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心善、倡善与求善

浅谈心善、倡善与求善

小编:胡春光

1 人心向善

人性善恶问题,自孟、告之辩始,直至今日,人们依然在思考。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2 孟子言善倡善

孟子不仅言人性善,而且倡导善,宣扬善。善是孟子思想的基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说,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主张具仁心,施仁政。强调仁政是治天下的必备条件,将不忍之心的思想用于政治,维护国家长远利益。提倡以德治国,主张有德者执政尊贤使能。倡导以德服人的仁政,主张王道政治,反对武力、霸政。孟子主张恢复井田制度,国家授田于民,轻徭役,薄赋税,不误农事,制民之产,民富国强。

3 善中华民族的信仰与追求

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等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这些都充分彰显善,此乃中华民族的追求和信仰。

3.1 荀子强调抑恶从善

荀子性恶论之性指向人的后天之性,倾向于以行论性。之所以有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之争,主要是由于他们各自学说中的概念内涵不一致造成的。但他们的目标都是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孟子强调社会教化使民趋善的作用,荀子同样强调积善成德,圣心备焉 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荀子往往以礼义并称,区别于孟子的以仁义并称。如果说孟子是在孔子仁的概念之后着重建立了义的概念,那么荀子就是继孟子之后着重建立了礼的概念。所以冯友兰先生认为孔子、孟子、荀子是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认为:荀子最著明的是他的性恶学说。

3.2 儒、释、道共同倡善

儒家强调人与人(社会)和谐善待他人。仁、义、礼、智、信等都是强调善待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强调和谐人际对于社会稳定和成就事业的重要意义。释家强调人内心和谐善待自己。释家讲究静心领悟,若无静心,很容易偏激,走极端;若无领悟,不得世间万物真谛。认为相由心生,心不动,万物皆不动,不动则不伤,主张笑对人生,不怨恨一切。强调随心,随性,随缘。道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善待自然。主张天气自然,共为天地之性。道家认为自然是生育天地万物的本原,人应该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维护自然生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符合自然规律,才是最美的。

3.3 法家重刑罚惩恶扬善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分明,标准就是善恶。善则奖,恶则惩,宗旨就是惩恶扬善。

3.4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平等之爱、珍爱生命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若兼则善矣,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君与父不慈,以及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直至盗贼之害人,都是互不相爱的结果。如果天下人能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那就天下太平了。墨子也讲慈孝,但并不以孝悌为兼爱之本,更不主张有等差的爱,强调平等之爱。墨家主张非攻,反对发动战争。兼爱主张天下人互爱互利,不要互相攻击,这就必然要主张非攻。当时兼并战争剧烈,农、工、商、士等庶人阶层和下层贵族都希望社会安定,墨家代表了他们要求停止战争的愿望。认为攻战之害: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心理因果性、排他性论证与非还原物理主义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