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袁无涯本与贯华堂本《水浒传》的评点比较

袁无涯本与贯华堂本《水浒传》的评点比较

小编:

摘 要:袁无涯本和贯华堂本《水浒传》是《水浒传》评点版本中两个重要的版本,对两个版本的评点进行研究,可以看出金圣叹的《水浒传》的评点对袁本评点的继承和发展。袁本和金本《水浒传》的评点都对字法和句法作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但金本的阐述更详实具体;两个版本的评点都涉及了文法理论,但是袁本文法理论简略零散,不成系统,往往只是就事论事,缺乏理论性的概括和提升,金本则从全篇的谋篇布局着手分析小说的创作之法,具有严整的理论性和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袁无涯本《水浒传》全名为《出像评点忠义水浒全传》,署名李卓吾所评,明万历袁无涯刻本,简称袁本。贯华堂本《水浒传》全名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圣叹评,明崇祯贯华堂刻本,简称“金本”。对袁本和金本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可以清楚地看出金圣叹删改、评点《水浒传》所依的底本出自袁本,并且金圣叹在评点中多处直接袭用了袁本的评语。本文以《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为例,比较研究两个版本的评点,探求金圣叹对袁本评语的继承和发展。

一、袁批与金批评语的比较

金本有些评语与袁本的见解、语言颇为相似,尤其是对同一处文本内容的评点。金批多处颇似袁批,明显是金圣叹参照了袁本评语,对其略作修改后,继续沿用。金批除了对袁批的简单沿用之外,还在袁批的基础上作出了深化阐发,评点的更加细致入微,具体详实,颇具导读性。金圣叹在评点中有意突出他的文法理论,使金批更具系统性和理论性。

1、金批对袁批的简单沿用

在《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这一回中,金本批语与袁本批语有多处颇为相似,有的则是直接沿用袁本评语的意思,仅对评语略作修改。如袁批为“叫亲兄弟,叫自家骨肉,忽然叫做外人,为着什么?”金批为“既是外人,如何又叫他三十九遍叔叔。”袁批为“宛闻其声。”金批为“如闻其声。”袁批为“绝妙照应。”金批为“恰与前言相照得好。”金批和袁批的着眼点相同,批语的意思也是相同,甚至很多处的遣词用字也极其相近,无疑金圣叹袭用了袁本的评语。

2、金批对袁批的深化阐发

袁本评点者慧眼独具,将《水浒传》情节设置的巧妙或人物语言的精彩之处一一点出,但袁本评语过于简略,仅有只言片语,未能将《水浒传》文字的妙处完全解析出来。金本批语则具体详尽,细致全面,能将这些妙处剖析地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袁本夹批仅为“伏”,金批则细细点出伏笔的具体所指;如袁本评语为“画不出”,金本评语则具体陈述了为何说“画不出”,又赞叹作者“笔势伸缩变化,我不能量其端倪所至。”

与袁批相比,金圣叹的评点多处涉及具体的文章创作技巧。如“又先倒插下邻舍”,“作文要照前照后如此”等。总之,金本的评点有助于读者理解作品的情感,领悟其文字的精妙所在,甚至文章创作的经验技巧。

3、金批比袁批更文雅

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旧时《水浒传》,贩夫皂隶都看;此本虽不曾增减一字,却是与小人没分之书,必要真正有锦绣心肠者,方解说道好。”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正体现了他的“锦绣心肠”,金本批语不仅文雅,还多处引用典故和诗文。如本回中评语“忽然斜穿去,表出心中相爱来。用新妇得配参军故事。”新妇得配参军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如“不恁么理会五字,传出圣贤心性来,便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二语之未能具足受持不淫也。”则引用了苏东坡和道潜的典故和道潜的诗。

金批的引经据典,使其评语典雅厚重,内涵丰富,这些是袁本所不具有的。

二、袁批与金批文法理论的比较

金圣叹对小说的评点颇重文法,他说:“《水浒传》章有章法,句有句法,字有字法。”而且他认为:“《水浒》之文精严,读之即得读一切书之法也”,因此他用了较大的篇幅来分析《水济传》的文法之妙。其实,袁本已经涉及到了字法、文法的分析,只是其批点简略,并未提升为一个系统性的理论。

1、袁批的文法理论

本回中,袁本评点不仅涉及了对文章字法、句法的分析,如“二讨字相应甚巧”,“用此二字点出行业,出语不死”,“句法”等,也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章法的评点,如“插入点缀语、照应语,妙甚”,“ 收上承上,简尽”等,还有一些关于人物形象和文章创作的技巧之法,如“如此出入,史笔入化”,“以上情事不曾说,都将一笑字托出,真史迁之笔”等。

袁批中涉及到了文法理论的很多方面,但评语相对比较简略,对文法理论没有进行理论性的概括和总结,仅仅是只言片语的观点陈述,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

2、金批的文法理论

与袁批相比,金批不仅批语比较长,批点的数量也比袁批多出数倍。他的评点,不仅从细致入微的字法、句法进行评点分析,还放眼全篇,对通篇的结构布局,章法等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对其文法理论作出了的系统性的总结和概括。

(1)细致入微的字法、句法分析

(2)放眼全篇的章法分析

金圣叹放眼整个《水浒传》,对其结构安排、章法布局作出了深入具体的评点,正如他所说:“凡人读一部书,须要把眼光放得长。”金圣叹注重比较前后文的相似之处,他经常从对比中得出《水浒传》文法之妙,结构安排之精巧。 金圣叹将《水浒传》中的情节或人物作出对比分析,使读者看到了同中之异,即《水浒传》以重复求变化,前后情节形成了鲜明对照的审美效果。如金批中指出潘金莲叫过武松三十九遍叔叔后,忽然改作你,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一下子将潘金莲的本性揭示了出来。金批中的章法,从全篇的谋篇布局着眼,既注重前后的连接照应,又讲究节奏的变化,张弛有度,疏密有间。

(3)文法理论的概括和提升

在对《水浒传》字法,句法,章法等技巧分析的基础上,金圣叹将这些文法理论进行了归纳总结,即对《水浒传》的创作经验,作品的艺术规律作出了系统性的总结和概括,也是对前人小说批评理论和创作理论的提升。

金圣叹看到作者在结构的设置和情节的安排上的巧妙与高超,并对此作出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其评点对读者阅读《水浒传》和文章创作都具有启发作用。金圣叹将书中相类的情节逐一进行比较,赞扬了作者故意把题目犯了,却有本事出落得无一点一画相借的艺术技巧,从而总结出《水浒传》作者的写作构思和创作经验。金圣叹对《水浒传》作品情感的深入解析和对作品创作技巧的详尽阐述,构成了他的小说评点和创作理论,也就成了他在小说评点领域的历史地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袁本评语显得过于正统拘谨,金本评语则挥洒自然,不乏性情文字,更趋文雅化,但也有一些主观性发挥。袁本和金本《水浒传》的评点都有对字法和句法细致入微的分析。袁本评点虽以文字批评为主,评点文字本身大多过于简洁,稍显零散和不成系统性,金本评点则详实具体,将小说的精彩处剖析的淋漓尽致。袁本的有些评点仅仅着眼于此情此景,眼光无法放得长远,只是就事论事,而金圣叹的评点表现出他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把握已然是全局在胸,用一种整体的眼光来审视一个人物形象,是一种系统性与条理性的宏观把握的体现。金圣叹的评点融析理、议论、评述于一体,既重视小说文本的具体评述,也不乏理论的提炼和概括。所以,金圣叹的评点文字精彩迭出,读后令人茅塞顿开,不得不感叹其敏锐的眼光和独具匠心的见解。金批鲜明的理论性和系统性使其《水浒传》评点成为后世小说评点的楷模。

参考文献:

[1]陈曦钟、侯忠义、鲁玉川辑校.水浒传会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

[2]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热点推荐

上一篇:浅谈技能型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培养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