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测度

非传统安全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测度

小编:

[关键词] 非传统安全; 粮食贸易安全; 指标体系; 粮食安全; 安全状态; 变化趋势; 影响因素

Measurement of Chinese Food Trade Safety from th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Perspective

Gu GuodaYin Jinghua

Abstract: A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deepens and food trade increases, its crucial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Chinas food trade security from the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perspective. From a single countrys perspective, food trade security means a country can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sist the impacts of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sharp price fluctuations, grain embarg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al crisis, and obtain the needed food through trade to fill domestic food gap. In view of multiple countries, food trade safety is the superior coexistence between food trade subjects. Various food trade subjects ga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mutual reciprocity and benefits by food trade.

Key words: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food trade security; an indicator system; food security; security status; variation trend; influencing factors

一、 引言

始于2007年的全球粮食价格暴涨,令作为粮食净输出国的部分发达国家受益,而粮食不能自给的亚非国家则面临困境,引发国际粮食危机,并由此造成社会动荡。此次粮食危机为各粮食净进口国敲响了警钟。我国是粮食净进口的人口大国,国际粮价上涨会通过输入型通货膨胀威胁到国内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但粮食进口量却持续攀升,反映出我国粮食贸易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粮食安全风险日益加剧。在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粮食贸易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有必要基于对外经贸关系的非传统安全视角,科学构建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评价体系,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准确预测及预警能力,准确锁定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的风险来源。

现有的粮食安全水平的测度思想可分为产业安全观、粮食安全观和非传统安全观三大类。目前,我国国内影响较大的产业安全观综合了产业控制力说、产业发展环境说、产业竞争力说和产业权益说四方面[1]。产业控制力说认为,外商直接投资是引起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的最主要原因。产业发展说强调产业在开放环境中的持续发展能力,及国内产业发展不受威胁。产业竞争力说认为,产业竞争力的强弱是产业安全问题的根本所在,产业不安全多发生在竞争力不强的产业。产业权益说以国民权益为核心,认为产业安全就是要保证产业的国民权益在开放条件下不受侵害。产业安全观以产业竞争力为核心,对确保特定产业比如粮食产业的供给安全有一定意义,但两者的内涵和外延都相差甚大:产业安全涉及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的安全,而粮食安全则是农业安全的子集。

与军事和战争领域的传统安全不同,非传统安全涉及范围超越了军事和战争领域,波及层次跨越了国家层面,威胁来源呈多样化趋势,带有特殊的社会复杂性[6]86;内容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安全等方面,其中经济安全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等方面[7]。比如高帆和龚芳指出,当前国际粮价的波动原因已从2000年之前的供给需求和库存转变为金融和能源[8]5;张鹏和钟昱遂将粮食生产的石油化和金融化倾向对我国粮食价格及生产的复合影响界定为粮食的非传统安全[9]6。粮食安全的风险可能来源于国内粮食生产、消费、流通和对外贸易等各环节。现有研究从多角度剖析了国内粮食产业链的风险来源,但对粮食对外贸易的分析仍停留在“增强比较优势”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层面上,未能深入研究粮食贸易安全的风险来源。考虑到全球经济的依存度日益加深,以及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笔者认为从非传统安全视角来评估我国的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较为恰当。

与不同的粮食安全观相对应,现有文献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测度共有三类指标。第一类指标侧重衡量粮食的可供性、可获得性、利用率以及稳定性,从影响因素和结果两方面来测度世界各国粮食安全水平同上。。其中,粮食安全静态和动态影响因素包括可供性(食物能量和蛋白质供应指标)、物理可获得性(道路和铁路密度指标)、经济可获得性(国内食品价格水平指数)、利用性(水源和卫生设施改进指标)、脆弱性(进口率和耕地灌溉指标)和冲击性(政治稳定指标、食品价格波动和人均食品供应指标)。粮食安全结果则涉及粮食可获得性(食品短缺指标)和粮食利用程度(孕妇及5周岁以下儿童健康指标)。该指标体系侧重于全球化背景下家庭和个体层次的粮食安全,未考虑发展中国家整体层次的粮食主权问题。第二类指标包括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贸易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四方面[10],侧重于单一国家视角的产业安全,未能从国内外比较的角度考虑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粮食市场的联系。第三类指标涵盖了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储备安全、国内流通安全、进出口安全[1113],虽然反映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宏观水平,但缺乏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深入分析。

(一) 粮食贸易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粮食安全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安全的属性,包括生产安全、消费安全、储备安全、国内流通安全、进出口安全等方面。经济安全涵盖了国内产业、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等方面[7]10。粮食贸易安全可视为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交集,是粮食安全的一个细分领域。

1.粮食贸易安全的含义

从单个主体角度来看,粮食贸易安全指一国能采取有效措施抵御粮价大幅波动、粮食禁运、国际政治和经济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冲击,通过贸易途径获得平抑国内粮食缺口所需的粮食;简言之,即一国能随时随地从国际市场上购买到足够的粮食。

从多个主体角度而言,粮食贸易安全是粮食贸易主体间的“优态共存”:不同层次的粮食贸易主体共同努力,通过粮食贸易上的互惠互利,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生存境况。贸易“优态”指粮食贸易主体间可持续发展的生存境况;贸易“共存”指粮食贸易主体通过粮食贸易互惠互利达到“共优共存”。仅以“粮食贸易的威胁不存在”来界定粮食贸易安全,其安全的可能性边界永远划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而粮食贸易安全也只能是相对的安全。若以粮食贸易主体间的“优态共存”来界定粮食贸易安全,其安全的可能性边界就拓展到了安全建设的双方甚至多方,粮食贸易安全就有了某种绝对的意义[14]8。

粮食贸易问题要成为安全问题,需经过“非政治化的非安全问题”、“政治化的准安全问题”和“存在性威胁的安全问题”的安全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三种重要因素。首先,粮食贸易安全化的客体,即“存在性威胁”是什么,它可以是个人和群体(如贫困家庭、低收入群体等),也可以是问题领域(粮食价格及粮食采购、加工、仓储、物流、分销等领域)。其次,粮食贸易安全化的施动者,即由谁来宣布我们面临粮食贸易的“存在性威胁”,它可以是政府、政治精英、学术团体、军队或市民社会。最后,粮食贸易安全化的过程,即运用言语和行为使大众确信存在粮食贸易安全威胁。一旦大众接受了粮食贸易安全威胁是既成事实之后,威胁对象就成为安全客体,粮食贸易安全化也就完成了[15]。因此,粮食贸易安全问题呈现为“安全性”(存在威胁)、“安全感”(感到危险)和“安全化”(主体间一致认同)三者互动的状态。

2.粮食贸易安全的影响因素

粮食贸易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可归纳为经济、政治、产业和自然因素四个方面(见表1)。经济因素可分为经济形势、市场行情和制度因素三类。政治因素包括国际纠纷、政治关系和国际战争。产业因素涵盖产业竞争力、产业依存度、产业控制力和产业发展环境等内容。自然因素包含自然灾害、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候条件等内容。

在不存在粮食禁运的自由贸易条件下,粮食贸易安全主要受到经济形势、市场行情、贸易政策、经济关系、经济规则、贸易摩擦、粮食产业、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禁运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外交关系恶化、政治变革或战争的爆发。现有研究一致认为未来发生粮食禁运的可能性很小[1617],而且政治变革、战争爆发具有突发性,难以量化,因此,下文设定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测度指标体系时,未考虑政治变革和战争等因素。

3.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衡量标准

(二) 粮食贸易安全水平测度指标设定

三、 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测度方法

为了较为科学地确定权数,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得出较为客观的综合指标,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进行测度。

(一) 相关系数

(二) 主成分提取

如表3所示,根据相关系数矩阵计算出的特征值、各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对小麦和玉米确定了6个主成分,对稻米和大豆确定了5个主成分。四类粮食的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8815%、8539%、8679%和8604%。可见,已提取的主成分较好地反映了原始指标的信息。

F4汇率波动、生产成本、世界小麦缺口945 关税率、国内购买力1010 技术进步、世界稻米缺口、汇率波动1169 国内大豆缺口、市场份额1011

F5国内收购政策支持、技术进步645 技术进步、进口占世界出口比685 国内稻米缺口、汇率波动、国内价格支持872 世界大豆缺口、国内收购政策支持583

F6汇率波动、进口集中度569 汇率波动、生产成本565

根据主成分载荷矩阵与标准化数据,分别测算各主成分的分值,按照各主成分的贡献率测算粮食安全水平综合指数,对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评判。

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的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如下:

表6贸易安全状态划分

安全状态对应分值区间安全状态对应分值区间

贸易优态[05,1)

贸易劣态[-05,0)

贸易弱态[0,05)

贸易危态[-1,-05)

图2我国粮食贸易安全状态

(五) 测度结果分析

稻米贸易安全水平略有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大豆贸易安全水平呈“阶梯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四、 结论及启示

以上结论蕴含了提升我国粮食贸易安全水平丰富的政策含义。首先,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应加强农业技术的培育和转移,提高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与市场准入政策相比,应更重视国内价格支持政策和收购政策的作用,维持稳定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改革粮食定价机制,继续延续最低保护价格的同时,探索目标价格和价差补助形式;鼓励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农业市场竞争,支持商业化经营的粮油贸易企业参股控股国外农业公司,提升其管理水平和跨国经营能力;在政府主导下加快建立健全重要农产品进口企业的行业协会,整合进口需求,形成合力,争取贸易话语权。

其次,在稳定国内粮食市场方面,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的收入水平,增加其粮食购买力;可以考虑以国际价格变化趋势为基准稳定我国粮食价格,国内价格稳定区间上下限的设定应涵盖粮食的运输和管理成本,减少对国内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通过舆论引导和制度约束,提高粮食利用率,减少粮食浪费。

再次,在应对外部冲击方面,应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和能源市场的风险预警和控制,建立和形成完备的国际金融和能源市场战略研究体系,对粮食贸易主体提供国家和行业层面的信息服务,制订具备前瞻性、全局性以及产业和地区导向性的风险控制规划。进一步完善人民币对外汇期权,争取尽快推出人民币指数期货,支持我国粮食贸易企业采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最后,在稳定国际市场、应对全球性粮食危机方面,应建立产业安全和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在减少不合理进口对国内粮食生产的冲击的同时,让国际市场对我国需求有更加稳定的预期;加快发展与完善双边和多边贸易机制,充分利用双边协定和多边协定,建立互利、稳定的出口国货源基地;加强国家间边境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区域内贸易的交易成本;可以考虑与区域组织成员合作建立区域性粮食储备制度,由成员提供指定数量的国际储备,由拥有自由裁量权的监督委员会在紧急情况下释放或增加国际储备;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全面参与世贸组织关于市场准入的谈判进程,与其他WTO成员方协同行动,对WTO出口规则进行修订。

热点推荐

上一篇:投资者关注度与市场收益间动态关系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推荐党风廉政谈心谈话记录(二篇) 2023年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报告十二章(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