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

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

小编:

[摘要]国内学术界对于战后联邦德国的统一政策研究颇多,如学者邓红英就对阿登纳统一政策进行了研究,她认为阿登纳的统一政策之所以没能实现德国统一反而加剧了国家分裂,是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的,主要体现在美苏两国掌握德国统一的主动权并按照自身利益处理德国问题、阿登纳立足于西方的统一政策没有牢固的基础以及敌视东方的统一政策实际加剧了德国的分裂这三方面。

[关键词]哈尔斯坦主义;新东方政策;德国统一

一、哈尔斯坦主义

1955年,阿登纳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主动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因此,为了避免出现别的国家像苏联一样既与联邦德国修好又与民主德国保持外交关系的情况,时任联邦德国的外交部国务秘书的瓦尔特・哈尔斯坦建议制定一项东方政策,被称之为哈尔斯坦主义。主要内容是:联邦德国政府是德国唯一合法政府,不承认民主德国为主权国家,不同与民主德国建交的任何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凡是与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若是再与民主德国建交,联邦德国将认为这是不友好的行为,将导致同联邦德国外交关系的中断。苏联作为主要战胜国之一,对德国的统一负有责任,因此,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对苏关系。另外,联邦德国不承认战后的东部边界,企图一旦时机成熟,就在美国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支持下用武力统一德国。

1963年,艾哈德上台执政,其外交思路在延续哈尔斯坦主义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局部调整。西德学者通常将艾哈德政府时期归到阿登纳时代。此时期,执政当局对东欧的态度开始慢慢发生转变。盖尔哈德・施罗德出任联邦德国新任外交部长之后,他倡导依据形势而变化的“运动”政策,反对“僵化”、“凝固”的政策。其思想吸收了肯尼迪“渐变主义”的思想,期望小的气氛上的改善能最终带来实质上的缓和结果;另一方面由寄希望于东方集团内部民族国家独立性的加强,以不断侵蚀苏联霸权。可见,新的外交政策正在形成。

二、新东方政策

新东方政策极大地缓和了联邦德国与东方阵营的紧张关系,为两德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新东方政策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其内容的两重性和实施的不彻底性:勃兰特政府要缓和改善与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却不在国际法上承认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与苏联、东欧国家为实现正常化交往签订了许多条约、协定,但却坚持德国要在自由的自决中重新统一。另外,政策的实施过于依赖超级大国,使得政策变得不稳定和具有脆弱性。因此,勃兰特政府随后对新东方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东西欧中心国家的接近与合作,维护自身利益,增强它们在欧洲和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反对“两极世界”。

三、哈尔斯坦主义与新东方政策的比较

两者的不同点,首先就是实施环境的不同。总的来说,哈尔斯坦主义产生于冷战之初,美苏争霸中美国正处于绝对优势,而德国处于冷战的前沿阵地,且战后的德国百废待兴,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它需要依赖美国的扶植与帮助;新东方政策诞生于60年代末,美国在争霸和世界事务中耗费了太多的精力与财力,实力略有下降,苏联正占上风,东西方和解成为主流,且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要求扩大市场,进而要求缓和与东欧、民主德国的关系。

另外,两者争取统一的方式不同。一方面,在对待民主德国时,哈尔斯坦主义态度十分强硬,坚持“以西统东”,拒不承认两个德国,实行单一代表原则,希望借助美国或者北约的力量以武力实现统一;而新东方政策,在事实上承认民主德国,通过相互接近以缓和紧张的关系,放弃使用武力,实质上是“以接近促转变”的“和平渗透”。另外在与东西方阵营关系中,前期的哈尔斯坦主义存在严重的向西方阵营一边倒的倾向,过于依赖美国,束缚了自身自由;而新东方政策审时度势,顺应东西方缓和的趋势,主动与苏联和东欧国家改善关系,逐渐减少自身对美国的依赖。这也造成了两者不同的效果:哈尔斯坦主义加剧了分裂,而新东方政策拉近了距离,促进了缓和,为统一打好了基础。

但在表面的不同之下,两种政策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哈尔斯坦主义与新东方政策所谋求的目标是相同的,一方面是实现两德的重新统一,另一方面是欧洲安全与自身政治地位的提高。

四、总结

从哈尔斯坦主义到新东方政策,两者的不同效果印证了武力解决争端的方式终究是行不通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像勃兰特一样积极充分地运用和平手段,这才是解决问题与争端的根本办法,暴力只会带来更强硬的暴力,而和平才会酝酿出更持久的和平。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在处理各种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时,都应当遵循和平的原则,创造更加长久的和平。

热点推荐

上一篇:基于胜任力的基层公务员培训设计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资助委工作报告 最新新疆教学反思模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