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最新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 高中生研究性课题六篇(汇总)

最新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 高中生研究性课题六篇(汇总)

小编:zdfb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篇一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者留守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们缺乏自信,也缺乏对周围人事的关心。我校实行双休日,对距家较远而不能回去的寄宿生而言,往往有大量时间可以支配,作为班主任正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研究性活动。

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我校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在阅读了大量研究性学习案例后,结合我校实际和学生实际,我将课题定为“校园?生活”。营造一个文明安全的校园,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才能使学生关爱自己的校园,了解自己的生活,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校园主人翁的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校园文明,远离危险,参与营造“平安校园”,同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道德素质。

(一)课题目标

1.认识到维护和创造校园文明、安全需要大家共同参与。

2.让学生学会设计、收集和处理信息,学会合作、讨论以及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基本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校园,关爱他人。

(二) 方案设计

1.子课题的确立

“校园?生活”

纪律现状与问题

卫生现状与问题

校园安全现状与问题

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

教学情况调查

校园饮食情况调查

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

2.具体方案设计

课题组成员为高一(7)班66名同学。在公布七个子课题后,由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编成七个小组。每小组任命一名组长,再由组长组织成员共同讨论本小组研究方案,然后进行分工实施。

1.学习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学研究方法(问卷法、访谈法、信息分析、撰写报告等)指导。

2.分组讨论,制定调查问卷并各复印30份。讨论确定本组研究方案并进行调查。

3.各小组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撰写调查报告。由班主任进行整体汇整。

4.课题总结。由班主任撰写整体报告,并利用班会课,对学生的调查活动进行总结点评。

(一)纪律现状与问题调查报告

总体来说,我校大多数学生的纪律状况良好,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尊敬师长,考试和作业过程中都有较强自主性。但也有11%的学生存在一些问题,如打饭插队,上课玩手机或者睡觉现象等等。

问题存在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自律,同时和部分老师要求不严格也密切相关。

(二)学校卫生现状调查报告(大磊、李政策、苏敏、纪沈琴等19人)

对于寝室卫生,有一半同学认为寝室卫生间设计不合理。59%的同学认为寝室区有异味、不卫生。但同时,同学也坦承各班寝室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对于教室卫生,高中部有近五成的班级达不到清洁要求。从调查结果来看,普遍原因是少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校园卫生区卫生,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将垃圾倒在指定场所,对校园卫生间卫生也基本满意,但近七成的学生认为校园整体不是很清洁。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有较强的卫生意识,能够自觉维护校园和教、寝室卫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生活在一个清洁的校园环境中,并承认这对学习有影响。学生们对良好卫生环境的普遍心理需求,是学校能彻底改善卫生的希望所在,只要学校适当调整卫生间布局,改善部分设施,加大宣传,班级进一步加强对卫生管理,并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个清洁美丽的校园一定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我校安全情况调查(杨玲、陆玉娟、尹星、吴小知、许荣等8人)

围绕安全问题,我们作了七个方面的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用电安全、运动安全和实验安全整体较好,分别只有7%和3%的同学出现过意外(原因不详)。

同学们意见较为集中的安全隐患有三个方面,一是校园丢失物品的情况较为严重,近一半学生承认丢失过物品或者有失窃经历。二是在校园一些监控死角,学生聚集吸烟情况普遍,有一半学生都知道这种情况存在;三是教学楼楼道照明情况有重大安全隐患,绝大多数同学对此表示不满。只有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为此,小组建议学校为教学楼楼道装声控或者光控的照明灯。同时,对极少数学生攀爬围墙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制止。

(四)校园水电节约情况调查(陈彦宇、纪蓓蓓、桂盈盈、汪丽、吴青青、陈华等6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本校87%的高中生都同意并提倡节约水电,并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如利用洗脸水洒地、洗衣服;减少手机的使用,保持长期待机状态等。但仍有少数同学在冬天用热得快烧水现象,这既不安全,也不环保。希望学校加强环保宣传,并制定相关的制度,让高中生为社会、校园的和谐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五)教学情况调查(组长:田浩然)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85%的学生认为本校教师教学严谨,辅导认真,对学生较热情。多数学生认为学校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但对老师的教学行为,仍有个别小问题存在。一是有部分老师经常在上课期间接听手机;二是极少数老师在上课期间吸烟;三是有1/4的高中生反映自己受过老师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另外,也有学生反映教学楼漏雨,体育器材缺乏等问题。

建议学校对教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力创和谐文明校园。

(六)校园饮食情况调查(查文宝、高志、许涛、陈秋霞、桂佳、桂蜜枣等9人)

调查方式:问卷、访谈

调查显示,只有2%的同学对学校食堂满意。91%的学生都有吃零食的习惯,还有少数学生有节食的不良习惯。

建议学校食堂适当调低饭菜价格,用黑板或者公告等形式进行饮食健康知识宣传,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七)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调查(张晟、刘超2人)

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选择运动的学生只有11%,60%的学生选择休息,还有21%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

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懂得劳逸结合。调查结果还显示,对于学生课余活动,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段时间的安排处于茫无头绪的状态。

希望各班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宣传,学校和班主任要对学生课余时间安排进行科学引导。

对于研究性学习,在我校尚属首次,无经验可循,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个挑战。由于学生缺乏探究学习的经验,事前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从思想上到行动上都显得有些措手不及。而且整个活动时间安排也比较仓促,准备工作还有很大欠缺。

对于如何开展社会学研究调查,虽然事前对学生作了培训,但时间短,学生没有实践经验,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一些问题。制作问卷时,细节部分还存在不科学的地方,设计的问题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问题的本质。在小组分组讨论和设计活动方案时,组长和成员之间配合还不够协调,导致时间浪废。尊重他人和谦让精神还待于进一步提高。在访谈过程中,方法不当,使被访者存在疑虑,不敢实事求是地反映问题,甚至是直接地被拒绝,从而降低了效率,影响了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其实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开拓,比如,对于卫生问题的调查,并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方法去达到目的,可以采用实地查看作为主要方法。还可以去团委调查学校卫生记录,或者走访学校总务处和分管卫生的校长来了解学校措施和动向,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从七个小组反馈的调查报告来看,学生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指导,对调查报告的撰写,也需要指导和进一步锻炼。

1.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并调动了广大学生的参与,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问题的设计、信息的搜集以及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使同学之间增进了了解和友谊。

2.实践证明,我校学生有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与示范高中学生相比,毫不逊色。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这样的学习活动也可以开展起来。

3.学生初步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流程,并积累了经验,为以后的研究性学习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同学对校园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5.增强了学生的自信。

6.为校园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材料和建议。

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篇二

开题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的特定对象是什么;通过研究,试图实现什么;想弄明白的问题是什么;决定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研究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实施步骤怎样 (尤其是一开始准备实施的步骤) ,需要哪些工具和资料;如何得到这些工具和资料;小组成员如何分工合作;研究会带来什么成果;研究成果是研究报告、实物,还是其它;以及导师的建议和鉴定等。其中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主要部分。

课题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名称要简洁明了。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研究范畴、研究对象与研究问题概括出来,让人能够从题目中看出要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研究背景有的也称“问题的由来”,即提出问题,阐述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是指通过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有时,也可以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顶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条件,即研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如上网和设计问卷等比较基础的方法)、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等。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高中阶段,研究学习课题研究的类型大致有科学实验类型、读书报告类型、社会调查类型和项目设计类型等。无论是哪种类型,都要有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预计的研究难点。

实施计划是开题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进度、时间安捧安排等。

开题时,要明确课题组每个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角色和应完成的任务,如组织协调、资料搜集和处理、撰写报告、外出调查、拍摄等等。

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等,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形式来表现。

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1.课题研究背景说明大而空

2.课题研究价值判断欠全面正确

4.研究步骤不合理,研究方法欠科学

5.对课题研究困难估计不足

为了方便开题会上进行开题报告,有能力的课题组应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powerpoint制作好开题报告会所需要的ppt演示文稿(幻灯片),还应该做好开题的答辩准备。

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篇三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发明逐渐走迈人们的生活。家用电器更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与丰富我们生活。而与同时,一个隐形杀手的潜伏在人们的四周。它无色无味,也许在短时间内不被人们发觉。可久而久之,它便威胁到我们的生命。为此,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研究,了解更多的辐射危害,寻找出可以防辐射的方法,给予更多人帮助。

电磁辐射是一种物理现象,是指“能量以电磁波形式由电源发射到空间的现象”。电磁辐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界电磁辐射源,来自某些自然现象,如雷电、台风、太阳黑子活动与黑体放射等。二是人工型电磁辐射源,人工型电磁辐射源,来自人工制造的若干系统或装置与设备,其中又分放电型电磁辐射源、射源电磁辐射源及工型频电磁辐射源。

1969年~1982年,美国与里州有951名男子死于脑瘤,当时该地区在发展多项电器工业,而这些人之中大部分就是电工或电器工程师。对此,得克萨州癌症医疗基金针对这一些人进行抽样化验,发现好多人的癌细胞比一般人的生长速度快24倍。吸收电磁辐射过多,会导致胎儿变形、骨髓早死、白内障、肺致病死性损伤。

1、缩短一次接触电磁辐射的时间

2、使用防辐射护肤霜。

3、别把家用电器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4、假如有应用手册,该根据指示规范,保持安全操作距离。

5、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6、当电器不用时,最好将电源关闭。

也许这些电器的电磁辐射不是很大,然而我们却不可忽视。电磁辐射有一个累计效应,偶尔一两次看不出什么毛病,但日月累积到一它程度就会慢慢对人体产生危害。

注意:对人危害三大要素

a、辐射源的强度

b、受辐射的时间

c、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

为了更深入的研究,我们深入周围身边的人们,其中多数都是我们的亲人,在一次调查中,点共调查了20人,其中男的有12人,女的有8人。知道电磁辐射对人体有危害的人有8人,知道皮毛的有7人,5人可以说一点都不知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有大多数人不明白什么是电磁辐射。为此,更加地坚定我们对电磁辐射的研究。

我们都认为了解电磁辐射是很紧要的,广大的人民群众在使用家用电器并不知道电磁辐射是对人体有危害的。就算知道的也不以为然,并不重视,久受电磁辐射的危害很快就会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是否国家可以宣传电磁辐射的危害。这样的话,应该可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的电磁辐射都是相同?

每一种电器的使用是否有一个安全的距离?

1、《电磁波传播与研究》

2、《电磁波》 黄宏嘉 著

3、《电磁波传播原理》 候杰昌 著

亲爱的阿姨叔叔:

您们好,这是我们的一个调查问卷,我们想了解您对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的认知程度,谢谢您的合作。

1、您知道电磁辐射吗?

① 知道 ② 不知道

2、您知道电磁辐射的来源吗?

① 知道 ②不知道

3、对电磁辐射的危害,您有防范过吗?

① 有 ② 没有

4、一般您是怎样防范?

①不与电器接触过近

②使用防范工具

③擦防护辐射霜

④其他方法

5、长久接触电器,您出现过什么症状吗?

① 有 ② 没有

6、以后您会对电磁辐射有严加防范吗?

① 会 ②不会

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篇四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一个课题的完成,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第一章引言

1.1数学教学的实践感受

1.2对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思考

l .3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2.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2.4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2.5有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研究内容

3.2研究对象

3.3研究材料

3.4研究方法

3.5研究过程

第四章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4.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

4.2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模式

4.2.1模式一:研究性学习前置一一激发兴趣,扫除障碍

4.2.2模式二:研究性学习同步一一辅助教学,加深理解

4.2.3模式三:研究性学习后置一一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5.1实验目的

5.2实验设计

5.3实验材料

5.4实验过程

5.5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5.6实验结论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6.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3未来的研究方向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5.1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模式,以及整合效果的检测。

5.2研究对象考虑到文理科学生在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实验的公平性,本研究选择了文科、理科各一组班级作为被试。

5.3研究材料

1)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旨在检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对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所产生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以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向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征求意见,命制了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在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2)前测与后测数学考试成绩为了检验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实验收集了两组班级的分班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前测,以高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5.4研究方法

5.4.1文献法本研究收集各类论文(包括硕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等)、书籍、网络资料,获得本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逻辑整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

5.4.2问卷法对高二2班的被试采用问卷法。笔者设计了一份“数学学情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2个问题。围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评价进行调查。

5.4.3统计分析法对于问卷及考试成绩,笔者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需要长期的实践研究,笔者的实验虽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还需时问和反复实验的检验。

2.虽然笔者已经总结出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三种模式,但是每种模式未必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操作性上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笔者觉得将来还应探寻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模式。

1.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反思和研究。

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结合存在必要性。

3.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获得了以下显着效果:首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亲身经历过数学问题的探索之后,学习热情高涨。其次,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着提升。再次,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沟通的能力。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数学教学工作更顺利有效地推进。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篇五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一个课题的完成,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第一章引言

1.1数学教学的实践感受

1.2对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思考

l .3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2.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2.4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2.5有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研究内容

3.2研究对象

3.3研究材料

3.4研究方法

3.5研究过程

第四章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4.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

4.2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模式

4.2.1模式一:研究性学习前置一一激发兴趣,扫除障碍

4.2.2模式二:研究性学习同步一一辅助教学,加深理解

4.2.3模式三:研究性学习后置一一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5.1实验目的

5.2实验设计

5.3实验材料

5.4实验过程

5.5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5.6实验结论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6.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3未来的研究方向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5.1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模式,以及整合效果的.检测。

5.2研究对象考虑到文理科学生在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实验的公平性,本研究选择了文科、理科各一组班级作为被试。

5.3研究材料

1)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旨在检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对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所产生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以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向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征求意见,命制了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在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2)前测与后测数学考试成绩为了检验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实验收集了两组班级的分班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前测,以高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5.4研究方法

5.4.1文献法本研究收集各类论文(包括硕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等)、书籍、网络资料,获得本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逻辑整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

5.4.2问卷法对高二2班的被试采用问卷法。笔者设计了一份“数学学情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2个问题。围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评价进行调查。

5.4.3统计分析法对于问卷及考试成绩,笔者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需要长期的实践研究,笔者的实验虽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还需时问和反复实验的检验。

2.虽然笔者已经总结出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三种模式,但是每种模式未必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操作性上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笔者觉得将来还应探寻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模式。

1.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反思和研究。

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结合存在必要性。

3.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获得了以下显着效果:首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亲身经历过数学问题的探索之后,学习热情高涨。其次,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着提升。再次,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沟通的能力。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数学教学工作更顺利有效地推进。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高中生研究性开题报告高中生研究性课题篇六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对所学内容进行探索和研究。研究性学习不仅注重对学科知识的传授,也致力于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协作能力、批判精神、严谨作风来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提高创新探索能力。笔者进行了一些调查以了解目前研究性学习的现状。调查表明,目前很多学校将研究性学习定位成学生做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对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科研能力当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探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要求相当高,学生面对这个庞大的工程,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外,一个课题的完成,通常要耗费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常规学习任务的影响,这种单一的长时间的课题研究,往往到最后就流于形式,草草收尾,学生借助网络、书籍,上交一份不是自己研究的研究报告,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是这样,那么学生无论上了多少节研究性学习课,无论研究了多少个问题,书写了多少份调查报告,最终都会成为“瞎子摸象”,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宗旨。

针对目前的两大问题:数学课堂的40分钟,惜时如金,用于深入探究的时间不够;研究性学习课题耗时长,学生完成困难较大且收效甚微。于是,笔者考虑,能否将数学课堂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整合,找到两者的结合的平衡点,让研究性学习真正发挥其功效。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传统的以掌握文化知识为授课目的和以讲授式作。为主要教学模式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新型人才,教育改革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

从十八世纪以来,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一次是在l8世纪末到l9世纪初的欧洲,在受“启蒙运动”的启发之后,卢梭、福路贝尔、裴斯泰洛齐等人倡导“要理性思维”的研究性学习浪潮。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美国,这次倡导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因为实验科学的迅猛发展,为了顺应工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目的是培养出具有适应及改造自然和社会能力的人才。第三次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欧美、亚洲等各国,代表人物有美国的布鲁纳等人,他们对“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合理性从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论证。

与发达国家相比,研究性学习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先进的理论,借鉴各国实践的成功经验,使我国的课程改革得到更好发展。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杜威提出围绕问题组织教学,形成了“问题教学法”.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设计问题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已掌握的知识、直接经验,问题必须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经验情境,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动生成教学内容。“问题教学法”强调的是在“做中学”,“做”即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自己操作,在“做”的同时进行反思,最终获得新知识。由此可见,“问题教学法”带着浓重的研究色彩,是让学生在研究中主动构建和成长。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有与研究性教学相类似的主张,他认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就类似于科学家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疑问,然后自己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应在探索中发现新知识,把握住学科的基本结构框架。

第一,学校根据其教学目标和办学理念自己j编写教材;第二,综合活动课程注重操作性、体验性,是对分科学习内容的综合应用;第三,综合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较灵活,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来安排上课时间,少则一节课,多则一天;第四,综合活动课程的方式多样化,可以打破班级这一基本教学单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分组;第五,综合活动课程不是由固定的教师负责,而是由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组织,还可以邀请校外专家前来指导。

世界各国的研究性学习,其操作的方式方法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学生培养的方向上是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出发点如出一辙。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在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智慧的教学思想中早就有所体现,如孔子推崇的“学、思、问”及启发式教学,孟子和朱熹所倡导的批判、怀疑精神。

20xx年1月3l日,《全国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中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课,至20xx年4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要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动手实践、自主阅读等不同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探索、数学创造的过程。笔者经过观察发现,目前高中的研究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笔者所在的无锡市第一中学为例,在高二安排了每周一课时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生一般会用半个学期(大概10课时左右)的时间研究一个课题并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具体流程是:学生按兴趣自行分组,每组讨论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或者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学生自行分配任务。由于论文完成的周期较长,小组课题各不相同,再加上教师可能本身对学生所研究问题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教师未必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说传统教学是“灌输式”的,那目前这种研究性学习就是“放羊式”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寻找一个方式,将学科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高效掌握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积累的优秀文化和规律性知识,同时又能学以致用,通过实践研究积累经验。

第一章引言

1.1数学教学的实践感受

1.2对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思考

l .3研究的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

2.1国外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

2.2我国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2.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2.4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理论依据

2.5有关概念界定

第三章研究设计

3.1研究内容

3.2研究对象

3.3研究材料

3.4研究方法

3.5研究过程

第四章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与模式

4.1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基本原则

4.2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模式

4.2.1模式一:研究性学习前置一一激发兴趣,扫除障碍

4.2.2模式二:研究性学习同步一一辅助教学,加深理解

4.2.3模式三:研究性学习后置一一延伸拓展,提升能力

5.1实验目的

5.2实验设计

5.3实验材料

5.4实验过程

5.5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5.6实验结论

第六章总结与展望

6.1研究总结

6.2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3未来的研究方向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5.1研究内容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原则、模式,以及整合效果的检测。

5.2研究对象考虑到文理科学生在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实验的公平性,本研究选择了文科、理科各一组班级作为被试。

5.3研究材料

1)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旨在检测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对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所产生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以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并向多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数学教师征求意见,命制了一份调查问卷。然后在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见附录一。

2)前测与后测数学考试成绩为了检验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本实验收集了两组班级的分班数学考试成绩作为前测,以高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后测,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5.4研究方法

5.4.1文献法本研究收集各类论文(包括硕博士论文、期刊论文等)、书籍、网络资料,获得本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逻辑整理,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综述。

5.4.2问卷法对高二2班的被试采用问卷法。笔者设计了一份“数学学情调查问卷,问卷共有12个问题。围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评价进行调查。

5.4.3统计分析法对于问卷及考试成绩,笔者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1.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需要长期的实践研究,笔者的实验虽然取得了理想的结果,但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因此还需时问和反复实验的检验。

2.虽然笔者已经总结出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相整合的三种模式,但是每种模式未必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操作性上还有待时间的检验,笔者觉得将来还应探寻到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模式。

1.目前的研究性学习在内容选取和教学方式上的不合理,未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值得广大教师反思和研究。

2.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课程特点,决定了两者的结合存在必要性。

3.研究性学习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实践,获得了以下显着效果:首先,能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亲身经历过数学问题的探索之后,学习热情高涨。其次,课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宝贵价值和独特魅力,有意义的学习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着提升。再次,能使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增强合作沟通的能力。最后,研究性学习能弥补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不足的缺陷,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使数学教学工作更顺利有效地推进。因此,这种方式值得推广。

热点推荐

上一篇:学校申请报告书 艺术特色学校申请报告实用(6篇)

下一篇: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的重要性(热门22篇)

2023年插花课心得体会(优质5篇) 2023年公安人才建设工作计划(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