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范文网 >> 改革和发展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

改革和发展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

小编:zhuangxinyu

    改革和发展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 文章作者:zhshxin 文章加入时间:2005年8月7日7:15 改 革 和 发 展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 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新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其核心内涵是把教育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中去认识,认为“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深化改革,加快发展,这是邓小平一贯倡导的主张。它不仅是对国民经济建设提出的


    总体要求,也是对教育事业提出的科学理念。改革和发展,这正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 一、深化改革,使教育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样是中国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1985年4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副总统姆维尼时曾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不仅经济、*,还包括科技、教育等各种行业。”更早的是在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 教育要改革,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展生产力,发展中国的经济。邓小平不是孤立地就教育论教育,而是把教育同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联系起来,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提高全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联系起来。他把教育、人才、科技、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看成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发展整体。这是他教育思想的核心和重要的思维方式。他强调:“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他把教育的社会作用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可以说,教育第一次被视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前途与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指导思想是坚持“三个面向”。邓小平根据新时期党在教育工作中的总体构思,提出了教育改革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三个面向”要求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经验,认清并适应世界发展的总趋势,要为本世纪和下一世纪的发展,做好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既是邓小平教育改革和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同时也为我国教育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直接针对教育提出,而其理论指向却涵盖了整体改革,构成了整体改革的方法论,可以说,“三个面向”构成了直到目前为止的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基调。 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学改革。邓小平认为,教育改革要从体制改革入手,“体制搞得合理,就可以调动积极性,发挥主动创造精神”。1985年5月,在他主持下制定和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了我国新时期各级各类教育改革的蓝图、方针、原则和步骤,确立了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深化新时期的教育改革、促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巨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面对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邓小平主张优化教育结构,建立新型的多层次的教育体系。在他的理论指导下,我国逐渐建立起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公办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多层次、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大教育体系。 邓小平还从教育宏观改革和微观改革的结合上提出,要把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任务的思想认识落实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大量合格人才的具体规格上,为此提出要加强和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他主张,一方面要逐步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充实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一方面要提倡启发式,注意智力开发,开辟第二课堂,改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和形式。在教材建设方面,他早在1977年8月就指出:“教材要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邓小平还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1978年4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对教师作了高度评价:“为人实事”。“要切切实实解决,要真见效”。 对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如何贯彻效率原则,邓小平认为必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上,他主张“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不然,学生学的和将来要从事的职业不相适应,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各部门,要共同努力,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邓小平同志还十分强调正确处理教育普及和教育提高的关系,教育分散和教育集中的关系。他主张,在现实条件下,应适当集中教育资源,即人力物力财力,办好重点学校,以便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正是邓小平教育改革和发展思想的现实化 我国新时期教育首先经历了拨乱反正的阶段。否定“两个凡是”,推翻“两个估计”,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这一时期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邓小平不仅在这几个方面作出了无可比似的理论贡献,而且就许多具体问题作了指示。将教育列入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恢复和兴办重点学校,恢复和发展各类教育及整顿和加强师资队伍等,都是对邓小平有关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在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及绘制教育改革的蓝图——《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过程中,邓小平都给予了理论上的指导。在此之后,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并在各方面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从而基本确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 当中国的整体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邓小平又以*家、战略家的远大眼光作了一次“再启动”,使其再上台阶,这就是1992年春的南巡讲话。在其讲话精神指导下,跨世纪中国教育的发展蓝图即《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出台了,中国教育的跨世纪转变正在实现。 可以说,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与邓小平高屋建瓴的总体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没有邓小平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理论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不可能取得如此成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正是邓小平教育改革和发展思想的现实化。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三卷。 

     2、《邓小平同志论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热点推荐

上一篇:先进性教育心得体会

下一篇:202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观后感最新3篇

学校党支部三年换届工作报告(优质18篇) 2023年水上乐园日记50字(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