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解读霍桑的黑色情结

解读霍桑的黑色情结

小编:

摘要:本文通过对黑色定义的解读,以及霍桑在《教长的黑面纱》中对“黑面纱”不同情形的描述,解读他的黑色情结。通过对“黑面纱”不同象征意义的分析,最后得出霍桑是想用这代表神秘和恐惧的,代表邪恶和罪恶的面纱来表达“原罪”的主题思想。

关键词:霍桑;黑面纱;罪恶;恐惧

一、霍桑生平简介

二、解读“黑色”

尽管“黑色”在东西方文化中分别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含义,例如衣服的颜色,肤色,然而在西方文化中,黑色一般代表贬义,如:黑色的日子,表示凄惨、悲伤、忧愁的日子,像“黑色的星期五”;“黑色”这个词被运用到文学作品中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压抑、悲凉、神秘、隐晦、忧郁、悲哀,这种感觉甚至让人喘不过气,让人十分压抑甚至是恐惧。霍桑很擅长用“黑”来表现这些感觉,例如,在他的作品《教长的黑面纱》中,这些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解读《教长的黑面纱》

霍桑生活在狂热的清教徒时代,由于他的家庭背景及经历,他决心研究新英格兰殖民时代的历史,并对清教主义产生浓厚的兴趣。《教长的黑面纱》就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在这样的清教徒时代,一个“好人”牧师胡伯是如何带着他的神秘“黑面纱”与世长辞。

故事开头写到“新英格兰缅因州约克县有位约瑟夫・穆迪牧师,约摸八十年前去世。他与这里所讲的胡珀牧师有相同的怪癖,引人注目。不过,他的面纱含义不同。年轻时,约瑟夫因失手杀死一位好友,于是从那天直到死,都戴着面纱,不让人看到他面孔。”作者标记此处,说明其作品是源于此人物,但是带面纱的原因却是留给读者的一个悬念。

在其作品中,霍桑用几个典型的事件来描述教长的“黑面纱”。人们最开始见到他的“黑面纱”是在礼拜堂里,这天早晨,像往常一样大家聚集在一起等待这教长的到来,只不过令人惊奇的是以往那个“干净”的教长那天却带上了一个让人看起来就心生畏惧的“黑面纱”,大家认为也许这个“黑面纱”有什么特别的含义,也许教长要换个方式来布道,但是教长仍然像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化,除了那块让人看了就毛骨悚然就想逃避的“黑面纱”。人们为何会如此害怕这块面纱呢?只不过是遮住了脸的一块面纱而已,但是在这些人看来,他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种种罪孽,只不过他们没有胡伯教长有勇气,敢于用这个“黑面纱”来向人们传递这种信息。“黑面纱”代表的是一种神秘和恐惧,大家都知道胡伯教长肯定是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可是却猜也猜不到,也只是个谜,甚至连自己的未婚妻再三要求下,教长都不肯摘下这块神秘的面纱,更让人感觉奇怪和恐惧的是,直到他死都要带着这块让人看了就心生畏惧的面纱。

接着霍桑用一个年轻姑娘的葬礼来继续描述这位带着代表着邪恶和罪恶的面纱的教长,这里的描述似一部恐怖片,霍桑用生动的语言描写教长为年轻女子做最后告别时,“有人亲眼目睹了这场生者与死者的照面,毫不顾忌地说,牧师露出真相的刹那间,姑娘的遗体微微一动,打了个寒战,尸衣和薄纱帽都作响,虽说死者的面容纹丝不动。”是什么原因让这年轻的姑娘失去了生命,又是什么原因使姑娘在死后见了这位带着“黑面纱”的教长都如此心惊肉跳呢?是生前和他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还是她也像其他人一样惊奇于教长的“坦白”呢?还有一位迷信的老太太看到那位姑娘在和教长手拉着手一块走,让人想想就毛骨悚然,姑娘在死后敢和这位人人都害怕的教长在一起走,是因为死后自己的那些罪恶也可以像教长一阴森恐怖,“可新娘子冰凉的手指在新郎瑟瑟发抖的掌心战栗,脸色死一般苍白”,教长的这块“黑面纱”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以致于大家都会这样对他,可能他自己也感到疑惑,直到他看到镜子中的自己,都被自己吓了一跳。那块象征着邪恶和罪恶的面纱,终究是不能被人们甚至是自己所接受的。

四、结语

在《教长的黑面纱》全文中,“黑面纱”出现了许多次,霍桑到底是要借这块“黑面纱”究竟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含义呢?根据《英汉辞典》的解释,黑色除了具有“神秘、隐晦、邪恶、忧郁、悲哀”等意之外,它“还与超自然物(尤指魔鬼)有害的一方面有关的”,“有时通过黑色物体象征性的使用以表示或指明不光彩,无名誉,丢脸或罪恶”。[2]由此我们也许可以知道了,霍桑为什么要用“黑”面纱来贯穿文章的始终。是因为黑色代表了一种神秘与恐惧,代表了一种邪恶和罪恶。[3]胡伯教长用这片面纱遮盖面容,并不是为了隐藏罪恶,自我折磨,自我赎罪。而是为了向世人外化罪恶,昭显黑暗,让人们有勇气面对这种“人性之恶”的炎凉世态,更要有决心揭开内心的罪恶面纱,坦诚相待。

正如清教主义所宣扬的“原罪说”,人人生来都是有罪的,也就是每个人生来都应该带上这样的一块“黑面纱”。在加尔文主中,TULIP这几点中,“T”代表的也是一种人性本恶,毫无救赎的希望。所以在霍桑的这部作品中,其实他是想透过“黑”色来表达“原罪”的一种思想。(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2]王同亿,《英汉辞海》,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87年

[3]杨慧英,《面纱背后的“神密”与“浪漫”》,西北大学学报,2012年1月

热点推荐

上一篇:身体突围、灵魂渗透、语言飞翔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