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道路排水的设计及施工

浅谈道路排水的设计及施工

小编: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度的加快,城市道路施工也越来越多,城市道路给排水工程量也在不断加大,本文就道路排水设计要点以及排水管道施工的要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道路排水;排水设计;排水管道施工

城市道路排水的设计及施工直接关系到道路的正常使用,本文将就道路排水设计的要点以及排水管道施工的要点进行探讨。

1 道路排水设计

1.1 道路路基排水设计

(1)道路路基处理

对于水分含量过大或过于潮湿的软土地基,可采取真空、堆载预压等措施对路基进行排水固结处理,路基强度及稳定性达标后方可将其作为设计路基。对于土体中含有较多水分的路基,在工程施工时无法进行晾晒、碾压处理,这时就应该对路基土进行换填处理,具体操作可选择具有较强透水性的颗粒材料或者优质、干燥的土体进行换填。而对于潮湿状态下的路基,土体内部含水量不算很高,可在施工前分别在路基两侧布设纵向排水沟。同时,可在沿线每隔一定距离布设横向排水沟,这样便可将土体内部的水分汇集导入排水沟,然后将水分用吸水泵排出,从而达到疏干路基的目的。

(2)降低地下水位

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设计时,应对立交口处道路路基的排水设计充分重视,特别是对于道路下穿构筑物情况。通常情况下,可在这些位置设置排水泵站及时排出地面标高较低处的积水。由于在下立交区域的路基标高一般低于地下水位,长期处于雨水的侵蚀状态,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必将导致路基强度降低,甚至出现湿软、变形等病害,对道路的结构质量与使用功能造成影响。因此,对于处在地下水位的路基,可在其周围布置盲沟、暗沟等排水结构将积水排出,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2)行车道排水设计

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加大,路面由于轴载导致水分产生泵吸作用,从而降低道路结构性能的现象逐渐增多。因此在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对水分通过路肩或裂缝渗入道路结构内部产生破坏的现象着重注意。

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行车道排水设计多数采用单坡排水和双坡排水两种排水形式。对于降雨量较小的道路或非机车道,可选择单坡排水进行设计,这样不仅能大量减少工程量与施工难度,还能确保路面排水系统的完整性。而对于行车道较宽的市政道路工程,通常会采用双坡排水设计,以加快路面的排水效率及雨水的径流速度。在行车道两侧每隔一定距离布设雨水口,并将其接入雨水管道,雨水可通过雨水口汇入埋于道路下方的雨水主管,并将其最终输送至附近水域。

(2)人行道排水设计

在设计人行道横向坡度时应将标高较低一侧设在行车道一侧,通过设置在行车道边上的雨水口,使得人行道上的积水顺着坡度进入地下雨水管道。雨水口可同时收集行车道和人行道路面雨水。通常情况下,在道路的挖方路段,应在人行道的外侧设置不同形式的挡墙,并在挡墙上方布设截水沟,用来拦截坡上流向人行道的雨水。而挡墙泄水孔中的流出的少量地表水和地下水可顺着人行道路面坡度排入行车道侧的雨水口。

(3)路面结构排水设计

对路路面结构的排水设计,可在道路路基的面层与基层之间增设一层乳化沥青下封层。这种沥青下封层可将渗入路基的水分沿表面及时排出,保证道路路基的基层一直保持干燥状态。对于降雨量较大或者地表水比较丰富的地区,可在进行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时在道路结构内部、路基基层上方增设排水层,并在排水层的下方增设一层防水性能较好的土工布作为隔水层,从而在及时排出上方渗入水体的同时防止其渗入基层,保证路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在设计排水层时,应将市政道路各个路段的路面横、纵向坡度考虑进去,并尽量采用矿渣、碎石、砂砾等具有较好透水性的粒状材料,从而有效防止路基下方地下水位的上升,同时提高了道路的排水效率,使其一直保持在干燥状态。对于道路两侧排水沟和盲沟的布设,可在盲沟与雨水井连接的位置于井壁内侧加设土工布并设置孔洞,使得道路路面的雨水能够流入雨水井,并顺着雨水主管排入附近水域或城市储水系统。

2 城市排水管道的施工控制

2.1 测量放线

施工前严格按图纸进行放样,用全站仪测定出管道中心线,直线段10m一点,曲线段5m一点,并测定出检查井的平面位置及原地面高程。开挖时根据图纸设计高程,计算出开挖深度,按规定坡度放坡,并用石灰撒出开挖坡顶上口两边的边线,开挖时,进行跟踪测量。

2.2 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 一般情况下,多采用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配合铲底修坡的方式开挖。为了不扰动管基下的原状土层,挖掘机挖除时基底预留20~30cm左右,用人工铲修。在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质量,需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边坡塌方

施工前要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例如沟槽所处的土壤为亚粘土,放坡系数一般采用1:0.67。对于杂填土地段,也可视具体情况采用1:0.75或1:1的放坡系数。为了尽量减少土方的开挖数量,挖槽较深时,也可采取上部大开槽下部留直坡的施工方法。凡取直坡段,必须加打密支撑,以保稳固,实施支撑的直槽槽帮一般采用1:0.05。堆土原则上两侧堆土,堆出沟槽边100cm以外,一侧则需摊平,以供施工通道之用,或每隔10~15米留施工通道。

(2)防止槽底泡水、超挖

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超挖部分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2.3 基底处理

管沟开挖完毕,按规定对基底整平,并清除沟底杂物,如遇不良地质情况或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重锤夯实,换填灰土、填筑碎石、排水、降低水位等方法处理。经检查符合设计及有关规定要求后及时施工2.4 管道基础

管道直接敷设在经过夯实的原状土上,接口仅做混凝土管枕;岩石或多岩石地层中敷设的管道,采用砂垫层基础;松软土壤、各种潮湿土壤和回填土层中,以及车行道下面敷设的管道,做120°混凝土带状基础。如遇不良地基,另按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后再做管基施工。

2.5 管道管材及接口

2.6 管道安装

下管前,要清理管坑内杂物,基础要清洁干净,然后在平基上弹放管道中线,复核平基面标高。下管时应将管道排好,然后对线校正,严格控制中线和标高,对中方法采用中心线法和边线法,雨水口连接管采用沥青油膏接口。管道稳定后应再复核一次流水位高程,符合设计标高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管道安装时,表面必须顺直,接口平顺,符合设计流水位高程。管底不得倒流水,缝宽应均匀,管道内不得有泥土、砖石、砂浆、木块等杂物。管材不得有裂缝、破损。

2.7 管沟回填

排水管道管沟的回填,应从管道两侧平衡进行,沟内不得有积水,在土的回填时,要严格控制回填土土质,回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垃圾土和淤泥等,不得含有碎砖、石块、混凝土碎块及大于10cm的硬土块;填土含水量以接近最佳含水量为宜。 同时,严格控制回填土压实度。

3 总结

城市道路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优劣,严重影响城市道路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施工时要提高技术,加强管理,使排水管道能迅速、及时地排除各种城市污水。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析中小学校的电气设计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小学党史班会教案(实用10篇) 企业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模板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