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管窥《大街》中的现代悲剧色彩

管窥《大街》中的现代悲剧色彩

小编:

摘要:《大街》这部小说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这一时期的美国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作家辛克莱・刘易斯以独特的视角,通过剖析“乡村病毒”的成因及发展,成功地批判了该时期的现实主义。本文以现代悲剧观为理论依据,试图剖析《大街》中所渗透出来的现代社会悲剧、现代精神悲剧和现代人本体悲剧色彩。

关键词:《大街》现代社会悲剧;现代精神悲剧;现代人本体悲剧

Keywords:Mainstreet;modern society tragedy;modern spirit tragedy;modern personal tragedy

一、引言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街》作为他的成名作,称得上是一部耳熟能详的作品,对广大读者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作品一经问世,便有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部小说的文本内涵和写作技巧等。众多中外学者以“乡村病毒”(Village Virus)这一概念为切入点来研究《大街》,并普遍将关注的焦点置于这部作品所展示的城乡对比、人物对比等独特的创作手法;与此同时,由于刘易斯也是最早在其作品中体现女性意识的作家之一,所以中国学界也不乏对《大街》中所彰显的女性主义进行深入探究的研究者。[1](p86)本文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以现代悲剧观为理论框架,来研究《大街》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并探讨该社会现象给普通民众带来的众多生存困境。概言之,本文拟从现代社会悲剧、现代精神悲剧、现代人本体悲剧角度来阐述《大街》中所渗透的悲剧意识。

二、现代悲剧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最早将悲剧定义为:“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行动,而不是叙述。”[2](p63)由此而知,悲剧实质上是一种摹仿,与众不同的是描绘悲剧的方式是人物的行动。

在经过古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的发展之后,在之前悲剧理论家的基础上,1998年,中国学者任生名通过长期的理论探索,认为现代悲剧的冲突,说到底是现代人生存的真实困境与现代人所理解的人

的生存的真正的真实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这之中,社会、精神、人本体三重生存困境中的现代悲剧冲突激起的不仅仅是怜悯和恐惧,而主要是构成了现代人特有的多重本体的感觉。[3](p26)因此,以任生名为代表的多数学者都提议,西方现代悲剧理论可以概括为三大分支:现代社会悲剧、现代精神悲剧和现代人本体悲剧。[4](p105)尽管这一理论是对以往悲剧观点的总结,但也为悲剧观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领域,明显具有现代社会的气息与特征。

三、《大街》中体现出来的悲剧色彩

(一)现代社会悲剧中的《大街》

雷蒙德・威廉斯在谈到现代社会悲剧时曾说:“现代社会悲剧中的主人公表现在与社会及其特定的道德法则的冲突,其突出的特点,自易卜生到米勒,通常在于深刻主题和对社会的严肃批评。”[5](p22)毋庸讳言,现代社会悲剧所关注的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困境,是在社会中寻找人的生存困境的根源。[6](p109)因此,悲剧意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状况。当旧的社会政治权利、文明体制在社会上肆意蔓延时,拥有新兴思想的人们却把现代的新思想融于迂腐的旧社会,使人类陷入了生存困境当中,由此产生悲剧。新与旧的鲜明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弊端,这正是《大街》中产生社会悲剧的根源。在作品中,刘易斯通过描写戈镇中拥有新潮思想的卡萝尔不幸的一生,揭开了美国中西部小镇的虚伪面纱,暴露出戈镇的闭塞、保守和狭隘,讽刺了市民的鄙俗、愚昧,也嘲弄了知识分子的浅薄和软弱。这正是刘易斯当时生活的小镇――索克萨特镇(Sauk Center)的一个缩影。刘易斯对美国乡镇生活抱有一种否定、批判的态度:他不再将乡镇看作是宁静、和平、美好的世外桃源,而认为乡村也已被大城市感染,“病毒”早已蔓延到乡村,这是美国社会的悲剧。[7](p94)所以,在这样一个社会中,新潮的思想是不被接受的,卡萝尔的所有努力皆归为徒劳。

(二)现代精神悲剧中的《大街》

在现代精神悲剧中,虽然人在精神上的生存困境依然与外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冲突相联系,但关注的焦点是人自身的悲剧性精神世界和心理世界。[8](p145)具体来说,现代精神悲剧中的“精神”二字主要不是指理性层面上的精神,而是一种非理性的精神,是梦、幻觉、本能、欲望,是一种原始主义精神。[9](p149)与刘易斯其他几部追求完满结局的小说有所区别的是,《大街》的结局凸显悲剧色彩,以主人公精神上的幻灭和妥协而落下帷幕。作者试图以此来揭示现代个人在精神上的生存困境。戈镇上的习惯势力如同病菌侵蚀人们的精神领域并使之瘫痪,最终导致人们失去一切斗志。这里的“精神”、“斗志”等字眼无一不反映出精神上的一种悲剧。就卡萝尔而言,她曾经怀揣美好的理想和希望来到戈镇,以一种本能的欲望,想要凭借追求自由、开放,不屑世俗的积极态度投身到社会生活中去。她发誓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和决心去改变当地人传统的生活观念,然而,当她毅然抛弃大城市的优越条件来到充满挑战的戈镇时,却发现自己新潮的思想并不为当地人所接收,甚至视她为“怪物”。于是,她的理想逐渐被瓦解,希望逐渐被摧毁,灵魂也逐渐被异化,所有那些让她迷恋的现代观念最终都在戈镇中毁灭,化为乌有,那些努力给自己所处的现实社会没有带来任何改变。

(三)现代人本体悲剧中的《大街》

四、结语

基金项目:2014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项目编号:L14DWW018。

参考文献:

[2]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3]任生名.西方现代悲剧精神[J].戏剧艺术,1998

(5).

[5]刘婧.试论现代社会悲剧《推销员之死》[J].考试周刊,2011

(17).

[6]詹全旺.心与物的对抗,灵与肉的冲突――评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

(1).

[11]米・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热点推荐

上一篇:解读霍桑的黑色情结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