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统筹发展对策研究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统筹发展对策研究

小编:

河南农耕历史悠久、乡村文化丰富,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但由于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单

一、旅游管理人才缺乏、政府职能缺失、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造成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未形成良性的发展模式。本文在分析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统筹发展的对策。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对中国乡村社会改革、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指导,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新的政策指导。作为与“三农”密不可分的一项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必然要在涉农政策的指导下进行改革、创新和发展,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河南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虽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且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河南省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从河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实现两者统筹协调发展的对策,为两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统筹发展现状

(一)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力不足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把农村建设成为政治民主、文化丰富、经济繁荣、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此项措施也必然会带动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但目前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落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教育事业发展滞后、建设资金缺乏、存在“等靠要”思想等问题。此外,新农村的建设和布局缺乏长远的规划方案引导支撑和相关专业人才的创新支持,原始乡村景观遭受人为破坏现象的日益严重造成农村“乡村性”吸引力缺失。以上问题造成了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对乡村旅游发展的综合带动力不足,乃至阻碍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的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亟需加强

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够与第

一、

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协调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旨在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河南省旅游局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乡村旅游取得快速发展,但由于政策、经济、技术、历史等一系列原因,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仍存在:地区发展不均衡、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挖掘不深、宣传力度不够、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这些造成了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不明显。

二、河南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统筹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性”之间存在矛盾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笔直的“村村通”公路、整齐划一的楼房,给农村带来崭新的面貌,但这种千村一面的建设致使原来乡村的乡土气息消失殆尽。部分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改变了传统的乡村社会文化,使得乡村文化被城市所同化;农村生活节奏加快,商业气息浓厚……例如河南赊店镇等古镇已逐渐失其古韵,传统的风俗习惯也因此受到影响。综上,河南省大规模的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地区的“乡村性”造成巨大冲击,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性”之间存在的矛盾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二)乡村旅游发展缺乏科学规划和市场定位

从空间分布上看,乡村旅游主要有三种类型区:景区边缘地区型、都市郊区型和老少边贫地区型;从距离分布上看,乡村旅游地在大、中城市周围分布,在100公里范围之内,总体上呈距离衰减趋势。河南省乡村旅游近年来在全省可谓遍地开花,部分地区忽视本地实际情况,在缺乏相应的客源市场调查和合理规划的情况下即投入乡村旅游的无序开发,且发展模式和旅游活动内容趋同。模糊的市场定位和盲目的竞争,造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低下、旅游产品开发潜力不足的局面。

(三)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意识不强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河南省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加强,但受历史和其他因素制约还存在很多问题。目前,河南省基础设施状况仍不能满足发展乡村旅游的要求。其中以下问题最为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平均数量少、质量差;只注重建设缺乏管理和维护,基础设施损坏情况严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一些农村地区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条件,但由于基础设施的限制使城市游客只能“望景兴叹”。

(五)社区居民参与度不足,农民主体意识淡薄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既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又应该是乡村旅游的实施者。然而,在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中社区居民参与度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民自身的思想和素质局限性,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现阶段我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8年,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含初中文化程度)占80%以上。另一方面,因为部分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未考虑农民的需要,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因此,未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真正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中去。

(六)政府调控和指导作用较弱

河南省为了规范和提升乡村旅游的建设水平,虽制定并出台了一些对乡村游经营者的基本要求与星级评定等地方标准,但具体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仍不完善,政府对投资乡村旅游的优惠和资助政策尚不够明确,因此这些标准也未得到较好执行。目前,乡村旅游的开展形式整体是农家乐、农庄、观光园等,且大多是独立经营。因此,缺乏政府的调控和指导。同时,各乡村旅游地之间是竞争关关系,造成信息沟通不畅,缺乏互动和互助。

三、促进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坚持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

河南省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时必须坚持两者统筹兼顾,做到全面协调发展。保持乡村性是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对城市游客的核心吸引力。新农村建设在引入现代社会元素的同时还要保持农村地区的乡村性,保持农村的乡村性并非是完全保持农村现状一成不变,而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城市化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动力,但要防止过度城市化。同时,要因地制宜,对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秀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民风、厚重的乡土文化等地区要尽量保持其原貌,并适当开发乡村旅游,做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统筹协调发展。

(二)统一科学规划,实施整体布局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要实现协调发展,首先要从最初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着手。在制定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时,必须要遵循“因地制宜 全盘考虑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的原则。建设新民居时要体现当地民居特色,做到与当地生态环境和地域景观相协调,保护农村的乡村性不受破坏,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基础。杨振之在乡村旅游的规划中提出原乡规划,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以自然、居民和乡土为本,保持好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为游客提供本色的自然和生活体验,原乡规划的目的是通过规划来保护好乡村,保护好乡村意象。河南省在做乡村旅游规划时要借鉴原乡规划,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三)创新发展模式,挖掘产品内涵

创新发展模式和进一步深入挖掘产品内涵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资源禀赋应匹配于不同的发展模式,因此,河南省乡村旅游不能只停留在以“农家乐”为主体的发展模式上,而应根据各个地区不同的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创新发展模式,借鉴成功经验,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河南省是文化大省,厚重的文化根植于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在发展乡村旅游中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将乡土文化、农耕文化、寻根文化等原乡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中,增强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宣传力度,拓展客源市场

河南省乡村旅游应加强宣传力度,一是充分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和网络、手机等新媒介扩大影响;二是积极举办各种特色的乡村旅游峰会和节庆活动树立河南省旅游形象;三是借助旅行社整合本省地质地貌类、历史古迹、文学艺术、民间习俗等突出的旅游资源,设计出有本省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扩大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构建自己的品牌,走品牌发展之路。目前,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主要是省内的一些大中城市,总体客源市场较小,应积极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境外客源市场的招徕工作,扩大乡村旅游客源市场。

(五)深化社区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河南省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中要深化社区居民参与程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惠农、富农,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乡村旅游、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与当地居民息息相关。要深化社区参与还要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其自身科学文化水平,逐步让其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开发、管理、经营中。只有让农民体会到他们是在做自己的事,建设自己家园,才能充分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广泛投入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上来。

(六)加大政策扶持,发挥政府作用

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是一个系统问题,离不开各个层面的合作,政府的调控和引导是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强有力的抓手,因此需要政府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完善地方法规,加大政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倾斜力度,在资金投入、技术指导、税收优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应给予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管理和监督,从行政审批、规划建设、经营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等各个环节入手进行规范和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海南省过夜旅游者接待总数预测模型的比较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外研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学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最新一年级我的家作文200字 一年级写我的家优质(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