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心中的想法 心里想眼里看到的大全

最新心中的想法 心里想眼里看到的大全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心中的想法心里想眼里看到的篇一

沉迷于手机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它不仅会危害我们的视力,还会让我们的学习成绩下降。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躺在床上,妈妈给我放故事听,我听完故事以后,我闭上眼睛睡觉,忽然听见:“我是一条酸菜鱼,又酸又菜又多余。”我知道这是抖音里面的歌,我忍不住了,说:“妈妈,你和爸爸怎么这么爱玩手机,手机对我们的视力不好,你知道吗?”妈妈被我这一声,喊吓了一跳,连忙关上手机说:“儿子,我没有玩手机,这是外面的声音。”我又说:“那为什么声音这么明显?”妈妈结结巴巴地说:“因,因为……”妈妈说不出话了,只好承认是她在看手机。

长时间看手机会让眼睛近视,治眼睛要花大几万元呢,而且老了还会失明,在路上看手机,有可能会撞到电线杆,掉进下水道等,非常危险。

我建议大家尽量少看手机,多看一些有知识的书,让自己学习更棒,多多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身体。

我希望有时间可以多陪陪父母,孩子和家人聊聊天,不要一回家就玩手机。

心中的想法心里想眼里看到的篇二

;

摘要:平面设计是一种视觉传达手段,在社会各个层面、各个传播领域之中,应用广泛,并且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和不同的媒介来传播信息。设计越来越多要求创新、新颖,有创意的设计才能更加的吸引观众,作为创新的一种手段,联想法是一种设计方法,同时想象与联想也是设计中进行创意的基本方法之一。联想法的使用也能使平面设计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的吸引人的眼球。分析联想法与平面设计的结合以及对传播的作用,对平面设计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平面设计;创意;联想法;想象

一、平面设计概述

平面设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设计师在掌握了良好的艺术基础同时,还要有丰富多彩的想象力和对美好生活及身边事物的好奇心,把这些想象运用在设计里,这样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宣传价值才能显现出来。

在社会发展越来越越快的时代,为了符合人们在这个信息时代审美的需求,对平面设计的要求、对广告的新颖和对招贴手绘的创意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创意的作品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作品,不被人们接受和喜欢,因此也不能很好的传达它所要表达的信息,与优秀的作品相比就会显的平庸[1]。

平面设计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创新,需要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才智还有多去发现身边的新奇事物,在进行平面设计创作时设计师要做到既可以准确的表达出所要传达的信息,又要使设计具有创新性,最后还要有艺术性,与时代风格相融合,所以创新的设计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二、联想法概述

联想的含義就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上,在设计中就是指一个设计元素联系到其他设计元素的过程,能够想到的这两个事物之间必定是有联系的。两个元素之间可能在概念上、性质上或者形态上都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就是能够让设计者在想到其中一个时,不由自主地也会想到另外一个。但是能够产生联想的两个设计元素之间或许在日常生活中相差的很远。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枪和嘴是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事物,我们根本不会认为枪与人的嘴是同一种性质的事物,但是在一组公益海报的设计中,设计师却把人的嘴巴比比喻成枪,所传达的信息就是要告诫人们不要出口伤人。这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通过联想的方法结合在一起,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进行联想创作时,不要一味地将元素进行罗列,而是学会将自己脑海中掌握的不同元素进行分解、想象、叠加、组合等尝试,这样才能发现常人无法发现的精彩之处。创意来源于生活,联想思维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设计者需要学会留心观察生活[2]。

三、联想法与平面设计的结合

联想可以是通过一个点出发,汇聚成一个面,再向四周发散,例如由一个圆形的造型就可以联想到各种都具有这一特征的事物:方向盘、眼珠、汤圆、月饼、太阳等;还可以是按照头脑里的意识从点开始一层一层推演以线性的形式进行发散,还是圆形的例子,从圆开始,到使用圆规进行画圆,再到夹在圆规上的铅笔,到达铅笔这个点时,由铅笔想到橡皮,橡皮再联想到它的材质软或者硬等,这就是联想法的一般过程。联想会经常保留在一步一步流传的过程当中,设计者通过从意境到真实的演绎的这个过程中,去捕捉到能够叙述想法的标识,而且旁观者能通过可以看的到的标识由形状到意境的想象,然后再去体会设计当中背后的深刻意义[3]。设计师的联想力量是需要以知觉与回忆为基础的,如果设计师想要对事物的形状以及状态还有内在的追忆深入理解,为了使思想的多元化才能展现,需要对事物具有深刻了解和解析能力,而且要有灵活的研究技巧。

进行联想法的同时,想象也是和联想息息相关的。在心理学方面,把发生的事情并且是真实的作用在头脑中的思维方面,那么发挥出来的形象样式作为表面现象,对于已经组成的表面现象促成改变,并且创作出来非表象直白感受出的崭新样貌就是想象力[5]。但是想象力是比联想思维更加难以把控的内心流动性,而这样的内心流动性能够在最基础的感性认识上创作出来先进的形象,多数这样的新晋形象是在设计师头脑里已经堆积的知觉的材料之上经过创新改变而成的,设计师的想象力不仅仅表现在创造一种他人想象不到的新鲜场景上,而且还表现在过去从未存在过的情境上[4]。人们虽然能够想象从未有感知到现实规律上并没有存在发现的样貌,但想象力归根结底还是来源于真实存在的,这样能够更有意义的助推大家的创意性思维。

(一)自由联想法

平面设计中的招贴海报设计具有明确的主题性,并且还要突出海报的主题,从一个创意的开始到最终方案的确定都必须围绕这个主题进行。通过自由联想,大脑可以将关联性不大的或表面上就没有关联的事物一同设计在这个主题里并且使它们产生联系,让两个事物在矛盾中激发创意。例如:我们可以由耳朵可以联想到眼镜,再由眼镜又会联想到手铐,充分自由发挥自己想象,并且大胆去想。通过自由联想,可以使生活中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色彩也能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感知,不同颜色同样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可以将色彩与图形创意相结合,通过自由联想的方法将招贴海报中内在的关联性通过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展现,这也是招贴创意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强制联想法

强制联想法的目的就是把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两种事物进行强制的关联,它属于一种限制性的创新思维模式,它也是从对事物的熟悉到陌生的一种联想过程,他的思维模式是由一个事物—联想—联想—目标的过程。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任何事物只要通过大脑中的联想都可以使之建立关系。因此,在海报设计中将商品的某种特性与其无关联事物进行联想,对于创作出全新的海报表达模式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很容易形成新的设计灵感[6]。

强迫联想的思维方法要求设计师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在给两个事物之间构建联想桥梁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观念。

(三)相似联想法

相似联想法是指一件事物的感知或回忆引起对和它在性质上接近或相似的事物的回忆。在平面设计中运用联想思维时可以先从相似性入手,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同的性质或者是相似的性质。相似的联想法对于设计师来说也是很简单、很快速就可以联想出其他事物的方法,在联想出的事物中可以再筛选出最好、最合适的作为创新设计元素。

相似即创意元素在形状、轮廓、外形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样的相似性是存在于大脑中较为固定的,而不是需要强制联想才能够得到的,也没强制联想那么困难。相似性的联想方法能够让受众在看到创意元素时立即反映出与此相似的图形。例如,我们见到过的将算盘中的算珠替换成冰糖葫芦,因为算珠与冰糖葫芦在外形上存在着外形上相似。所以在进行海报设计时,如果不运用事物本身来作为设计元素,可以联想与它相似的事物进行创作,并且可以让观众一目了然的联想到根本事物是什么,这样才能正确传达出海报中具体要传达的信息。

四、总结

有创意的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很重要,它遍及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与生活息息相关。设计作品的好坏也与其创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联,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这需要设计师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艺术修养,凭借着自己对设计的热爱,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头脑中现有的设计思维模式,丰富、扩宽自己的知识面,积极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结合一些设计方法,方便在设计时更深层减少思想的盲目特性,有效果的提升劳动效率,从而使得设计师的创新着手点新颖且特别。

联想法结合想象创造的设计元素可以共同作用并且能够为平面设计注入新鲜的血液,为平面设计带来新的发展,在平面设计中不仅有联想法的使用,还有许多方法,例如可以利用形与义、正与负、概念的想象等等产生具有独特识别性的设计元素。使用自由联想、强制联想和相似联想的方法,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并且能够让受众印象深刻的海报。如今,平面设计作品相比于传统媒介下的设计作品,其视觉冲击力不再只是技术带来的视觉效果,最重要的仍是设计作品中的创意给受众带来的视觉体验。

参考文献:

[3]李巍.创意之维[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大前研一.创意的构想[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崔晓慧(1995—),女,汉族,河南洛阳人,学生,艺术硕士,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工程)专业,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相关热词搜索:;

心中的想法心里想眼里看到的篇三

;

摘 要:
藏族作曲家昌英中以藏族音乐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根基,以不拘一格的现代技法创作彰显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趋向。在他的合唱作品《喜马拉雅》(himalaya)中,“喜马拉雅”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成为他心中巍峨的神山,是他作为一名藏族作曲家对如何在全球化时代进行创作的一个创作回应。对该作品歌词中的音乐立意、藏族风格主题的贯穿、g音的“腔”化处理、“域”外之音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以更深入地解读作曲家在这部作品的文化身份认同与现代言说方式。

关键词:昌英中;合唱《喜马拉雅》;文化身份;藏族音乐

当 代中国作曲家如何创作?这是一个重大的艺术创作命题。对于藏族作曲家昌英中(藏语名:尼玛尔古·昌旺雍宗,1957— )来说,这一问题更具有特别的文化意义。自小生活在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县的他在藏族音乐文化的滋养中成长,而后在四川音乐学院学习专业作曲并留校任教,多年来的创作、教学使得昌英中成为一位拥有多重音乐文化“乐感”体系的现代藏族作曲家。他以藏族音乐文化作为自己的文化根基,同时又以现代技法彰显着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趋向,走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独特艺术道路。

昌英中的创作领域涉及较广,既有专业音乐领域的众多创作,也有流行音乐领域的歌曲创作,同时还涉足影视剧音乐创作。“当一种音乐文化传统在其赖以存在的社会语境发生了变化之后,由于文化的承载者个人经历、文化身份等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在音声风格的选择和音乐制造上呈现出了多元的趋势,也体现了音乐意义和文化认知的多重性。” ① 不难看出,昌英中的整个音乐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多元化趋势的特质。当然,他最为成功的作品显然是以藏族题材及风格特质创作的作品,如《饶迥交响曲》、民族管弦乐《雷神的启示》和《加绒传说》、无伴奏童声合唱《熊猫的摇篮》、合唱与打击乐《吉祥阳光》、合唱《喜马拉雅》、藏戏《阿吉娜姆》等。其中,《喜马拉雅》(为3组混声合唱团或者12位歌手所做)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合唱作品。這部作品完成于2014年,荣获2015年首届西贝柳斯国际作曲比赛第三名,同年获得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金奖。这部作品既有着内在的藏族文化传统风味,又兼具现代合唱艺术之美,音乐立意与技术表达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能够代表当代藏族风格音乐创作水平的一部精品之作。同时,从文化意义审视,这部作品中浓郁而内在的藏族音乐风格和大量现代创作技法的娴熟运用,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作曲家的藏族文化身份和全球化文化影响。

一、摆脱文字的约束:歌词中的音乐立意

整部作品围绕“喜马拉雅”进行音乐刻画。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山,它的巍峨、神秘以及神圣的宗教色彩是整个藏族文化意象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品对这一文化意象的刻画实则体现了作曲家对藏族文化身份的认同。

这一意象表达首先体现在歌词中。这部合唱作品的歌词与其它作品不同,并没有连续的语句表达,只有代表合唱主题的“himalaya”(喜马拉雅)及个别的藏语词语,如“ni ma”(太阳)、“da wa”(月亮)以及藏文字母发音:ga、a、da、ta、na等。这些外表松散、简单的字词却有着集中的主题——始终围绕“喜马拉雅山”乃至藏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文化意象,形散而神聚。

作为作品立意核心的“himalaya”,它具有音乐对位的结构意义。该词在作品中共分为4个音节(hi-ma-la-ya),在合唱声部中主要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在一个或多个声部出现完整的歌词,另一种是将其分解到各个不同的声部交错出现,形成此起彼伏的对位效果。如第27、第35小节中的男高音3个声部和男低音的第1声部,从作品局部语境来看形成了对位的效果。

这一歌词意象还具有宏观技术语境层面上的结构意义。全曲的结构可以按照并列的三分性原则划分(引子+a+b+c+尾声),并呈现出一种边缘模糊的结构特征;也可以按照回旋性结构原则划分(a+b+a1+c+a2+d+a3+尾声),每次完整出现“himalaya”歌词的段落具有了回旋曲式中“叠部”的结构性质,而在“插部”中则不出现这一歌词或者不作为核心歌词出现。

以并列三部性结构来看,主体结构的小节数量呈现递减趋势,第1部分为44个小节、第2部分为34个小节、第3部分为24个小节、引子和尾声各14个小节。以“10”为基数递减的结构布局显然有着作曲家的深层构思。经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十”在藏传佛教中有着“十相自在”(藏语为“南久旺丹”)的特定文化意义。“十相自在”是由7个梵文字母和日、月牙、慧尖(象征虚空)3个图案构成的带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吉祥图案(图1)。由红、黄、蓝、白等颜色所构成的这一图案表达了藏传佛教的宇宙观念,被认为具有一切佛像加持的吉祥意义,能破除各种灾祸并得到10种“自在”。在藏传佛教区域,这一图案随处可见,房门、墙壁、塔门等各种场合均有悬挂,人们也常以这一图案作为吉祥物随身佩戴。从两种不同结构构成来看,并列三部曲式(3个主体部分)与回旋曲式(7个主体部分)似乎也暗合了这一图案的内部数量构成。

就歌词语言而言,《吉祥阳光》是作曲家第一部完全用藏语演唱的合唱作品,《喜马拉雅》则是他继续使用藏语并将语言使用得更碎片化、意向化的一部作品,进一步解构了传统的合唱写作模式。从文化象征意义来看,选用藏语演唱,已完全体现出作曲家的藏族文化身份。

作为一种声乐体裁,歌词内容几乎是大部分合唱创作的灵感来源。然而,作曲家并未在作品中使用有着确定意义的歌词和语句,对此他有着自己的解释,“歌词有时会束缚听者的想象空间,这也是纯音乐或交响乐往往能直击心底的原因。《喜马拉雅》(himalaya)正是摆脱了文字的约束,单纯地用音乐作为与观众沟通的桥梁,我想这就是属于世界的旋律。” ?譹?訛 作曲家内心真正渴望的声音是什么?这首合唱似乎是最好的回答。在这里,语言已经不能够表达作曲家心中的文化深意,而唯有纯粹的音乐,方能直达他的内心,表达出那种发自内心的神圣和坚毅。从这一角度而言,作曲家在这部作品中的探索已经突破了一般性的文化象征符号,而是进一步深入至音乐与语言混合、在“相”与“无相”之间徘徊,给人一种回味无穷、飘渺神秘的聆听感觉,有着更为丰富的音乐想象空间。音乐表达立意在更深层次上得到了体现。

二、音乐世界之魂:藏族风格主题的贯穿与形象塑造

在音乐叙述中,作曲家也使用了多种手法来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喜马拉雅”这一创作立意。具体而言,男低音声部固定五度的大量使用与微复调、音块等现代技法的混合使用,使得音乐弥漫着一种神秘的仪式感,让人联想到藏传佛教喇嘛们低沉的诵经声、喜马拉雅山脉的巍峨、藏族人们的坚毅等。但藏族文化身份更为鲜明的体现凸显在音乐主题的使用方面。

这部作品中除了尾声部分出现的尼泊尔风格旋律外,其余部分的主题动机都有着浓郁的藏族音乐风格。然而作曲家并没有直接引用某首藏族民歌的旋律,因为藏族音乐已经深深融入他的音乐血液,无需特意去引用。对于作曲家来讲,“民族化”是一个不同于国内其他作曲家的重大艺术命题,作为土生土长的藏族人,他有着优越的文化权威性。

其他各个段落的主要主题均与第一主题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同样体现了鲜明的藏族音乐特征。如谱例2所示主题,材料显然来自于谱例1a,将节奏稍加变化而在c羽调呈现。谱例3的主题是第一主题b材料在d羽调的呈现,是整个并列三部曲式中b部分的核心材料,但歌词中没有出现“himalaya”。在乐曲结尾之前最终出现的“喜马拉雅主旋律”刻画了山脉的峰峦雄伟,并在不同的调性高度上进行着层层模进,见谱例4。这一主题是由引子主题逆行变化而成,是全曲中“himalaya”歌词的最后一次出现,旋律的上行及大跳是对于喜马拉雅山脉巍峨形象的最终音乐刻画。

通过分析可见引子主题不仅构筑了全曲的主要主题,而且预示了全曲中“喜马拉雅”这一文化形象的音乐塑造过程。这些具有调性的主题片段与整体音乐的模糊调性形成对比,彰显了音乐的风格特征。因此,藏族风格主题在这里不仅体现了一种文化倾向,也起到了贯穿全曲的结构作用,这些带有民族特色的动机材料和音响形成了作品的内在结构力。

在这部合唱作品里,作曲家对于“喜马拉雅”这一藏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文化意象的颂扬、描述,展现了他本人一直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儒家经典思想中世界万物与人之间的交流感应,同时蕴含了藏族文化中对于世界万物的敬畏心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是一种对于大自然的崇尚心理在音乐创作美学追求中的体现。

三、万物生成:g音的“腔”化挖掘

《喜马拉雅》中现代作曲技术与藏族文化形象立意的巧妙结合,共同构筑了作曲家的文化身份。一方面在大中华文化圈里彰显着他作为少数民族的文化身份认同,另一方面又在世界范围内体现了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多元化文化景观。

作品中让人印象深刻的首先是“微复调”这一现代作曲技法的使用。由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创立的“微复调”技法是一种主要以卡农手法作为基础的现代复调技术,由于其细腻微妙的音乐变化和富于光泽的音色而受到很多作曲家的偏爱。这种技法本来主要是在器樂写作中使用,昌英中在这部合唱作品中也使用了这一技术,通过多重声部微妙精致的音响音色变化,巧妙地发掘了人声的多重变化,见谱例5。

例中各个声部首次进入时按照“5—4—3—2—1”的递减数列时值进行,在旋律的横向延展中音程逐步扩大至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等波动,并在第24小节发展至纯五度的持续音声部(男低音第二、第三声部)。从创作技法来看,微复调技法的核心是音色,作曲家巧妙地使用了这一技法带来了合唱音色上的细微变化。上方声部微复调进行的朦胧特音响,飘渺在这类似于西方圣咏般庄严的浑厚男声同节奏持续中 ?譹?訛 ,构成了“喜马拉雅”那宽厚、雄伟却又飘渺、神秘的音乐意象,云雾缭绕中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跃然而出。

这一部分看似繁复的各声部在音高上变化上始终围绕着g音展开,同时在横向发展中结合g核心音进行了纵向的音程扩展,从同度逐步扩展至纯五度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音程,将音色思维和旋律声部发展、音乐形象变化塑造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老子《道德经》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哲学高度论述了由简至繁的万物生成过程,作曲家在这里从单一音符开始,使用微复调手法逐步扩展,似乎在暗合这一中国古老的哲学思想,使其暗含了万物生成的哲学寓意。

以单音材料的贯穿发展是整首乐曲结构统一的重要技术要素之一。乐曲一开始就在定音鼓声部暗示着这一核心音的存在和持续,引子部分结束时高音旋律声部和定音鼓都再次强调了这一核心音。并列三部性结构的第一部分直接从g音开始,并逐渐围绕g音进行扩展;第二部分在定音鼓及合唱的最低声部一直在强调和贯穿g音;结尾部分g音的持续低音鲜明地突出了此段的调性主音。全曲中g音多次作为声部低音存在,无论上方旋律做何种调性音高和非调性音高的变化,犹如山峰之根基,巍然不动。“虽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调性中心,但单音材料和某种音响的持续,类似一种引力贯穿全曲” ?譹?訛 ,作曲家对乐曲的这段解说明确了这一结构功能。

围绕单音进行音乐发展是昌英中偏爱的创作手法,如他的室内乐代表作之一《央:为低音提琴与定音鼓而作》(2010),同样是围绕着单音进行的各种音乐处理,试图挖掘单音的无限可能性。“央”这一藏语在这里代表“声音的律动或声音的节奏。预示着即便是一个单一的声音都暗含着内在的律动和不同的节奏感知” ?譺?訛。而在我国另一位个人风格极为突出的作曲家秦文琛的创作中,也是多次运用类似的创作手法,如他的作品《五月的圣徒》围绕d音、《际之响》围绕b音,对单个音进行“腔”化处理,在变与不变之间寻找民族音乐特有的韵味。?譻?訛 他们二人对于这一技法地偏爱和特有的民族韵味之“腔”化处理,无疑都是在寻找具有浓郁东方韵味的音声美学特质,表达着他们源于内心的音乐韵味。

四、“域”外之音

(一)非固定音高、噪音及微分音的使用

作曲家在《喜马拉雅》这部作品中富有想象力地自由运用了非固定音高、噪音及微分音等非常规乐音及噪音。

作品中非固定音高的应用在第96~119小节的人声声部体现,在节奏性的声部组合中,歌词为象声词“du”。作品第96小节开始为男高音声部的一小节引子,随后是多次反复的持续性节奏对位(男高音和男低音的第一声部),这些不同声部的多重节奏组合看似纷乱却又有着内在的节奏重音控制,这是一种在不确定音高上的“节奏复调”,“四分”和“六分”这两种节奏时值划分法与不同的节奏重音交错起伏,构筑了节奏层面的“对位”,结合不同力度的变化刻画了浓淡不同的音乐色彩变化。在第108小节加入女中音的第二、第三声部作为衔接过渡后,喧闹逐渐安静下来。作曲家利用各声部不同的力度变化及节奏重音制造出一种此起彼伏的、嘈杂的人声效果。同时,作曲家在这一部分要求“所有歌手摇动手中的纸,变化跟随歌唱力度”,偶然性音响与伴奏性噪音“乐器”结合无固定音高的人声节奏,共同构成了喧嚣的音响背景。它们与女高音、女低音声部固定音高的节奏组合构成了混合音响,最终成为男低音悠长而浑厚旋律声部的背景性伴奏音响。于是,人声与器乐声、乐音与噪音、悠长的主题核心旋律与嘈杂的背景形成了鲜明的音乐对比。不同“结构层”的音乐形态组合在一切似乎在描写纷乱却神圣的集会仪式场景:诵经的僧侣、嘈杂喧嚣的人群跃然纸上。作曲家对现代技法的使用娴熟而又毫无生硬之感,与音乐表达十分贴切,精彩纷呈。

作品的伴奏乐器是钢琴和定音鼓。其中,钢琴除了在结尾部分演奏尼泊尔风格的旋律外,大部分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打击乐器被使用的。作曲家有意识地忽略了钢琴的乐音功能,通过一系列的非常规演奏手法制造出噪音音效,营造作品的音响氛围(谱例6)。作品中还有一些出现微分音的片段,这些音都具有经过音的性质,其目的是为了表现藏族原生态音乐中的原始风格特征。

上述众多技法运用源自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但经过作曲家巧妙设计,将西方技法与民族音乐素材完美结合,音乐形象鲜明,充分展示了作曲家丰富的音乐想象力。

(二)尼泊尔风格主题

在乐曲的尾声部分,钢琴声部突然出现的与整体风格迥异的音乐主题是一个尼泊尔风格的主题(谱例7),这里并不是对尼泊尔音乐的直接引用,而是作曲家的风格性创作。这里有着明确的调性(g小调),从音乐风格意义上看无疑是“域外之音”。

此处以尼泊尔风格曲调作为风格对比可谓是神来之笔。一方面,对于作品整体的藏族风格而言,它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格,音乐在神圣庄严之余突然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新鲜感,仿佛一缕阳光照耀在神圣雪域高峰的温暖感。另一方面,从首尾呼应的结构角度而言,钢琴声部从最初的“混沌”状态(低音区内的轰鸣营造)到最后的清晰旋律,似乎是从天上回归至人间,在描写神圣山峰之下人们的美好生活。

尼泊尔音乐文化似乎对昌英中有着特别的吸引力。在他的室内乐作品《旋文》中,作曲家“力图在作品中使人体味中国文化和尼泊尔文化的相互渗透,以及各自文化中的某些音乐特征在统一时空散发的瞬息即过的感受” ?譹?訛。而对于这部作品中尼泊尔音乐风格的使用,作曲家本人解释说这是一种音乐意向的体现,认为尼泊尔在地理环境上,本身也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作曲家并没有局限于藏族这样一个文化范围,而是在他认为合适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用其他文化的标示。从音乐的文化意义而言,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作曲家创作的多元化倾向。

结语

在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文化一体化与多元化冲突的当代,作曲家创作带有本民族风格特色的现代音乐作品似乎是一个必然选择。而昌英中的独特之处在于藏族音乐是他的原始文化身份体现,而不只是作为猎奇或者一种族群风格体现的藏族音乐创作。作为自小在藏族文化熏陶中长大并接受了现代创作技术训练的成熟作曲家,他成长历程中的藏族文化浸染,使得他的音乐乃至生活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带有藏族文化的根基。这既是他文化天性使然,也是他藏族文化自我身份认同的主动选择,表达了一种文化的向往和归属感。

从文化层面而言,昌英中是一个流浪者、一个迁徙者。藏族文化风格的合唱创作可以看作是他的文化“返乡”行为,这也是当代中国多元民族文化共存的一种标志。在他的作品里,包含了农牧文化与现代都市文化的冲突、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的碰撞、多元文化并存与全球化统一进程之间的矛盾,在具体音乐创作技法方面,则有着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技法、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技法的冲突。但是,不论何种风格的音乐创作,他最突出的艺术个性毫无疑问是藏族文化特征。作为自愿进行的文化迁徙者,他固守自己的藏族文化传统,以此作为其鲜明的文化标志,同时又在全球化的文化时代凸显着自己的文化特质。在作曲家的这部合唱作品中,“喜马拉雅”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以成为他心中巍峨的神山,是这也是他作为当代作曲家对于如何在全球化时代更好地进行创作的一个回答。而从作曲家的总体创作发展来看,笔者认为这部作品是作曲家步入创作成熟期渐入佳境的体现,是超越他以往创作的全新杰作,属于一部锐意创新而又保持自己独特文化风格的当代合唱精品。

◎ 本篇责任编辑张放

注:本文系2018年第七届“上音院社杯”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论文。

基金項目: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音乐理论人才培养”(2017-a-04-13);2017年西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当代巴蜀作曲家群体创作研究”(17sx7106);2016年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多重历史语境中的音乐作品解读”(16sb0091)。

621010)。

相关热词搜索:;

心中的想法心里想眼里看到的篇四

事间不仅有无私的母爱,也有伟大的父爱。高尔基说过:“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父爱是水”。父爱正是因为这样才是无声的,所以才引人耳目;父爱正是因为是无私的,所以才惹人敬佩;父爱正是因为是完全付出的,所以才是最伟大的。

世间所有的父爱都是伟大的,然而,在我的家中,也有一位伟大的父亲。我的父亲,是一家企业的老板,每天都是忙进忙出,风里来雨里去,没有时间来管我,因此,我总是向妈妈埋怨:“妈妈,爸爸不爱我,他不疼我!”每次,妈妈听了我的话,都只是笑而不答。所以,我对爸爸的评价总是一般,比较偏向于妈妈。但是,有一次,让我改变了对爸爸的看法,让我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和对我的关爱。

一天晚上,我在对一道数学题束手无策,焦头烂额的时候,想到了我爸爸,于是大喊:“爸爸,快来!”爸爸仿佛没有听见,懒洋洋的从沙发上爬起来,慢吞吞的向我走来。

“什么事儿呀?”

“我有道数学题不会。”

“哈哈,不会,亏你还数学第一呢。想当年,你爸的数学成绩可是杠杠的。”切,净会说风凉话,算了算了,我靠不了爸爸,我靠自己。我还就不信了,我堂堂谢圆圆,一表人才,就搞不定这芝麻大小的数学题!就这样,经过不断地思考,不断的练习,费劲了我所有的脑细胞,终于,我“破解”了这道题。

这就是我的爸爸,他利用讽刺的一句话,教会了我独立思考,关键时候靠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让我明白了,爸爸心中的一千一万个爱我!

如果母爱若是有声的责备,那么父爱便是无声的呵护。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当所有人都在传唱母爱时,父爱所面临的不是孤寂的寒冬,而是另一个春天。

这就是我的爸爸,在你家,是否也有这样一位慈祥,伟大的父亲呢?

心中的想法心里想眼里看到的篇五

我是有想法的人,这不,我又有了一个奇妙的想法。

上学和放学都要背什么呢?那就是书包啦,我发现书包都很重,看起来像一个大西瓜,背着就像一块大石头,压得我们都快不长个子了,所以,我就想有一个“宠物书包”。

宠物书包的外面有两个圆溜溜的大眼睛,两只大大的耳朵,还有两条腿和两只手,它的里面有一个自动拉链,我按一个按钮,拉链就开了。

它可以跟着我每天上学和放学,这样,我们就不用背着书包了,而且我说什么它就做什么。有一次,我回到家对它说:“把我的作业拿出来。”书包的拉链立马自动拉开,作业本自动弹出来了。我很快地把作业写完了,呵呵!省时又省力。

还有一次,书包脏了,我对它说:“快去洗澡!”它就马上把书全都拿了出来,跑进了卫生间,不一会,它就出来了,我发现他的身体很干净,跟新的一样,而且自动烘干了。

这就是我的想法,虽然现在没有它,但是我长大了一定会有的。

热点推荐

上一篇:小学同学的友谊 同学的友谊最纯真实用

下一篇:2024年质量月发言稿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