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经济地理区域

从《史记·货殖列传》看经济地理区域

小编:

摘要:《史记・货殖列传》不仅记述了当时重要的农p林p牧p副p渔p矿等重要的生产生活以及“略道当世千里之中,贤人之所以富者,令后世得以观择焉。”更反映了司马迁眼中的当时的经济地理区域。本文拟对其进行一简单梳理。

关键词:货殖列传;经济地理区域;司马迁

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能写出不朽的史学巨著《史记》,除了有广博的历史、文学知识以外,与他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也是分不开的。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迁生于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p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邻、F;困厄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于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p蜀以南,南略邛p笮p昆明,还报命。”他自己旅行时,一路上除去游览名胜古迹外,还常到各处找田间老人访问。丰富的经历,广博的学识,使司马迁在壮年从事写作《史记》时,已深谙当时中国的山水大势,并对当时各地区的自然现象、社会经济、风土人情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因之在《史记》中写出了富有我国自然地理、历史地理和政治、经济地理以及中外区域地理知识与资料的《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西南夷列传》、大宛列传》、货殖列传》等珍贵篇章,总结了秦汉时期的国内外地理知识,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近人对他有这样的评价:“司马迁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实际上也是一个杰出的地理学家。”

关于司马迁对我国古代地理学所作的诸多贡献,一时难作详尽叙述。下面仅就《史记・货殖列传》谈谈他的经济地理区域的划分。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卷首划分汉代长城以内、云贵高原以东的国土领域,为四大经济区十一个亚区:

1.山西区(或西部区)

其东以华山及晋陕黄河与山东区为分界(秦汉时代“山东”、“山西”之划分以何山为界,尚有争论,或曰太行山,或曰崤山。)西至渭水上游,北至上郡、北地;南面包括巴蜀地区。依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特征,司马迁又进一步将其划分为三个亚区分别进行叙述:

(1)关中亚区。关中范围指“自湃雍以东至河华”间“膏壤沃野千里”的渭水中下游谷地乎原区。本区民俗“好稼穑,殖五谷,地重(言重耕稼也)”,为山西区最主要农业亚区。周秦以来,始终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区,因而进一步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都会繁多,商业兴盛,“四方辐凑,并至而会”。

(2)巴蜀亚区。指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大部。“巴蜀亦沃野,地饶姜、丹 沙、石、铜、铁、竹、木之器。”南接滇黔,西邻邛崃,与西南部诸少数民族多有往来,但因地形闭塞,主要贸易是经“栈道千里”与外地往来,仅褒斜口与关中交通。本区经济仍以农业为主,但以富有各种矿产为其特色。

(3)陇西、天水亚区。概指陕甘黄土高原区,北面包括以泾、洛二河上游谷地为中心的北地郡和上郡。司马迁的“天水、陇西、北地、上郡” 一带实为渭河上游谷地带,仍以农业为主,“与关中同俗”,“然而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就整个区域而言,是半农半牧经济。

山西大区在全国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关中平原为中心的山西区(此处实指函谷 关以西的山西大区),面积为全国三分之一,居民则不过十分之三,而当时所占财富,却居全国十分之六。

2.山东区(中原区或东部区)

主要指华山以东的河南中西部山地,南阳盆地,汾水流域、淮北平原一部分及河北平原和山东半岛等地。东区的特点是“多鱼、盐、漆、丝,文化水平{,手工业发达。本区又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区。

(1)三河亚区。包括汉代的河东、河内、河南三郡以及颍川、南阳二郡各一部分,即今晋西南及河南省西北部。司马迁认为:“三河 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土地小狭,民人众,都国诸侯所聚会,故其纤俭习 事”。可见该区建都历史悠久,人口密度最大,城市集中、文化发达是其特点。

(2)河北亚区(燕赵区)。相当于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燕赵国土,今属河北省大部。中山,赵国旧地,“地簿人众”,“仰机利而食”,其间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北通燕(今北京)涿(今河北涿县),南有郑(今新郑)卫(今濮阳西南),因交通贸易关系,也显出都市经济发展的景象。

(3)齐鲁亚区,(泰山到山东半岛区)。略同今山东省。“泰山之阴,则鲁,其阳则 齐”,“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采、布帛、鱼、盐”。齐都临淄处于海岱(泰山)之问的一大都会,人民经济、文化水平较高,“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 ,士、农、工、商、贾“五民俱有。该区堪称为山东大区的最富庶区。

(4)梁宋亚区(淮北区)。“自鸿沟以东,芒、砀以北,属巨野(今巨野泽),此梁宋也。”本区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 山东、安徽交界处。“其俗犹有先王遗风,蜇厚 多君子,好稼穑,虽无山川之饶,能恶衣食,致其蓄藏。”也是山东区重要的农业区之一。

“山东”大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贸易繁盛,文化发达,

3.江南区(司马迁所谓.“楚 越之地”及“岭南区”。包括有淮河、长江、珠江中下游地区。生要出产“楠、梓、茏、桂、金、饵、迮、丹沙、犀,玳瑁、珠玑、革”。又分为以下四个亚区:

(1)西楚亚区。范围“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包括有今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即今淮河中上游和汉水中下游。此处“地薄,寡于积聚”,农业出产不多。大都会有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2)东楚亚区。“彭城(今徐州)以东, 东海、芡、广睃(今扬州市北),此东楚也”。该地“跨江u淮,东至于海”,大约相当今江苏 竹、浙江北部,即今淮河下游与长江三角洲区。东楚北部“其俗类徐僮”,南部“则越”。

(3)南楚亚区。“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约占今湖南、江西大部及安徽南部,长江中游南北两岸之地。“其俗大类西楚”,然又与“闽中、于越杂俗”。“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多竹木。豫章出黄金;长沙 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

(4)岭南亚区。“九嶷(山名)、苍悟(郡名、治今招州市)以南,至儋耳(海南岛县 名)者”,实指今两广大部与海南岛。此地“与江南大同俗”。因与内地和海外交通,“番禺(广州)亦其一都会也”。为“珠玑、巍㈢殍!⒐、布”等集散地。

司马迁对整个江南区的特点,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总之,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费色,或火耕而水耨果附(少)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以故訾萸偷生,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之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4.塞北区(北方区)。长城以南,龙门、碣石一线以北。本区内多民族杂居,基本上以牧业为生,“多马、中、羊、旃、裘、筋、角、钢铁则往往山出棋置。”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司马迁划分经济地理区 域的主要依据是:

A. 地形和气候区域的完整性;B,经济生活的一致性。另外,则考虑到交通、物 产、民俗等因素。根据以上诸项因素,共划出四大区十一亚区。在两千多年前,由于种种条件所限,司马迁未能概括汉帝国领土的全境,仅就整个领土东南所划分的地区来说,也详略不一,即详于华北而略于华南及西南,但司马迁能首创如此扼要而符合当时人地状况和生产发展的中国经济地理区划,这在中国地理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不但写出了各地区的特点,并对各地区进行了比较,而且指出了各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既概括,又明确,给人以非常深刻的印象。

热点推荐

上一篇:旅游发展的政治影响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犯错误心得体会 放弃诉讼承诺书(模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