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地质雷达探测物探技术分析

地质雷达探测物探技术分析

小编:

一、工程概况

工程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友谊路沿线。隧道规格为2m*2.3m,拱顶位于地下约6m左右,下部地层主要为中粗砂土质,上部地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土层稳定,可塑性强。地下水位较底,隧道内部较干燥,未见明显渗水滴水现象。隧道全长8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共布设测线5条(图1),测线总长度约400m。

二、现场检测

1.仪器设备

作为目前最先进的、唯一能做连续测量的工程物探检测仪器,探地雷达具有非破坏性、分辨率高、检测速度快的优点,在检测中视为最好的方法之一。本次检测采用了意大利产RIS-K2型双通道主机雷达、专用笔记本电脑(见图2)、1600MHz天线和600MHz天线(见图3),探测深度分别为3m和1m。

2.地质雷达探测方法原理

探地雷达由一体化主机、天线及配套软件等部分组成,根据电磁波在有耗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地质雷达以宽频带短脉冲的形式向介质内发射高频电磁波(几MHz-几GHz),当其遇到不均匀体(界面)时会反射部分电磁波,其反射系数由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决定,通过对雷达主机所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处理和图像解译,达到识别隐蔽目标物的目的(见图4)。

反射信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上、下层介质的电性差异,电性差异越大,反射信号越强。

雷达波的穿透深度主要取决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和中心频率。导电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中心频率越高,穿透深度越小,反之亦然。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

1.资料分析与解释

地质雷达工作时,在雷达主机控制下,脉冲源产生周期性的毫微秒信号,并直接馈给发射天线,经由发射天线耦合(本次所使用的天线是地面耦合天线)到地下的信号在传播路径上遇到介质的非均匀体(面)时,产生反射信号。位于地面上的接收天线在接收到地下回波后,直接传输到接收机,信号在接收机经过整形和放大等处理后,经电缆传输到雷达主机,经处理后,传输到微机。在微机中对信号依照幅度大小进行编码,并以伪彩色电平图/灰色电平图或波形堆积图的方式显示出来,经事后处理,可用来判断地下目标的深度、大小和方位等特性参数.。探地雷达所接收的是来自地下不同电性界面的反射波,电性界面包括各结构层的分界面和目的体界面。

地质雷达数据处理包括预处理( 标记和桩号校正,添加标题、标识等)和处理分析,其处理流程如图5所示,其目的在于压制规则和随机干扰,以尽可能高的分辨率在探地雷达图像剖面上显示反射波,突出有用的异常信息(包括电磁波速度,振幅和波形等)来帮助解释。探地雷达的图像解释是最终目的,其正确解释取决于检测参数选择合理、数据处理得当、模拟实验类比和读图经验等因素。

2.典型松散区域雷达剖面图

上图为同一松散区域的两条平行测线,图中黑色框内为典型松散区域图像,位置在距离测线起点约5米左右,埋深在3―6米,松散区域沿测线方向长约25米。

3.检测结果

经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分析认为:

(1)隧道初衬每榀钢筋间距为490mm―510mm,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初衬厚度约为250mm―280mm,符合设计要求。

(3)雷达信号显示,隧道周围探测范围内未发现松散、空洞、水囊等不良地质现象。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通过反复对多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认为:钢筋布设间距和初衬厚度都符合设计要求,隧道周围未发现松散、空洞、水囊等不良地质现象。

2.建议

(1)现场探测的测线起点位置都进行了标记,异常区域的位置按照起点标志点测算。建议对异常区进行孔探,以核查异常范围和深度,并对异常区进行及时处理。对于无法布置测线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对测线进行了合理平移处理。

(2)由于工程现场场地条件复杂,金属构筑物较多,土体含水率较高,电磁波衰减较快、雷达分辨率、图纸进行过修改等特殊原因的限制,雷达在本次探测可能存在误差,甲方在使用图件施工时需综合考虑。

(3)本次探测结果仅为单条测线下方的信号显示。由于物探原理和探测方法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的误差,建议将本探测结果仅做为降损参考使用。在可能影响到设计施工或安全时,建议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详细探测,相互验证,确保其准确安全。

热点推荐

上一篇:阳泉市307国道复线某段左侧山体滑坡机理分析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以机遇与成功(模板20篇) 保育家访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8篇) 开展创建模范机关活动的实施方案(专业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