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乘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优秀8篇)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 有理数乘法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案(优秀8篇)

小编:雅蕊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一

1.会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并运用相关运算律进行简算;

2. 理解乘法与除法的逆运算关系,会进行有理数除法运算;

3. 巩固倒数的概念,能进行简单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4. 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二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

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法

学习难点:法则推导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计算:

(1)(一2)十(一2)

(2)(一2)十(一2)十(一2)

(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

猜想下列各式的值:

(一2)×2 (一2)×3

(一2)×4 (一2)×5

二、探究新知

1、自学有理数乘法中不同的形式,完成教科书中29~30页的填空.

2、观察以上各式,结合对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回答:

(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__________数,(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__________数。

提出问题:一个数和零相乘如何解释呢?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三

1.仓库里有化肥253吨,运出一部分后,还剩下总数的2.某工厂食堂原来每月烧煤

1.辛庄去年种油菜1.2公顷,今年种的是去年的1倍,今年种了多少公顷?

2.一台掘土机,每小时可以掘土480立方米,2小时25分可以掘土多少立方米?

3.有一块长方形木板,长

1542米,宽米,求这块木板的周长和面积?

8、小明看一本小说,第一天看了全书的有144页,这两天共看了多少页?

11还多16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少2页,全书86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3﹑水果店有苹果640千克,梨是苹果的4/5,有梨和苹果共有多少千克?

4﹑小刚有玻璃弹子20粒,小强的玻璃弹子是小刚的1/5,两人共有玻璃弹子多少粒?

7﹑一桶油6千克,第一次用去全部的2/9,第二次用去全部的1/3,还剩多少千克?

14﹑有一堆煤60吨,用去它的1/4还多5吨,用去多少吨?

15﹑有苹果2600千克,梨比苹果的7/13还少100千克,有梨多少千克?

16、工厂有女工234人,男工比女工的2/3还少32人,工厂有男工多少人?

18、洗衣机厂上月计划生产洗衣机1500台,结果超产1/15,超产了多少台?

19、水果店有橘子2600千克,苹果比橘子少9/20,苹果比橘子少多少千克?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四

(一)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先请两名同学在小黑板上,用竖式计算.

其他同学进行口算练习.

4×508×3012×2078×10

2×4050×721×30400×6

32×30600×513×40120×30

31×20700×411×8012×50

请同学说一说12×50,700×4你是怎样想的?怎样计算的?

(12×50可以看作12乘以5个十,积是60个十,也就是600)

(700×4可以看作7个百乘以4,积是28个百,也就是2800)

下面我们来订正两位同学的计算.

请板演同学自己讲一讲是怎样做的.

(一位数乘多位数,如果被乘数末尾有0,可以先用乘数去乘0前面的数,乘完后看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末尾添写几个0)

(360×4可以看作36个十乘以4,积是144个十,也就是1440.2600×3可以看作26个百乘以3,积是78个百,也就是7800)

(二)学习新课

板书:例5360×24=例6265×30=

这两道题怎样做?

例5:

例6:

通过讨论,请小组代表归纳发言:

(1)例5、例6两题有什么相同点?

(2)在计算例5、例6用简便方法时有什么相同点?

(三)巩固反馈

出示做一做.

要求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其中几名同学写在投影胶片或玻璃片上,待订正时使用.

订正时请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想一想:为什么前3小题末尾添一个0,而最后小题末尾添两个0?(因为前3小题,被乘数或乘数的末尾有一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一个0;而最后小题,被乘数末尾有两个0,所以积的末尾添写两个0)

出示例7:计算450×20.

(投影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默读三个问题.思考片刻,在练习本上试做.试做完小组根据三个问题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

(1)计算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在写竖式时,被乘数、乘数怎样写?(把被乘数、乘数中0前面的数的末尾对齐)

(2)怎样乘?(只乘0前面的数)

(3)乘完以后怎样添0?(被乘数、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小组讨论后,集体汇报,老师板书.

教师再强调提问:为什么要添两个0?添一个0表示什么?添两个0表示什么?

练一练:个别同学写在投影胶片上,其他同学写在练习本上.

打开书第15页,看一看自己归纳的方法和书上讲的一样吗?

“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被乘数、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方法简便吗?怎样计算简便?)

2.计算.

3.竖式计算.

240×22=280×20=

190×50=690×13=

(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批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随时个别辅导)

作业:看书第14,15页.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五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第17页例1及课后做一做,练习四第2题。

教学目标: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教学难点: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直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和结果.(课件出示)

3(2)12的多少? 4

2(3)60的多少? 5(1)30的是多少?

2.引导学生回顾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请学生回答.3导入课题.二、新授。

出示例1。(课件演示例题)

1、让学生读题,审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指导画图。(板书)

问:这道题应把谁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所占的是这样的几份?

2、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计算。

算式:2500×=1000(米2)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000米2。(课件出示)。

三、全课小结。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25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六

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五册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的算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复习准备,呈现材料

师:今天老师和同学们继续研究“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乘法”(板书课题)。

你能不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算式(生写,师巡视,反馈)

生1:我写的乘法算式是13×7。

生2:我写的是11×4。

……

学生纷纷举手,欲交流自己所写的算式,教师选择13×7,11×4,43×6,91×4等算式板书在黑板上。

师:老师也想写一题,行不行?(板书:24×3)

师:11×4你们会算吗?请在本子上算一算。

生:11乘4等于44(学生无反对意见)。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口算的,10乘4等于40,1乘4等于4,40加上4等于44,所以,11乘4等于44。(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生2:我是笔算的,先用4乘被乘数个位上的1等于4,在积的个位上写4,再用4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等于4,4写在积的十位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探究算理,掌握算法

(1)探讨24×3的算理、算法。

师:同学们很轻松地算出11×4的积,那么这些题你会不会算呢?(手指黑板上其余的算式)

师:(学生跃跃欲试)那好,请你先想办法算一算24×3等于多少,行吗?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商量一下。(学生尝试计算,计算后反馈结果)

生1:24乘3等于92。

生2;我不同意,24乘3应该等于72。

生3:我算出来24乘3的结果是612。

……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没有学生响应)现在有三个不同的答案,究竟哪一个是对的呢?先请大家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好吗?

计算结果是612的同学:我是想,先算2乘3得6,再算4乘3得12,所以24乘3等于612。(立刻有学生举手表示反对)

生:老师,我认为612肯定是错的,因为即使是100乘3等于300,而24乘3的积应该比300小得多,所以根本不可能是612。

师:同学们,你们赞同他的观点吗?

生齐声:同意。

师:这位同学太聪明了,我们今后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大致检验乘法算得对不对。计算结果是72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生1:我是这样想的,3乘4等于12,3乘20等于60,60加上12等于72,所以,24乘3等于72。(教师板书口算过程)

生2:24+24=48,48+24=72,所以24乘3等于72。(教师板书)因为24×3表示3个24连加,所以我把3个24连加就可以算出24×3的积。

师:你真会动脑筋,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今天的难题,你们觉得这个办法行不行?

生:行,不过如果用这样的方法计算24乘3那就太麻烦了。

师:你们认为呢?(学生都表示赞同)

该生继续回答:我是笔算的,先用3乘被乘数个位上4得12,写2进1,再用3乘被乘数十位上的2得6,6加1得7,十位上写7。(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笔算过程)

师: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我是想24×3=8×3×3=8×9=72

师:真巧妙。

师:刚才哪位同学算出结果是92?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

生:我是想3乘4等于12,个位上写2进1,十位上2加进来的1等于3,3乘3得9,所以结果是92。

师:哦,你是先把十位上的2加上进上来的1,再与乘数3相乘,所以得92。那么究竟应该先加1再乘,还是先乘再加上进上来的1呢?(学生争论,但说不出道理)

师:我们不妨请小棒图来帮帮忙。

教师多媒体演示小棒图(边说边演示):3个4根是几根?3个2捆(一捆是10根)?为什么共用7捆?(生:因为3个4根是12根,其中的10根又可以扎成捆,6捆加上进上来的1捆,所以共有7捆。)

师:进上来的1捆就相当于这里的“1”,(教师手指笔算竖式中个位满十进上来的`1)。所以应该用2乘3再加上进上来的1,现在你们清楚了吗?

师:为了避免漏加1,我们可以在十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教师用彩色粉笔写)

(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同桌互说。)

(1)进一步探究真理,明确算理。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七

教学内容:教材48—50练习九的第5—11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乘法的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并能熟练地用加法算得乘法的积及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类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展示、相互交流,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能熟练地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教学难点:加深乘法的意义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提出目标

1、找朋友。(用卡片出示)

2+2+2=6        3+3+3+3=12

2、出示学习目标:

(1)自主完成习题。

(2)在自主学习、互动展示中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记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熟练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实际问题。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完成练习,同桌互相展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49的5、6、7、8题(教师参与其中,相机帮助,重在收集学生不同的思维方法及错例,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探讨)

2、同桌展示。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展示,成果共享。(以小组为单位逐题展示)

(1)算法展示

a.第5题

算式:5×3 3×5

6×4 4×6

(学生展示后,让学生读读所列的算式,并说说所列算式的意义)

b.第6题

算式:2×4  3×5  2×6(或6×2)

c.第7题

‘3+3+3+2’如有学生改写成‘3×3+2’的应予肯定和表扬。

‘4+4+4-4’如有学生改写成‘4×3-4’或‘4×2’的应予肯定和表扬。

d.第8题

3个8相加,和是(24)。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24)。

(这是两道相关联的填空题,学生展示后,让学生说说填得的数和两道题的联系,以进一步认识相同加数与乘法的关系)。

f.第9题

学生列加法算式或用乘法算式都应给予肯定,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乘法意义理解。

(2)错例展示

根据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时教师参与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均可进行质疑。

三、联系生活,拓展知识外延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乘法计算的问题,大家想不想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这样的问题呢?如:

(1)一辆小车有4个轮,3辆这样的小车一共有几个轮?用乘法怎样算?

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乘法算的例子?(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信息,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乘法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a、一包铅笔的外包装(规格6支×2),你从这道算式中知道了什么?

b、一盒月饼,按3×2放置,猜一猜里面的月饼是怎样放的?

(学生同桌合作举例并在全班展示)

(2)送信。

(学生同桌合作逐一分信后在全班展示,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3+3+5分不出去。)

分数乘法应用题教案人教版篇八

(一)在复习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笔算法则和验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用乘数百位上的数乘被乘数,积的书写位置。

难点:计算的正确性。

教具和学具

教具: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卡片口算。

100×37×1006×200

3×4005×3007×200

抽问口算过程,如7×200口算过程是7和2个百相乘,得14个百,是1400。2.板演。

用竖式计算314×35=?

订正时,针对算式提问:

314×35=10990

(1)1570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要和哪一位对齐?(2)“942”表示多少,是哪两个数相乘的结果?表示什么意思?积的末位数应和哪一位对齐?由学生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

(3)说一说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教师在复习题乘数的百位上用黄粉笔写2,使314×35变成例3:314×235,突出知识新的部分。教师板书课题: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2.教学例3:314×235=?提问:

(1)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

(2)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表示什么意思?

(3)乘得的积的末位数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指定一名学生把黑板上的题做完,全体学生把课本上的例3做完。

组织学生讨论后明确:

(1)用乘数百位上的2去乘被乘数,也就是314×200,表示200个314,得62800,积的末位的8应该写在百位上。

(2)这个竖式一共有三个部分积,最后要把这三个部分积加起来。

(3)由学生把314×235的全过程说一遍,使学生对法则有一基本印象。

练一练

做完下面各题。

3.引导学生归纳法则。

相同点:

(1)都是先用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被乘数;

(2)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泣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3)把各部分的积加起来。

不同点:

乘数是两位数,就有两层部分积;乘数是三位数,就有三层部分积。

最后由学生归纳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53页的法则。

4、乘法的验算。

教师说明:在乘法里,被乘数和乘数都叫做积的因数,如314×235=73790,314和235都叫做73790的因数。

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遍,两遍得数一样,说明计算正确。

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把例3验算一遍。

(三)巩固反馈

1.计算下面各题,并用乘法验算。

416×352325×241

指名两个同学在投影片上做,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改正。

组织学生讨论: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数目比较大,怎样使它减少错误呢?

引导学生总结出:

(1)把题目抄对,数目一搬家一检查;

(3)每一位计算时要正确,特别要注意进位的地方;

(4)每道题都要进行验算,题目中没要求写出验算竖式时,可以在原式再乘一遍。

3.思考性练习。

我们学习了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那么乘数是四位数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呢?

接着把下题做完。

4.课后练习:

练习十三第1,3,4题。

要求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计算时应注意的四点,使计算正确。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中,学生理解了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积的末位上的数要和十位对齐,乘数是三位数就可以依此类推了。因此,新课前复习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和算理及乘数是整百数的口算。

新课是由复习题(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在百位上添一个数引入,组织学生讨论,由学生试算。这样安排,帮助学生由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类推到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不仅使学生学会新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然后通过乘数是两、三位数的乘法对比其异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法则,并介绍了验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验算。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计算步骤增多了,数目增大了,学生在计算中容易出错。因此,在巩固练习中,采用改错的形式,引导学生总结怎样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应注意些什么?大家照着去做,提高正确率,采用这种方式,学生易于接受。

板书设计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

例3

板演:

验算:

乘数是三位数乘法计算法则

热点推荐

上一篇:母亲岁的生日祝福语 母亲生日祝福语(通用8篇)

下一篇:精选中考研讨会组长发言稿范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