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关于农村籍大学生在校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教育研究对策

关于农村籍大学生在校心理特点分析及其教育研究对策

小编:

"

论文摘要:从文化环境、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规律对人成长的影响出发,重点分析了农村籍大学生在适应全新的城市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普遍性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针对农村籍大学生心理特点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提出了几点方法和措施。

论文关键词:农村籍大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政治教育

成长环境对一个人思想和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的作用。人的思想和心理品质一旦形成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惯性,影响人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如果人的成长环境没有较大变化,那么人的思想和心理与成长环境就会形成自然的相互适应、相互谐调的状态。如果人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那么人的思想和心理就会与新环境发生较大冲突从而产生各种思想矛盾和心理问题。农村籍大学生因为求学而不得不离开他所熟悉的乡村,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城市。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会感到一种与原来生活环境的巨大反差,产生很多思想上的困惑和心理上的矛盾,从而影响他们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因此,了解和掌握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克服困难,健康成长是高校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迫切需要。

一、农村籍大学生的若干心理特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的学生约占在校学生的70%左右。近年来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但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广大农村仍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生活艰苦、文化落后。虽然在农村,大学生是同龄人的佼佼者,是大家夸赞和羡慕的对象,但是,来到城市,他们便失去了原有的光环。与城市人相比,农村籍大学生会觉得自己形象土气、见识肤浅、技艺缺乏、生活拮据。面对眼花缭乱的城市生活他们一时无所适从。城市文明对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构成巨大的冲击,使他们的内心世界产生激烈的震荡。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他们必须调整和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这个调整和适应的过程是充满矛盾和斗争的过程,他们要进行很多的思考和选择,要面对很多考验和诱惑,要经历长时间的痛苦与煎熬。在这个调整适应的过程中,农村籍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以下特征。

l、生活方面,他们艰苦朴素、吃苦耐劳,但易产生自卑感。农村生活大都是清贫的、艰苦的。贫苦中长大的孩子能体会出父母的辛劳和生活的不易。他们看惯了父母的劳作,也曾尽可能地帮父母劳作过。面对城市生活,他们不会很快地改变自己早已形成的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他们对大学校园环境是满意的,为能来到大城市求学而兴奋,但是,看到周围一些吃不愁、穿不愁的城市同学,他们又会感到非常无奈,甚至自卑。有自卑感的同学不愿与同学交往,自尊心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这对他们的成长很不利。

2、在学习生活方面,他们聪明好学、刻苦认真,但对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期较长。农村的教育资源比较缺乏,高中教育的普及率很低。能够上了高中又考上大学的学生一般都是聪明好学的学生。他们想通过考学改变自身命运和超越父辈的愿望特别强烈,所以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学习的品质。到了大学,只要学习目标明确,一般来讲,农村籍学生的学习潜力会很大。然而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有很大不同,每个学生都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农村籍学生要比城市籍大学生的适应期要长一些。因为,在中学时农村籍学生比城市学生较少接触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学习活动相对单一,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见过电脑,很少练习外语听力和口语,所以,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过程中他们遇到的困难会更多一些。另一方面,大学生都有一种高考后想放松的心理,大学里强调学习自主,重视目标管理的教育方式,又给学生一种非常自由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籍学生惊奇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时问在不知不觉中度过,学习上的差距也因为不像中学那样能得到多次作业与考试的检验,而浑然不知。所以在大学里,农村籍大学生比城市籍学生更放松,更缺乏警觉性。有的学生甚至等到挂了几门课之后才会猛然惊醒。

3、人际交往中,他们真诚、善良、重情义,但交往不主动,交往面窄,交往障碍多。渴望交往是年青人的特点,农村籍大学生也不例外。受农村家族、亲戚、邻舍间普遍存在的互帮互助、合作友好的社交风气的深刻影响,农村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普遍表现出真诚、善良、重情义的特点,喜欢将人际往纳入某种组织形式加以开展,如:成立老乡会、校友会等。另一方面,因为农村生活相对单调,学校活动较少,社交活动处于自然发展的状态,所以,农村籍大学生又表现出讷言、呆板和群体性的内向性格。再者,因为与城市籍大学生在经济上的差距,使农村籍大学生负担不起聚餐、旅游、联欢、体育活动等高消费,正常人际交往受到很大限制。农村籍大学生虽然渴望交往,但没有主动性,不懂的交往方法,与异性交往更是害羞,不好意思。在有限的交往活动中,农村籍大学生具有普遍的真诚、善良、重情义的品质,较少圆滑和复杂的特点。"

4、在集体生活与社会活动方面,他们表现出热爱集体、自尊自强、吃苦肯干的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因才艺缺乏而产生的自卑心理。热爱集体是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农村籍大学生在这一点上毫不逊色。农村籍大学生从小生活艰苦,经受过不少劳动磨练,所以他们在集体生活中不怕困难、热爱劳动、踏实肯干的品质相对突出。在大学里,社团林立,文艺、体育、演讲、辩论等活动不断,集体生活丰富多彩。在落后教育条件和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农村籍大学生大都无一技之长,与普遍有一定业余特长的城市籍大学生相比,他们会觉得自己在风度仪表、人格魅力等方面处处不如人,从而产生孤独、嫉妒和自卑心理。他们努力想改变自己,但又不能很快实现这种改变,所以,他们在集体生活中注定要扮演一种被动的角色。这种自尊自强、热爱集体的主观愿望,与现实生活中孤独、自卑的心理体验产生强烈的矛盾冲突,必然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5.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他们积极追求时尚,但不走极端;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容易感染不良习惯。接受新事物是青年人的天性,所以,当农村籍大学生面对全新的城市文明时,大都会采取一种调整自我,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他们会以极大热情学习接受新事物从而提高自己,缩小与城市籍同学问的差距。半年大学生活之后,城乡大学生从穿着打扮上已没有太大的差别,从言语中,农村籍大学生已可以和城市同学一起畅谈影视明星、体坛风云、网络世界等时尚内容了。在这个接受新事物、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村籍大学生能在城乡文化冲突中找到合理的结合点和发展空间。一般来说,农村籍大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但不走极端,但也有一部分农村籍大学生面对全新的环境会迷失自我,失去判断能力,受不良的风气感染,经不起考验从而走向坠落。如出现网络成瘾、游戏无度等现象。

二、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村籍大学生克服心理问题,健康成长

1、引导他们客观分析自身,克服自卑心理。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城乡差别的存在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种城乡差别不仅表现在物质上,更重要地表现在文化上。农村籍大学生的一些缺陷是客观条件和文化差异共同造成的,这不是他们自身的过错。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农村大学生将经历两种完全不同生活环境的磨练,要比城市学生阅历更丰富,眼界更开阔,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他们可以在以后的城市生活中适应城市生活的一切,而城市学生将很难有在农村接受磨练的机会。从这一点上讲,农村籍大学生应当感到自豪,而不是自卑。

2、平等对待,发挥所长,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因为成长环境的不同,农村籍大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刚入校后必然有较大的区别,很多情况下,农村籍大学生表现得要土气、内向,愚讷,但这是暂时的。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好恶,对学生亲疏不一,而是要以平等、公正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大学生。针对农村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工作者更要注意工作方法,有意识地发挥农村籍学生真诚善良、认真踏实、自强上进等优点,信任他们,重用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在农村籍大学生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做好他们的工作是做好整体工作的关键。

3、关心他们的生活来到一个新环境,农村籍大学生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如:学习不适应、家庭经济困难、人际交往障碍等。作为学生工作者要多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排忧解难。首先,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情况,让他们体会到老师的关心。其次,设法从多方面给予他们以帮助,使他们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爱校建校的意识。

4、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的行动指南,只有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一个人才能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所以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刚入校的大学生,由于以前高考的压力,还没有太多地将自身的前途命运与社会和未来相联系,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比较模糊,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这个时机加强“两课”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将自身与社会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上学期间抓住学习成才这个关键,看轻享乐、游玩等生活内容,克服困难,自立自强。

5、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咨询指大学生遭遇心理矛盾或精神危机时;通过向心理工作者倾诉,求得帮助而得以缓解和排除的过程。心理咨询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倾诉内心积郁的场所,使教育工作者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并加以治疗。农村籍大学生和其它大学生一样在适应大学生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必需心理工作者的帮助。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相对薄弱,不适应学生工作的需要,亟待加强和改进。在目前情况下,树立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是缓解心理咨询工作薄弱的有效方法。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论集体主义原则对整体主义思想的超越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师范生教学展示心得体会(通用23篇) 英语阅读课教学心得范文(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