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2023年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汇总10篇)

2023年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汇总10篇)

小编:ZS文王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一

孔老夫子言:“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吟诗作对,一般都是文人墨客的表达交流的寄托所在。《唐诗三百首》,名头之高妇孺皆知,灵动拗口的唐诗,悠悠一千多年的传唱,已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变得艰涩。泰半久远,我借光阴为引线,在若隐若现的记忆中寻觅那唐代性格各异、出色出众的才人们,花香漠漠落花盈盈。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他独自漫游山中,心里十分清静,放下繁杂的思虑,让奔腾的念头停歇下来,任它随清流远去。意识得到控制,整个天地入眼清明。很多人会觉得,这是的他,应是受了现实很深的冲击,带着强烈的失落心意归隐山中。产生这种见解实则是基于先入之见构成的无意识的强加,认定一个人的归隐总包含着对现实的不满和遗憾。

我认为,终其一生,李白都是个进取入世的人不会轻易失望失落,他有自在悠然的内心,磅礴的才华和见识。野心催逼他,于是促使他施展其才,就像不能阻止大鹏去展翅遨游九天外,同样不能勉强李白只能看到脚下的一块地方。

他是个精彩的人,善于发现身边的完美,无论是楼前的流水,怀中的美酒,还是窗前的明月光,入他眼来都别有意趣,他有世人无法企及的才华,哪怕最平常景物,经由他描摹,亦会动人心弦。

里边医生都无法进入政治的漩涡中,有太多人为他抱怨不公,可这样的结局对一个天性浪漫的伟大诗人而言,委实是最好的结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无题》

他生在晚唐,错过了最繁华荣胜的时期,又身处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钟,终身潦倒,郁郁不得志。当时唐朝式微,正逐步走向没落,可是除了咏史诗外,李商隐诗绮丽之处,丝毫不露末世悲凉之意,倒是颇有开元遗风。能不让自身遭遇霸占思想的人是可敬的。唐诗浩如烟海,李白杜甫双马横绝,其余众人峰峦叠嶂,各有拥趸。情势则是李商隐当之无愧独占鳌头。进而放眼晚唐诗人,仍似李商隐的成就为翘首。

李商隐以感情诗称著于世,我想这与他的情感经历是分不开的。不然,如何能隔了千年,依旧扣人心弦他以往有一段影响了他一生的初恋。他与宋华阳的恋情最终以杯具收场,是李商隐的心结所在,也是他的感情。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二

常言道:“熟读诗书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许许多多有名的诗人,写出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佳作篇章,为人传诵至今。《唐诗选》,正是唐诗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唐诗选》,它齐集了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负有世界声誉的伟大诗人的诗篇。其中囊括了唐代开宗立派、影响久远的大家,不下二十人。其余特色显着、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诗人,也有百人之多。唐代诗坛多种艺术风格的争奇斗艳,诗歌体制的完备成熟,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伟观,可以和思想史上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前后媲美。是一本展现我国文学遗产中最灿烂、最珍贵的文化瑰宝的珍贵读物。

轻轻打开《唐诗选》,翻动那一页页洋溢着书香的页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同的诗人大家之间转换,跟随着他们的脚步,领略唐朝的江山社稷,观赏唐朝的壮丽河山。留恋唐朝的山清水秀,感受唐朝人民的风俗世情,品味唐朝的美酒佳肴,倾听唐朝的钟磬袅袅,欣赏唐朝舞女舞衣翩跹……慢慢品读完这本书,会发现,我不仅仅是在看一部诗集,更是在游走一段历史,是在阅读唐朝由盛转衰的整个过程,在阅览一部集大家之成的思想录。

看张若虚,在那个月明风清的春夜,在花团锦簇的江水边,看到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由此一时感发,大笔一挥,写下来《春江花月夜》这首名篇,被称为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描绘了一幅无与伦比的春江花月夜图,成就了张若虚,展现了一幅早起唐朝逐渐走向兴盛的美好画卷。

说起唐朝,不能不说到的一名诗人,就是诗仙李白了。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的诗,可以说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十几年的求学之路,他的气势磅礴、绚丽,照亮世俗人间,他的乐观开朗,不畏权势,深深折服这我的心,他的潇洒随性,更是个性十足。这些,都在他的诗歌里面展露无疑。而李白的诗,也正好展现了盛唐时期的人民,学子们的生活,展现盛唐时期的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学术之风盛行,诗歌不仅仅是为了考取功名,也更是为了休闲娱乐,诗歌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还有另外一个诗人,在《唐诗选》中,和李白一样,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们必须了解,也从小就有所了解的诗人,他就是杜甫。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所以,他的诗歌里面,流露的感情,不像李白那么豪放,欢快,乐观,向上,而更多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辛酸,“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及对国家发展的担忧之情。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史诗”,正是因为杜甫,用他那惜字如金,“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记录了在唐朝后期,整个社会的动乱历史,展现了人民的疾苦,“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感慨当时朝廷官员的迂腐“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抒发自己的志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自己对于乱世战争频发的无奈:“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表达自己对于英雄早逝的遗憾:“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精彩的描写美景丽日的篇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样白鹭上青天”。阅读期间,让人不得不感慨杜甫的用字功底,不得不感叹社会的动荡与变迁,不得不伤感战争带来的灾难。

无论是张若虚,还是李白,又或是杜甫,他们都是慢慢唐朝的代表,是唐朝鼎盛诗歌的代表。在《唐诗选》中,作者精选了这些诗歌,带领我们品味唐朝的巅峰之作,带我们玩转其中,使我们流连忘返,久久不可忘怀。《唐诗选》,就像一条涓细的河流,轻柔地淌过我们的指尖,拂过我们的心间,带领我们到了一个绝妙的世界,领略不一样的风景,感受文化的世界。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鸟语,闻到花香,品到佳肴,真是美妙绝伦。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三

选了很多关于唐诗的作品,出于种种的原因,最终还是选取了自我最熟悉的这部作品,也就是《唐诗三百首》。

在我们国家,我想就应没几个人不明白它,也就是说它已经成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著名诗人,比如我们从小学时就比较熟悉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还有著名的边塞诗人王维等。当然此外也有很多相对不出名的诗人,就是所有的这些诗人,使得我们历史上的唐朝成为诗的鼎盛时期,也有了这天人人称道的唐诗。

从小我们就明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也在一进入校园就接触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杜甫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相信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以前的我还以为《唐诗三百首》真的只有三百首,其实并非如此。

《唐诗三百首》一书的命名,是沿袭“诗三百”的说法,有着要继承《诗经》传统的含义。它一共分为8卷,入选诗篇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于个体之后。说三百首,其实只是个概数,实际上书中一共收录了310篇诗作,原本是为了儿童开蒙而选编的一个“家塾课本”,因为针对的对象是理解潜力较弱的少儿,因此该书借鉴了《千家诗》易于背诵的特点,因此不一样年龄阶段的人都能理解。我想这也是它能在人群中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

在我看来,唐诗之所以魅力经久不衰,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除了它具有的简单易懂的特点以外,还与它向人们展示出来的那个极其繁荣昌盛的社会背景,它自身语言也意蕴无穷,有时还会使人充满期望与力量等原因有关。唐代经济繁荣,政治昌明,外交发达,这些都为唐诗的发展带给了很好的条件。唐朝的统治者们酷爱诗歌,也常鼓励别人进行创作。诗歌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中尤为重要,那时实行了以诗取士的政策,这样一来就使诗歌和功名利禄紧紧地联系在一齐。诗歌写得好坏关系着一个人的政治前途,因此,它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另外,我觉得在读唐诗的过程中会得到一种力量,会让自我的心灵得到一种超然的释放。每读一次,都是心灵的一次沉淀。当我们受到挫折时,想想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豁达与坚持,想想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幸福,就会从失望甚至是绝望中获得坚持下去的勇气,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念!总之,我认为多读诗不仅仅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还能够陶冶情操,提升内在气质。

总而言之,阅读唐诗真的是很有必要的,而《唐诗三百首》又是其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因此,没读过的人们赶紧抛开一切杂念,潜心阅读吧!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四

小时候,妈妈总是在我耳边唠叨,让我多读唐诗。

上了小学,老师更是常常叮嘱我们背唐诗。

他们的话我没太上心,每次都是随意的读读。

直到20xx年寒假,我走进新华书店,从那琳琅满目的书架上,一种直觉让我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它触动了我的神经,竟让我爱不释手,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我忽然明白了老师、家长的良苦用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诗的魅力,唐诗真是古代诗歌艺术的顶峰啊!

《唐诗三百首》这本书收集的唐诗内容广泛,走进它,就仿佛走进了唐代的历史,勾起我许多联想,激起我无数共鸣。

有的诗是赞美山川田园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让我又一次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

祖国的山山水水让我心潮澎湃,我想和“诗仙”对酒当歌,一同遨游。

有的诗写边塞将士的英勇气概,如卢纶的《塞下曲》和王昌龄的《出塞》又让我重温历史,回味大将军李广那富有传奇剑法的一生,领悟他英勇的气概。

有的诗记叙民间疾苦和人民愿望,抒发个人志向和奋斗精神。

陆游的《示儿》带给我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那时候的人们生活在战火硝烟之中,他们都希望中国早日统一,好过上幸福安宁的日子。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流血少,流汗应该多,要更懂得珍惜美好的生活。

想到今年发生的举世瞩目的汶川大地震,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华夏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

我一定要好好读书,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有的诗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让我感受到了李白和汪伦之间浓浓的深情厚谊。

我也禁不住,提笔写了一首送别我表弟昊楹的诗:“胡猛乘车将欲行,忽闻路边踏歌声。杨柳梧桐高千尺,不及昊楹送我情。”弟弟感动的说:“我也要读《唐诗三百首》,学做诗人。”

《唐诗三百首》里,一首首诗作,就像一面面镜子,能反映社会生活,启迪人们思考。

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我的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从李白那里,我懂得了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他的诗气势豪放,想象奇特,夸张大胆,不愧为“诗仙”。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的诗清新自然,活泼生动,大多以田园风光、自然景物为内容。

以后我写文章,可以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

还有杜牧,通过读这本书,我知道了他不仅诗文写得好,而且还精通行兵法,有政治才能,这本书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

小小的一本《唐诗三百首》伴我度过了整个寒假,我很喜欢它,它使我受益匪浅,我将反复诵读。

我诚挚的欢迎和我同龄的同学常常走进平桥区图书馆,读自己喜爱的书,交自己能够一生受用的朋友!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五

如果说唐诗是一座华丽却没有大门的漂亮花园,盛开的繁花开遍了整个花园,吸引了无数蜂蝶为之翩跹飞舞,那么,六神磊磊一定是这座花园的凿门人或是引路人。

他自己就曾说过:“假如唐诗是一个花园,被围墙围着,多数人都绕墙而过,我就做一个翻过唐诗的围墙的人,去里面摘几朵花给大家看看。如果喜欢,你们可以去走正门。我做这样的人就不错了。”

在这本书里,作者并没有用十分枯燥的学术语言来给我们讲述唐朝的那些事,而是用十分活泼、符合大众胃口的语言生动形象地为我们描摹出唐诗的丹青图。

徜徉在书中,我们不再对大唐的文化诗歌望而却步,因为诗人们亦都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他们同样会在深夜挑灯苦读,同样会在官场苦苦奋斗,面临感情和事业上的失意,同样会因为一次失误捶胸顿足。他们有登科时的欣喜若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亦有落第时的悲凉——“榜前潜制泪,众里自嫌身”,有女娇娥对恋人的思念——“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也有与恋人分手时的无奈悲伤——“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些关于唐朝诗歌的种种,六神磊磊都用最生动活泼的语言为我们一一展现出来。

诗人的性格和仕途遭遇都交汇成诗人生命中的音符,每个音符都是一句诗,都是诗歌的灵魂所在。纵使是同一个诗人的诗,都并非完全一样。诗人也许前半生及第,仕途顺利,写的诗歌都是旖旎优美的,着手点都在描写皇家宫殿或是漂亮的风景。诗人也许后半生仕途失意,被贬边疆,或是直接被撤职,诗歌所体现的情感时而是忧愁不悦的,时而是对朝廷不满的,时而是充满雄心壮志打算重入官场的,时而是看开后云淡风轻的。这些都让我们难以揣摩。但是我们现在可以跟着六神磊磊去更加细致入微地體会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诗歌世界,以不同的角度、别样的切入点去观察一个诗人。我们可以从唐诗世界的另一扇大门进入这个世界,更加真切地体会这个世界的每一笔每一画。

小时候我也背了不下两百首唐诗,但对唐诗的内容以及诗人的生平背景一知半解,或是根本就不了解。背完诗歌后,连此诗歌的意思都被我抛到九霄云外了。可以说,我连唐朝诗歌的大门都没有真正踏入,只是在刻有“唐诗”的牌匾前徘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算真正踏进了唐朝诗歌的大门,在门前的一隅仔细而小心地欣赏着怒放的朵朵梨花。

我想,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六神磊磊。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六

它,能使人平心静气;它,能使人热血沸腾;它,是一个时代的标志。它就是——唐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在唐朝,李白闯天下,学诗学道,任剑逍遥。每日,他高吟“君不见黄河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入夜,他于花间独酌,于月影下舞剑。太白秀口一吐是半个盛唐。”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这样的唐诗尽显豪迈。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在唐朝,王维独处于空山深林之中,看到一抹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洒在林中青苔上。此景令他深有感触,以简淡的笔墨写出“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皓月当空之时,山上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面对如此清幽明净的美景,王维动情地写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的唐诗如画江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在唐朝,安史之乱的践踏,杜甫道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感受到了他的悲愤。河南河北的收复,杜甫高吟“青春作伴好还乡”,我感受到了他的狂欢。在唐诗中,可以领略爱国人士——杜甫发出的肺腑之音,和唐朝有盛转衰的悲壮。这样的唐诗热血奔腾。

无论是盛唐,还是衰唐,它都是诗化了的世界,充满诗意,豪迈之情在太白口中一吐便成了千古之情,如画江山在王维手中成了诗境,热血洒落的战争在杜甫诗下尽显其诗意。唐朝,一个诗的时代。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七

清晨,朝出的辉光映出了东方的鱼肚白,在门前那棵榆树下,坐在宽大的树桩上,轻轻翻开膝盖上的那本《唐诗三百首》,心情总会变得宁静与神圣!

树皮厚重,书面墨黄,油纸的香味扑面袭来,夹杂着文字视觉的震撼,让我深深的沉浸其中。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幼稚的诗仿佛是一首歌,欢快而明朗,我看后不以为然,这么简单直接的诗谁不会写,谁不会吟?再往下看,越看越为震惊,原来这是骆宾王还是个娃娃时随口说出的!那时的我,应该还是稚气未脱,光着脚丫子,在田里跑来跑去直至染上一层灰。那想着写诗?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自己感动惭愧,二骆宾王的这一首诗,不正如唐朝初年一样吗?虽跌跌打打,但却透出一丝丝的生机勃勃,乐观向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读到这里,一股磅礴的气势在我眼前浮现,我仿佛看到了诗人望着庐峰在阳光照耀下升起的紫烟,在万丈瀑布前感到自己深深的渺小,觉得这瀑布,好似是银河坠落而形成的。这就是诗仙的诗啊!也只有他,才能领悟瀑布的精髓,感受到银河的气魄。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景,而更是一份情,一份寄情与山水的心啊!其实生活中不乏美,只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那片借风在天空翱翔的枯叶,那多生长在野谷县崖峭壁中的美丽小花,那只盘旋在你脚边的可爱小苗,谁不能说她们不是美呢?都说盛唐的时代造就了李白,但我却认为李白的豪迈造就了盛唐!

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战火纷飞岁月里,杜甫,一代诗圣,却被囚禁在城内,不得外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是何等说不出的苦奈,唐代也逐渐走向了衰亡。而一切的缘由,归咎于当时统治者的不理朝政,谎于正业。这令我一阵羞愧,如不是懒,我何至于成绩下降的那么快?看来是时候反省了!

我关上书本,看了看天色,真有几分“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了!”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八

在我刚会说话时,妈妈教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那时的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只知道妈妈说一句我说一句。

在我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时的我,知道了这是李白的诗。

在我上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老师告诉我们:母亲知道了子女要出远门,很久很久也不会回来,就为子女缝制衣衫,母亲怕子女衣衫破了没有人给缝,就细细的、密密的结结实实地缝衣衫。母爱是伟大的,子女竭尽一生的心意,也难报答母亲给予子女的爱。正是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唐诗,唐诗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光影.....

我每每读着唐诗,都有一种让我身临其境的感觉:当我读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让我深陷秦汉时期关塞的战争,我仿佛看见无数的将士战死在边疆不能回家。当我读着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时,我又懂得了古人能在沉郁中振气,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可偏偏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于是,我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我品尝到了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我渴望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又向往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短而精,也正因为此,我倘佯在唐诗的殿堂里,我细细的品味着前人留下的精神盛宴。每次读着唐诗,我都会或多或少的有些冲动,也许这就是唐诗它给我的的魅力所在吧!唐诗,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圈一圈的涟漪。

我爱——唐诗!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九

学前班时,好奇怪,一位年轻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全校同学跳舞,跳的舞蹈歌曲歌词是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几遍跳下来,老师为了让我们跳得更好,便解释歌词给我们听,提到想念妈妈时,我们班好多同学放声大哭,只有我“光下雨不打雷”——眼泪夺眶而出,一声不吭。我知道此时此刻我和我的同学们心里想的是什么。老师为了止住我的泪水,送了一本有拼音和好看图画的小学生《唐诗一百首》给我。并告诉我书里有这首诗,想妈妈的时候拿出来看一看。

在我朦胧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妈妈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善良,勤劳。我最喜欢围在忙碌劳作的妈妈的身边。记得有一次,我跟着妈妈到田里收黄瓜。妈妈忙得汗流浃背,不停地往箩筐里装黄瓜。刚满六岁的只能摘到不高处的黄瓜,也帮妈妈装满了另外那个箩筐。就这样来来回回,终于搬完了田里的黄瓜。开水烫过后,半生熟的黄瓜在楼顶上铺满了一地金黄。妈妈拿来菜刀和砧板,黄瓜在妈妈熟练的刀功下均匀地分成四掰。黄瓜被切成四掰后,敞开肚皮铺在太阳底下曝晒。我给妈妈递黄瓜,每递一个黄瓜,妈妈就对我微笑一下。我顿时觉得妈妈的微笑比这一地太阳底下的金黄还灿烂。

一个慵懒的午后,微风吹起的窗帘打在窗棱上的响声惊醒了在妈妈怀里甜睡着的我。我发现我的身边放着一件蛋黄的体恤衫。奶奶步履蹒跚地走进来说:“小春,你妈妈将你们晒的黄瓜皮挑到圩上卖,货好,有个老板给了个好价钱,你妈妈还给你买了一件新衣服。喏,像黄瓜皮一样的颜色。你妈妈还说,她去广东打工了,叫你乖乖地。去读学前班可不能哭鼻子哟!”

我一头扎进那件蛋黄色的`体恤衫里,越控制不哭,眼泪越刹不住车,心里一阵一阵被刺痛。我真不想长大,长大了妈妈就要远离我,要到远方打工维持生计。我的脑子里清晰地映出妈妈那阳光底下甜甜的微笑!

念到三年级上册时,在语文百花园地的学习内容中我又和这首诗相遇了,还更巧是那位十分帅气的男老师教我们。他跟我们讲:熟读唐诗“一”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有描写“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亲,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无私奉献的老师,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壮志爱国的将士……其中是《游子吟》这首诗让我爱上阅读这本书。每次念到这首诗时,每一个字让我颤抖呜咽痉挛哽咽。于是,我找来这本《唐诗一百首》和那件蛋黄的体恤衫,用袋子装好,放在我的枕头底下。想念妈妈时便拿衣服出来看一看,把书念一念。

有人说:人总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苦苦地寻找自己精神的乐园。每一次的新发现,都会带来无限的感激与惊喜。

一首诗撩拨我内心深处那根我不愿触碰的心弦,但又偏偏激起那血脉相连的亲情思念——妈妈,你现在在哪里?我愿我快点长大,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妈妈不再那么辛苦,永远微笑着陪伴我。从此,我带着对妈妈的微笑的思念,深深把头埋在收集这首诗的《唐诗一百首》中,寻找那无限的感激与惊喜,伴随着我没有妈妈陪伴的童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十

耳畔传来余音绕梁的稚子的朗朗读书声,伴随着远处乐鸟宛转悠扬的啼鸣,飘着周围自然禅韵优雅的幽香,眼前是一片不见边际的竹林。清风缓缓拂起,竹叶落地,任由风的清扫,在飘荡着的泥土香味用拂起,又落下。竹叶沙沙,钟声从远处飘荡着回响着,如一把木锁,锁住了城市中喧哗的声音,锁住了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人群,锁住了对于世态名利的渴望,锁住了对于繁华追求的向往,却打开了脱俗自然的对于宁静平凡的本质。

一世戎马,扬鞭回首,挥手飘发,萧萧班马,嘶鸣长啼,啼声远去,不见其影,空余行处。没有一滴泪水,没有一次停留,没有一句告别,转头便是一场离别,没有泪水的离别,没有停留的离别,没有告别的离别,没有期限的离别。家书已达,欣喜若狂,却非家书,乃为亡书,挥泪失声,若是失魂,耳响离歌,终日不觉。

月,缓缓升起,挂在空中,似乎是特地为我而准备的,似乎是特地给我供以欣赏的。月上,满是墨色,不见得一颗繁星,这又似乎是谁心中的颜色,倒映在天上,照影了我。月下,寂寞空城,巷空道清,男怒女哭,犬吠孩啼。独自一人,倚坐窗边,思故念乡,怀亲想友,感极而悲,倏尔涕下,沾湿布衾,泪透薄墙。

这,便是诗韵,脱离世俗,离开喧噪,回归宁静,渴望平凡。唐诗中有喜,有乐,但也有悲,有悔。唐诗中的种种,高雅,而又时尚,同时又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于世态的态度。

读诗,不仅是为了学习,而是为了感受其中的风韵,独特,与美好。诗之所以美,之所以雅,便是因为其中的风韵,独特,与美好。感受诗中字与字之间的巧妙,词与词之间的婉转,句与句之间的自然,才能感受到现代语言无法表达出的独特神奇的情调,它如清雨直叩你的心房,它如柔雨温暖你的心灵,它也如烟雨滋润着你。

读诗,读诗韵,读如“烟院松飘萧,风廊竹交戛”一般的悠扬,读“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一般的豪气,读“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般的忧愁,感受着来自真中的宁静,真中的喜怒哀乐。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小班下学期班级工作计划(精选15篇)

下一篇:最新刘秀祥事迹观后感范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