,下层法堂,二楼有宽敞的天台。这里面藏着明末用信徒和沙弥刺血写成的血经书,还有著名艺术家何朝东的作品白瓷观音、缅甸白玉卧佛等等。

各位来宾随我再往山上走,这儿有一个大佛字,是闽南寺院中最大的一个,高4米多,宽3米多,是清光绪三十一年振慧所书。

现在请各位与我一同往回走,南普陀是全国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这是闽南佛学院,创办于1925年,由当时南普陀的主持会泉大师为首任院长,他将佛学院作为改革中国僧侣的教育实验园地,使之成为中外著名的佛教高等学府,1937年抗日军兴,学院停办,,1985年又正式复办,由赵朴初会长重写了院额,现设有男女两部,男部在南普陀,女院在金榜公园内的紫竹林寺内,学院的每任校长都是由南普陀现任主持当任,所以现在的校长就是圣辉师。

厦门火烧屿导游词 ·日光岩导游词 ·武夷山龙川大峡谷导游词 ·永定土楼导游词-

各位来宾,看对面的普照楼,是专门供应素斋的地方,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抛开了素菜仿制荤腥模样的传统,坚持素菜素料、素菜素做、素菜素名,其中有道菜名为“半月沉江”这是郭沫若先生所取的名,1962年郭沫若先生偕夫人来到南普陀寺,参观品尝素菜,他看过菜单后便把菜名排列编成韵律诗句,边吃边打拍子唱,兴致甚高,当端上当归香菇冬笋面筋汤时,见其一半香菇为墨色,一半面筋为白色,宛如半轮月影沉入江底,于是便为这道菜取名为“半月沉江”。

热点推荐

上一篇:最新一学期教学总结与反思 学期教学总结(通用9篇)

下一篇:最新督导检查工作方案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