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村同建农村社区的成功探索
新农村建设启动以来,湖南津市市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坚持 "以集镇为纽带,村庄为支点"的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实施了镇村同建农村社区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在全市七个乡镇全面铺开,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镇村同建社区,建出了一片新天地
1.美化了乡村面貌。以前,津市农村集镇社区到处是垃圾,违章和临时建筑比较多,公共卫生设施普遍缺乏。目前,7个镇的集镇社区全部实现了街道硬化、绿化、亮化,主街道全部拓宽至18米以上,建起了漂亮的绿化带和高标准的路灯,改造了下水道,新建了集贸市场、客运站场、政务中心、养老院、群众休闲广场、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垃圾实现了日扫日清和集中处理,违章和临时建筑全部清除,彻底扭转了集镇脏、乱、差的现象,面貌焕然一新。集镇邻近的村居社区全部硬化,新建了村部、卫生室、村民活动室,建起了一批垃圾围,基本实现了垃圾统一处理,无暴露垃圾;河塘、沟渠得到有效清理,无漂浮物,有的还建成了一些农民宜居小区,喝上自来水,用上了卫生厕所,看上了有线电视,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2.拉动了经济发展。过去,由于集镇社区面貌较差,环境不太好,招商引资的成效一直不大。通过镇村同建社区,随着环境的改善,功能的配套,吸引了一些老板把投资的目光转向了营商成本相对较低的农村集镇社区。该市保河堤镇通过集镇社区改造升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2008年先后引进了2家棉花加工企业和1家食品加工企业,引资总额3500多万元,是上年的30倍,极大地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乡风文明。原来,由于环境差,群众乱丢垃圾、乱倒垃圾、乱搭乱建十分随意。现在,随着面貌改观,卫生设施配套,村(居)民公约的约束,很多群众觉得再乱丢乱堆、乱搭乱建就比较"丑人的了"。群众的文明习惯、文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4.找到了致富新路。富裕农民的关键在于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居民。通过镇村同建,集镇社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大幅度提高,有效地带动了一批农户向集镇社区聚集,探索出了一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该市灵泉镇在集镇社区专门修建了茶山岗农民宜居小区,水、电、路、有线等设施全部配套到位,首批50套宅基地被农户抢购一空,一些没赶上的农户,都急着问:"第二批宅基地好久有买的"。据统计,仅去年一年,7个集镇就新吸纳了近1500名农民到集镇社区定居,有力地加快了农民向集镇社区转移的步伐,对 "三农"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二、探索同建途径,破解了系列新难题
1.规划先行,解决怎么建设的问题。镇村同建,到底该朝什么方向建设,该建些什么,是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因此,在启动之初,制定一个好的建设规划十分重要。为了把规划做好,切实让群众满意,津市主要抓了三个环节。一是征求群众意见。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听取了群众对集镇社区建设的意见,然后把群众的意见汇总,形成初步的方案。二是下派专家指导。为了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建设,避免建设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保证集镇的长远发展,津市要求规划、建设、环保、电力、水务等部门派出业务骨干,协助乡镇拿出比较完善的建设规划。三是统一论证决策。由乡镇政府牵头,组织召开了由部分居民代表、村(居)干部、乡镇国土城建环保站长和相关业务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论证会,通过认真讨论和分析,并由业务人员解答群众的疑问,最后形成共识,确立了建设规划。
4.着力创建,解决怎么提高的问题。为了巩固镇村共建社区成果,津市把文明创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一是用村(居)规民约来约束。各个村居都及时修改了村(居)民公约,把"门前三包”、不乱搭乱建纳入其中,并及时公布,通过群众之间的相互监督来增强群众的自觉意识。二是用宣传教育来引导。通过公开张贴宣传标识、设立宣传橱窗、评选文明示范户等形式,强化卫生、车辆、建设等方面知识的宣传,起到了教育引导群众的目的。三是用文化活动来提升。各个村都成立了1-3家龙狮队、腰鼓队等群众文化团体,通过经常性开展活动,既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寓教育于活动中,让群众受到了教育,培养了文明习惯,提高了文明意识,促进了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反思同建过程,提供了不是新启示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前提。通过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了较大的改观,许多居民对集镇建设也有了更高的期望。正是基于群众的意愿,津市因势利导,提出了镇村同建社区的设想,并将建设规划交群众充分讨论,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为推进镇村同建社区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在拆除违章建筑时,通过认真细致的思想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和支持,7个乡镇共拆除各类违章建设335处,没有发生一起阻工的情况,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
2.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是关键。在建设过程中,资金的管理和建设质量的好坏是十分关键的问题,也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为了把钱用好,把质量管到位,让群众放心,他们推行了镇村同建社区理事会制度,理事会一般为5-8人,主要由老党员代表、老干部代表、居民代表组成,对资金的筹集、使用和建设情况全程实行监督,对违反规定、合同的情况及时提出意见,并督促及时整改到位。通过这一群众性组织,真正做到了管理民主、公开、透明,使广大群众对镇村两级组织放心,也有效地防止了暗箱操作现象的出现,保证了建设质量、建设资金的管理到位。
3.完善机制,理顺关系是根本。津市乡镇机构改革以后,履行城镇管理职能的国土城建环保站,由于现有国土城建环保站实质上为市国土局直管,主要只履行原国土站的职能,加之现有人员仅2-4人,在城镇管理上投入的精力十分有限,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根据这种情况,为保证镇村同建社区的有序进行,强化乡镇同建社区管理职能,7个乡镇通过从政府、站所干部中选拔,组建了4-5人的乡镇城镇管理办公室,建立了一整套考核激励机制,明确了他们的责权利,使他们较好地履行了城镇管理职能,确保了镇村同建社区工作的深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