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小编:

【摘 要】国民经济新常态影响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欠合理,实践教学薄弱”等不足,难以适应新常态下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积极适应新常态,结合新常态各种特征,设定以“中低层次”为主,兼顾“高层次”培养目标。增设提高学生“短缺服务项目”相应技能,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绿色经济和外语等课程。重视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新常态;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1.前言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从此,“新常态”一词引起各界高度关注。2014年8月,《人民日报》刊登多篇文章提出新常态四大特征: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中国经济新常态意味着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经济“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特征从一种状态转向了另一种状态,而经济发展特征可以从多种视角、层面和领域来描述,因此,可以从不同语境、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来考察和理解经济“新常态”[1]。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服务业发展;动力结构转换,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重点民生改善,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等举措,进一步释放国民旅游需求。这种大环境、大政策为旅游业持续、强劲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基础与环境[2]。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未来较长时期中国旅游发展也应遵循这个大逻辑,从旧常态转入新常态是旅游业改革开放的攻坚期和转型升级关键期。旅游业发展历来与国民经济发展态势息息相关,积极适应和融入新常态,为国民经济进入“新常态”发挥某种引领作用[3]。旅游人才属于高度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应在市场机制导向下进行。市场机制导向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强调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市场机制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和调节功能[4]。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旅游行业需求为导向,并紧随旅游行业从旧常态转入新常态的发展趋势作调整。从经济新常态、旅游新常态视角,探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期望为高校培养适应新常态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指导。

2.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趋势

2013年,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5.7%;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516.6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5%和增长3.3%;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9818.5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0%;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9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4.0%[5]。旅游业呈现稳步健康增长态势。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未来较长时期中国旅游发展也应遵循这个大逻辑。国民经济由旧常态转入新常态,国家将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服务业发展;转换经济增长动力,增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重点民生改善,居民收入将持续增长;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等,进一步释放国民的旅游需求。这必将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经济和社会环境。当然经济结构调整必然伤及部分产业,且民生改善、促内需等政策不会短期奏效,对旅游业促进作用有一个延缓期。此外,国家反腐政策对公费消费和官商公关消费市场的冲击,高档休闲旅游消费将受到抑制,对旅游业发展有一定的冲击。学术界已开始关注国民经济新常态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如王兴斌在深入分析经济新常态各种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未来旅游业适应新常态的发展方向[3](表1)。旅游业发展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以平常心态应对阵痛期。

3.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3.1培养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而行业往往是不断变化、曲折中发展的,旅游行业更是如此,这使人才培养机构难以扑捉行业人才需求特征,给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带来困难。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也致使人才培养机构原培养目标偏离行业需求。部分院校虽把培养旅游专业适用性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但对旅游专业自身固有特点却缺乏深入了解,在人才培养中往往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节,导致旅游专业学生职业意识、实践能力及敬业精神相对缺乏[6]。

3.2课程设置欠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是随着旅游业发展而不断成长的,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交叉的综合性专业。国内主流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与各类企业从事旅游事业管理与现代企业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大部分高校根据如此宽泛且缺乏特色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必然造成课程体系雷同无特色,同一个模子培养出来的人才会致使行业结构性人才紧缺。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经历20多年,课程体系改革不大,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略显滞后,原课程体系下培养的旅游人才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7]。因此,高校应深刻分析中国经济新常态、旅游行业新常态,并结合自身实际设置科学合理、极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3.3实践教学薄弱

旅游管理专业是行业性强的高度应用型专业,但许多高校对此缺乏认识,实践教学仅停留在口号上。国内普遍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层次管理人才,一方面与行业实际需求脱节,使行业难以招收到合适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另一方面使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对成功途径的认识,择业时盲目追求高大上管理岗位。二者均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面临结构性就业困难。同时,全国范围内具备丰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短缺,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由高校毕业直接到高校就业,缺乏行业背景。因此,这部分教师教学缺乏实践创新,仍采用传统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接受实践教学机会少,实践动手能力差,难以适应行业需求。

国内许多人文科学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滞后且缺乏实用性,旅游管理专业也如此。许多高校投大量资金建设高端导游模拟、酒店管理等实验室,因缺乏相应优秀实验教师,实验室使用率低甚至形同虚设。此外,部分高校因资金有限,相关实验室建设滞后,培养出的旅游管理人才高理论低实操,严重脱离行业需求。

4.新常态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4.1明确培养目标

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反腐风暴等政策下,旅游业发展将迎来阵痛期,但要以平常心态适应新常态,旅游业必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旅游业适应新常态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必然发生变化。新常态特征1:市场需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成主流”,这就要求休闲旅游产品要以中端消费为基础,兼顾高端,关怀低端。所以条件薄弱的高校(尤其西部新升本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中低层次”为主,兼顾“高层次”。

4.2合理设置课程

新常态特征2:市场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这就要求旅游业发展应重点推进短缺的服务项目建设,摆脱过去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型差异化竞争。所以高校应深入分析服务区域短缺服务项目,并增设相应服务项目的课程,以提高学生差异化服务水平。新常态特征3: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这要求旅游开发应遵循集约、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新方式。所以应增设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绿色经济等课程,以提高学生集约、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等理论知识和服务意识。新常态特征4:“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此国家旅游企业“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必须加紧培育新的比较优势,使出口继续对经济发展发挥支撑作用”。旅游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均需大量掌握外语技能的旅游人才。所以高校应结合自身优势,增设外语(尤其涉及“一带一路”外语)课程,以提高学生外语水平。

4.3加强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新常态,应以旅游业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定以“中低层次”为主,兼顾“高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并根据新常态各个特征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能力的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与合理设置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皆为了提高学生适应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因此,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以提高学生质量型差异化能力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加强对学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旅游可持续开发与规划、绿色营销等实践教学;加强外语(尤其涉及“一带一路”外语)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外语水平。

5.结论

新常态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加速服务业发展等举措,将进一步释放国民的旅游需求。但政策利好不会短期奏效,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有一个延缓期。此外,国家反腐政策对公费消费和官商公关消费市场的冲击,高档休闲旅游消费将受到抑制,短期内对旅游业有一定的冲击。旅游业发展要积极适应新常态,以平常心态应对阵痛期。国民经济新常态对旅游业发展有着广泛影响,并进一步影响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目前,国内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欠合理,实践教学薄弱”等不足,难以适应新常态下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因此,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积极适应新常态,结合新常态各种特征,设定以“中低层次”为主,兼顾“高层次”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应增设提高学生“短缺服务项目”相应技能,生态环境、旅游可持续、绿色经济和英语之外的外语(尤其涉及“一带一路”外语)等课程。同时,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齐建国.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4,25(1).

[2]王兴斌.旅游业发展如何适应“新常态”[N].中国旅游报,2014-09-17(002).

[3]王兴斌.以新常态思维谋划“十三五”旅游发展思路[J].旅游学刊,2015,30(3):2-4.

[4]李金奇.市场机制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高等教育,2011(8):34-36.

[5]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EB/OL].http://www.cnta.gov.cn/html/

2014-9/2014-9-24-%7B@hur%7D-47-90095.html,2014-09-24/2015-04-02.

[6]刘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本科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385.

[7]高艳玲.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广西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2):1-2.

热点推荐

上一篇:气象生态环境评估及研究进展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优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得(案例12篇) 热门医学信息学的心得体会(模板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