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高职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基石作用的发挥

浅谈高职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基石作用的发挥

小编:

浅谈高职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基石作用的发挥

高等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教育、岗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正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这种特殊性的存在,使现在社会思想价值体系受到多方面思潮影响的情况下,更应学校、企业、社会三力合一,制定与实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德育教育体系。

在高职德育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恰当的教学方法、科学的教学思路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还要充分的发挥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基石作用。传统文化又被称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与沉淀下来的文化,反映一定的民族特质与民族风貌。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历史 悠久、博大精深,并且深具民族特色,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道家文化与佛家文化为有益的补充。我国的很多先进的社会发展理念都是以这些传统文化为基石的,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八荣八耻”就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

1 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石

1.1 传统文化决定德育教育的方向

德育教育的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除了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外,就是要拥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是产生于我国的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之中,与民族血肉相联,传统文化中特别经典的教育理念对德育教育的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例如《弟子规》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中诸子百家中的古文类,《弟子规》虽然不是每位学生都需要进行背诵的,但是,“首孝悌,次谨慎”的思想却贯穿于整个德育教育体系中,我国的德育教育的方向一直遵循着“仁、义、礼、智、信”儒家教育思想。偏离了传统文化,也就偏离了德育教育的方向,会使德育教育陷入误区,会使一些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潮趁虚而入。 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职业教育几个部分。而这些教育内容其实一直是被涵盖于传统文化之中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是从传统文化中针对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提取出来的。例如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点行为礼仪习惯的养成。而中学阶段就是优秀道德品质的养成,而大学阶段的德育教育重点则更关注于学生个性特质,更强调学生走向社会如何利用正确的方法适应社会,调解自己。无论是哪个阶段侧重于哪一个方面,其实这些内容都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影子”。例如《孟子》中注重礼仪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注意道德品质培养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注重心态的培养“养心莫善于寡欲”。从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教育各个阶段的德育教育内容都是可以从我国传统文化中寻觅到的。

1.3 传统文化指导德育教育的实施

我国传统文化不但指导德育教育的方向,也涵盖了教育的内容,并且还指导着德育教育的实施。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以“仁”为核心,“仁”体现在父母与子女之间,体现在兄弟姐妹之间,同样体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就要本着这份“仁义”之心,学生在听从教师教导时,也要本着这颗“仁义”之心。儒家思想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对我国德育教育实施的传统文化还有“以人为本”的教学思念,坚持“德才兼备”人才培养标准等,都是传统文化指导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体现。

2 高职德育教育特点

2.1 职业观培养为重点

高职学生的职业观的形成是其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科学的职业观,会对学生日后在职业岗位上的表现、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产生很大影响。职业观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职能决定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培养目标中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作为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职业观,就会激发出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从而达成职业目标,摆脱学生自身“失败者”的定位。

2.2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高职学生将来会成为社会生产与建设的主力军,会是社会建设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建设生力军的爱国主义情结与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会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注重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与国际形势决定的。近些年,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取得了重大发展,这时,一些国内的分裂势力,与国外的反华势力,再也按捺不住,开始蠢蠢欲动。例如达赖集团鼓动的自焚事件频繁发生,新疆东突分子制造的惨案。国外也是同样,日本对钓鱼岛的居心叵测,菲律宾非法射杀了台湾渔民后拒不道歉。这些事例都说明我国国内外环境依然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那么,爱国主义教育就不能停止,反而更要加强。

2.3 注重诚信教育

近些年,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与全球的联系也日益紧密,很多不良的思潮涌入我国,侵蚀着我国青少年的身心。例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很多年轻人在大学毕业后没有目标,没有动力,毕业等于失业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年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甚至会挺而走险,发生这些现象,都是由于“诚信”教育的缺失。2001年由于高考作文题目为《诚信》,引发了全社会对诚信的讨论。面对当前诚信缺失的社会现状,诚信教育成为了高职德育教育的重点。

3 高职德育教育中传统文化基石作用的发挥

传统文化是德育教育的基石,就像雨露一样潜移默化的滋润着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像土壤一样给予爱国主义成长的养分,像阳光一样普照学生的心时,培养其诚信的品质。

3.1 传统文化是职业观培养的雨露

学生职业观的培养首先要通过“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来武装自己;其次通过将“精英职业观”转换为“大众职业观”,也就是高职的学生在认识到具有高职学历已不再是精英群体,要做更多的实在的,大众化的工作;最后,学生对职业的标准、内涵与意义要有一个公平的评价。而这几个途径都依赖于传统文化作用发挥。例如“大众职业观”的培养,传统文化中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对学生的一个启示。重要的职业观思想中“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同样是正确的职业观。

3.2 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土壤

我国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情怀一直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战国时有屈原投江殉国的对国家忠贞之举,范仲淹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爱国主义渗透于传统文化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说传统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土壤,就是侧重于学生通过了解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对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产生强烈的了解之情。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悠悠,文化璀璨,形成独特的具有民族气息的文化体系,必然会使学生的爱国之情更强烈,更坚定。传统文化为爱国主义提供养分,爱国主义必将在其供给下变得枝繁叶茂。

3.3 传统文化是诚信教育阳光

诚信也成为了道德体系中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已经不局限于“诚实守信”的表面意思,还有自强不息、知荣知耻的延伸涵义。传统文化中涉及到诚信内容的文化有很多,例如,《庄子·鱼父》中的“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都属于传统文化中提及诚信的内容。发挥传统文化的基石作用就要让学生多读一些历史名著,多开展一些名家的讲座,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领略传统文化,通过举办这些活动,诚信有关的传统文化就像是一缕阳光,让学生进行诚信品质培养时,感受到了温暖,感觉被历史文化的阳光照耀,让学生感受到诚信是自古以来就被人尊崇的品质。

热点推荐

上一篇: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下一篇: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论文 幼儿园关于德育教育之类的论文

2023年旅游市场调查报告提纲(六篇) 教育读书班第三专题交流发言材料(优秀15篇)